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1090

  但凡国君和韩厥想要针对吕武,没有阴氏帮解氏,一样会被针对。
  身份地位足够高,凡事是需要小心翼翼,走一步筹谋三步。
  只是,身份地位到了一定的程度,光是小心翼翼完全不够。
  毕竟,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还有另外一个道理叫“不进则退”。
  男儿当自强啊!
  晋国的卿位家族互相针对,一般根本不用找原因,真相信结盟之后就是铁哥们,脑子肯定被门夹过。
  吕武出了宫城,不出意外解朔自己凑上来了。
  没等解朔来得及说点什么。
  士匄和士鲂对吕武发出邀请。
  鉴于解朔好歹是一个“卿”的身份。
  范氏的叔侄需要给“卿”这个身份尊重,一块邀请了解朔。
  结果是魏琦和中行偃看到几个人凑堆。
  搞乜嘢啊???
  魏琦和中行偃想都没想就求入伙。
  智罃和韩厥当然也看到了。
  元戎要有逼格,不能去求加入,需要一丢丢的坚持。
  智罃只看到那六个“卿”很不懂事,有说有笑地离开,郁闷又恼火,更多的行为却不能做的。
  练了“龟息大法”的韩厥无法使人从脸上看出内心想法,面无表情地登车。
  韩厥回去后会派人提醒赵武去向吕武汇报工作。
  赵武是下军尉,找吕武汇报工作很合情合理,工作汇报完,腼着脸坐在旁边当听众,不合情也不合理。
  可他还是个孩子呀!
  孩子干一些什么事。
  长辈们难道要当场喊打喊杀?
  士匄和士鲂邀请吕武有什么目的?
  如果只是吕武应邀,他们当然能讲出来。
  再增加中行偃、魏琦和解朔,他们只能东扯西扯当作纯粹的联谊会了。
  士匄提到了跟吕武在南方合作的事情。
  “阴氏灌溉之法善也。以家臣督之?范氏亦需。”士匄没想白嫖,复道:“出役而代,两家共经。”
  吕武没反对的理由,笑着说道:“善。”
  阴是在“原”地和“温”地的人手并不多,两地合起来的农夫不超过三万。
  再加上驻军以及家属,阴氏在“原”地和“温”地的约有九万来人。
  这么点人口肯定填不满“原”地和“温”地。
  吕武的发展重心在“阴”地和“吕”地,连“霍”地都有些顾不上,不可能再迁徙更多的人口前往南方。
  而“霍”地发展农耕的成本着实太大,吕武在“阴”地和“吕”地没有利用到极致之前,只会拿“霍”地发展牧业以及矿业。
  阴氏还向北和向西进行开拓。
  家族的发展模式搞得就是农牧共同进步的那一套。
  阴氏这边有技术。
  范氏那边有人手。
  两家合作完全是互利共赢的嘛。
  中行偃等士匄和吕武说完,笑着问道:“我家亦可。”
  吕武无所谓啊。
  而阴氏和中行氏合作,只要不影响到范氏的工程进度,范氏又有什么理由阻止?
  魏琦看到吕武一次闲聊就跟范氏和中行氏成了“一伙”的,问吕武道:“河西之地水利,有可为?”
  现在魏氏的封地都连成片,以大河两岸为中心区域,占了河西之地和河东之地。
  那边不光有大河,还有泾水和渭水。
  如果魏氏想搞水利工程,太过于有利可图了!
  其它的不用多说,仅仅是治理好几条河系,每年汛期的时候不会被洪水搞,对魏氏来说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要是能够将几条河系利用起来,形成灌溉体系,魏氏说什么都不可能缺了粮食。
  吕武被问得一个愣神,想了想说道:“一时难,不百年,无以成事。”
  那可是治理大河!
  哪怕绕过大河,渭水和泾水一样不那么好伺候。
  在大河挖渠搞灌溉体系,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的。
  即便是有那个技术,花几年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与计划。
  真的要启动工程,该动用多少劳力?
  魏琦说道:“不图一时,安能百年?”
  不光吕武愣住。
  在场有一个算一个都被魏琦的“宏图霸业”给震惊到了。
  话说,魏氏有多少人口,又能调出多少劳动力来搞水利?
  知道一些事情一旦开始做,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吗???
  “我了个去!一旦魏氏真的把河西和河东治理成鱼米之乡,还有其他家族什么事?”吕武佩服魏琦的眼光和魄力,却压根不相信魏氏能办到。
  就说几百年后的秦国,光是搞一条郑国渠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工程耗费了多少时间吧。
  那还是在有“技术达人”的摸索、计划和亲自指挥之下进行。
  现在对于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有一家算一家都只是在摸索当中,阴氏只是比其他家族领先那么一步两步而已。
  简单的说就是,阴氏搞点低难度的活能办到办成,碰上了事关“大河”绝对一脸懵逼。
  吕武说道:“大河为‘界’,无交通,难工程。”
  哥。
  想搞波大的?
  先把交通搞定吧。
  过大河全靠泅渡,怎么看都不靠谱。
  而铺路搭桥这种事情?
  拿到现代都不是一件能够简单完成的工程,何况是在公元前571年。
  若是真的简单,吕武何必头疼。
  他早就应该在自家封地建造一座沟通汾水两岸的大桥了,用得着每次要过汾水南北两岸,一次次从“昆都”那边借路吗?
  位处“昆都”那边的过河大桥是赵氏建造,工程师却是来自秦国,有那么些年头了。
  吕武有问过赵武。
  因为赵氏历经过覆灭,不但封地和人口经过重新洗牌,相当的文献也丢失,自然是没有得到答案。
  中原列国总是骂秦国野蛮,只是有些东西秦国真的领先中原各个诸侯国。
  包括医术以及建桥技术。
  吕武没有参与接下来的闲聊,脑子里在思考魏氏的“百年计划”有没有可行性,是要阻止,还是怂恿一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