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8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5/1090

  目前晋国就不爱搭理吴国,等哪天吴国真正认清自己的地位,两家再坐下来好好谈。
  从“虎牢”到“新田”的脚程需要一个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抵达,需要感谢吕武还兼任司徒时在晋国大搞基础建设,还特地划出了两条“大道”的修建,其中的一条就是从“新田”直通“虎牢”那边。
  楚国的使节团是在春播期间来到“新田”,一路上见证了晋人的农耕,看是给看了个清清楚楚,脑子里却是一阵阵的发懵。
  主要是楚人看不懂晋人的太多新鲜事物,比如引水灌溉用的“水车”。
  尽管看不懂“水车”是个什么玩意,楚人却是懂得引水方便与否对农耕的重要性,一个个对晋国展现出来的欣欣向上感到了忧心忡忡。
  他们抵达“新田”之后先行拜访晋君姬彪,亲眼看到那位过了年才六岁的孩童,尽了应有的礼节就告辞,派人约见吕武这位晋国元戎了。
  现在各个诸侯国根本不搞什么大小朝会,一般是有事才会聚集起来,玩的就是有事说事,没事少开各种会。
  毕竟,大家公务、私事一大堆,哪有多余的时间用来侃大山。
  再则,相同的一件事情一再唠嗑,光动嘴巴不干活是个什么意思?
  “郤犁?”吕武之前就知道来人是谁,见面时脸上带着感概,说道:“你我一别已有十余载,再次相会我为晋臣,你为楚臣。”
  往事一幕幕在伯州犁的脑子里进行回放。
  当时的吕武是郤至想要拉拢的人。只不过那个时候的吕武刚刚崭露头角,谁能想到某天吕武会成为晋国的元戎啊?
  吕武没等伯州犁说话,视线转到了其余楚人身上,看到了几个比较眼熟的人。
  斗弃疾、蒍以邓、薳启强三人最为显眼,他们等吕武目光看过来,行礼进行问候。
  吕武不免有些愣神,惊讶地想道:“我了个去!楚国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
  仅仅是斗弃疾、蒍以邓、薳启强,他们就代表了楚国三家战斗力强悍的家族,里面也就薳启强不是一家之主,斗弃疾和蒍以邓分别是斗氏和蒍氏的家主。
  当然了,楚国目前风头最盛的已经不是斗氏,换成了蒍氏。
  斗氏在经过叛乱之后急速衰弱下去,要不是楚共王念旧情制止众多家族悠着点,斗氏已经不复存在。
  吕武装傻问道:“诸位前来,乃是为子囊一事?”
  这一次楚国的正使是薳启强,包括伯州犁、斗弃疾和蒍以邓只是作为随行人员。
  一下子来这么多楚国的大人物,他们主要是想亲眼看看晋国的情况怎么样,好在接下来制定楚国那边的国策。
  薳启强脸色难看地说道:“阴子,不谈此事。”
  嚯哒?
  可算不是回一句“查无此人”了。
  在“沫之战”被俘的子囊当然一直在阴氏的控制之下,吕武得知楚国那边态度坚决就是不想赎回去,安排子囊去了“吕梁”当行政官。
  得到活干的子囊稍微挣扎了一下下给同意了下来,不出意外他会重新娶妻生子,以后就在阴氏扎根,好好为阴氏服务了。
  这种事情在春秋并不是什么怪事,相反是一种常态,好些家族的家臣就是这么来的。
  吕武问那一嘴只是想让楚国的一帮人主动提起来意,没闲工夫也不想跟这帮人进行无意义的唠嗑。
  果然就听薳启强说道:“我王邀阴子往‘许①’会盟。”
  什么!?
  楚国去年光是跟吴国就打大了两场,是个先败后胜的局面,人员损失以及物资消耗应该不少,今年敢邀请晋军南下再进行大战?
