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1090

  背景情况是吕武刚率军抢够了,需要将收获进行分组归类押解回去,带着大军驻扎在秦国都城“雍”西北方向的汧(qiān)水边上进行休整。
  来人通名而进,只是等进了大帐又改自称叫士雃了。
  吕武有着相当的敏感度,互相见礼之后,问道:“汝乃范氏族人?”
  士雃却是满脸愤恨地说道:“晋为大国,你为‘卿’,怎敢率兽食人?”
  懂了。
  伤得有多痛,骂得就有多狠。
  并且士雃是站在秦国的立场,没将自己当成晋国范氏的人。
  吕武收起脸上的笑容,面无表情地说道:“兽袭我,我奋而反击,兽不当死?”
  士雃嘲讽般地一笑,说道:“出征大军尽没,阴子为胜者,自是金口玉言,无人反驳。”
  吕武觉得没有交谈的必要,示意士雃可以走了。
  士雃却不走,甚至还走到旁边屈膝跪坐下去,目光炯炯地盯着吕武,问道:“阴子可敢率军往‘雍’,与我大军堂堂正正决一死战?”
  哟!
  要回归春秋中叶的战争模式啦?
  吕武很好笑地说道:“今时今日秦人方知守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现在吕武只想找老范家的人问一问,从老范家别出的刘氏,脑回路都是这么清奇的吗?
  战争的主动权被吕武握在手里,损失惨重并且还在继续损失的是秦国,凭什么喊一嗓子就要让吕武放弃收获,屁颠屁颠走进很可能挖好的陷阱里面去?
  简直神经病嘛!
第433章
见好就收啊喂!
  战争打的是什么?
  往小的道理来讲,敌人想要完成什么目标,己方不但要去进行避免,甚至要千方百计地破坏。
  往大的道理来说,战争并不单纯以杀死多少人为目标,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进行收获,再最大程度地削弱敌人,乃至于进行最终层次的消灭。
  这一次战争从后子针派出刺客刺杀就已经变味,不是传统的春秋战争模式。
  那么要不要再讲规矩这种事情不再是秦国说了算,该由作为受害者的吕武来决定。
  秦国虽然一再不讲规矩,做事的方式却有点没有跟上实际情况。
  上到秦君嬴石,下到有话语权的秦国贵族,他们思维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大部分做事方式却是依然停在“春秋时代”。
  士雃轻蔑地看着吕武,问道:“阴子不往,乃是惧怕我(秦国)?”
  开始用激将法了呗。
  就是功力方面很像小学生,对吕武产生的效果一言难尽。
  吕武皮了一句,说道:“战场在秦,一寸草、一根禾、一片瓦、一口众,损皆在秦。”
  他没给士雃再表演的机会,继续说道:“你若愿战,来也。避战,亦可也。何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态,汝以为然否?”
  在场没有史官,要不那一句话被记录又祸害了一首传世的诗。
  这个也不怪吕武,脑子里就是那么有“货”,哪怕没有刻意,某些时候讲话总是能冒出很多的新词以及一些传世名句。
  那真不是什么矫情。
  后世的人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看似平常不过的一句话,事实上就是存在一个典故。
  中文为什么难学,不就是因为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故事吗?
  字母堆砌起来的“串子”其实也不好学,学了还不一定就是那么回事,无外乎就是真正使用时,口语方面会缺少一些区域性的俚语之类。
  而那些“俚语”事实上跟中文的成语一样,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语言的诞生本来就是为了交流,各自的词汇一再增加,怎么可能少了“背景”这种必要的内涵。
  士雃一再换着法子,想要让吕武如他心意,见吕武就是不为所动,改而聊起了家常。
  幸亏吕武已经习惯当代人的思维切换模式,要不真会被士雃给搞懵了。
  上一刻还在代表秦国各种诘问与激将。
  下一秒笑容温和且带着明显的缅怀,聊起了晋国范氏的事情。
  如果是谈国事,吕武能够不留情面地撵人。
  进入到话家常的模式,吕武真的就不能直接撵人了。
  关键是吕武哪来那么多闲暇跟人闲聊?
