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7/1090

  过程发展是国君像闭上眼睛要养神一下下,结果却是睡着,或是再次昏厥过去了!
  发现这一情况的吕武和士匄退开,让出空间给公子彪母女哭天抢地,一众寺人和宫女各种瞎忙。
  “方才君上言及我父?”中行吴的迫不及待很现实。
  一句问话让吕武和士匄面面相觑,陷入了共同的为难。
  怎么着?直言相告是国君派人刺杀了中行偃,再让中行吴对国君发动报复吗???
  春秋时期,贵族对国君发动攻杀的事情可不止发生过一件,只是摆明阵仗开干比较少,一般就是设局伏击,或是用刺杀的手段。
  吕武深呼吸一口气,轻声说道:“此事……,且容后再议。”
  那件事情着实是太大条了。
  仅仅是国君派人刺杀自己的臣子这一点来看,足够晋国发生大动荡的。
  荀氏(中行氏)不知道也就罢了,知道了难道真的跟国君摆明阵仗开战吗?
  到时候,其余几个卿位家族应该站在哪一边?其实站在哪一边都是错的啊!
  士匄欲言又止,低低叹息了一声,轻声对吕武说道:“君上之言,不听也罢。”
  讲的不是国君承认刺杀中行偃的事。
  国君看似要薨逝,临死前爆了这么一个大料,搞得吕武和士匄有些晕乎乎的。
  而且国君还有另外一个“料”是关于刺杀智瑩的真凶。
  智氏现在已经不行了,再加上智氏唯一的继承人智盈年幼,他们没有能力去报仇。
  考虑到智氏被阴氏所庇护,刺杀智瑩的幕后凶手暴露,会导致阴氏必须入场的。
  众人没有离开宫城。
  他们来到“下”宫这个地方,选了个赵庄姬之前很喜欢待的庭榭,周边被卿位家族带来的武装力量团团保护住,宫城卫士被驱赶到一边去。
  气氛很不对劲之下,没人多哔哔什么,一直拿眼睛在注视吕武和士匄,看吕武的时候会更多一些。
  这里的环境挺清幽,地面铺上了密密麻麻又圆润润的碎石子,建筑物的用材明显都是使用名贵的香木,有一条宽约一米左右、深度不会超过三十厘米的清水环绕庭榭。
  要是在夏季,这里绝对会是一个避暑的好所在,冬季过来就很比较不合适了。
  众人现在需要吹一吹冷风,尤其是中行吴现在亟需冷静一下。
  “若君上薨逝,便由公子彪继位?”士匄率先打破诡异的安静。
  吕武却是知道士匄对国君不满到了一种极致。
  真实情况是,吕武对国君也非常不满,内心里多多少少则是有点佩服。
  姬周几乎“光溜溜”回国,尽管只是把控国政不到一年的时间,展现出来的才华却是个有为之君的素质,并且发展晋国的思路很清晰。
  只是吧?国君的胆子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是大到了惊世骇俗的程度。
  这种人一天不死,哪怕是一再面临失败,只要给成功一次,晋国各个卿位家族的灭顶之灾也许就悄然降临了。
  士匄讲那一句话让好几个人脸色大变。
  尤其是羊舌肸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
  搞什么啊!
  尽管国君的状态很不妙,也许养一养能好的。
  士匄是在给国君判死刑吗?
  吕武用警告的眼神瞪了士匄一眼,其余人以为吕武要训斥士匄时,说话声出现,道:“便由公子彪继位。”
  我靠!
  真的要给国君判死刑啊???
第639章
八“卿”遭围攻,谁脑子被门夹了?
