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1090

  他们知道当下的时局该怎么做,哪怕被国君洞悉,不是还能给国外那些势力看一看的吗?
  国君会因为卿位家族分成两个阵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几个卿位家族则是能从国君的一系列选择和操作,窥探到国君内心的真实想法。
  当然,几个卿位家族并不完全是演戏的性质,需要克制再克制,斗归斗就是悠着点不要真的打起来。
  吕武在家消停了三天,主要是好好地视察哪里还有什么防御的漏洞。
  第四天,赵武又来了。
  这一次赵武没有携带家臣,见到吕武问号,径直问道:“置换封地一事,君上会允?”
  老赵家的消息那么灵通的吗?
  之前,魏琦和解朔去找到国君,提出两家置换封地的事情。
  国君并没有马上进行回复,隔了两天才答应了魏琦和解朔的请求。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国君肯定看出晋国内部的情势在发生转变,审时度势对阴氏、魏氏和解氏伸出了友谊的双手。
  说白了,当前形势变成国君需要国内保持一定的平衡,决定暂缓推赵武上位的时间。
  关于魏氏和解氏置换封地有结果的事情,吕武在第一时间就收到消息,笃定没多久赵武就会过来。
  这不,时隔一天而已,赵武果然来了,并且表态愿意接受吕武的提议。
  在几天前,赵武还想着阴氏抛弃解氏,窥探到国君的态度,提都不再提这一句。
  吕武没回答赵武的提问,反问道:“智氏、范氏重提婚约,何时送女完婚?”
  这不是吕武又从哪里得到消息,只是进行猜测。
  赵武内心对吕武的佩服简直无以复加,答道:“明岁开春。”
  吕武又问:“何地置办婚礼?”
  这又是明知故问。
  他们这种体量和等级的家族,能选当然是在国都“新田”举行婚礼,到时候也能趁婚宴的时候,借机跟某些家族谈一些合作或交易。
  不独婚嫁的几家能谈,前往参加婚礼的各家也是一样。
  所以,每每有大贵族婚嫁,一般都是各个家族最为活跃的时间。
  吕武笑着说道:“‘温’之旁有地曰‘苏’。地不广,善在彼此相邻,介时便赠予你为礼。”
  晋国有三个叫“苏”的地方,“温”地旁边那块为四周边长十五里不到,原先是属于解氏,刚刚被阴氏拿到手。
  赵武一听就隐藏不住喜色,满口对吕武进行道谢。
  吕武这么干真不是在充阔佬,有属于自己的理由。
  而那需要了解那块“苏”地的历史,以及看看周边的邻居是谁。
  赵武又走了。
  这一次,他跟上次一样晕乎乎,只不过这次是喜悦的晕乎乎。
  阴氏达成跟赵氏的封地置换,两家已经同意为前提,还有更详细的东西需要商谈,接下来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用来各自迁徙。
  在之前,吕武的封地被汾水切成了两片,获得“昆都”也掌握了那座桥梁。
  他心想:“‘杨’地到手,可算将名下封地真正地连通了!”
  那座桥的战略价值对阴氏来说无比重要!
  另外一点,拿到“杨”地也从实际上掌握了从“新田”往北、往东的交通线!
