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4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6/1090

  那是郤锜奉命出使鲁国,他在一些言行举止上轻慢了鲁君,导致鲁国上下非常不满。
  鲁国高层倒是没敢拿郤锜怎么样,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
  他们少不了在私下腹诽,说郤锜这个人太过于嚣张和跋扈,没多久郤氏肯定要全族去地下团聚了。
  可以将那个视为被欺负了,没那个实力在实际行动上进行报复,使用语言诅咒的行为。
  话又说回来,不是在黑鲁国,类似的事情他们干得有点多。
  这也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导致春秋时期的鲁国出现了很多的预言家。
  “南征之事,诸事不顺。”吕武从赵武那里得知的消息就是这样。
  郑国被晋国单独暴揍了一顿,怎么都该元气大伤了吧?
  偏偏他们跟没事一样,甚至表现出远比被暴揍之前更顽强的精神,以至于战斗力得到提升。
  南下的晋军将郑军驱赶出了“滑”和“虚”,战场再一次南移到郑国本土。
  来自周王室的公卿,也就是单公,他带着齐、卫、鲁、曹、邾的联军前往与郑军交战。
  然后,悲剧发生了!
  先是鲁国军队一头撞上郑军,双方摆开阵势交战,鲁军打不过郑军败退。
  后面卫军和曹军再迎头而上,再一次败给了郑军。
  吓得齐军和邾军干脆直接调头。
  本来要出兵的宋国,口头上答应加入联军伐郑,得知联军连续两次战败,军队压根就没踏出国境。
  亲自南下的晋君姬寿曼都不知道该郁闷还是笑话。
  郑军对上晋军历来只有被暴打的份。
  结果?
  鲁军、卫军、曹军轮番上阵,打不过郑军?
  是这些国家的军队不行,还是单公的军事能力太差?
  最为搞笑的是,齐军竟然不战而退,一点没有作为一流强国该有的样子。
  晋君姬寿曼看到单公这样,真心觉得公子周有这么个师傅,压根就蹦跶不起来。
  他发现自己的几个小弟着实不行,决定亲自给予示范。
  可是,郑军发现晋军的踪迹,片刻犹豫都没有转身就跑,要去跟来援的楚军、陈军、蔡军会合。
  这样的结果在晋人看来是一件挺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块南下的各个列国就有点不好受了。
  除了鸡贼不想为晋国卖命的齐国,其余几个国家估计会自我怀疑:俺就真的这么Low逼?
  “楚军威胁联军后路,元帅必不使联军陷入困境。”魏相说道。
  主要是这一次南下的只有两个军团,在看几个小弟表现那么拉胯,避免觉得对上楚国、郑国、陈国和蔡国的风险会有点大。
  吕武纳闷地说:“去岁陈国、蔡国保证……”
  接下来的话,他没有说出国。
  做人不能太幼稚!
  陈国和蔡国都笼罩在楚国的阴影之下,他们对晋国做出任何保证,能不能做到不取决于己身。
  说到底,还是要看楚国能不能让晋国如愿。
  毕竟,陈国与蔡国离楚国太近,离晋国却着实遥远。
  魏相说道:“此前谋划,或无用功。”
  他们之前想的是怎么维持鲁国和齐国争而不打的局面,好让出征的鲁君黑肱和齐君吕环不至于撤兵归国。
  而现在,南下的晋军已经有北撤的意图,其余列国不可能留在当地应对楚、郑、陈、蔡四国。
  他们实际上也没有那个胆子。
  “原以为‘鄢陵之战’将使楚国陷入颓势,没想楚国之强超乎预料。”智朔补了一句,道:“与楚争锋,非一朝一夕之争。”
  这个也是智罃的看法。
  先由申公巫臣提出跟楚国争雄,需要耗费长久的时间来削弱楚国,极难一次就将楚国掀翻在地。
  这一个观念很现实。
  晋国跟楚国是同等级别的国家,一样不可能只是历经一次失败就彻底衰弱下去。
  智罃捡起了申公巫臣的“弱楚之策”,开始在进行谋划,只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章程。
  魏相说道:“楚国一战丧师近十万,一岁不到便再出兵十余万。”
  他还没将攻打宋国的那支楚军算进去,要不就是历经“鄢陵”之败后,楚国还保持着对外用兵二十万以上的规模。
  这样算起来,晋国好像有点不如楚国?
  晋国历经“邲之战”的战败,缓了好几年才缓过气来。
  楚国却是刚经历一场大败,还能保持二十万大军对外征战?
  哪怕那二十万大军良莠不齐,能维持二十万人的长期征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看样子,楚国的国力很强啊!
  而事实上,楚国的国力是挺强,只是君臣上下很难力气往一处使。
  这一趟出使跟智朔没什么利害关系,心里没负担,随口说道:“如此,事则易矣。”
  不用担心因为国内的事情导致鲁军和齐君从南方撤兵了吗?
  剩下的就是莒国的归属问题。
  吕武知道智朔很聪明,甚至聪明过了头。
  南方的局势发展是一回事。
  他们出使有什么使命是另外一回事。
  没有得到国内新的指示之前,怎么能够因为得知南方的局势,光想着躺赢,不去争取获得好成绩呢?
  吕武觉得智朔是真的聪明,某天不要上演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才好。
  他们继续停在“蔑”这个地方,配合季孙行父以及晏弱进行表演。
  从级别上来看,晏弱肯定不如季孙行父。
  毕竟,一个是执政,也就是卿大夫;另一个只是大夫而已。
  就是这么个年代,级别在很多时候比不上硬实力。
  如果级别真的管用,周天子也不用在王畿自娱自乐,众多公卿肯定也要频繁活跃于国际舞台。
  讲真话,周天子现在的作用也就是一个活体印章。
  各个诸侯国只有发生君主之位更替,才需要派人去王畿那边谒见,送礼物盖个章,获得周天子的认可。
  再来就是需要进行大礼议时,周天子派公卿来赐祚肉啥的。
  要不,平时谁还乐意去搭理周天子了?
  “莒国对齐国有恩,齐人不敢忘。寡君时时交代,不可使莒国受鲁国欺辱。”晏弱就是当着季孙行父这么说的。
  季孙行父有些没搞清楚今天是个什么阵仗。
  他来这边有些日子了。
  此前,晋人明显极力避免他们两拨人碰面。
  今天却是刻意安排在一起饮宴。
  晏弱讲的那个叫落地有声,深怕别人不知道“勿忘在莒”的旧事一般。
  让季孙行父比较郁闷的是,齐国对莒国有野心,只是这个野心是以保护者自居,不像鲁国的野心那么昭然若揭。
  鉴于作为正使的吕武对路过的态度很冷淡。
  副使魏相倒是显得彬彬有礼,只是每次谈到莒国的事情总会转移话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