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0/1090

  说明天下第一猛人还是忌惮君权,干的是一种心理胁迫而已,不敢对一国之君怎么样。
  如果吕武能听到楚君熊审的心声,会笑楚君熊审只是站在第一层,自个儿却是站在第三层俯视楚君熊审。
  吕武第一层用意的确是那样,第二层则是引起附近楚国贵族的紧迫感,第三层是给全体楚军带去无尽的心理压力。
  听到鸣金声的薳罢跳下战车,招呼周边的楚国“王卒”赶紧来帮忙扛车和驱使拉车的牛一块完成调头。
  这并不是在搞笑。
  晋国的战车因为阴氏进行改革的关系处在“战车1.5”的阶段,其余各国还是老样子。
  无法短距离进行转弯,真的就是需要用人力去扛着调头。
  吕武已经被很多楚国贵族带士兵来拦住。
  并没有楚国贵族带着士兵直接攻击吕武,一方是身份上面的差距,再来是因为有阴氏甲士的存在。
  这边开打的时间最晚,打起来的激烈程度却是远超其余局部。
  事实上,鸣金声出现在战场之后,左右两翼的楚军已经在进行后撤,中央交战区域的楚军则是蜂拥向吕武所在的区域。
  人在巢车之上的晋君姬周眼睛紧紧盯着吕武的位置,脸上的表情一再转变,能看出脑子里也在进行思考风暴。
第594章
寡人不要面子的?
  这一场爆发在“朝歌”的战争先有晋国的新军将为了赎罪自裁,后面郑国司空子耳用自杀的方式控诉楚国不仁不义。
  一场战役死一个大人物都能造成轰动,会令没有参战的诸侯国进行侧目和感到诧异,何况是一下子死了晋国和郑国的大人物?
  晋君姬周忍不住想道:“楚军皆是逼向元戎?若元戎役于阵前……”
  想一想就算了。
  除非是楚君熊审或楚国令尹子囊的武力值足够,要不楚军那边谁够资格杀吕武呢?
  其余方式可能杀死吕武,比如一拥而上什么的,以当前时代的规则偏偏不能那么干。
  “甲士众多,元戎亦无被俘可能。”晋君姬周心里的压力太大,控制不住会‘编排’起自己的那个元戎。
  这个主要是吕武今天干出威逼楚君熊审的事,哪怕是为了战局考虑,还是搞了晋君姬周的心态。
  以为“总有刁民想害朕”是个段子吗?至少在封建社会并不是的!
  所以了,真不能轻易对一国之君干点什么,很容易将屁股坐在君位宝座上的国君心态给搞崩了。
  不能说一国之君经不起瞎搞,完全是立场决定思想,身份地位越高就越敏感,多疑和猜忌是他们的一种本能。
  等待楚君熊审退到安全的距离,中央军阵的楚军开始进行后撤举动。
  吕武让军队追击了一小段距离,同样下令收兵。
  回到军营的楚君熊审看着遭到攻击的痕迹,心里本来就有气,看了更是觉得哪哪哪和谁谁谁都不顺眼。
  “何人鸣金!?”楚君熊审用单只能杀人的眼睛扫视一众楚国贵族。
  先一步回到营寨的子囊说道:“其人已自裁。”
  楚君熊审先是瞪大了眼睛,了解到是芈姓的人那么干,干完了还立刻自杀,品味出了一些什么。
  公族……,又或者说是王族?那么干的前提是看到楚君熊审陷入危险,鸣金之后还自杀,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楚君熊审表示会严厉处置私自鸣金的人所在家族,并且当即下令处死了那个人的一众家臣,心里想的则是以后找机会弥补那人的家族。
  这件事情很复杂。
  战场上只有楚君熊审有权决定要不要收兵,有人“代劳”是一件极其恶劣的事情,出现了令出多门的忌讳不提,还损害到了君主的权威。
  也就是楚君熊审觉得自己撑不了几年才轻拿轻放,换作身体无恙的阶段,信不信哪怕那人是出于好意,全族还是要被清算?
