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1090

  “寡人未曾多想。”晋君姬周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元戎不必有所顾忌。”
  真的吗?
  看那一脸的肉疼,明显是口不对心哦!
  吕武也就当晋君姬周是讲真话,再一次将注意力放在战场上。
  早就有中军的战车和步兵越过吕武和晋君姬周所在的战车,他们是来自阴氏的部队。
  按照老套路,战车处在军阵的最前端,后方跟随编队的步兵,看上去不存在什么紧迫,有着属于晋国精锐该有的不慌不忙。
  跟下军相距约百米时,各级的‘士’看到信号,放声不断大吼:“全军止步!”
  下军跟郑军依然是在交战状态,随着退路完全被堵死,两个阵营的士兵带着一种歇斯底里的心情卖力拼杀,打着打着已经没有了战列线,变成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战局面。
  吕武将目光转向左右两翼。
  在楚军调动部队时,吕武已经得知楚君熊审派什么样的部队出战,给予魏琦和士鲂的交代就是稳住再稳住。
  那两边可是有楚君熊审的“亲卫队”啊!
  每一代楚君的左右广数量都不固定,看的是当代楚君的财政状况怎么样。
  然后,以历史记录来看,楚君左右广数量最少也不会低于一“广”三十乘战车,战车的附属步兵数量不固定,一般会是甲士级别的战士。
  吕武调来巢车,上去借高度更好地观察战场态势。
  “一‘广’为一‘卒’,一‘卒’兵车五十乘,每‘乘’有五十兵。”吕武能大概目测身穿土黄战袍的楚军士兵约五六千。
  这五六千就是当代楚君的左右广了。
  能够看到楚“王卒”都有身穿防具,离得太远不好仔细辨认,能大概辨认出是身穿皮甲。
  当然了,在铁大规模应用之前,穿青铜甲片制作而成甲胄的人是少数,一般就是使用皮甲,差别是什么皮来制甲,规格又是怎么样。
  吕武再次看到魏氏舍弃了战车,有大批身穿重甲的步兵变成了先导部队,其中包括扛着大盾的魏氏士兵。
  而上军中的范氏部队,他们依然是采取“老样子”的布置,战车位列最前端,步兵紧紧跟随。
  吕武心想:“魏氏越来越重视重步兵,有点要完全舍弃战车的意思啊?”
  这时,一同上了巢车的晋君姬周却大声说道:“郑军偃旗矣!”
  吕武视线转移过去,发现郑军的队列中再也看不到竖起的旌旗,耳朵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声。
  欢呼当然是新编下军爆发出来。
  在刚才,中行吴冒险到最前方,亲自向郑军进行喊话,喊的是:楚军根本不会在乎郑人生死,一旦郑国两个“军”完蛋在这里,郑国也许就没救,选择投降输一半吧。
  吕武还没来得及多想什么,先是看到位于郑军“屁股”后面的楚军开始恢复推进,下一秒就看到楚军的牛拉战车直接往郑军后队撞。
  怎么说?楚人干盟友也不是第一次,郑人也有战场倒戈的例子,谁也别苛求谁必须文明,是吧。
  楚军却是要逼迫郑军向前,要不前路被堵着,怎么跟晋军交锋?
  让开空间让郑军退出战场这种事情?楚人才不乐意。
  所以现实情况是,等着跟楚军交战的晋军也不可能调整阵型让郑军离开战场,郑军依然要当“夹心饼干”,并且郑军要承担偃旗后继续大动干戈的责任。
  考虑到郑国的信誉值早就破产,前一秒投降,下一秒继续干仗,不就是郑国的惯用套路吗?不值得意外。
  刚刚觉得自己逃过一劫的公族,他们发现郑军还在往前挤,欢呼声被掐断,一种愤怒在喷发。
  不管是不是被逼无奈,反正郑人又不好好当人了啊!
  没办法的事情,弱国从来没有决定自身命运的资本,非常清楚这一点的子耳在遭到楚君熊审拒绝退兵后,他的选择是当场唱了《诗经.郑风.子衿》,唱完了拔剑非常利索地自刎。
  这是该场战役死的第二个大人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耳的歌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回荡、回荡、回荡……
第590章
王牌对王牌?
