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090

  所以,不管齐君吕环给晏弱下达了什么样的任务,受到严重惊吓的晏弱说什么都不敢用强硬的态度去达成的。
  这个就是为什么吕武晾着晏弱两个月之久,晏弱只能乖乖等着接见的原因。
  也是吕武现在一阵喷,晏弱只能乖乖挨喷的理由。
  晏婴是个小鬼头,讲一些服软的话没什么。
  再则说了,他们父子两私下经过交流,一致认为短时间真不要招惹晋国,免得招惹吕武这个凶神再带着晋军去齐国肆虐。
  “齐人可归,我复有一言。”吕武没等晏氏父子高兴,接着说道:“鲁求告于寡君、新军将,言齐国多有欺凌。我之意有下,望贵使转告齐侯。”
  晏氏父子做出静待下文的态度。
  鲁国找晋国救命是老套路的操作。
  顽劣无比的鲁君午在鲁国被齐国一顿修理之后,真切地知道没了晋国撑腰的鲁国什么都不是,进行了及时的醒悟。
  这位鲁君午醒悟得非常彻底,亲自来到晋国都城“新田”拜会晋君姬周,又来带来鲁国执政季孙行父,先一块拜见晋君姬周一阵认错完毕,季孙行父求见晋国新军将魏琦商谈国事。
  看在鲁国道歉诚意十足,带来的礼物份量更足,态度和礼物双重份量足够的份上,晋君姬周找到吕武进行商议,后面魏琦也找到吕武进行商谈。
  意思就一个,需要吕武将齐国给摁下去,不要再逮着鲁国可劲欺负了。
  如果晋君姬周和魏琦只谈他们的需要,无视了阴氏的利益和其它诉求,哪方面来看都是在耍流氓。
  他们愿意将鲁国那边给出的好处分阴氏一份,换取吕武帮三方一把。
  吕武没有全面接受。
  毕竟,齐国是阴氏的邦交国,以规则来说阴氏拿了齐国的好处,齐国与其他诸侯国出现摩擦,阴氏该帮的是齐国才对。
  如果吕武能够随随便便出卖邦交国的利益,不但那些邦交国要溜,晋国内部也一致瞧不起阴氏。
  吕武又不能无视晋国的需求,以及魏氏是盟友的事实。
  他讲了一个提议,鲁国那边的好处阴氏要了,晋国和鲁国再帮齐国教训莒国。
  这一套脑回路神奇的提议,国君和魏琦一听完全懵圈了。
  莒国同样是阴氏负责的邦交国之一。
  比较关键的是,莒国不管是自己搞动作还是挨了打,一应没有寻找阴氏做任何的沟通。
  以规矩和规则来判断,莒国无视阴氏成为一种事实。
  这样一搞,阴氏不能没有任何反应,单独出兵去打莒国好像又不是那么划算。
  吕武上次就提议晋国内部的贵族以私战模式去瓜分莒国,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算是一次旧事重提罢了。
  在没有看到阴氏从那个半岛获利,又或者说获利不足够吸引人为前提,跨过那么多国家去攻打莒国,并且莒国对晋国没什么威胁,晋国各个家族行动力不够,简直不要太现实。
  这一次,吕武有时间跟国君好好侃一侃攻打莒国的好处。
  获得土地打从事实上是获得实际利益,晋国占下了莒国的土地还能就近威慑齐国,等同于达成了战略价值。
  另外,晋国不是需要拉吴国一把吗?
  如果晋国能在莒国有土地,离吴国更近的同时,一样能威慑到楚国。
  国君说要好好想一想,没有当场给予吕武答复,还是过了几天,应该是跟智罃商议出结果,才同意吕武的意见。
  现在,已经得到国君答复的吕武再跟晏弱这么一提。
  “晋、齐、鲁伐莒?”晏弱觉得这面有问题,只是暂时没想出问题出现在哪。
  倒是晏婴稍微一想就察觉到问题的所在。
  这小鬼想道:“阴氏重蹈郤氏覆辙,以国家讨伐私家不服!”
