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1090

  这种场面令人怀疑群众不是来迎接晋军,压根就是来看大型节目的。
  “寡人恨不能朝发夕至。”晋君姬周很有表演天赋,说话的时候眼眸里不但充满诚意,还有点泪汪汪的波澜。
  现在当然没有“朝发夕至”这个成语。
  它来自《水经注·注水》,是北魏时期的作品。
  宋君子瑕听到那句话,细细地品味了一番,感动到落泪了。
  “阴武的一些话,讲起来真好啊!”晋君姬周心里这么想道。
  他俩当着众人的面把臂言欢。
  看到那一幕的宋国群臣与贵族,乃至于普通的黎庶,莫名地感到了极度的心安。
  宋国高层还不知道楚令尹子重和公子喜撤军的消息。
  他们是真的将到来的晋军当成了救世主,从里到外都感激。
  师旷低声告诉韩厥,道:“我军为救世而来,宋不思整军退敌,以殷商之乐、之舞相迎,实有亡国征兆。”
  以现在的人看来,晋国与楚国的战争并不是进行争霸,是决定这个“世界”该执行什么秩序。
  宋国正在面临灭顶之灾。
  晋军南下是为了救宋国于倾倒危难。
  保住宋国就能在南方埋下一个钉子。
  使宋国对晋国言听计从十分有利于晋国与楚国的交锋。
  师旷在埋怨宋国不去想着干点实事,尽是瞎搞场面了。
  这位盲人乐师不止一次光听音乐就预言哪个国家要灭亡,不久前他出使卫国,得到卫君卫衎的接待。
  卫君卫衎知道师旷在音乐上的造诣,好心好意安排了一场音乐会,想着让师旷能点评一下。
  师旷全然不觉得自己遭到了空前的款待,听了卫国的音乐,当场痛骂是靡靡之音,诅咒卫国要亡了。
  卫君卫衎完全愣住了。
  他估计没想到自己的高规格接待,得到的会是这样的反馈,回过神来满脸铁青的离开。
  其余的卫国群臣与贵族,他们得知师旷干了什么事,脾气暴躁的直接开骂,阴狠一点的都想找刺客。
  碍于师旷是晋国使者的身份,杀那是不能杀的。
  回国的师旷如实讲述自己在卫国都干了什么事。
  他得到了赞扬。
  国君也因为那一件事情而接触师旷。
  含国君在内,包括得知了的几位“卿”,他们似乎忘了师旷出使卫国是为什么。
  师旷得到的任务是去召唤卫国来听从安排,不是让去骂人的。
  骂人是骂得爽了。
  名声必然也传开。
  师旷成了贤人。
  卫国有响应晋国的召唤了吗?
  没有!
  卫国非但没有响应晋国的召唤,还因为师旷的出使让内乱加剧。
  原因是卫君卫衎早跟执政孙林父有不小的矛盾。
  卫君卫衎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去参加秦楚在蜀地的会盟,让师旷一气就决定去了。
  孙林父认为卫国只能依靠晋国,还讲出了很符合现实的道理。
  比如,卫国并不与楚国或秦国接壤,却是与晋国当邻居。
  哪怕晋国的衰弱已经成为事实?
  卫国还是惹不起晋国!
  怎么能够舍近求远,又让晋国视卫国为敌人啊!!!
  关键是卫君卫衎真的被师旷气得够呛,心里有气根本不听孙林父的劝。
  这样一来,卫国国君与执政的间隙越来越多大,几近于无法调和。
  知道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引起了什么样的效应,师旷美滋滋地成为贤人,还能时不时地被国君传唤过去讲道理。
  几位“卿”或是真心,可能也是假意,表达出了对师旷尊敬的一面。
  这、这、这……算怎么一回事?
  老奸巨猾的“卿”不可能就那么被师旷蒙蔽了。
  他们为什么不追究和处置?
  绝对不是因为派出去的使者,除了让曹国听从召唤之外,其余小弟都进行拒绝,才不好处理师旷。
  如果吕武知道这么一件事情,会认为那些“卿”在给国君挖坑。
  毕竟,一国之君亲近贤人是应该的嘛。
  至于那个贤人是不是真的很“贤”,自己想咯!
  大雪纷飞的季节。
  晋国的中军和上军千里迢迢地过来,必要的休整肯定是要的。
  宋国君臣没有催促晋军麻溜地逼近“彭”城,他们真诚实意地进行了款待。
  当然,无论规格高与低,接受款待的都是晋国的贵族。
  宋国怎么不款待其余士兵?
  想屁吃呢!
  倒不是宋国君臣不愿意。
  完全是因为谁的军队,只能是由他们的主人来进行犒和赏
  要不……
  你犒赏俺的军队是想干么?
  难道是想瓦解俺的立足根本!?
  晋军抵达“商丘”之后,军队在城池郊外进行驻扎。
  晋国的君臣则是带上自己的护卫前往宋国的宫城接受款待。
  之前,宋人看到晋军中那么多身穿铁甲的士兵,已经感到了震惊。
  宋国的君臣再看晋国只要是个贵族就有或多或少身穿铁甲的甲士,直接露出了实名羡慕的表情。
  这年头金属甲太少了!
  很多“士”为了保命或是达到封主的要求,砸锅卖铁都不一定能买得起一件靠谱的皮甲,一般是弄藤甲和木甲来凑合着。
  在南方还有另外一个特色,会大肆地制作竹甲。
  不管是竹甲,还是藤甲或木甲,其实还是有点防御的作用,尤其是面对青铜武器真不是纯粹的摆设。
  青铜毕竟就是铜,金属本身决定了它的硬度,能伤人或杀人,要说有多么锋利则是未必。(相对于合格的铁器而言)
  只是吧,目前的甲胄其实最大的作用是用来防箭。
  吕武率领的下军和新军是在三个月后,也就是冰雪融化之后的季节,才来到“商丘”的郊外。
  而这时,晋君姬周以及宋君子瑕早就带着两国的军队前往“彭”城,并且攻下了“彭”城。
  迎接吕武一行人的是宋国右师华元。
  他见到吕武进行了几句客迎接的套话,话锋一转问道:“求阴氏具装,阴卿允否?”
  这是什么场合?
  咋能就这么迫切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