第439章
一系列连锁反应
  现在贵族看重的是有多少块封地,封地的价值怎么样,并不是那么介意封地分得零零散散。
  其中,封地的价值最为重要,又区分是个什么样的价值。
  现在战争讲的不是“兵者,诡道也”的那一套,封地有没有战略价值之类没被忽视,只不过也没有多么的重视。
  这样一来,各个家族看碟下菜一般是首重农耕价值。
  像是之前的郤氏,他们有晋国各家贵族中最多能作为农耕区的耕地,土地渐渐被开发出来之后,郤氏没有任何争议地成为晋国硬实力最强的家族。
  在任何时代,粮食这种资源历来是越多越好,没有任何人会嫌弃自家的粮食太多。
  而在冷兵器时代,粮食的重要性远胜其它,一个家族不缺粮为前提,几乎等同于弱不到哪去;到特殊时期掌握足够多的粮食,甚至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所以,吕武想拿“温”地这个产粮区跟赵武换封地,其余人看来会是一件挺傻的事情,没人会说阴氏在欺负赵氏。
  吕武为什么要换的原因太多。
  阴氏已经在“阴”地、“吕”地开发了自产自足能够自产自足的产粮区,作为飞地的“原”地也是一个不错的产粮区。
  吕武想到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布局,真不是纯粹想将封地集中到一块的理由。
  他看到了“杨”地的战略价值,又想帮赵氏挪个位置。
  讲一句很难听的话,某一天阴氏在“新田”通往北边和东边的路上修上关隘,道路一卡就能直接让中枢失去对北边和东边的实际控制。
  哪怕不修关隘,阴氏大军前往合适的位置驻扎,一样能达到切断交通的事实。
  国君或者其余人能不能看出吕武想干什么,又或者阴氏是在进行什么布局?
  这个要实际考虑当代人的思维层次。
  现在需要筑座城、修个邑、建个邦才算是对某块土地宣示主权,没有人定居的无人区不作为实际控制的一部分。
  更通透的来讲,目前疆域划分跟现代不是那么一回事,必须是有人控制才算疆域的一部分,其余都算是自由通行区。
  诸夏之间的战争,一般是两国约个时间和地点,军队抵达之后展开堂堂正正的交锋。
  所以,没人会堵住哪里不让对方过去,更不会去哪个什么必经之路设伏,导致大家伙对交通路线也就没那么在乎。
  了解到这些之后,基本上也就能明白吕武的脑回路,到底跟现在的人不一样在哪了。
  某天,吕武跟赵武去谒见国君,将置换封地的事情提出来。
  “近日各家置换封地之事频也。”国君一脸纳罕地问道:“为何呀?”
  魏氏与解氏置换封地像是引起了什么连锁反应,智氏、范氏、韩氏三家也不甘寂寞,连带其余的中小贵族也进行了一些变动。
  各个家族置换封地并不单纯是自家的事情,他们总要迁徙人口再重新稳定下来,等于对国家也起到了影响。
  国君好像没指望得到答案,问道:“赵氏新得之地,皆置换予阴氏?”
  赵武近些年不是一再接收到“遗产”的吗?
  那些“遗产”有一部分从事实上属于公室,赵武有公室的血脉能够拥有,置换封地后变成吕武持有就有些不合适了。
  关于这个吕武和赵武事先有所准备。
  由吕武说道:“阴氏以‘郜’为界,往南尽归公室。”
  国君沉默了一小会,笑着说道:“如此可也。”
  那个“郜”在浍水上游的北边,向东是一连串的山区,向西被汾水拦住去路。
  浍水周边倒是有平原,只不过那边并没有得到多少开发,“城”级别的据点没有,有少数的一些“邑”和“邦”。
  吕武实际上就是暗示自己没有多大的野心,一点都没有盯上那些公族的意思,顺带还将争取一下能到手的土地送给了国君。
  他这样干很“春秋”。
  诸夏各个诸侯国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无法依靠硬实力去争取,想要得到什么东西,一般会多多少少贿赂一下周天子。
  连周天子都那样,各国贵族对待自家的国君也就有样学样,偏偏屡屡能够达成目标。
  国君问赵武,道:“此后,嬴武更为温氏,仍为赵氏?”
  目前的“氏”不是某块地的由来,便是子孙以某祖先担任过的官职为氏。
  现在的情况是“赵”地变成吕武的封地,搬家后的赵武主要经营“温”地,按照习俗前缀可改可不改。
  赵武答道:“请君上允我更‘温’为‘赵’。”
  某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当然不是一成不变,主人家愿意为前提,再得到相关的允许,封地的名字是能更改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