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1090

  吕武这一次西征会从“阴”地带上一个“师”前往“大荔”,会合那边自家的一个“师”和魏氏的一个“师”。
  他们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抵达“大荔”,早在等候的魏相携魏绛一块进行拜见。
  “今次西征魏氏以绛为‘将’,相便不前往。”魏相这么说道。
  吕武用比较有意思的表情来回看魏相和魏绛。
  近期晋国的几大家族动作不少,包含对外和对内。
  中行偃正在花大力气整顿荀氏,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会使用荀氏的很多力量。
  智罃同样在安排智朔接手智氏,行事方面有点急。
  韩氏那边传出韩厥病越来越重的消息,导致的是韩起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魏氏则是有点重心往魏绛身上转移的趋势。
  最忙碌的却是赵武,他被自己的母亲赵庄姬一再转移财产,搞得相隔一两个月就能名下增加一块封地,不熟悉的家臣也越来越多。
  就在吕武带着阴氏的两个“师”和近万骑兵踏上西征路途,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老智家的智朔刚成为“卿”几个月,以二十六的年龄猝死在任上!
第470章
荀氏若灭,晋国不当存
  智朔死了?
  是的,尽管非常不可思议,却是早有征兆。
  他死得并不是时候,地点方面也不对,直接让中行偃陷入了极度尴尬和危急的境地。
  那时,他正与中行偃商议某些事情,不知道是过于激动或什么情况,讲话讲到一半来个以头抢地。
  中行偃看得完全愣住,一时半会压根没那么反应得过来。
  对中行偃来说最幸运的是他俩不是开什么闭门会议,现场有智氏的家臣在场作为人证。
  智朔突然倒地不断抽搐,经过一阵子的痉挛,嘴巴里涌出大量的白沫,状况跟上一次犯病完全一样。
  最先扑上去的是来自智氏的家臣,只是他们顶多也就不断大喊智朔的名字,再伸手一阵拉拉扯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正确的救治。
  现在的医疗手段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落后到令人发指。
  反应过来的中行偃赶紧传唤“巫”,不是喊的医匠。
  原因是这年头“医生”太少,有一手好医术的人则更少,少到连晋国卿位家族都没有家族医生。
  这个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地方,只因为当今撑起医疗体系的是“巫”,他们会熬一些不知道能不能治好病的草药,主业则是进行“唱唱跳跳”了。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巫”没掌握放血治疗的手段,要不明明都要病死,一阵放血导致更为虚弱,能缓过来的病却是落个倒霉催的下场。
  所以了,当初晋景公病重,晋国竟然没有一个医生能治疗,搞到要向秦国求救。
  智朔到底是怎么死的?以当今的手段没人能查个清楚,反正就是那么死了。
  如果懂点医术的人一查气管,会得出智朔是被自己唾液闷死的结论。
  口水都能呛死人,羊癫病发作导致唾沫堵住气管致死,并不是什么无法接受的事情。
  关键是真没人能搞懂智朔是怎么死的,导致中行偃懵逼之余陷入恐慌之中。
  这一次智朔是受到中行偃的邀请来中行氏府宅谈事。
  有点身份地位的人谈事,怎么可能只光讲话呢?
  什么酒水、蜜饯等等各种食物,哪怕是作为摆设也该一应俱全。
  所以,中行偃下毒谋害智朔的猜测必须成立!
  对中行偃来讲还有更苦逼的事情,比如智氏家臣没保护现场,他们在智朔停止呼吸后急匆匆地抬了回去。
  哪怕中行偃记得让人别去动现场,事后智氏能信任中行偃吗?