  郤氏曾经在某国没有得到尊重,发动晋国去攻打了那个国家。这一次公器私用干得过于粗糙,很是被晋国内部和列国所鄙视。
  晏婴有没有想到晋国会攻占莒国这一层?他应该是没有想到的。
  现在各国爆发战争的追求是什么呢?很少以获得土地目标,将某个国家揍一顿,使之屈服愿意每年交多少保护费,再根据战胜国的指示行事,才是一种主流追求。
  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一个提议的晏弱无法马上给予吕武答复,需要回国禀告齐君吕环,他们君臣好好地商议权衡利弊,下一次再过来才能给出答复。
  所以,没有谈妥等于两个齐国的“军”还是要留下来当人质,阴氏还有时间进行某些操作。
  齐国没有答应吕武的提议,两个齐国“军”归国之日会遥遥无期。
  一旦齐国答应吕武的提议,晋国就要上演一次大团结的局面。
  这个也是国君和智罃,他们最终认可吕武联合齐国、鲁国一块去揍莒国的根本原因。
  智罃连剧本都已经写好了。
  吴国不是来求援了吗?
  到时候晋军不走“王野”那条行军路线南下,摆出一副很给力的架势,直奔吴国本土而去。
  这样既能威慑到楚国,使楚军暂缓对吴国的战事,完成援救吴国的正治任务,又不用直接去面对士气正盛的楚军锋芒,拐个弯还能去入侵莒国。
  所以,就问这么一系列一举多得的布置,除了吕武之外,谁还能想得出来吧!
第441章
吕武在下一盘大棋
  吕武当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只是他的脑回路相比起当代人在“弯弯绕绕”这一方面全面优势罢了。
  真的进行智力上的比拼,他很明白自己绝对不会占什么优势。
  古人真的不笨,只是他们见识方面比较短缺,思维与价值观也跟现代人不同。
  所以,吕武的优势只是“见识广”上面。
  国君、智罃等等人不知道吕武在打什么主意吗?
  有郤至前面的例子,他们没吕武讲完就有自己的判断,只是吕武的提议跟郤氏又不同,才决定同意而已。
  郤氏动用国家力量,干的是讨面子,可能给晋国带来好处,出兵的各家能得到的利益不多。
  吕武的提议是将莒国抬上桌,众家来个分而食之。
  这样一来,出发点一样是维护私家的威严,得到的结果却不是那么相同。
  另外一层,国君需要国内大团结;智罃发现想再分食一个卿位家族难度太大,暂时收手了。
  下雪的冬季,没有必要没人会出门。
  到了这种季节,各国难得消停了下来,该活动的各家则是一点没耽误。
  对于参与西征的各个家族来说,他们需要趁这一段时间好好地盘点家当,为冰雪融化之后该做什么提前做准备。
  吕武将一部分家人接到“新田”的新宅,另一部分则是留在“阴”城那边。
  这一趟过来的人之中,包括嬴㜔、姬晗以及长女吕怡,次子吕伟,姬妏、嬴幸以及年纪太小的子女则是留下。
  另外,老祖母一样不想过来“新田”。
  这样的情况不独发生在阴氏,各个卿位家族一样没将所有直系亲人安置在“新田”这座晋国都城。
  其余家族看情况,很多家族在“新田”没有一寸属于自家的土地,他们除非是得到召唤,要不肯定在自己的封地生活过日子。
  吕武在昨天拿到了家族产业的总汇。
  包括拢共有多大的封地,各块封地去年的投入以及产出,人口的分布现状等等。
  这一次西征,阴氏作为发起者之一,获得的好处跟魏氏差不多。
  人口方面阴氏分润了三万多人,马一万两千多匹、牛两千多头、羊两万余只,其余各类物资超过三百车。
  资源方面的收获只是一部分,对吕武来说打残秦国才是相对重要的事情。在这一点上面魏氏跟阴氏的追求一致。
  从义渠那边缴获战马之后,吕武有亲自进行查看,发现义渠的战马只是比中原马好一丢丢,跟北方马(蒙古马)依然不能比。
  发现这一点的吕武没有多分追求战马的分配,冷眼看着各家为了分得更多战马吵得脸红耳赤。
  智氏的贪婪在智朔身上再次得到发挥,拢共四万匹战马被智氏拿去了一万三千多匹,其它的战利品也不放弃。
  这是一种极度不正常的分配!
  智氏并不是西征的发起者,他们只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开战后发挥的作用只能说一般般,甚至比一些出兵少的家族都要差劲。
  没有足够的功劳为前提,索要却比谁都要多,何止是不要脸那么简单,就是实际上摆出一张狰狞的脸在明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