  子耳是郑国的公族重要人物,还是郑国的司空,等于是郑国排行在第三的政要,能够说得上是又一个大人物死了。
  他的死会变成一种抗争,控诉楚国将郑国逼得太狠,阐述作为一个弱国的悲哀。
  相信会有很多实力不强的诸侯国感到心有戚戚焉,同情郑国则是未必了。
  那是郑国的国际风评非常不好,本身不存在什么信誉度的负面因数说导致。
  子耳的死暂时帮不上被包夹的两个郑国“军”什么忙,能够起到作用的是战事结束后,一些被俘的郑人可以得到稍微好一些的待遇。
  随同子耳去面见的楚君熊审的郑国贵族回到营地,通报子耳自杀的消息。
  郑国的贵族反应并不大,稍微商量选出一名贵族前往晋军那边。
  吕武再一次见证了春秋才会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有郑国贵族安然无恙地抵达自己这边,请求赎回被俘的皇耳。
  这个是因为郑军失去了子耳这名指挥官,他们需要新的领导者来继续带领。
  皇耳是子耳的“次官”,地位相当于晋国这边的“军佐”,他因为质问赵武为什么“不讲武德”被俘虏。
  关乎俘虏了皇耳的事情吕武知道,只是吕武并不知道详细的过程。
  话又说回来,郑军失去指挥官怎么来找晋国想要赎回“次官”呢?这个又是牵扯到春秋的一些习俗。
  比如,一旦晋军打赢了这一场战役,他们的确需要参战的郑军有个首脑,好商量郑国怎么来赔偿晋国。
  吕武并没有权力帮赵武做主。
  晋君姬周也在场,同样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置权。
  谁的土地谁做主,谁的财产谁管理。
  皇耳被俘之后就属于赵武的财产,哪怕是国君都不能抢夺处置权,不然就是破坏规则。
  他们一来没闲工夫跟求见的郑国贵族多哔哔,再来就是没处置权,顶多就是派个人引路去寻赵武协商。
  不得不说的是,俘虏皇耳是赵武在这一场战役打到现阶段为止最出彩的表现,考虑到俘虏的过程太过于“不讲武德”,有很大概率不会同意放皇耳离开。
  郑国很惨,郑军更惨,关于这点吕武和晋君姬周在巢车上看得很清楚。
  遭到楚军背刺的郑军等于是两头都在挨毒打,一层被削掉就代表至少数百上千将士失去生命。
  一开始郑军并没有对楚军展开反击,直至有第一个心理崩溃的郑军士兵反抗,周边的郑军士兵有样学样,演变成郑军大规模跟楚军交战。
  因为视野的受限的关系,处在交战第一线的晋军并没有察觉到郑军已经跟楚军打起来,位于晋军交战这一端的郑军同样不得而知,两波人带着一种同病相怜的心态,为了活下去往对方身上不断招呼。
  中间的战场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左右两翼也开始发生接触。
  舍弃了战车的魏氏所部,他们停下来布置盾墙准备迎接楚军的战车冲锋和箭雨攻势。
  魏氏所部前方的楚军在相隔约两百米的时候却是也停了下来。
  在这个时候,范氏所部已经跟楚君熊审其中的一“广”战车部队交锋,很快就进入到步兵排列战列线拼杀的步骤。
  楚国的“王卒”不止是称呼上特别,他们的武器也是相当有特色。
  目前各个国家的士兵一般是装备戈,“士”的级别才佩剑,不是看不见其它种类的武器,比较关键的是戈和剑才是主流(不算远程),其余的五花八门不是礼器就是玩特殊。
  对于军队来说,使用起来越简单的武器最有用,要说还强调什么就属便宜。
  楚国“王卒”的武器看着像戈,却是在戈的手部加了矛。
  注意,是矛,不是枪头。
  枪头比较短,为一种扁状尖锐物。
  矛除了前端扁状尖锐物之外,还有首部的粗圆构造,并且前端扁状尖锐物比枪头更长。
  他们除了列装戈矛之外,随身还有一种盾牌。
  看着盾牌是一种塔盾款式,推进时塔盾被背在背上,停下来则是变得一手持戈矛一手提盾的姿态。
  范氏没有王牌兵种,不代表他们的军队很拉胯,只能说用自家的训练度和组织度将“平凡”玩得更加“高端”。这一点能从布阵和行军姿态看得出来。
  比较奇异的是,能看到范氏所部玩了点新花样,步兵阵列前三排的士兵手里的武器是长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