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1090

  并不!
  某一国之君的名字是一种不妙描述的人体器官。
  每一个时期都有当时对文字的定义。
  比如说“翔”这个字吧。
  “翔”明明是一个寓意非常不错的字,硬生生被弄得等同于秽物。(话说,为什么会这样?)
  所以说,公元前572年的现在,取某些名字可能是好的寓意,到了二十一世纪,文字的理解可能会变得千奇百怪。
  国君看向魏琦,问道:“栎阳卿可会知鲁执政?”
  魏琦摇头,说道:“未有此念。”
  这个也是吕武感到郁闷的地方。
  鲁国的邦交是由魏氏负责。
  吕武对鲁国有什么谋划的地方,无法绕过魏氏去进行。
  他不是没有跟魏琦提过。
  魏琦认定鲁国轻视魏氏,需要好好地操作一波。
  这么一搞,哪怕齐国对莱国开战,鲁国有什么也是鲁国自己的事情,跟魏氏没有关系,却跟阴氏能扯得上关系。
  不是在玩什么绕口令。
  直白说就是,不管吕武要搞什么,能不能成只看天意了。
  即便是国君想要干涉?
  国君必须先从国家层面进行思量,再以个人的出发点思考,衡量出个仔仔细细,再来决定要不要插一手。
  另一个能干涉的是元戎。
  甚至可以说,元戎的干涉远要比国君更有力度。
  国君有名份,能无条件服从的武力却是比较缺。
  元戎则不一样。
  元戎一样名份,背后还有足够的武力作为依仗,有这么一种“双持”为前提,说话的份量肯定更足。
  吕武却不打算干涉国君和元戎将做出什么安排。
  说到底,吕武那么布置是从国家层面为出发点。
  发生齐国将鲁国摁在地上锤的事情,对晋国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对阴氏则可能得到一批红利。
  毕竟,负责对齐国展开邦交的是阴氏。
  齐国要是得到好处,敢不分阴氏一份?
  吕武:哼哼!
  如果国君真的聪明,以及元戎也能看顾国家利益,他们就应该对魏氏施压。
  吕武才不管国君在思考什么,说道:“君上,臣辞‘阍卫’一职。”
  现在国君已经坐稳宝座了。
  吕武重新担任“阍卫”的这一段时间,其实也就出动两个“旅”保卫宫城,本人则是有七八个月的时间出征在外。
  他保留“阍卫”这个职位能够跟国君显得更亲密一些,只是跟国君亲密有利有弊。
  说不定国君就等着“阍卫”的职位空缺,好安排其他人来接任呢。
  果然,国君略略迟疑一下下,答应了吕武请辞“阍卫”一职。
  他甚至像模像样地询问吕武,有没有人选能接任“阍卫”。
  关于这个?
  吕武该多傻才真的去推荐继任人选?
  他满脸疲惫地说道:“君上,臣请回‘阴’城。”
  国君再次愕然。
  能待在“新田”的话,谁还不乐意待在正治中心啊?
  很多贵族也就是在“新田”没个安身之所,要不真的太想待在“新田”找机会了。
  国君想了想,问道:“阴卿何时归来?”
  除非是发生什么大事,要不吕武根本就不想来“新田”,更想宅在自己的封地。
  吕武之前除了下军将之外还兼任“阍卫”和“司徒”。
  只是担任“下军将”没有其它兼职的话,只负责出征事宜为前提,待在哪里的影响都不大。
  轮到需要出征,喊一声就是了。
  身上还兼任“司徒”这个职位?
  吕武肯定不能一直待在自己的封地,要不国家的徭役、纳赋和公有耕地,就要陷入停摆状态了。
  国君笑呵呵地说:“阴卿明春归来,可否?”
  吕武想了想,点头答应下来。
  用一个冬天来整顿家族内务,时间方面应该是够的吧?
第392章
突然冒出来的国家
  趁还没有下雪,吕武麻利地收拾细软,不带一丝留念地离开“新田”了。
  那两个来自齐国的“军”自然不能留在“新田”。
  吕武的打算是将这两个齐国的“军”送到自家封地的西边。
  更精确的来说,是将两个齐国“军”送到大河西岸,找没搬走的异族愉快玩耍,也能去当苦力。
  吕武封地西边的大河西岸是哪?
  他将那片土地命名为上河西之地,过个几百年那里是秦国的上郡。
  那一片地方原本属于白翟,等他们迁徙离开之后,阴氏进行了接管。
  白翟向西迁徙,撞上了义渠人。
  他们本是秦国的盟友,跟秦人一块干义渠人。
  只是,打着打着来个风云变幻,他们的盟友秦人跟义渠人玩到一块去了。
  之前的局势是,白翟遭到秦国的悖盟,秦国跟义渠联合起来在揍白翟。
  秦国这么一搞,不但在诸夏圈子里面的名声臭了,异族那边的信誉度也破产。
  事实上,秦人玩得有些大。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有没有信誉关乎到的不止是名声,还有家国命运。
  秦国在诸夏圈子里的名声臭,以前还能忽悠白翟或赤狄一块玩耍。
  这一次秦国对白翟悖盟,义渠人一开始很高兴。
  等义渠人有点回过神来,想都没想直接给秦人来了那么一下。
  所以,秦国、白翟和义渠玩三方博弈游戏,经过了各自的联合与背刺,玩成了“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的三国游戏。
  吕武对上河西之地并不多么看重,占下来之后顶多就是用来放牧,没打算去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搞农耕。
  主要原因不是别的。
  上河西之地当然有开发的价值。
  关键问题在于吕武名下的封地有点多,“阴”地还没有完全利用起来,“吕”地也能再开发一波,“霍”地需要治理。
  另外还有南方的“温”地和“原”地。
  尽管“温”地和“原”地已经被栾氏和郤氏开发起来,光有基础没人是不行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