  智朔之死对中行偃和智氏,乃至于对晋国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死的地点不对,事情也就变得莫名其妙和诡异、蹊跷。
  懵了,一大群人,或者说得知消息后的每一个人,一个个全部懵逼。
  在当天,智氏全面撤出“新田”,还是那种跟谁都没有打一声招呼的方式,带上智朔的遗体直接离开。
  随后反应过来的家族,有一家算一家进入到紧急戒备的状态,深怕一个不小心没注意,莫名其妙被灭了满门。
  在这种现状下,士匄紧随其后离开“新田”回去封地,然后是魏琦、赵武。
  他们为什么要回封地?理由只有一个啊!
  谁都无法猜测智罃到底会干些什么事情,怕就怕被卷进事端之中。
  士匄回封地能做的事情太多,给突发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
  魏琦和赵武的离开,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被吓到,想要做的事情是自保。
  其中以赵武被吓得最严重,非常害怕智罃跟中行偃大打出手,赵氏被卷进去再来一次赵氏覆灭的重演。
  结果那么一搞,搞到“新田”只剩下中行偃这位“卿”,他还满心的懵逼,不知道是该极力向智氏解释,还是赶紧地准备迎接来自智罃的怒火。
  外一个感到极度懵逼的人是国君,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惶恐心理。
  晋国的卿位变动就像是一个诅咒,好不容易平稳了一次,下军将智朔偏偏死在元戎中行偃的家中。
  亏得中行氏和智氏同出荀氏,换作是那种完全没半点血缘关系的人,什么废话都别特么说了,直接准备开干战会成为一种必然。
  那是明明事情能解释得清楚,有一方必然要借机搞事。
  不独晋国有这样的例子,各个诸侯国都有,并且不止现在会发生这种狗血的事情,但凡有人有社会必然反复上演。
  中行偃很快得知范氏、魏氏和赵氏频繁征召部队,韩氏、解氏、先氏、祁氏……等大多数中等贵族动静不小,连带智氏各个封地的军力也在进行集结。
  他听到脸色有些麻木,一些事情则是已经想清楚,智罃要是理智就不会将智朔的死算在自己头上,目下荀氏主宗和小宗该做的是团结!
  “主,如今该将如何行事?”荀会脸上的表情无比严肃。
  在场的还有荀家、中行喜。
  小宗的程氏和智氏没一个在场。
  其中,程氏现任家主程郑在“新田”,受到中行偃的邀请,明确拒绝到场。
  至于智氏?本来在“新田”的直系族人有智朔和智起,死了一个,另一个直接跑路。
  这个智起是谁?他不是智罃的子嗣,是荀首的孙子。
  而智氏的第一代家主就是荀首,智罃则是荀首的儿子。
  中行偃心想:“是啊,要怎么办?我知道该团结,程氏起了一个坏开头,智氏会怎么做?”
  荀氏小宗受到邀请而拒绝,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连同宗的程氏都怀疑智朔的死跟中行偃脱不开关系,不难想象智氏是个什么想法了。
  智氏用跑路一般的作为进行了公示,等于哪怕明知道智朔的死是个意外,他们对中行偃的信任感也是极度差劲。
  大宗的宗主当到这种份上,怎么可能让中行偃不心累。
  拿不定注意的中行偃环视了一圈,反问道:“该将如何?”
  荀家说道:“当务之急乃是探知叔父态度。”
  其余几个人点头附和。
  中行偃闭上眼睛一小会,重新睁开时说道:“叔父必不与我为难。我唯忧虑韩氏有所动。”
  其余人一听有点反应过来,心态变得轻松了一些。
  情况是明摆着的。
  智朔的儿子智盈年纪太小,压根不可能接替智朔成为下军将。
  同时,智罃从元戎位置退下去,无法也不能再去干下军将这个职位。
  这样也就造成一种智氏非常尴尬的现状,直系族人之中,小的太小,老的太老,并且老的再上是在侮辱自己;所以等于说除非愿意让旁系或同宗出头……,比如让智起或荀氏某某谁、中行氏某某谁和程氏某某谁上位,要不就是出现了后继无人的难堪场面。
  智罃应该怎么说?
  他完全就是无“法克”能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