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5/1090

  杜回再一次出山了。
  他是谁?听说过“结草报恩”吗?他就是这个典故里面的主角之一,另一个主角叫魏琦。
  现在,他重新披挂站在战车之上,作为一名秦军战将迎来了久违的再次出征。
  “阴氏之盛如东起朝阳,我军败之不冤。”他看着行军状态的阴氏大军,有了这一句感慨。
  画面是两个阴氏传统部队的“师”成队列行军,接近两万的阴氏骑兵则是在不断呼啸往西北方向驰骋。
  阴氏的战车兵和步兵,他们在赶路的状态下还能看不到丝毫的混乱,保持着队列绝对的严整,给人一看就是一支强军无疑。
  最为难得的是什么?是阴氏的军队已经出征长达半年以上,断断续续一再进行交战,却是看不到太明显的疲惫感,将士的精神也是一种饱满的状态。
  那可是出征半年以上,在春秋中叶已经能够算是很久。
  春秋中叶的战争一般不会超过四个月,一个季度之内无论胜败皆是进行归师,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超过半年就算是意外了。
  反观秦军,他们将要进行的是保家卫国,却再怎么强自振作都有一种不得劲的氛围在笼罩。
  没办法的事情,秦军在阴氏手中败得太惨,国家的状况很糟糕,未来更是如大海孤舟一般,好像随时都能倾覆,再被大浪吞噬。
  杜回的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驭手在专心驾车。
  戎右一直在左盼右顾。
  周边的秦国贵族心态无比复杂地看着阴氏的大军,听没听到杜回说了什么都是一个问题。
  其实,不止秦国贵族心态复杂,秦人有一个算一个都那样。
  输给晋军这种事情,输多了也就变成一种习惯,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地方。
  秦国遭到吕武的控制?老实说,秦国上下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认知。
  不是秦人傻,要看春秋中叶的时代背景。
  吕武攻陷秦国都城“雍”又将秦国公室一锅端,没有宣布秦国不再作为一个国家,对秦人来说就是极大的幸运。
  战败之后暂时听从战胜者的吩咐?不就是春秋中叶的众多规则之一嘛!
  在秦人看来,是,没错,义渠人入侵了。
  然后呢?
  话说,关吕武什么事???
  根据时代背景的正确理解,秦人的认知,应该是:吕武非但可以完全不管义渠人,甚至能够伙同义渠人继续打击秦国。
  所以,要什么自行车,就问问……,到底要什么自行车!
  秦人应该对吕武率军抗击义渠人而心怀感激,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啊!
  至于说,吕武率军将秦国打得很惨这种事情?秦国既然连刺杀这么卑劣的事情都能干,还不允许被报复吗?
  再则,诸夏内战,不以亡国为最终落幕,打赢了好处占尽,输的一方认命受罚,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当然也有秦人恨吕武,没秦人恨才是怪事,比较关键的是不成主流。
  很魔幻,但真的不是大多数秦人恨吕武,会是一种事实。
  造成这种事情的背景很内涵,比如绝大多数恨吕武恨到不行的秦人已经去重新投胎,更多则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去恨。
  说句难听的话,够资格恨吕武的只是贵族,普通秦人遭到了战争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觉悟却达不到某种高度,历来就是贵族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心里有恨却足够聪明的秦国贵族,他们现在会是最为配合吕武的那一批人。
  不是被打得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种病,完全是他们要保证秦国作为一个国家继续存在下去。
  有时候,在反抗中死去才是最为轻松,忍辱负重反而会活得无比艰难。
  当然,某些带着忍辱负重想法在抗争的人,他们慢慢会背离初衷,活成不是个人。
  “主,义渠已至前方二十里。”霍擅亲自过来禀告。
  吕武眺望远方,看不到地平线上有大军存在的身影,对葛存说道:“遣口舌伶俐之人往义渠而去,约其首领会猎。”
  发达起来的阴氏,不会缺了各种人才的投靠,想找个人去对某某谁宣战不难。
  吕武看向霍擅,说道:“整顿骑军,静待我令。”
  霍擅恭敬应:“诺!”
