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4/1090

  葛存选了一些能说的讲一遍,想到了什么似得,补充道:“宋复又赠土予卫,听闻乃是卫执政功劳。”
  呦呵?
  这么看起来,叔孙宣伯不止点了“扒灰”的技能,邦交上面也是很有一套的?怎么在鲁国当执政的时候,没有表现出来。
  所以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吕武当然知道卫君卫衎是个精神病,了解到卫国当前的现状,又知道卫国重新搞定宋国,一些事情也就不难推测了。
  很明显的事情,卫君卫衎绝不是病情加重才任命叔孙宣伯为卫国执政,摆明了就是要从鲁国那里谋求在晋国身上失去的损失。
  而鲁国近百年来一再表现拙劣,离得太远的列国可能不清楚,几个邻居谁不知道鲁国的嘴炮杀伤力百分之一百二十,实际动手的战斗力却只有五?
  叔孙宣伯好歹当过鲁国的执政,对晋国受不了鲁国的事情很门清。他对鲁国内部事务更熟悉,铁了心要干些什么事情,伤害对比上绝对要比“张某人”更大!
  那个“张某人”是谁?关键词:科举屡次不中,上党人、怂人。
  得知了那些事情,吕武已经不打算见叔孙宣伯,无关于叔孙宣伯的人品,纯粹就是吕武的身份不合适。
  卫国要跟鲁国打生打死,去呗。
  晋国可以先站在旁边看戏,必要的时刻还能拉偏架,为什么要过早入场?
  “绛。”吕武有些语重心长地说道:“卫鲁之事,且冷眼旁观便是。”
  魏氏被鲁国搞得非常不爽?换作任何一位“卿”负责跟鲁国搞邦交,还能少被鲁国气或坑吗?
  曾经的郤氏就不止一次被鲁国坑过,每一次都气得跳脚,甚至还发生过郤琦直接当着鲁君的面,进行破口大骂的事情。
  结果好了,本来脾气就暴的魏琦直接在史书上变成一个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处在嚣张跋扈状态的人。
  一个人真的能那样?没把其他人怎么样,要先自己脑淤血死掉的吧???
  魏绛有些怔怔地应道:“是。”
  不是“诺”。
  也不是“唯”。
  纯粹就是魏绛不理解,外加搞不懂跟吕武的相处状态,甚至觉得有些被看轻,心里满满的不是滋味。
第645章
可以开始玩变革啦
  吕武要多么迟钝才能没有察觉到魏氏变得对阴氏感到忌讳和冷淡?
  其实魏氏的做法不但让吕武没搞懂,连带各个家族也是看不懂魏氏的操作。
  吕武是元戎了。
  大家伙对阴氏的了解仅限于表面,只是不会还有人觉得阴氏战斗力高,完全是吸收了郤氏和栾氏的养份吧?
  事实上,阴氏还真的继承了郤氏和栾氏的一部分战法。这个也是这个家族吞并那个家族之后,必然得到的好处之一。
  在这个知识匮乏的年代,获得什么知识都是弥足珍贵的,何况是来自老牌卿位家族的作战技法?仅是阴氏获得来自郤氏和栾氏的遗产,足够各个家族羡慕到不行。
  吕武是元戎,阴氏看上去很强大,是什么让魏氏不再与阴氏保持以往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呢?
