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4/1090

  后子针别开脸不看吕武,说道:“今次非义战也。”
  吕武没客气,怼道:“你等有何颜面言及义战!我(晋国)为保天子,护诸夏基业,秦盟楚、狄人。所作所为敢言义,不觉甚是可笑?”
  也就是后子针有公子的这一层“保护伞”了,还要感谢现在是春秋中叶,要不吕武当场砍了都算轻的。
  智朔站出来,发誓一定要比魏相更能骂,骂出一个青史留名。
  什么以往秦国多次对晋国不宣而战。
  这一次晋人偶然遭遇秦国与义渠、白翟交锋,看在同为诸夏一员的份上帮了秦国一把。
  秦国的回报是派刺客刺杀吕武。
  等等一大堆的道理。
  “此些事迹必成诸国笑料,为秦人史书之上再添一笔。”智朔进行了完美的总结。
  只是,他们需要确保秦国不能笑到最后,要不玩了焚书那一套,什么黑历史抹不去。
  吕武没有人手一块玉递出去,甚至都没说要怎么处置,命甲士将他们全部带下去看管。
  他觉得其余人太闲,点名分配任务。
  毕竟,攻进来又俘虏了那么多秦国贵族不代表战事结束,泾水北岸的秦军需要追击和清剿,泾水南岸的秦军也在一直试图过河。
  其余人都走了,智朔留下来,问吕武,道:“此战罢了,非西征可终?”
  吕武觉得智朔是一个挺聪明的人,纳闷怎么会问这种傻问题。
  刨除成功突围的秦军数量来判断,秦国在泾水北岸前前后后没了至少三四万人马(大部分被俘)。
  那些突围的秦军接下来会享受到阴氏骑兵的一路追尾款待,秦人能跑掉多少完全看运气。
  根据侦骑的汇报,一再发现泾水南岸有大股小股秦军的踪迹,西面还有一支数量大概在一万左右的秦军。
  一系列的情报进行总汇,不难判断秦国大举征调兵力北上。
  吕武说道:“秦军一再北上,国中必定空虚。我军南下可沿途一一歼灭北上秦军,入其国中有何作为,想必无需多言罢?”
  智朔其实猜到了,只是没想到吕武会玩得这么大。
  “想来刺杀必使武怒极?”智朔没认为吕武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继续幸灾乐祸地想道:“后子针真乃秦国好公子,为秦国惹来如此大祸。”
  当然了,他上一次没那个运气跟吕武一块去齐国享受,无比期待这一次杀进秦国的收获。
第431章
秦国兴亡,与尔何干?
  翌日。
  晋军在秦军的抗击中进行了渡河做业。
  这一边的泾水宽度约有个四五十米,河床最深处到人的半腰间,浅滩处只及脚踝,流水的速度很平缓,渡河难度可以说没有。
  秦军想要阻止晋军渡河到南岸,晋军想要过去,双方在这一块并不大的战场打得异常激烈。
  分为南北两岸,箭矢在半空中交错飞过,每时每刻都有秦军或晋军中箭倒下。
  两边的河滩能看到倒卧的尸体,以泾水南岸的秦军损失最大。
  河床中经受流水冲刷的尸体最多,一些尸体顺着水的流向在朝下游漂浮而去。
  “阴子,南岸秦人援军源源不断开来?此些秦军异也。”解朔说道。
  他说的异常不是其他,纯粹是那些秦人的构成太过于复杂,能看到很多只是上战场送死的老幼。
  晋军决定渡河,几乎是一波推就来到南岸,并且成功地立了足,逐渐将河滩位置给强占下来。
  晋军的攻势顺利不代表秦军没有进行猛烈的反扑,甚至秦军一再前仆后继地涌上来,再一个又一个倒下成为逐渐冰冷的尸首。
  解朔问道:“可让秦公子劝降?”
  吕武已经进行过尝试。
  事实上,战争打到这种程度已经分出胜负,是该坐下来商量“投降输一半”的相关事项了吧?
  然而,后子针干脆利索地拒绝了。
  这种情况让晋国这边的很多贵族对后子针的印象差到了极致!
  秦军明显是输了,承认失败可以让这边的战事得到结束,没必要再继续白白浪费人命,甚至能谈条件让晋军停止继续向秦国推进,偏偏后子针选择了拒绝。
  这位秦国公子到底在想什么?
