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1090

  华元说道:“仰仗伯国,我之幸也。”
  吕武算是知道华元不好对付了,直接开口要求道:“宋与卫互盟日久,宋君可否邀卫君南下收复故土?”
  反正宋国的存在就是用来背锅,以其平白背锅,不如真实的背一次?
  华元有点琢磨不透吕武怎么提出那样的建议。
  晋国要尽得卫国大河北岸的城池,直接将卫君卫衎赶走很不合适。
  另外一件事情,现在说“都城”其实是错误的说法。不是哪里作为都城,要看的是一国之君长期居住在哪座城池,会导致该国的政治中心往哪移动。
  晋国一直拿“朝歌”当卫国的都城就是上述的原因,不是说“朝歌”作为卫国的都城不可动摇。
  更简单的来说吧?哪一天晋君姬周不想居住在“新田”了,搬到其它的城池常住,晋国的“都城”肯定也就换了。
  所以现在说哪座城池是哪个国家的“都城”都只是指行政中心的转移,当代也没有“迁都”的说法或概念,纯粹就是简单的换个地方长久居住,首脑和重要人物在哪办公,哪就是所谓的“都城”了。
  其实到了现在(公元前600左右)还好一些了,更早之前不说是“都城”了,好些家族为了保持健康所居住的城邑都要十来年换一次。
  频繁更换居住地是春秋的一种惯例,没什么值得好奇怪的地方。
  几十年之前,赤狄南下侵略卫国,卫国一度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大河南岸的“帝丘”。
  晋国击败赤狄并夺取土地,并且卫国收复了大河北南的城池。再来是晋国的霸业越来越红火,卫国想跟晋国亲近又将政治中心转移到大河北岸,也就有了当代晋国君臣需要面对的局面。
  华元想问吕武到底是什么意思。
  晋国哪可能将自己的计划透露出去?
  那么件事情要的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等待事情办成了之后,木已成舟的状态谁都不能再哔哔才是晋国想要的。
  华元带着困惑答应下来,又问道:“伯国今岁复再南下?”
  吕武说道:“进驻‘虎牢’以待后续。”
  乘胜追击什么的?真要干也不能说出口呀。
  华元一听非常喜悦。
  晋国的新军废了,下军遭到重创,消息没可能瞒得住。
  楚国那边的损失更大,自家的令尹还被俘虏了。
  来自晋国国内的援军已经抵达,足足有一个“军”又两个“师”的生力军,再加上还能打的中军和上军,对付新败又没有后续支援的楚军,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吧?
  晋国表现出不给楚国喘气的姿态,对一些遭到楚国强势压制的诸侯国,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既然晋国那么给力,宋国是不是要上道和懂事一些?
  华元答应建议自家国君邀请卫国国君南下,同时大气地表态会运送一批粮秣去“虎牢”。
  在楚军南下后的第十一天,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也渡河南下了。
  那一段时间里面,晋国君臣每天都非常忙碌,主要是跟各个诸侯国进行邦交。
  一众列国中屁事最多的是鲁国。
  明明晋国已经将齐国打得半身不遂,后撤前也清扫了划分给鲁国的区域,偏偏鲁国后面还能连吃败仗。
  鲁军没用到什么份上?他们干接管城池的活,能被一帮齐国贵族带着残兵打败。
  负责鲁国邦交的魏琦感到极度无语,不是怕丢脸都想将鲁国甩给赵武了。
  干啥啥不行的鲁国还有自己的逻辑,他们承认自己有点没用,却觉得鲁国弱小是晋国的锅。
  “嗯!?”吕武听到了魏琦的抱怨,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问道:“鲁怨我不予并鄅?”
  鲁国的那一套逻辑是:他们之所以弱小,完全是因为晋国阻止鲁国吞并小国。
  魏琦的无语就是在这一地方。
  鲁国想吞并一些小国,出力的事情却是要晋国去干,并且后续的一系列麻烦也需要晋国来承担,他们只想坐享其成。
  吕武一脸的无语,心想:“喊一声爸爸,真的赖上了。”
  他在思考一件事情,失去了晋国的鲁国能不能活下去?
