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6/1090

  因为不能太过份的破坏礼仪制度,吕武虽然成为秦国的执政还是要依着规矩做事。
  所以,吕武在秦国的封领得来都有缘由,必有其功业作为支撑。
  他想要提拔谁,那人也必须有功劳作为基础。
  这一套规则绝对乱不得!
  有些人没有丝毫缘由地给自己加了无数的光环,殊不知那么干是在给自己拆台,想再将台子搭起来则是千难万难。
  只是单纯追求爽,破坏也就破坏了,某天台子塌了自己跌死拉倒。
  吕武不是为了去秦国爽一波,一旦将规则破坏得干干净净,接收烂摊子的会是阴氏。
  “好像有什么不对?吕阳、阴阳,吕伟、阴伟。外面该怎么称呼他们?阳伟两兄弟???”吕武一直以来真没想过这个。
  现在吕武其实能够有相当多的前缀,一开始获得“阴”地成了阴氏,成名也是以阴氏,后来再获得“吕”地、“霍”地、“原”地、“温”地,以上都能成为吕武的前缀。
  那个“温”地已经被吕武拿去跟赵武换了“杨”地,不再属于吕武的封领之一。
  现在吕武名下的封领非常多,“阴”地、“吕”地、“霍”地、“原”地、“杨”地算是开发完善的封领,后面又自行建立了“甘泉”和“吕梁”,还从狐氏手中抢了“蒲”,灭掉大荔之戎建了一个名为“阴晋”的“邑”,军事控制了“侯丽”,近期再获得农耕开垦不错的“随”地。
  吕武在秦国那边的封领则是“吴阳”、“郿”和“陈仓”。
  那是多少块封地?十四块来着。
  不看生产值,只光看封地数量或面积,会显得太傻了。
  当初的郤至单凭一个“温”地就能养活两个到三个“师”,某些贵族名下封地数量不少却连一个“师”都养不活。
  吕武名下以“霍”地的占地面积最大,“阴”的出产却能抵得上至少十个“霍”地。
  所以,根据当前的科技水平而言,一块土地有没有价值,看的是能够有多少粮食产出,并不是看占地面积。
  “温”地那么好,吕武为什么要跟赵武置换“杨”地?那要看出发点是什么了。
  吕武要的是控制“新田”往东北的交通要道,也就是看中这一类的战略价值。
  赵武极度需要一块产出好的封地。
  如果“温”地不够好,赵武愿意拿“祖宗之地”来换吗?
  他俩那情况属于各取所需,没谁吃大亏,也没人单方面占了大便宜。
  说起来,赵武的前缀其实应该改为温武,依然使用“赵”来做前缀只是一种惯性。
  一旦赵武自己强调,前缀说变就变了。
  “不能再继续扩张了啊……”吕武在观看家族的资料。
  名下的封地增加到十四块,其中的“侯丽”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被国君收回控制权,多数则是属于需要建设才有产出的封地。
  吕武将宋斌给叫了过来,问道:“我家近来何时普查口众?”
  宋斌有些窘迫地说道:“三岁之前?”
  啊?