  薳罢遭到了楚君熊审的训斥,人却是心里不断暗乐。
  事实上,作为近臣根本不怕被君主痛骂,相反不被君主搭理才让他们感到害怕。
  子囊就对遭到训斥的薳罢感到了嫉妒。
  原因是子囊今天还是败了,没有遭到训斥,甚至楚君熊审没有任何表示,代表被暗中记在小本本,哪天楚君熊审开始算账,一定是被拉清单的大算特算。
  “郑人何在?”楚君熊审刚刚压下去的火气,又给‘蹭蹭蹭’地冒了起来。
  没有出战的薳启强答道:“远遁而去。”
  头铁的郑军偷袭了楚军的营寨,没有过多的深入,更像是一种泄愤的行为,打完立刻头也不回地跑了。
  楚君熊审有些咬牙切齿地说道:“寡人必不轻恕于郑!”
  喂喂喂!
  是楚军先背刺的好吧?
  然而,弱国和强国根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好讲,尤其是跟楚国讲道理。
  子囊刚才已经初步统计伤亡,一脸难受地说道:“仅一日,我伤亡将士便有五万。”
  是个楚国人都清楚一点,想要精确参战伤亡人数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根本原因太过于现实,哪个封君带了多少军队参战,嘴巴里讲的数量跟实际带来的数量一不一致都不好说。
  好些封君嘴上说带了三千兵力,很可能只带来了两千,他们会谎报家族的伤亡数,一般是往多了来汇报。
  大家都是楚国人,封君之间是个什么尿性,谁还想忽悠住谁?
  比较现实的是,封君会很有默契地欺骗君主。
  楚君熊审听到仅是一天就出现五万伤亡,脸上表情直接凝固。
  这尼玛!
  楚国过来的军队也就二十多万,一天伤亡五万,敢情他们只能打得起一场坚持四五天的战争???
  当然了,伤跟亡是两回事,伤可以重复受伤,阵亡却只能有一次,懂行的将领只会计算存在多少有效战斗力。
  这就是明明一场战争,双方参战人数合起来也就一万,各自没有援军抵达,战后统计双方伤亡为什么会远超一万这个数字的原因。
  楚君熊审刚继位之初会被瞒骗。
  他已经成为首脑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一些弯弯绕绕早就洞悉,选择看破不说破而已。
  子囊说道:“郑国两‘军’皆没,受俘者约有七百。”
  遭到背刺的郑军恨极了楚人,哪怕想投降也不会选择楚军,实在没办法才遭到楚军俘虏,也就出现两千两百多郑军士兵投降晋军,楚军只俘虏到七百多郑军士兵的事情。
  楚君熊审想了一下下,说道:“未闻郑人归降。”
  这一下,有资格参加会议的楚国贵族都给愣住。
  子囊反应最快,答道:“王上所言甚是。”
  那么,七百多个郑军俘虏怎么办?
  现在,郑军俘虏要祈祷有些楚国贵族足够贪婪,要不他们的最终下场不是武器弄死,一定是被挖坑给活埋了。
  不用“坑杀”这个词是有原因的。
  所谓的“坑杀”真不是挖个坑活埋,需要拆开来进行理解。先有“坑”,也就是瞒骗、欺骗、忽悠……等等糊弄人的假话,再干“杀”步骤。
  历史上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看字面意思会理解为挖坑将四十万赵军活埋了。
  正确的理解方式是:白起欺骗被俘的赵军说他们能活命,再驱赶到某个位置进行分批处决。
  因此“坑杀”的另一解读方式,指用来屠杀俘虏。
  楚国贵族稍微一愣也就算了,没人多说一些什么。
  楚君熊审又问道:“可有晋军俘虏?”
  但凡战争就会出现战俘,哪怕战争还在进行,总会有些胆怯者在战阵上投降,或是倒霉到一定份上被俘。
  子囊报出了一个“数十”的数字。
  楚国贵族以为晋军战俘会跟郑军战俘一个待遇,不少楚国有心劝一劝,没开口讲出来,老大先出声了。
  楚君熊审大概是觉得数量太少先皱眉,再说道:“优渥待之。”
  再怎么说,楚国和晋国同为当世霸主,交锋了那么多年,仇视或恨是应该的,不能缺了互相尊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0/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