  真相是,晋国在时的鲁国疆域有得有失,大体上是扩张姿态。等晋国没有了之后,鲁国的疆域每年都在缩水,苟延残喘了近百年被楚国灭掉。
  魏琦纯粹就是抱怨一下下,没可能将鲁国的邦交权交给赵武。那样干会折损魏氏的威信与信用。
  而吕武知道鲁国烂泥扶不上墙,要命的是对晋国来说,不扶还不行!
  有鲁国在,多多少少还能让齐国难受,晋国只能忍一忍了。
  “鲁国干啥啥不行,晋国难道去扶持莒国?”吕武觉得好像也是一个选项。
  当然,那是后面的事情了。
  他们现在需要先行前往“虎牢”,有可能稍作逗留就又立刻南下。
  取决的是楚君熊审会不会马上攻打郑国。
第605章
晋国的卿位变动
  宋君子成的邀请被卫君卫衎愉快的同意了。
  那件事情让晋君姬周异常恼火,偏偏有那么多国君在场,火气不好进行发泄。
  晋君姬周想到要尽取卫国大河北岸的城池,受伤的小心灵得到了一丝的安慰。
  近期晋国君臣商量最多的就是关于得到大河北岸的“城”、“邑”该怎么进行分配,讨论起来是很热烈,屁事却是都没有定下来。
  他们经过一个半月的行军来到“虎牢”,驻扎没有多久,今年的第一场雪飘下来了。
  安顿之后欧,吕武的关注点转移到卿位又出现空缺,谁想补上卿位,是不是合适,他们又觉得谁来补上卿位符合自己的利益。
  这个“他们”指的是吕武、魏琦、解朔和中行吴。
  目前阴氏是一个小团体的老大,里面的卿位家族有荀氏(中行氏)、魏氏和解氏,中等家族比较多。
  以阴氏为首的小团体还有两个塑料同盟,也就是范氏和赵氏。
  吕武将远近关系进行排序。
  解氏对属于阴氏属于言听计众,光是能无条件交出家族军队就是一种难得的表态。
  魏氏和荀氏(中行氏)有自己的诉求,在有诉求的同时又遵从于阴氏的战略方向。
  范氏算是短期内的战略伙伴,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局势迫使他们不得不搭班子同唱戏,遇到分歧随时都可能散伙。
  赵氏对阴氏来说可有可无,硬要有个定位就是试探国君的工具吧?
  所以情况就是吕武团结了其余的“卿”,不像中行偃当元戎给当成了孤家寡人。
  “空缺卿位?我以为可再归于公族。”吕武有自己的打算。
  一个团体一旦没有了外部威胁就该内斗了吧?
  竖起一个靶子,大家有明确的攻击和提防目标,很是有利于内部团结的!
  士匄明显不同意,说道:“历经‘沫’之战,何人不知公族无用?”
  这话说的。
  晋国公族在中行吴的统率下不是打得挺卖力的吗?折损率达到了十分之七还在坚持,再说没用就过分了。
  如果换一个角度,对比战损率的话,好像又能证明晋国确实挺没有用的?
  解朔得到信号,说道:“公族折损过重,如不安抚恐将生乱。”
  怎么着?
  他们还能逼晋国公族作乱,再顺势一锅端啊???
  是不是等收拾完了晋国公族,大家伙就该针锋相对,打出一个晋国真正的第一家族,再弄死国君进行接盘?
  魏琦面无表情地说道:“与楚争霸实数艰难,国中不可生乱。”
  换句话来说,想搞内乱先将楚国打趴下,是不是?
  士匄看向了士鲂,用眼神询问什么。
  士鲂看上去精神状态极差,对士匄点了点头,咳嗽一声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说道:“今次卿位定议,我将辞去上军佐之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