  有三年没有更新治下的人口数量啦。
  在三年之前,阴氏的总人口约是一百一十万出头?里面奴隶占了约二十万。
  以前地盘还少,做人口普查的难度有,只是想做还能做。
  现在地盘大了,再想做人口普查的难度必然成几何增加,变得极为不好干了。
  吕武闭上眼睛进行回溯,主要是原先的基础数据,再一一分析增加了哪里带来多少人口的增涨,不会有什么准确无误的数据,得出的数字只能说大体上靠谱。
  “算上秦国那边的封地,应该在一百四十万到一百五十万之间?”吕武得出了这个数字。
  以当前的年代,吕武治下哪怕只有一百三十万人,比很多国家都要多得多了。
  换作是在往后的时代,一百四十万人并不算多。
  知道现下一些小型的诸侯国才多少人口吗?两三万人而已。
  当然了,家族人口一百四十万到一百五十万是吕武的一个估算,不能当作准确数据。
  早先之前,吕武有想过鼓励多生育,后来给作罢了。
  即便不在乎卫生条件和夭折率,产出没有跟上的年代,鼓励多生会造成很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说不得会把家族给玩到自行崩溃。
  这个也是吕武认为需要暂时停下扩张的原因之一。
  他们现在需要干的事情是将控制的区域进行利用,也就是使得实际控制也要有所产出,乃至于是建设一个或多个产粮区,并不是再盲目地增加地盘。
  讲明白通透就是,粮食要跟得上,才有那个资本去鼓励多生育。这一套道理在任何时代都是通用的。
  “我家或可在‘侯丽’与‘郿’之间再建一城。”吕武看向了宋斌,想了想往下继续说道:“此处为平原,亦位于渭水之边。秦国未曾开垦乃是畏惧晋军往而攻之,我家并无此忧虑。”
  宋斌对秦国那边的地形很熟悉,不是那么明白农耕事项都能判断在“侯丽”和“郿”中间再起一城的好处。
  “臣不善农事。”宋斌要清楚自身的定位。
  吕武当然知道宋斌不擅长农业,没想让宋斌过去主持,说道:“此处建城为往后之事,何时建城再议。”
  宋斌立刻松了口气。
  现在哪一个家族建城会建得那么频繁?
  阴氏短短五年之内建了多少座城池?城池级别以下的“邑”和“邦”更是多到可怕。
  那是吕武在布置“网络”,属于定点开发的计划之一。
  宋斌讲了一些其它的事情,包括吕阳去秦国当镇守,哪些家臣要跟着前去,阴氏又该调动多少人力物力之类。
  “不可一时浩荡,细水长流便是。”吕武可不想将动作搞得太大,引起晋国国君和其余贵族的误会。
  “主命伟往‘随’,置小宗于此?”宋斌的思维就是这样。
  吕武不能说才没想分家,那样会很不春秋。
  按照既定套路,吕武这一代人强大起来,他的那些子驷肯定要分家,晋国也就会出现新的吕氏、随氏、原氏……等等家族。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阴氏主宗会再将那些小宗合并进来,可能也是那些小宗独立发展。
  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吕武坚持不分家会变成一个异类。
  吕武扯开话题,主要提醒宋斌盯紧北方,不能让赤狄有任何反扑的机会。
  时间在流逝,冬季结束,迎来了春季。
  因为国中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吕武像其他同僚那样拜会完国君之后,巡视各个封地监督春播。
  而春播结束之后,士匄开始进行今年的第一个任务,也就是征召“士”、“徒”、“羡”成为建制,准备跨境前往莒国了。
  士匄从自家征召了三个“师”,让出两个“师”的纳赋额度给其余的中小贵族,带着一个满编“军”出征了。
  他们要去将莒国灭国再复国,包括解放之前被莒国吞并的鄅国,再去对东面各个诸侯国进行威慑。
  莒国从体量上来看并不大,还是一个东夷体系的国家,军队战斗力却不弱。
  士匄出征之前让士鲂找到吕武,询问能不能让齐国听从召唤,被吕武非常直接地拒绝了。
  吕武只是拿莒国的邦交权来跟士匄换取“随”地。
  士匄对齐国伸手是个什么意思?
  而这其实是晋国卿位家族的尿性之一,用一个成语就是“得陇望蜀”。
  遭到吕武直接拒绝的范氏不再要求什么,也就是将伸出来的手给缩了回去。
  因为国君之前就有交代,吕武的假期也已经结束,肯定不能继续窝在自己的封地咯。
  今年,晋国等着看南方是个什么样的发展,又需要等代士匄出征的后续结果。
  如果没发生什么事情让晋国需要大动干戈,各个家族安份发展自家也就罢了。
  若是时局需要,再不愿意也要出征的。
第545章
越来越强势的国君
  纪年来到周新王登基后的第七个年头,以公元计算是公元前565年。
  今年是姬周回国继位的第九年,也是吕武成为“卿”之后的第八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