  他让人找来老范家的彘裘,找了个理由离开。
  汧水并不是一条大的河系,位于秦国都城“雍”的西面,算是渭水的支流之一。
  也就是说,从汧水能够泛舟南下进入渭水,甚至可以直接来到秦国都城“雍”的西面郊外。
  杀入秦国的晋军进行分兵,肆虐的区域是以“雍”为中心向外辐射,等于是在渭水北岸区域一再破坏与劫掠。
  他们已经肆虐了将近半个月,能抢的“邑”以及“邦”被祸害得差不多,打起来费劲的“城”则是一个没动。
  秦军当然不是任由晋军肆虐,他们有尝试想要吃掉某支晋军,每每成功咬住了那支晋军没来得及吃掉,反而被围拢过来的晋军“里应外合”给吞了。
  这个当然是因为吕武带来了足够多的骑兵,又洒出去数量充足的侦骑以及探子。
  情报信息差方面晋军占优,又有一支机动性极强的骑兵部队能快速支援,哪怕被咬住的晋军未能连同阴氏骑兵短时间内消灭秦军,周边得到消息的晋军也能及时赶来。
  那么一搞,明明是主动发起追击的秦军变成了肉包子,能坚持到己方大军来支援还有希望逃出生天,不能则被晋军毫不客气地吃掉。
  类似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秦国这边干脆不敢再派出军队打野战,只能将兵力集中在“雍”这个都城,导致守军太少乃至没有守军的各个区域干脆脱光,任由晋军这个姿势那个姿势爱怎么爽就怎么爽。
  这个就是秦国思维进入“战国时代”无所不用其极,无力去在破坏规则后进行反击,必须咽下去的苦果。
  不知道跟彘裘聊了些什么的士雃离开。
  吕武立即派出人手前往联合各处的部队,下令各自部队向岐山西北方向的一处平坦旷野集结。
  五天之后,人数大约在七八万人规模的秦军离开“雍”,看行军路线明显是向着汧水而来。
  吕武得到消息带着部队离开原地,前往跟各部约定的会合地点。
  “为何集结于岐山以西?”葛存觉得这不是自家主人的风格,不该是趁秦军离开都城,去将秦国都城攻下吗?
  吕武笑着说:“秦人满腔怒火,红着眼珠子分明就是想拼命,我偏不如愿。”
  其实是,哪怕是作为一座都城,秦人是那么的穷,抢起来估计也没多少好东西。
  真的去攻打“雍”的收益可能不怎么样,风险极大不提,真的攻打下来产生的影响也太大。
  他们这一趟已经肆虐了大半个秦国腹地,劫掠到的物资与人口非常多,爽已经狠狠地爽了不止一波,再抢下去收获不再是收获,该成为拖累的负担了。
  说白了就是,抢东西肯定要带走,要不等于白抢。
  那么一抢再抢,军队的纪律不免松懈,一肥再肥的各部口袋里面的东西增多,愿意拼命的心思绝对一丝又一点地减少。
  这个也是人之常情,有钱了谁不想潇洒,必然会变得更惜命,任何人都不想辛辛苦苦一场,没得享受人就那么死了。
  作为一军统帅不光要时刻注意敌军各种动向,还要将麾下部队的状态看在眼里。
  所以,有绝佳机会吕武不会放过,带着这种状态的部队去跟秦人玩命就算了。
  吕武不会将这一次西征视为最终的结束,只是摁下了“暂停键”而已,以后必定时不时来搞事情。
  他很喜欢晋人对命令的遵从,没有停下来等待秦君嬴石率军前来,带着部队开始往北撤退。
  因为军中的战利品以及俘虏众多,晋军的行军速度其实快不起来。
  关键是秦军发现晋军有撤退迹象之后,追击的速度不增反减,后续更是有部分秦军调头南返。
  这一次秦国真的是损失惨重啊!
  三四万的正规军丢在了泾水战场,断断续续北上增援的秦人也没了一两万。
  后面晋军杀入秦国疆域,攻击了那么多的“邑”和“邦”,不是晋军没攻击“城”的话,“雍”周边肯定要被搞成无人区。
  普通的秦人可以红了眼,秦国高层则是该思考怎么进行善后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