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4/1090

  他们急匆匆地南下,是帮宋国收复了失地,自身却没有得到物质上的收获。
  只是有付出而没有收获,怎么能行呢!
  不用再来几次。
  只要两三次就行。
  该是晋国被搞得疲软不堪了。
  某次内部会议上。
  士匄眼冒凶光地提议道:“郑无道,当伐之!”
  小郑将小宋摁在地上一顿爆锤,席卷了宋国的大半个西部,吃得满嘴流油啊!
  他们没有忘记郑国上一次胆敢主动侵犯晋国的“滑”地和“虚”地,哪能不想新仇旧怨一起算。
  中行偃则是不断地在骚扰吕武。
  攻打“彭”城是由中行偃来主持,一雪因为攻击“苦成”留下的无能名声。
  他有太多的话题想跟吕武探讨,希望能够增进互补。
  吕武的注意力不在中行偃身上,时不时地应一声,更多的注意力是在国君与其他“卿”的交流上面。
  听到要讨伐郑国?
  吕武不知道该不该将听到的一则消息讲出来。
  那个消息就是郑君姬睔病重了。
  吕武最终还是没讲出来,示意中行偃稍等,开口向国君请示道:“齐悖盟,臣请伐之。”
  这一次齐国不但拒绝晋国的召唤,还是第一个响应秦楚邀请会盟。
  以前齐国再怎么闹腾,晋国真的不太爱搭理。
  那是因为齐国再怎么闹腾都无法影响晋国。
  现在不一样了。
  晋国内乱必然造成实质上的国力受损,举国上下也因为内乱丧失了一些信心。
  齐国第一个悖盟,又明确要跟秦楚勾搭?
  揍啊!
  不揍是真的要让齐国上房揭瓦了!
  阴氏负责跟齐国的邦交,作为主力去征讨非常合情合理。
  国君看向了智罃,问道:“伐郑缺下军、新军能胜否?”
  智罃思考了一番,给出答案,道:“必胜!”
  国君又看向韩厥,问道:“此时伐齐,允否?”
  韩厥没有立刻回答,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齐国是一流强国来着。
  晋国只是出动下军和新军,够不够?
  另外,下军有阴氏和范氏,不用有什么兵力不足或不善战的担忧;新军却是有一个解氏,能依靠魏氏一家撑起来吗?
  韩厥的视线停在解朔身上。
  慢慢的,包括国君在内,甚至是必须在场记录的史官,目光全部集中在解朔的身上。
  解朔被众人看得压力山大。
  如果能选的话?
  他压根就不想去征讨齐国,更愿意参与捏郑国这个软柿子。
  当然,说郑国是软柿子只是相对时机而言。
  郑国入侵宋国打了小半年,哪怕一胜再胜也将感到疲惫,别说他们才刚撤军。
  了解这个时代的军事,会知道一支军队进行撤军,回国后肯定是得到解散。
  现在的士兵都是贵族的私有物,撤兵并解散等于完成年份内的纳赋额度。
  一旦再次被征召,贵族就算愿意响应,他们却是要担负起“士”的所有耗费。
  简单的说,“士”交血税也是有份额的。
  他们在份额内的纳赋什么都要自己准备。
  非份额的纳赋则是吃、喝、用全部需要自己的封主来付出。
  晋国的贵族刚刚肥了一波都不太乐意出战。
  而这种情况不会只出现在晋国贵族身上。
  晋国好歹是个军果主义国家,贵族必须进行纳赋,要不得到的惩罚后果很严重,参与纳赋也等于是抓住上进渠道,能撑得住就不会选择放弃。
  郑国是个怎么样的赏罚制度?
  完成纳赋额度的贵族,愿意自掏腰包来跟晋军展开血拼吗?
  解朔张了张嘴,到最后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国君将视线转到吕武身上,行礼道:“拜托下军将了。”
  吕武回礼。
  那么,由吕武统率下军和新军征讨齐国的事情,只差一个派人去宣战的程序。
  宣战需要国君给出国书。
  派去宣战的人则是吕武来选。
  他选中的人是葛存。
  当作为鲁国人的葛存得知自己要去对齐国代表晋国宣战,兴奋得满脸涨红又紧握拳头。
  鲁国人太不容易了!
  他们被齐国欺负了几十年,只要是个鲁国人,谁不想对齐国耀武扬威一把?
  得到国君和智罃的允许后,吕武带着下军和新军重新北上。
  从宋国去齐国能选的路很多。
  可以径直向东北方向行军,穿过鲁国再抵达齐国的疆域。
  能够借道曹国和卫国,选择从从西向东展开入侵。
  吕武选的是后面那条路。
  他们出征在外,不可能一次性就将所需的辎重带上,必然是时不时就要进行补充。
  攻打齐国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让齐君吕环屈服,谁也拿捏不准。
  吕武需要跟卫国进行沟通,让卫国答应保证攻齐晋军的粮道安全,甚至可能需要向卫国采购粮食。
  “将,我师使卫,言卫君必是亡国之君,噩其君,惹其怒,卫君安从?”赵武是下军尉,肯定也在下军服役。
  师旷出使卫国的事情?
  吕武已经知道了。
  事情办得怎么样,不作评价。
  反正是,卫国已经走向了悖离晋国的方向。
  吕武见过卫君卫衎,印象中是一个挺操蛋的人。
  他没那个功夫去解决卫君卫衎,要找的人是卫国执政孙林父。
  大军一直北上,抵达曹国的时候,不免要听曹国的一种贵族哭诉卫君卫衎的无耻。
  话说回来,曹君姬负刍还被卫君卫衎给扣着没有放回去呢。
  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早点解决的。
  只是,先有楚国北上的事情耽误,后来晋国又爆发内乱,导致一直没有进行处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