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7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4/1090

  玛德!
  投降还能选择输一半,事后再想办法赎回士兵。
  真将部队拼光才是傻逼!
  看看。
  瞅瞅。
  祁奚还是公族少有的智者,也是想干事能干事的人之一。
  他都这样,能明白晋国公族为什么会没落下去了吧?
  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宴会肯定无法继续举办了。
  举办这次宴会对卫国来说是好事。
  毕竟,宴会是为了款待晋国的君臣,卫国有头有脸的人就是爬也会爬过来,人聚得相当齐。
  孙林父没放任何一个贵族离开,要求这个贵族必须出动多少士兵,那个贵族没多少士兵就出物资。
  总之,暂时不清楚大河南岸那边的情况,卫国需要做出面临最艰难局面的充足准备。
  派人赶紧将卫君卫衎喊回来这种事情?孙林父当然不会干啦!
  卫君卫衎回来需要消耗至少一个半月。这个还是取决于卫军入侵齐国的行动顺利为前提。
  一旦卫军的入侵不顺利?比如卫君卫衎急于撤退,再给齐国抓住机会,说不得会出现两头皆亏的局面。到时候卫国君臣也不用哭了,认命当个三流诸侯国便是。
  孙林父做好了一切能做的准备,前往城外的晋军营地求见晋君姬周。
  “晋侯,我之‘帝丘’已丧,楚郑联军再克‘平阳’,一部敌军渡河逼来。”孙林父看上去非常沮丧。
  郑国这一次是抓住了一个好机会,趁卫国的主力被卫君卫衎带走,趁机发起了突然袭击。
  皇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先攻占了“蒲”、“须”、“匡”、“武父”,为后继再北上的楚郑联军打开了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局面。
  晋国也有一个叫“蒲”的地方。
  现在重名的地方非常多,倒是没什么好值得奇怪的。
  “匡”和“武父”是郑国和卫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地盘,两国为了这两个地方没少流血。
  在晋国攻占“祭”地之前,“匡”和“武父”属于郑国,后来卫国对郑国宣战给抢了回去。
  事实上,数十年的时间中,“匡”和“武父”一会属于郑国,一会属于卫国,搞得两个地方的普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郑人还是卫人。
  晋君姬周还是思考哪个地方是在哪里,沦陷意味着什么。
  解朔无比讶异地说道:“‘平阳’乃是大河门户,归国竟封于羸弱之家?”
  孙林父苦笑说道:“寡君出征,怎料郑不宣而战。”
  这一下轮到晋君姬周诧异,问道:“卫何时与郑息鼓?”
  晋国自从跟楚国进行“邲之战”就不用每次要开打派遣使节前往宣战,他们一直都是处在战争状态,用不着再宣战,随时随地都能开打。
  卫国几年前觉得晋国不行了,想要抢老大来当一当,一再伙同宋国对郑国开战。
  众人没有记错的话,卫国从宋国那里获得城池当礼物之后,长久以来跟郑国一直是战争状态,用得着在派人宣战吗?
  所以,郑国偷袭卫国是不成立的。
  只是吧,看破不说破有时候是必要的,盟友之间怎么能当面打脸呢。
  孙林父将晋君姬周的打脸视为觉得卫国吃相太难看,导致有了这一次灾祸。
  讲道理,卫国这一次是吃相难看了一些,为了吃肉连边疆最基本的防御力量都抽调走,活该挨揍啊。
  晋君姬周心情很不好,小小地刺了孙林父一句,又问道:“执政五日可集结兵力多寡?”
  孙林父说道:“五日约三‘师’,半月可有一‘军’,再多无矣。”
  在场的晋国君臣进行对视,不免觉得卫国真是好命。
  他们认为并不是自己引来了郑楚联军,来到“朝歌”再碰上郑国和楚国入侵卫国只是适逢其会。
  按照这个逻辑,晋国的下军和新军恰好来到“朝歌”就是救卫国于危难,不是卫国命太好又是什么?
  孙林父说道:“晋下军、新军之粮秣由我备之。事后,寡君必有重礼奉上。”
  也就是说,包括孙林父在内的卫国贵族,他们也同样认为晋军的到来是碰巧。
  现在是卫国需要晋国救命,装傻子是拿自己的国运开玩笑,应有的付出完全有必要。
  晋君姬周矜持地点头表示知道了。
  孙林父看向了中行吴,说道:“荀氏相距我国不远……”
  意思是,中行吴愿意的话,派人去封地征召大军来参战的时间是足够的。
  中行吴给了孙林父一个自行体会的表情。
  俺又不是你们卫国的爸爸,凭什么为了卫国的安危额外征召军队参战?
  麻辣戈壁的!
  俺的国君都没说什么,你谁啊,瞎特么叽叽歪歪。
  孙林父品读出了多种意思。他以为中行吴的年纪那么小,会害怕这一次参战的凶险,才小小的忽悠了那么一句,没想到从中行吴眼里看到了凶光和恶意。
  来自晋国“卿”的恶意让孙林父心脏跳动速度增快,找了个理由赶紧告辞。
  后续,楚郑联军渡河的信息得到确认,能够侦查到的楚郑联军兵力不低于十万,“棘津”坚持了七天被攻克,卫国都城“朝歌”的大门已经向楚郑联军敞开。
  如果是吕武在这边,绝对不会傻乎乎地等着郑楚联军渡河再攻占一个桥头堡,一定会第一时间选择挥师逼近,哪怕不玩半渡而击,也会抢占有利地形卡住郑楚联军。
  即便是最次级的选项,将“棘津”和“雍棆”这两个“朝歌”的门户看紧,肯定也是不能不做的呀!
  然而,不是卫国的人傻,身在“朝歌”这边的晋人中了降智光环,他们只是思维成为一种惯性,玩的是“春秋的法则”,思想观没有吕武那么复杂。
  郑国的子耳来到“朝歌”进行必要的社交活动,跟“朝歌”有些距离的时候就看到城郊连成片的军营,看上去没有半点的意外。
  孙林父接见了子耳,没提郑国不宣而战的事,仅是问子耳来做什么。
  子耳是来干“勿谓言之不预”那一套的。
  直接点就是要让卫国接受楚国和郑国的敲诈,乖乖的接受失败,站到楚国阵营的这一边,奉上楚国和郑国要的赔偿。
  孙林父问道:“岂不知晋侯在此?”
  子耳很假的惊讶了那么一下下,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说道:“楚王已北上,王卒尽出,封君过百。”
  这一下孙林父绷不住,直接破防了。
  尼玛!
  到的只是诸国阵营那边的“前锋”吗?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卫国要见证楚国“左右广”的武勇了呀!
  躲在内间室中的晋国君臣在面面相觑。
  晋君姬周压低声音说道:“楚君乃是为我而来。”
  哪怕之前楚国和郑国不知道“朝歌”这边是个什么情况,渡过大河也该打听到了。
  晋国的国君在“朝歌”,同样在场的只有晋国的下军和新军,对楚国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楚国必然盼着“邲之战”能够再次重演的!
  赵武咽了咽口水,说道:“君上,启程归国罢?”
  老大,楚国要精锐尽出啦!
  咱们最能打的中军和上军都不在,下军和新军压根就靠不住。
  蚝不住了呀!
  赶紧溜啊!
  晋君姬周很庆幸早早看出赵武不中用,看向了其余的“卿”想获得建议。
第580章
好家伙,真的是好家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