春秋大领主(校对)第3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8/1090

  其实,真要是单纯只比装备,不去看兵源素质,各家只光比拼谁更有钱就好了,何必再去卯足劲的打生打死。
  要是能够?
  老吕家明明能拿得出更多的重甲,为什么只有五百名甲士。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精锐的士兵啊!
  普通士兵负重不起那身重甲,别说是跟敌军进行生死相搏,没跑几步路先自己气喘吁吁了。
  所以,需要先能负担得起那身重甲,才够资格去穿。
  并不是好的装备可劲地往士兵身上套,就等于增加了士兵的战斗力。
  家主下达了征召令。
  接到命令的人无不感到疑惑。
  现在是冬天,适合打仗吗?
  另外,今年的纳赋已经完成,需不需要自己准备后勤物资,还是吃、喝、用都由家主来出。
  吕武就在跟胥童探讨这个问题。
  不止老吕家的武士已经完成了今年的纳赋额度,吕武也一样。
  现在还不是“帝国时代”,别来讲什么无私奉献这么高大上的事情,讲究的是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都是有“数”的。
  简单的说就是,人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我家的就是我家的,哪怕是国君都不能抢。
  我已经对国家和国君进了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想要让我再干活,不能是人力我来出,后勤还要我自己去供应。
  甚至,哪怕是国家有大工程,没有取得各地封主(领主)的认可,有再大的好处,谁都不能来动我家的一丝一毫。
  这,就是封建时代!
  讲的就是责任与义务,保证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当然,目前这个年代,很少人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财产。
  吕武一问,胥童被问得呆住,非常不愉快地说:“君上莫不能也!”
  草!(一种植物)
  国君没考虑到后勤供应就进行召唤?
  还尼玛要求带去的兵力越多越好。
  奶奶的!(一名亲属)
  没这道理!
  胥童也是贵族。
  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春秋人。
  绝对没那个脸要求吕武无私奉献,一时间有些支支吾吾。
  “阴子,君上已决意划‘霍’予阴子。”胥童很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个“霍”地早该给了。
  只是上一次吕武没有让国君感到满意,才弄成这样。
  所以,因公获赏的事,不能拿来抵这一次报酬。
  换作是不了解春秋中叶社会规则的人,会觉得吕武这样做很大胆。
  最高首脑让办事,还是去保护,怎么敢要求回报。
  不该是首脑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问题是,春秋中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呀!
  真的不求回报,就不是一名贵族。
  而贵族其实也是被逼的。
  他们有一大帮子需要养活,不求回报去做事,甚至还要消耗自家,破产了倒霉的不是几个人,是一整个整体。
  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思考的方向也就不同。
  吕武从来没觉得春秋的“封建”有多么好,甚至觉得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这样很矫情。
  是个贵族,“封建”当然对吕武有好处。
  只是大家都那样,不随波逐流地追求回报,多少家业够败的?
  吕武问道:“中军尉(祁奚)粮草自给?”
  胥童可算能理直气壮一些了,说道:“中军尉乃是公族。”
  也对。
  祁奚用公族的身份占了那么多便宜,到了该付出的时候就别叽叽歪歪,跟其余贵族是不一样的。
  吕武不接受国君不提供后勤。
  胥童明确表示国君拿不出来,会用其它来进行补偿。
  等到吕武要率领部队出发的那一天,老天很给面子。
  吕武集结了三百名甲士、三百名弩手和满编的一个“旅”,再加上五百名辅兵,一共两千六百人。
  因为不是正常纳赋,武士没有带自己的随扈,等于这两千六百人的消耗都要吕武来出。
  不算所需的战车,他还动用了五百辆车架,不做拉车用途的战马三百余匹,携带用来吃的牛五百余头、羊六千余只。
  这支部队出发时,受到了万众的相送。
  “准备之充足,不过两日之间。”智朔要去‘新田’,也就一同随行了。
  老智家能集结的部队绝对比老吕家多,但集结的速度真快不起来。
  赵武满是羡慕地说:“我听闻,‘徒’与‘羡’皆配甲。”
  老吕家已经开始对外销售甲胄。
  客户可以直接买现成的。
  他们也能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前提是得加钱。
  天寒地冻的天气,穿上一身甲胄并不好受。
  另外,行军期间的话,其实军队中的大部分士兵是不穿甲的。
  只有一些担负警戒任务的士兵,才会是甲不离身。
  智朔与赵武同车,就跟在吕武的战车后面。
  他们扫视着像是一条长龙的队伍,各有各自羡慕的理由。
第288章
都图的些什么吖?
  老智家在各个卿位家族中的实力排行中等。
  与顶级的卿位家族相比差了两三成的份量,跟中等家族比则就不一样了。
  二十多年前的“邲之战”让荀氏元气大伤,其中就包括别出的智氏。
  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智罃从楚国回到晋国也已经有十四年。
  智罃一直有贪财和吝啬的名声。
  其实就是智氏急需恢复实力,致使他做事大气不了,抠抠索索的同时逮住便宜就占。
  贪财和吝啬的名声并没有拖累智氏,只因为智罃贪归贪,贪了别人什么一般都会有所回报。
  只是吧?
  智罃回报一般是拿别人家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