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1090

  因为鲁国的差劲表现,吕武都怀疑国内是不是走漏了什么风声,导致鲁国这么的有恃无恐。
  第十七天,吕武下令拔营。
  他还让军队进入到备战状态,以一种强横的姿态,未经通告招摇过境。
  看到一支明显不好惹的晋军过境,沿途的贵族明显是很懵逼的。
  而鲁国的高层已经争吵了半个多月。
  不是争吵什么。
  鲁君黑肱不在国内。
  季孙行父倒是在,只是被重要的事情牵绊在外面,人并不在曲阜。
  等他得到消息,又将怎么招待晋国使团的决定送到曲阜,来来回回的时间起码要花费半个月以上。
  在曲阜的鲁国高层,他们商讨应该用哪种规格的礼节来招待吕武一行人。
  这也是作为“礼仪之邦”鲁国的老传统了。
  列国来了什么人,首先要看来者是个什么身份地位,再看来者在大国还是小国。
  在大国的话,来者以什么样的爵位担任哪一个公职,祖上是谁,五代内有哪位先祖取得过什么成就,本人又有过哪些建树。
  小国?
  要是小国的来人,鲁国一样不会马虎。
  作为“礼仪之邦”的鲁国,就是这么的讲究。
  鲁国高层纠结的是,吕武这支使团一点都不像使团。
  没有递上国书。
  又没有持“节”。
  他们查来查去,使团的正使吕武,五代人没个好先辈,姓也是小宗得不能再小。
  关于吕武已经是上大夫,还是下军尉,鲁国高层倒是已经知道了,更知道吕武是现在的天下第一。
  只是吧,鲁国从来不看个人武力,他们在乎的是血统,再来才是来客的爵位和职位。
  魏氏的魏相倒是有个好出身。
  只不过魏相不是正使啊!
  另外的智朔出身和家世更好,同样不是正使。
  绕过正使去隆重接待副使以及随行友人,鲁国高层干不出来。
  这就导致他们纳闷,又十足的犹豫不决,该是以接待霸主国使团的规格,还是霸主国来客的规格。
  也就是吕武并不知道鲁国在纠结应该用哪套规格来招待,才导致那么长时间没得到正式的接洽。
  如果他知道的话,必然被搞到哭笑不得。
  杀气腾腾的部队出了“郯”,向西南方向行军两天,抵达了曲阜的郊外。
  “当全员着甲,布战阵由城下而过。”智朔这么建议。
  这是还有气呐?
  吕武一样被鲁国搞得很不爽。
  他一想到这一次需要偏袒鲁国,心情变得更加不爽。
  倒是魏相说道:“鲁为周天子史官,亦是礼乐之邦。如此作为,恐会留名于史册。”
  除了齐国破罐子破摔之外,还真没有国家会去轻易招惹鲁国。
  只因为鲁国的确是周天子的史官,对历史进行负责。
  得罪鲁国的话,别想在史册上落个什么好。
  晋国帮了鲁国那么多,只是凡事没按照鲁国的意愿来做而已,导致晋国好多次被鲁国放大了污点。
  这就很恶心人了啊!
  吕武说道:“布阵而过便罢了。”
  他特地选了这么条路,有恫吓鲁国的意思。
  只是,摆出攻击姿态就真的过份了。
  “明日全员着甲。”吕武决定再给鲁国一天的机会。
  鲁国高层当然知道吕武带着部队来到曲阜附近。
  他们却是依然没有派人过去接洽。
  翌日。
  这一支晋军按时用饭,着甲的命令被一层一层地传达下去。
  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已经收拾好营寨,排好了行军队列的晋军,反射出了一片片的光辉。
  曲阜城头上有人发现晋军的情况,急急忙忙地跑去禀告。
  叔孙氏第五代宗主叔孙豹赶到城头之上,眼睛看去,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冷气。
  城外,身穿铁甲又手持兵器的士兵排成了长龙,他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身上的铁甲在反射着阳光,使得大地之上好像多了一道“银河”一般。
  有战车在来回地驰骋。
  远远地好像听见晋军的军官在高声喊着一些什么。
  这一幕让赶来城墙的鲁国一众人等,感到既是迷惑,又有些发怵。
  叔孙豹颤着声音问左右,道:“晋军要战祷了吗?”
  一问而已。
  在场的一众鲁国人纷纷吸一口冷气。
  要是晋军进行战祷,事情就大条了啊!!!
第309章
别特么哔哔了
  晋军有战前进行祷告的传统。
  一旦战前祷告完成,必然会发起攻势。
  这种“战祷”是请求上苍见证,祈求祖先保佑,再将为什么进行这一场战争公布出来。
  说白了,不是什么檄文,是一种告诉全军上下为什么要打这一场战争。
  这在各个诸侯国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其余列国会有出征前的祭祀,也会在开战前再次祭祀,却是不会宣告为什么要进行战争。
  或许,正是因为晋君会将为什么要开战告知全军,使之为何而战,胜则利益均分,败则集体受辱,才能一次次达到力气往一处使的效果?
  其余列国,为什么要开战只有中高层知晓。
  基层压根不知道为什么要开战,赢了得不到任何好处,输了是亲人战死,乃至于因为战败要被加剧盘削。
  这样一搞,不但战前一片茫然,战后也将哀声哉道。
  曲阜城墙上的鲁国众人,他们听到晋军齐喝一声什么,控制不住被吓了一跳。
  然后,晋军开拔了。
  叔孙豹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道:“务必将今日之事留文字于史册。”
  一名看上去很斯文的鲁国官员,说道:“必如此!”
  这是要在史书上为吕武书写一笔?
  向后人控诉吕武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带兵威逼曲阜,恫吓鲁国上下?
  而吕武站在战车之上,远远地看着紧闭的城门,再看城墙上明显就是达官贵人的那批鲁国人,心里的火气越来越大。
  所谓的礼乐之邦就是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