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8/1090

  蚊虫在任何年代都是传播疾病的大军,人在这种环境睡一晚,能不能不受蚊虫在耳边干扰睡过去另外说,隔天暴露在外的皮肤少不了一些叮包。
  吕武现在就是在一条溪水边上。
  溪水很清澈,能看到水下长的海草以及各种石子、田螺什么的,要是走到一些溪边的小水洼会看到另一幅场景。
  这些小水洼里面充满了各种条状的虫子,它们一般是黑色或是灰色,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扭着各种形状。
  “加强全军巡察,无论活水、死水皆需煮沸方可饮用。”吕武之前就已经交代了,怕的就是有人不当回事。
  这么一种举措,能想象到各种植物又要倒血霉了。
  曾经的曹操带着十多万军队南下,又在荆州接纳了将近二十万的降军,他们对上刘备和孙权的三五万联军为什么会败的?不就是因为对南方的情况不太了解,北人各种不懂提防给闹了瘟疫,再给瘟疫蔓延到全军,病患满营又是士气低落,逼得曹操想要速战速决,然后被周瑜一把火烧得嗷嗷叫的嘛。
  请注意,演义就是演义,诸葛亮在火烧赤壁中或许有所作用,真正设计火烧曹军的是周瑜。
  另外,演义中周瑜各种嫉妒诸葛亮,真实情况是周瑜才是真正的顶级高富帅,没必要去羡慕一个荆州资本搞出来的“流量”。
  用人话来讲,一方军阀的堂堂实权人物,老婆还那么漂亮,怎么会去羡慕为了获取资本支持娶了丑妞的乡野村夫(寒门),真心没必要的呀!
  诸葛亮当然是有才情的,却不是在军事,而在内政。
  荆州资本吹起来的另一位凤雏(庞统)没表现机会就领了饭盒,着实让荆州资本吹嘘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破防了。
  吕武在看东南方向,想到了曹军的惨象,脑海中出现了某个皮肤黝黑小个子连续三次的“哈哈”大笑,再被追得亡命逃窜。
  所以,演义还是挺深入人心的吧?
  他们的东南方向就是“赤壁”的位置,不过那边现在的大江水道和三国、现代都不是一回事。
  另外,那边现在是一片范围非常大的沼泽地(云梦泽),里面属于无人区。
  一样是南方,实际上很多东西也存在区别。
  北方人对南方的刻板印象,大概是出门就有溪流河水什么的。
  然而,要说淮南那一代是水系遍布没有错,其它区域真不是那么回事。
  南方多水系,但不是每一个区域都是坐船比走陆路快捷,更多的其实是山,到处的山,没完没了的山;还有那冬湿润冷,夏干燥热,秋天家里到处露水珠,春天时不时来一场雨的环境。
  “鄀”这边除了大大小小的水塘,其实周边也没少见山地,它还是位于汉水之边,可以理解楚国为什么要将都城搬离这里了。只因为汉水历来不是什么乖孩子,会时不时调皮捣蛋玩水漫周边的小游戏。
  吕武得知斥候归来,结束巡察回到军帐。
  “楚分兵三路,一路往‘英氏’,一路往‘申’,一路向我而来。”吕武召集了晋国的头头脑脑,连带列国也进行了邀请。
  他们暂时没有吴国那边的消息,看楚国有能力兵分三路,怎么都能猜到楚军从吴国地界撤离。
  这样一来,吕武出兵南下的目标其实已经达成,成功地迫使楚国继续打击吴国了。
  各个诸侯国,换作以往一国之君不会亲自到场。
  毕竟,君臣有别摆在那里。
  现在嘛?应该是认同吕武位比一国之君,参与会盟的各国国君都亲自前来参加会议。
  “宋军借夷虎地界而退,撤往‘下蔡’驻营,想来两军已在对垒。”吕武没说这一路的楚军去了多少。
  楚国派去跟宋军作战的部队是从吴国撤回的一部分,数量在两万到三万之间。
  不要看楚军只有两三万,要知道里面有成氏和屈氏就够了。
  曹君姬负刍皱眉说道:“宋军为何未战先退?”
  意思就是,宋人不该那么胆小,是不是要坑他们这一路大军。
  需要了解曹国现在跟宋国的关系并不好,原因当然是卫国跟宋国是好哥们,曹国却跟鲁国合起来在跟卫国开战。
  逮住机会给宋国挖坑这种事情,曹君姬负刍干起来没有心理负担。
  吕武只是看了一眼曹君姬负刍,不可能回答,按照自己的节奏继续说道:“楚君亲征,挥师十五万已至‘雍澨(shì)’,距我一百三十里。诸君需召回所部听我安排。”
  列国的国君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他们已经抢了将近两个月,能抢的地方几乎抢了个遍,再搜刮也刮不出太厚的油水。
  另外,并不是楚国喜欢拖拖拉拉,他们一部分从吴国地界撤军,非常卖力地赶路,不到两个月给赶回来,可想而知有多少天是处在强行军的状态。
  在“郢”附近,或是从其它区域征调的军队,进行军备上的整顿,或是筹集粮秣什么的,一样需要消耗不少的时间。
  总的来说,季节已经进入到晚秋,留给两个阵营用来拼杀的时间已经不多,再拖上个二十来天就该进入初冬。
  考虑到吕武南下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冬季到来之前战争没有出现结果,晋军今年会在南方不回去,老大不离开为前提,哪个小弟胆子大可以试试能不能自己偷溜回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南下获取的战利品在老大的控制之中,一众小弟为了战利品分成,说什么都不会半途退出的吧?