  可能是魏氏察觉到了阴氏的野心,害怕保持亲密无间会被拉入深坑。
  也许是魏氏觉得两家过于亲密,会让其余家族心生必须联合起来灭掉强强联合的阴氏和魏氏。
  要不是吕武作为当事者,少不了暗自猜测是不是在演戏,阴氏和魏氏想要挖坑把谁埋了。
  然而,吕武并没有得到来自魏氏的任何商议,甚至连隐晦的暗示都没有,魏氏自从魏相英年早逝就改变了家族的外交策略。
  现在的魏氏跟阴氏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关系,也就是不会反对阴氏想做什么,遇到事情了会进行配合,双方的沟通却是远比以前少太多了。这种隔离感只有当事人能察觉得出来,外人还需要阴氏和魏氏在某件事情上爆发剧烈矛盾才能回过神来。
  “魏氏在西并无异动,未见人口转移、囤积粮秣、兵甲器械。”葛存来也来了,怎么都要说点事。
  目前阴氏在西边的利益侧重很大,几年间确认了好些封地的归属,很多是自己攻打下来的无主之地,一部分是从晋国这里用功劳换取,更多则是从秦国身上薅的。
  秦国对外的联系已经被阴氏切断,哪怕是有对外的邦交活动,包括主要负责人和一些执行者皆是来自阴氏。
  秦国公族并不是没有进行反抗,结果是得到个被杀得人头滚滚的下场。
  阴氏当然不可能完全使用高压政策来对待秦国,拉一批、打压一批、弄死一批才是一种正规流程,有一些吕武推敲的政策已经开始在秦国执行。
  比如阴氏早就有的“租佃制”在秦国推广,更进一步执行了开荒计划。
  所谓的“开荒计划”并不复杂,鼓励贵族和自由民到无人区开垦,多少年之内有多少出产都算他们自己的可自由支配财产,到了年份再进行交税。
  这一套计划不知道被多少人用过,每每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增涨很大的国力,对国家未来的好处也是不可估量。
  有缺点的是动了既得利益者的糕点,会遭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一个没扛住少不了让国家陷入动荡。
  一旦利益既得集团获胜,国家必然会向着极保守的趋势发展,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变成一潭死水。
  幸好阴氏不是老秦人,没有太多的人情关系与顾忌,需要衡量的是能不能压得住,又要杀掉多少贵族。
  任何的政策都少不了推广,也就是自己占便宜的同时,要让受惠群体知道颁布政策对他们的好处,用以得到一批拥戴者,再让这批拥戴者成为自家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跟自家的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近几年来秦国的贵族死太多,遭到牵连的当然还有该贵族所在家庭的男女老幼,以至于“雍”附近的渭水河段一度都要被染成了红色。
  辛赖于政策宣传的力度足够,再来就是有新的既得利益者来作为压盘的基础,乱看着是非常乱,政策的执行不打一丝折扣,受到政策恩惠的群体每时每刻都在增加,使得阴氏在秦国不是被广大群体越来越厌恶,相反无论在口碑还是声望方面都处于持续增涨的状态。
  吕武太懂得宣传的力量了!
  想要做好事不能闷头去做,一件事的好处哪怕是只有三分,怎么着都要往十分上呼喊,只要是真的能对人产生益处,能叫欺骗吗?这是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啊!
  所以了,吕武在发现魏氏对自家越来越冷淡的时候,想到的就是魏氏有没有察觉到阴氏的中间计划。
  什么计划?就是“化家为国”啊!
  为什么是中间层次?那个“化家为国”只是吕武计划中的一部分,再接下来就是尝试进行大一统,他这一代无法完成,会给后代打下良好基础,少不了植入式的灌输“大一统”的思想观念。
  现在阴氏要干的事情就是继续封锁秦国跟外部的联系,再来就是有条不絮地继续执行和推广吕武操刀下的变革。
  在这一场变革之中,直接让贵族消失属于不可能,能做到的最大力度仅是减少贵族的数量,不使贵族有颠覆国家的实力。
  并且还有一点,完全抹掉“封建”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那些什么“臣下之臣”、“我的地盘我做主”、等等贵族权限下不得。
  真的要那么“一步到位”的话,阴氏势必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这个不是取决于吕武到底能不能拉拢到更多的生民为前提,人们的观念就那个样,甭管阴氏做到什么地步,为生民又干了多少好事,只要稍微出现一个失误,有贵族勾结起来鼓动,一样会出现从众效应。
  所以就有了那么一句“群众都是愚昧的”。
  要想群众不愚昧,教育是一个关键,要命的是吕武……或者说阴氏,压根没能力去搞什么义务教育。
  比较现实的还有一点,即便是阴氏有那个财力去搞义务教育,要选择什么教材,会不会被教歪了?
  而教材会不会被教歪这么一件事情,吕武、吕阳……乃至于是三五代之内可能没问题,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问题。
  思考一下孔夫子复生会不会被一帮徒子徒孙气得再次入土的事情,估计是刚恢复呼吸的功能又要立刻咽气了。
  大怂的识字率不是封建王朝中最高的一个,大萌才是。
  初次真正得到左右国家命运大权的大怂读书人,他们是怎么做事的?大萌的读书人又怎么样?
  大怂和大萌的读书人应该教会所有有志于穿越当领导的人一个道理,利益阶层永远会存在,不要对利益既得集团抱有任何的美好幻想。
  怎么说?失去了压制与监督,情况只会是: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主……”葛存有些欲言又止。
  吕武抬头才看到葛存的模样,眉头皱起来的同时,心里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主母乃出赵氏,晋赵氏为大宗,秦赵氏为别宗。”葛存其实有点怕,迟疑着要不要继续说下去。
  这话是事实啊。
  然后呢?
  葛存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秦有公族聚于少主左右,多有魅惑之言。”
  吕阳是吕武的继承人啊!
  虽然吕武非常忙碌,还是不可能完全放弃对继承人的关注。
  因此秦国公族试图从吕阳身上找到阴氏的突破口这件事情,吕武并不是完全不知情。
  “此事你不必多管。”吕武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4/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