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1090

  他还有另一个名号叫公子騑。
  一国执政是够资格应战的。
  吕武的打算是喊上一些小弟,有可能就连宋、鲁、卫也喊上。
  考虑到卫国重新屈服,但凡解朔有点能力,孙林父也不傻,卫国参与到讨伐郑国的联军是有把握的。
  鲁国和齐国的交战不出意外也会很快结束。
  结局肯定是鲁国被齐国摁在地上锤,战败的鲁国正是极度需要父爱的时候。
  晋国这位爸爸攻打郑国招呼鲁国一声,鲁国肯定要喜极而涕,觉得爸爸还是爱自己的。
  至于宋国?
  之前楚国和郑国从两路攻打宋国,郑国可是往死里折腾宋国,干的一些事情比楚国过份多了。
  尽管宋国去参加蜀地会盟,能跟晋国一块痛殴郑国,应该是不会放过的吧?
  要喊上那些国家,吕武不可能绕过其余家族。
  设身处地想一想就知道了。
  哪天有人绕过阴氏去联系齐国、杞国、莒国和大邾,吕武会是什么反应?
  中军、上军和新军都是出征状态?
  又不是一家子全跟着出征去了。
  不是还有族人在国内的嘛。
  联系邦交国一块撑场面这种事情,各家绝对是求之不得。
  尤其是很能打的吕武作为出征主将,下军由阴氏和范氏组成。
  注定会赢的战事?
  各家绝对很愿意一帮小弟看到晋国的强大。
  忙忙又碌碌。
  吕武等魏琦回到“新田”接任留守。
  他挑挑拣拣,只同意少数几个家族一同出征的请求,带上来自阴氏的两个“师”、范氏的两个“师”,连同赵氏、先氏、祁氏、献氏等家族混编的一个“师”,还有不存在于军队编制内的阴氏三千骑兵,出征了。
  各国先后给出回应。
  鲁国接到来自晋国吩咐听成的指示,举国上下一扫连续两次的惨白的崔丧,腼着脸陷入欢腾时刻。
  爸爸果然还是爱俺的!
  小齐,你特么别太过分了。
  信不信这一次俺爸打完小郑,俺会求俺爸来教训你?
  卫、吕、曹、邾、滕、薛也先后响应,集结军队前往吕武设定的集结点“温”地。
  话说,怎么会有一个吕国?
  这个叫吕国的国家在“吕梁”那边,说是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松散部落联盟,算是早期的羌部落之一。
  薛国则是一个鼻屎大小的国家,全国人口也就两万多,将能打的全拉上不超过一千士兵。
  吕武其实看不上最多只能出动一千到两千兵力的国家,耐不住几个家族得知消息来请求呀。
  那些家族干的事情叫一举两得。
  能让自己的邦交国知道晋国依旧强大。
  暗地里也能收到邦交国的不小好处。
  说白了就是公器私用的一种。
  吕武哪怕知道什么情况,拒绝那是不可能拒绝的。
  多一个国家来凑数,声势方面怎么都能大一些,再来就是降低“伐丧”的负面影响。
  以后,阴氏也会需要各家在自己的邦交国事务上卖一个面子。
  你好我好才是真的好,是吧?
  大军集结在“温”地,吕武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下一手布置,郑国那边来人了。
  郑国来的是执政子驷。
  “郑处要害,两霸相争,唯害于郑,郑苦也。”子驷一脸真诚地看着吕武说道:“郑如草,顺风而倒,以求存也。”
  吕武跟士鲂对视了一眼。
  这一刻,晋国的这两位“卿”在想的是:郑国的死活,关俺屁事啊?
第401章
奇葩理论
  郑国地处中原核心位置,西面是晋国,又与卫国、楚国、陈国、蔡国、不羹、周王室、等等几个小型诸侯国接壤,是真真意义上的多战之地。
  那个“不羹”是什么国家?
  相传不羹是少昊的后裔,国姓是嬴姓,远在公元前1044年就已经立国。
  现在这么一个年头,光是跟一个霸主国领土接壤就已经够倒霉,郑国同时跟晋国和楚国有领土接壤,只能说是不幸了。
  郑国曾经称霸过,只不过是利用周王室,也就是公器私用,不但取得了诸多的领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属于郑国的霸权很快就遭到瓦解,却是留下了比较厚实的各项基础。
  距离郑国成功称霸的时间已经有点久,郑国还是在吃着称霸时期留下的遗产,一再遭到削弱仍然能够维持一个二流强国的地位。
  实际上,郑国在过去几年连续遭到晋国的重创,日子不至于过不下去。
  现阶段郑国的日子还能过,个别贵族甚至是将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只是将来呢?
  现在没有“人无近虑,必有远忧”这句话,郑国一些有长远目光又足够睿智的人,不得不担心将来。
  别是晋国和楚国玩争霸,将郑国给玩没了!
  而那极度有可能的事情。
  看一看。
  瞅一瞅。
  晋国不是又出兵郑国,要开打一场了吗?
  子驷看到吕武和士鲂没有任何触动,心里不由一沉。
  四年前(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爆发“鄢陵之战”,楚国固然损失惨重,郑国也大半疆土被晋军肆虐了一波。
  当时的许国还亡了国家,后面晋国放过,又得到楚国的资助才得以复立。
  那之后,郑国为什么会对宋国下狠手?
  不就是因为郑国需要补一波血嘛!
  好咯。
  郑国刚从宋国那边补了一波血,晋国又特么瞄上啦?
  吕武才不管郑国有多么难过,径直问道:“执政前来商议投降事宜?”
  子驷心里一梗,呼吸节奏也一乱,差点没个直接抽抽了过去。
  士鲂却是觉得吕武问那话没毛病。
  郑国被晋国和楚国夹在中间,他们打不过晋国,也打不过楚国,好几次都是谁来打就向进攻方投降。
  这么一搞,郑国得到了一个老牌投降国的称号。
  是郑国愿意一再投降吗?
  他们内心里有无数的MMP需要好好地来讲一讲。
  投降之后的损失比抵抗成本低,他们为什么要拼命?
  名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