  这个霍擅到底是谁?他是“霍”地一个偏弱中等贵族的家主,先跟吕武作为平级关系的同僚征战疆场,后来一再在吕武麾下纳赋,直至因为所处区域使得家族生存艰难归附阴氏,又成为吕武的臣下之臣。
  吕武开始发展骑兵之后,“霍”地也成了他名下的几块封地之一,自然需要用到来自“霍”地的家臣,霍擅是窜起速度最快的其中一人。
  全军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
  属于秦君的贵族得到召唤,他们来到一个临时搭起遮阳布帐的地方,来一个就是先对吕武行礼,再根据指示坐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其实就是一个头顶支起顶账,再用木桩进行支撑,一个开放型的临时会议场所而已。
  虽然是临时的,该有的地毯,提供屈膝跪坐的圃团,一张摆放饮品和零食的案几,该有的还是绝对要有,才能承托出属于贵族的逼格。
  贵族摆谱的事哪能说是单纯装逼呢?他们要是随随便便,诸夏的礼仪之重,还要不要了!?
  “我已遣使往义渠头人而去,邀义渠往来会猎。如义渠敢来,我必尽责,诸位效命,使敌不归一人。”吕武举起一个盏进行邀饮。
  喝的当然不是酒,是蜜水来着。而蜜水属于高档货,没糖之前极少能给人味蕾提供甜味的饮品之一。
  阴氏这边的家臣和将领没什么太激动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几万秦军说全歼就全歼,三万左右的义渠人只是一碟小菜而已。
  一众秦国贵族举起盏共饮,脸皮再厚的人也知道现在不是拍马屁的时候,脑子里思考该讲些什么有建设性的话。
  杜回算是一众秦国贵族中相对比较德高望重的人之一,一再被其余人拿眼睛看,不得不开口说道:“阴子,此战请以秦军为‘前劲’,我等必从阴子之令,不敢有违。”
  这是在拍马屁吗?不能这样理解的。
  义渠要来入侵的是秦国,秦国无力抗击,使得阴氏作为抗击主力已经够丢秦国的脸,秦人再不努力杀敌的话,有什么脸继续活在世上?
  所以,杜回只是在代表一众秦国贵族表态,不会在这场战事搞什么幺蛾子。
  吕武对杜回的态度进行了肯定,勉励什么的话没说。
  打游牧部落什么的?秦国其实并不陌生。
  阴氏却会用实际行动来给秦人证明,打游牧部落组成的大军,他们非常专业!
第518章
朕,是一个无比高尚的人啊!
  来了,义渠人,他们来了!
  因为有事先进行收集情报,吕武所知道的是义渠由至少十三个部落联合,每一个部落出动的战斗人员不一,比较难以精确得出义渠到底来了多少军队的数据。
  稍微靠谱的目测,义渠人应该是在三万七千到四万左右的样子?
  义渠来的并非全部都是骑兵,有相当一部分是连家都搬了过来,更少的一部分才是一人几匹马(含携带辎重、行李)。
  他们骑马来又或是乘车、步行,关系方面都不大。
  现在的游牧民族,他们作战时并不是全员骑马拼杀,很多人只是拿马来代步,战斗时会下马而战。
  在后世广泛的不靠谱认知中,义渠是一个游牧部落,然而并不是这么一个回事。
  很多影视作品将义渠塑造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游牧民族,事实上他们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民族,比较尴尬的是缺乏筑城的技术,不存在什么“名城”。
  在衣物穿戴上面,义渠人则是跟游牧民族一样了,除了极少数的贵人之外,绝大多数四季就是穿着一身羊皮袄或其它什么兽皮制成的衣物。从这里倒是能够得出一个判断,哪怕义渠是一个半农耕的民族,他们的生产技术也是极其低下。
  当然了,在春秋中叶阶段,不管是在哪个国家或是势力,总会有吃不饱和穿不上衣服的群体。又或者说,任何时代都有这么一群人,只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悲惨的境况不一样而已。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吃不饱和没有衣物就是惨;到了现代不是欠几个亿的人惨,能欠下几个亿,想象一下为什么够资格去欠。事实上是欠下数万几十万债务的人,日子才是不好过的!
  吕武收到了来自义渠某公推首领的回复。
  那个叫我爱铜的首领,祝贺吕武战胜秦军并且在秦国取得了收获,提议双方联合起来彻底击垮秦国,干瓜分秦国这件有前途的事业。
  没错,名字就叫我爱铜的读音,到底是个什么意思,看义渠人的语系是怎么个解读法。
  义渠愿意与阴氏平分秦国,他们享有泾水北岸的丰美水草,再负责去攻击位于秦国西北边的秦人;阴氏获得泾水以南,秦国的城池和人口、财富。
  作为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再来是义渠人要去打西北边的秦人游牧部落,他们认为阴氏需要支付若干粮食、人口和铜、布匹,作为义渠帮阴氏打击西北那些游牧状态秦人的酬劳。
  吕武一听觉得好熟悉,就是怎么都想不起在哪见过类似的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