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1090

  一帮小弟之中的大多数国家,他们跟着晋国南下纯打了一次酱油,浪费了征召额度,耗费了一波粮秣。
  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导致有些列国都已经习惯和麻木,很难再产生什么心理波动。
  曹君姬负刍对这一次南下非常满意,不是曹国得到了来自晋国的什么好处,仅仅是因为卫国在“郐”那边弄了个损失惨重外加灰头土脸的下场。
  心情极度愉快的曹君姬负刍表示不回国啦!他要留在“虎牢”继续陪晋君姬周玩耍。
  一样没走的还有鲁国的君臣,部队则是交给能托付的大臣带回国。
  鲁国君臣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跟晋国的君臣商谈,认为自己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留在“虎牢”,晋国君臣必须要给鲁国好几个交代。
  所谓的“风险”是,鲁国君臣留下,齐国君臣和军队却已经转道回国。
  而“交代”什么玩意之类,听说过“地球缺了我就不会转”这一句话吗?
  简而言之就是,鲁国需要晋国,脑回路清奇地认为自己承担了风险,要晋国进行该有的补偿。
  现在好几个诸侯国只是国君的脑子不正常,群臣和众贵族多少知道点好歹,到了鲁国这里明显是当政的君臣没个一般人?
  某一天,赵武找到了吕武,开口第一句话便是:“鲁人愚也!”
  什么情况???
  赵武提到了季孙行父的行事方法,言语中多有怀念,又一再赞扬季孙行父执政下的鲁国得到良好发展,与晋国的关系也保持得很健康。
  季孙行父?他担任鲁国的执政时期,鲁国好事和坏事发生了不少,总体来说处理起来不好不坏吧。
  吕武并不觉得季孙行父是一位“名臣”,仅仅是鲁国一再被齐国打得满头包这一点,季孙行父明显就跟“名臣成就”不搭边的。
  站在鲁国的立场,他们上一次跟楚国勾勾搭搭,给季孙行父加了不少的分数,一口大锅却是由鲁君午去扛,作为臣子算是一种不合格。
  鲁国尽心尽力侍奉晋国是季孙行父定下的国策,再看看鲁国定下国策之后的所作所为,很明显国策没有得到坚决的执行。仅是这一点能看出季孙行父没有把控好,让执政效率显得非常一般。
  赵武跑来吕武这边是为季孙行父正名吗?
  季孙行父到底怎么样,又该是做什么评价,不是赵武或吕武所能定的,该由后人去评说。
  所以,赵武讲了那么多话就想表达一个意思:他被鲁国坑了!
  鲁国很怀念曾经跟赵氏做朋友的日子。
  季孙行父还在的时候,鲁国处理跟晋国处理外交事务大错不犯,轮到叔孙侨如则是干得太过于明显。
  “可是上军佐……”吕武话到一半停下来,觉得不应该干涉。
  赵武却是接了话题,说道:“我已多次躲避,鲁人仍然不休寻我,以至邦交多有纠缠。”
  那就是,不管赵武是主动还是被动一再干涉鲁国的事务,使得魏琦对赵武的容忍已经达到极限了。
  这里有一个相关效应。
  赵武之前抱住了士匄的大腿,导致魏琦哪怕对赵武心生不满也在忍耐。
  士匄在“冯之战”后对赵武失望,近期有点爱搭不理的样子。
  事实上,赵武战到一半退出作战序列,不止士匄感到不满,其余“卿”也有很大的意见。
  他们觉得赵武学什么人不好,偏偏去学韩厥的行事作为,显得没担当的同时,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魏琦会不会因为赵氏和阴氏是姻亲感到忌惮?不存在的!
  联姻当然是一种关系的维持,要说可靠则未必了。
  晋国和各个诸侯国有太多的例子证明联姻的关系没有利益关系可靠,前者是一种情份,后者是一种需要,小事能看情份,大事则看需要。
  所以说,魏琦或许会看在吕武的面子上给赵武多一点忍耐度,能有多少就有点不好说了。
  相比起来,赵武和士匄凑到一块,才会让魏琦产生忌惮。
  现在的情况是,士匄好像看清楚了赵武的“真实面目”,不想跟赵武一块玩耍,导致魏琦那边的忌惮感消失,从而使赵氏和魏氏的矛盾摆在了明面。
  魏氏和赵氏的矛盾是什么?当然是君臣脑回路清奇的鲁国带来的。
  这里面固然是鲁国怀念赵氏,另一层次则是在嫌弃魏氏。
  鲁国表露出那样的态度之后,赵武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好,也就是制止鲁国的靠拢,魏氏会怎么想,中行氏、范氏、阴氏……等卿位家族会怎么看?