  吕武脸上带笑说道:“如此,我尽起四‘军’南下便是。”
  一句话说得这些楚国大人物先是一愣,随后一个个眉头皱了起来。
  误会,完全是个误会。
  楚君熊招并不是要邀请吕武率军去大动干戈,要是薳启强处理不好回去会被点天灯的。
  只是吕武那么回应,他们总不能怂了,气氛一下子搞得有些诡异。
  “咳咳。”薳启强不能直接认怂,委婉地说道:“我王初闻阴子乃因‘鄢陵’,知阴子武勇无双,后知阴子胸怀治国之术……”
  话不少,表达出一位君王对有大能力者的欣赏,好奇长什么样子,想要亲眼见一见。
  吕武知道他们并不是来邀请交战,真是邀战楚君熊招随随便便派个臣子过来就行,用不着派出这么多重臣。
  “自‘邲’往后,我与楚再无会盟……”吕武并不避讳提起‘邲’这个地方,有黑点也是那些老牌卿位家族,再则晋国已经在‘沫’复仇成功。
  薳启强说道:“我与晋相争乃是君子之争,无关其它。”
  啊,对,晋国与楚国并不是什么生死仇敌,单纯为了争夺霸权而已。
  还“而已”呐?多少国家想参加这种活动,没那个资格。
  总得来说,晋国和楚国确实打归打,互相之间的仇恨值并不大,要不然两国也不会一再接纳对方来投奔的人。
  伯州犁说道:“阴子南下与寡君一见,于晋并无害处。”
  没错,伯州犁就是称呼的“寡君”,也就是不承认楚国的王号。
  这里有点小复杂,晋国逃亡楚国的贵族,他们实际上还是心怀属于晋国的骄傲,留守底线从不承认楚国王号,面对面交流也是称呼“君上”而不是“大(dài)王”或“王上”的。
  而来到晋国的楚国逃亡贵族,他们提到楚国的老大则是承认王号。
  不管是晋国还是楚国,没人对那帮逃亡贵族的称呼有什么意见,相反还挺欣赏他们能心怀母国。
  毕竟,逃亡贵族的出身没得选。他们能在逃亡之后各种诋毁故乡,是不是能随时随地背叛新主人啊?
  生而为人,是个智障没话说,正常人跑到有敌意的国家那边,公开在有影响力的地方比较两国的空气,大肆阐述家乡的空气各种不好,再说来到异国他乡哪怕连车尾气闻着都是香甜的。这还配当个人?(听说遭到驱逐,回国后连工作都找不到。请跟作者菌念:活特么该!)
  吕武稍微一愣,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又吞咽下去。
  “诸位远来,还请先行歇息。”吕武需要好好琢磨再琢磨。
  而这些从楚国来的人,他们明显就是要找吕武为主要目的,以当前时代的习俗也就会住在阴氏的府宅。
  那么多楚国的大人物住在阴氏,晋国的其余人会不会往吕武要卖国的方向去思考?都说是一种既定习俗了,也就是依着规矩在办事,根本没有任何能过度猜想的地方。
  “楚君竟然特别邀请我去见面,他在打什么主意?”吕武是真的感到纳闷,总不能当代楚君是自己的小迷弟吧?
  然而,近现代有个尼古拉能将敌国皇帝视为偶像的例子,现任楚君是吕武的小迷弟也不是没有那种可能,是不是?
第667章
俺这该死的
无处安放的魅力!
  吕武要不要接受邀请,跑去跟楚君熊招面基呢?
  这件事情需要进行详细的思考,猜测去与不去有什么得失,再来就是推演接下来晋国和楚国的局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了。
  听一众楚国大人物话中的意思,他们不是在进行邀战,纯粹就是楚君熊招好奇吕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了这一次会盟。
  事实上,真的是来挑衅的话,他们应该用“会猎”这个词。
  “楚侯邀元戎一见?”中行吴感觉有些迷惑。
  出了这种事,吕武还不得把其余的“卿”邀请过来聚一聚,好好进行商议一番?
  士匄同样心里困惑,猜测道:“楚欲与我停战?”
  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啊!
  楚国先在“沫之战”大败,又输了一次“芜湖之战”,兵力和物资的损失肯定很大,后来他们又集结大军进行了第三次“芜湖之战”,打赢之后肯定需要盯着吴国使劲地薅,要不胜利就白胜利了。
  以那样的局势,楚国的确有不想跟晋国在短时间内开战的理由。
  吕武说道:“断无可能!”
  不是说楚国不想寻求停战。
  而是晋国怎么可能给楚国喘息之机。
  之前,晋国的一帮“卿”制定了一个修生养息的国策,策略是制定了下来,却不是一成不变。
  制定任何的策略都是为了服务大局,一旦局势出现变化再死抱着不合时宜的策略,脑子肯定是缺根筋了。
  所以,他们要是认为合适,完全可以将制定的修生养息国策抛到一边去,选择更合时宜的新动作。
  策略临时改变当然会造成一些混乱与损失,能够牟得更多的好处,乃至于是自己没什么好处,单纯只是想让对方更难受,一些损失是能接受的。
  争霸嘛?不能自己强者恒强,玩此消彼长也行的。要注意一点的只有别让第三方猥琐发育成功,出现一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结局。
  羊舌肸一再犹豫,着实是觉得非问不可,问道:“楚使所言,乃是邀元戎南下会盟,一字不谈君上?”
  有什么问题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5/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