  是怕秦人死得还不够多,又或者是洞察到承不承认战败,晋军都将入侵秦国腹地?
  如果后子针洞悉的是后面那一条,倒是一个很睿智的人,并且不负于秦人之名。
  秦人是一种什么人?
  现在的秦人并不是后面阔起来的后辈,性格坚韧和脾气又臭又硬则是早有了。
  每一个区域的水土都会养出一方的人,条件艰苦地区的人们通常在性格上的平均值会更坚韧一些,自小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则不免平均值会显得娇贵一些,基本上都是环境所受造成,与先天真的没关系。
  渡过的晋军部队超过一个“师”,战场向外扩之后,成份极杂的秦军不出意外给崩溃了。
  现实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大多数秦人根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单凭血气之勇在支撑,手里的家伙什么都有,对上晋军这种专业的战争机器,遭遇到的肯定是一边倒的屠杀。
  毕竟,秦国的正规军都打不过晋军,凭那些老幼占了多数的秦人又该怎么打?
  如果不是阴氏的骑兵被派出去追击秦军的溃散部队,泾水南岸的秦人会败得更快更惨。
  “兵贵神速为首要,大军不做休整当即南下!”吕武说完看向众人。
  他们在这一片区域消灭的秦军少说有个五六万,秦国又有几个五六万的人马能损失得起?
  说是消灭五六万,杀死的秦人应该只占了一万出头,剩下的都是被生俘。
  军中有五万以上的秦人战俘,不得不进行妥善的处理,吕武抽出一个阴氏“师”和两个齐国“军”的兵力,将战俘以及其它战利品进行押解,一样会是先安置在某些分于各处的阴氏据点。
  加上战时产生的伤亡,一搞之下吕武手头暂时能用的兵力只剩下一个“师”又四个“旅”,以及两千左右的骑兵。
  这一次出战,阴氏来了三千骑兵,一再使用下来伤亡了接近七百。
  伤和亡需要拆开。
  像是某些战争,出兵的数量是一万,伤亡的统计却超过一万,里面其实大多数是有士兵反复受伤,不是谁死了复活又再死。
  吕武不带上齐国的两个“军”才是理智的选择。
  齐军毕竟是齐国的军队,带着去打楚国,或带到无主之地交战,于情于理没有什么问题,带着入侵秦国则是有些说不过去。
  这个就像是吕武可以命令齐军逼近秦军,却不能真的发动进攻的道理一样。
  另外,他们这一次俘获的战俘有点多,并且还是明显不认输的秦人,需要最大程度地防一手。
  看管俘虏这种事情少不了一些暴力手段进行威慑,甚至需要一再地杀鸡儆猴,说白了是少不了增加仇恨值。
  所以,齐军改为去看管秦人战俘会很合适。
  吕武说道:“俘获口众多也!为所需计,各家或可增兵?”
  没人有什么意见,甚至一个个喜笑颜开。
  出的兵力越多不代表能分更多的战利品,出兵少则是很难有立功的机会,导致战利品不会太多,道理都懂的。
  一众贵族在会议结束后,派人赶紧回国去调遣兵力,本人则是收拾完东西跟随大军开拔。
  吕武手中的兵力以阴氏为主,其余散装的各家大多是在魏琦那边效力。
  他们这边先解决义渠主力以及秦军主力,魏琦则是扫荡完义渠各部落再接着得到追击逃散秦军,以及解决西边那一支秦军的任务。
  同时,吕武从魏琦那边抽调了智氏和范氏的部队,命令这两个“师”用最快的速度追赶上来。
  他们向南行军了七天,老智家和老范家的部队赶上来会合,大军拐了个弯往秦国一个叫“吴阳”的地方而去。
  南下期间,他们一再遭遇到北上的秦人。
  这些秦人数量少的是十来个成一支小队伍,数量多则有个一两千人。
  吕武让阴氏骑兵打头,遭遇到小股秦人直接吃掉,吃不下就先缠住再召唤友军过去歼灭,断断续续又解决了不下一万的秦人。
  “秦君昏聩至此,安敢战时分批而上?”智朔不知道秦国的人口到底多少,只知道秦国前前后后没了将近七八万了。
  哪怕是晋国有将近五百万的人口,一下子损失七八万都要绿了脸,作为一流强国序列的秦国没了七八万人口,其中还有三四万正规军,怎么都要伤筋动骨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