  用阴暗心理进行猜测,吕武搞了那种战利品分配的方式,又将战利品集中管理,好像就是要拿捏住一帮诸侯???
  而实际上恰恰就是因为会盟的诸侯国太多,老大应该承担起责任,免得联盟内部因为战利品出现龌龊,没正式跟楚军展开较量,内部先自己乱起来。
  来自列国的人退去。
  再不愿意多话的魏绛,还是需要确认一件事情,问道:“我果要饮马大河?”
  吕武没说话,有人先吭声。
  解朔说道:“我劳师动众南下,为何不可饮马大河?”
  魏绛有些无语地看着解朔。他就是想要知道吕武会用多大的决心在南方跟楚军死磕而已,没其它意思的呀。
第689章
俺,其实想当个正直的人
  这一次晋国以及列国的联军将楚国祸害得有些惨!
  到底是惨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就这么说吧,联军攻克的“城”级别就有七座,“邑”级别五十六个,“邦”数百个。
  上面的数据看着比较片面,看看统计的相关战利品,楚国有二十来家的贵族遭到俘虏或是战死,俘获以及掳掠的楚人将近十六万,各类财帛以及物资的运输需要用到两三万车辆。
  而那个还只是联军的战利品,没有算上破坏掉不可再利用的物质层次,还有杀掉不能再复生的楚人,一系列的后续影响绝对大到惊人。
  完全无法进行统计,只能进行不靠谱的猜测,受到战争威胁不得不背井离乡逃亡的楚人数量,约是在四十万人左右?
  楚国的总人口是多少?他们自己估计也不清楚,取一个史学家猜测的数字,当前阶段应该是三四百万人口吧?(人口不算奴隶以及在荒野生活的群体)
  所以,晋国以及盟友入侵楚国,一下子影响到将近六七十万楚人的正常生活,以国家层次来看楚国不但惨,并且绝对会很伤!
  惨不惨和伤不伤是一回事,从政治角度来看有另外的解读方式。
  晋国跟楚国争霸了近百年,历来只有楚军北上打到晋国的家门口。
  虽说晋国的本土没有遭到过战争的破坏,列国还是会看成楚国在这一场争霸战争中站在优势地位。
  那一场“邲之战”的影响为什么会那么大?不是晋国那边有“卿”的子侄被俘了,乃是楚军成功饮马大河,并且还击败了看似国力正盛的晋国。
  上一次“沫之战”为什么影响不大?原因当然是楚军第二次成功饮马大河,他们哪怕是战败和令尹被俘虏,某种程度上还是赚到了政治声望。
  饮马大河哦?咱们再次做到了!就问牛不牛逼!?
  至于再次成功饮马大河遭到的一些挫折,咱们是一个损失不起的国家吗?完全不是呀!
  政治是一种挺复杂的游戏,不能单纯去看干某件事情遭受的损失,要看那件事情办成之后产生的影响力。
  明知道二打十六,俺们也知道自己从军事装备到国力有点弱,但俺就是要拼!
  输是不可能输的,打平都是赚,赢了则是血赚,以后谁再也不敢小瞧了俺!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怎么说?以战略角度为出发点,真的没毛病呀!
  吕武想搞大事,却是不能蛮横地去干大事业。
  诸夏这边很讲究声望,光有实力而没有声望,再有实力也要被群殴;实力不足却是有着很高的声望,起事后会有一个八方来投的局面;实力和声望都够的话,会上演什么叫做“时代之子”的大戏。
  有什么比亲征之下成功饮马大江更能提高声望的吗?有的,攻克楚国都城“郢”绝对算一件。
  杀死或俘虏楚君?这个不能算,真的要算也是负分项。
  以晋军为首的联军正在回调兵力,自然不能忘了将获得的战利品陆陆续续运出楚国地界。
  吕武将运输战利品的活交给了鲁国和曹国,麾下的晋军则是全力备战。
  另外的那些列国?吕武是个晋人,有属于晋人的毛病,打从心里没指望列国联军在对上正牌楚军时能顶用。
  那为什么还要集中列国的兵力?吕武将他们集中起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来是怕这些列国私下搞什么幺蛾子;再来就是让他们正面顶上没用,等晋军跟楚军正面对垒时,可以派他们四处开花来干扰楚军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8/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