  作为当事者的魏氏态度不用多说。
  其余卿位家族也有自己负责的邦交国,肯定会想:鲁国人没脑子,赵武也没脑子吗?没有果断地拒绝,不知道会让各卿位家族负责的邦交国产生想法,来个有样学样么!?
  真的那些列国都学鲁国那么搞,晋国的各个卿位家族之间不少会了摩擦,小矛盾会加剧成为大矛盾,国家层面必然将遭到损害。
  中行偃等等晋国的“卿”没有插手,不是因为需要给谁面子,他们只是想看看国君会不会干涉,用来判断国君对他们是什么态度。
  作为姐夫的吕武有提醒赵武几次,没有将话讲得太明白,意思绝对是表达出来了。
  得到提醒的赵武依然跟玩“藕断丝连”那一套,等魏氏真的发飙才又来找吕武求助?
  赵武的说法是已经拒绝,鲁国死活抱着不放手???
  骗鬼啊!
  吕武一直不做任何表态,安静听赵武一再叙说,渐渐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
  阴氏和魏氏是盟友,不是一种统属关系,并且一直以来的合作很愉快。
  赵武找吕武想的是什么?觉得阴氏和魏氏好到能穿同一条裤子,想求吕武帮忙缓和跟魏氏的关系吗?
  那么,赵氏能给阴氏什么?
  或者说,阴氏为什么要帮赵氏?
  难道就凭赵武的姐姐是吕武的妻子???
  赵武如果真的是那样的想法,会显得相当搞笑的啊!
  个人与个人存在情份,吃亏什么的不波及旁人,偶尔吃一两次亏没什么。
  上升到家族的层次之后,情份什么的需要顾及,为了情份而去打乱战略部署,乃至于让自己的家族陷入险境,什么样的疯子才会干这种事情?
  “我尚有要事,若无其它……”吕武停下来看着赵武,一副自行体会的表情。
  赵武好像感到难以置信,用震惊的表情看着吕武,呢喃道:“姐夫……”
  吕武说道:“我已多次提醒于你。怎奈,你不听我言?”
  不止一次了啊!
  并且也不是只发生在赵氏和魏氏的摩擦方面,一些让赵武选边站的提醒,同样没见赵武听进去。
  这样一来,吕武还能多要求赵武什么,又怎么敢觉得一旦发生什么事情,赵武会站在阴氏这边?
  阴氏跟魏氏的蜜月期已经随着秦国被吕武掌控而结束,接下来双方会保持合作关系,想要像西征时的亲密度则不可能。
  现在正是阴氏和魏氏都要小心翼翼进行试探的关键期,吕武不站到魏氏这边针对不讲规矩的赵氏已经是看着联姻的份上。
  就问吧!赵武还想多奢求什么?
  赵武有些失魂落魄地离去。
  吕武摇了摇头,暗自想道:“各‘卿’一直不确认赵武到底是个什么成份,会不会成为国君针对各家的工具人,选择配合魏氏对赵武施加压力。我不参与施加压力已经够仁至义尽,还想我怎么着?”
第539章
吕武带来的改变
  冬季来了……
  南下的晋国君臣一点没有要回到国家都城的意思,他们向后方传达命令,卿位家族调来一个新的“师”,轮替已经完成纳赋义务的那些将士回去。
  他们在郑国所取得的收获,会由将要回去的那个“师”携带,排排站分果果这种事情则是需要等各家的家主后续处理。
  这一次,国君不但要求各个卿位家族再分别出动一个“师”,同时跟众“卿”进行商议,决定征召国中的中小贵族再组建三个由各家族凑起来的混编“师”,拉到“虎牢”这边来以备不时之需。
  那么,等明年各个“师”到位之后,晋国在“虎牢”的屯兵就超过七个“师”的兵力。
  说“超过”的原因是,范氏长期有在“虎牢”驻军,每个时期驻扎的兵力都不一样,多的时候达到两个“师”,少的时候只有一个“旅”。
  士匄在“冯”撞得满头包,临时进行兵力抽调就是从“虎牢”调动的兵力。
  晋国这边已经确认了楚军北上的消息,另外一些消息也得到了证实。
  楚军之所以没在郑国求援时立刻北上,原因是楚国内部出现了叛乱。
  起兵搞事的就是子反和子幸的家族,他们实际上也是芈姓熊氏,也就是楚国的公族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