  可以想象吕武和士匄现在有多犯愁。
  他们搞不懂国君得自爆行为是有什么目的,思来想去国君这么干会有好处,问题是会给下一任国君埋下极大的隐患。
  必须了解春秋中叶,才会搞懂很多的东西。
  或者说,阅读史书必须契合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以及普遍的民情、思想,才能将事情真正的洞察。
  有很多的事情用现代的思路去评判古人的所作所为,就是用后世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在进行思考,得出来的结论肯定是现代人的理解,也许并不是一个正确的答案。
  国君承认杀死中行偃?其实就是一件代价不大的事。
  现在当然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死”这么种玩意,只是国君杀死一个臣子的代价要远远小于臣子弑君。
  首先要明确一点,也就是中行偃参与了弑君,等于荀氏(中行氏)产生了不忠的行为,再跟公族结仇了。
  以上面那个为基础,既然荀氏(中行氏)先出招了,难道不允许公族进行报复?恐怕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以春秋时期……,尤其是晋国的自有国情,国君不像其余诸侯国的一国之君那么有权力,属于国君应有的尊严还是该有。
  这样一来,晋君无法像楚君那样,也就是楚君想让哪个臣子去死,臣子不自己去死,楚君哪怕臣子没有罪名也能够名正言顺地下令动手。
  目前南方的诸侯国跟北方的诸侯国有比较大的不同。
  南方霸主楚国带动的风潮是,国君哪怕不是一言九鼎,也是话语权极重。
  在北方则是在晋国的带动下,北方各个诸侯国的臣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跟一国之君相抗衡。
  这样也就出现了一种很泾渭分明的区别,南方的一国之君想搞垮谁或是杀死谁不麻烦,北方的一国之君想弄谁需要三思而后行。
  从某种角度来解释,南方诸侯国的臣是“臣子”的一种,北方诸侯国的臣则是“臣工”这种。
  什么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啊。
  “臣子”就是君王麾下可以任意差遣和打杀的奴隶。
  “臣工”则是众人给国家的打工人了呗。
  无论是在任何时代,主人想怎么弄奴隶就那么弄,再有权威的老板想搞打工人顶多就是辞退。
  说白了就是“臣子”连自己的死法都没资格选,“臣工”干得不爽还能喷老板一顿再辞职走人。
  当然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能有,像是某个朝代,大臣想给野猪皮当奴才还要论资排辈,一个奴才的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抢,给个高官厚禄都没有奴才的地位吸引人。就问,思想到底扭曲成什么样,贱不贱吧。
  然而,了解到那个时代奴才才是“贴心人”会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和是个金饭碗,相反杀个大臣扭断小鸡仔脖子还容易,就能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去抢个“奴才”的地位了。
  当奴才远比当大臣有排面,并且奴才跟主子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大臣顶多就是个临时工。这种社会现实之下,想着当奴才,是不是就挺能理解的?
  所以,阅读历史真的需要契合当代的情况,每一个时代总是有属于自己的“流行”,免得很多事情看来是那么回事,然而真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
  吕武和士匄在郁闷的不是国君承认杀死中行偃,他们感到措手不及的是国君没讲出来的那个“大料”。
  在了解到是国君杀死了中行偃之后,吕武和士匄相处起来明显没有了之前的猜忌。
  道理挺简单的。他们怀疑是对方下的手,深怕对方给自己也来那么一下子,肯定就互相信任不起来。
  刚才国君向吕武和士匄摊牌?如果国君是真的掌握了铁证,很明显智瑩遭到刺杀不会是阴氏或范氏干的。
  这样的话,吕武和士匄还互相猜忌个什么?该是换成他们站到一起,猜忌其余的卿位家族了。
  “此事……”吕武感到很是脑壳疼,想了想才继续说道:“着手公子彪继位礼仪,君上丧事一事或可从简。”
  如果不是国君自曝出来,换作是哪一家查到了凶手,他们并不是完全无法拿国君怎么样,少不了上演一出逼宫,迫使姬周下台了;真的想搞事,还能联合荀氏(中行氏)弄死国君,再操弄晋国政治格局,甚至清洗掉“曲沃一系”也不是不行,重新换一个“宗”来接位也就是了。
  羊舌肸小心翼翼地说道:“君上尚未薨逝。再则……,君上乃是有为之君,丧礼如何从简?”
  从本质上来看,国君跟中行偃算是私仇,硬要搬到台面上也行,不就是国君跟卿位家族的斗争嘛。
  真的要扯到君权跟卿权的斗争上面,以当前的实力对比,吃亏的一定会是公族。
  这个就是姬周为什么要自曝的原因之一,将那件定义为私仇,不使得哪天被查出真相,姬周又早就入土,仇恨遗留给下一代。
  从这里能够看出一点,国君还是挺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秘密的这一个道理,清楚秘密只是暂时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
  聪明如中行吴已经猜出那么一点点,脸色变得无比铁青的同时,握拳的双手指甲都要插进肉里了。
  然而,中行吴没忘记自己那位父亲被卷进弑君风波,除非他现在是元戎,荀氏(中行氏)有那个实力以一家抗衡全国,要不然能做的也就是假装没猜出真相。
  他们开始商议国君的后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7/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