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9/1090

  另外,什么有功名就不用交税?压根不是重八兄弟搞的,甚至都没有明面文字的相关政策,是那堆读书人自己搞的潜规则,历经仁宗和宣宗才成为永例,给养出了一堆废物和白眼狼。
  冬去春来。
  冰雪还没有融化前,归途太过于遥远的诸侯带队先走了。
  军营包围起来的“新郑”一天一个样,渐渐城外只剩下晋军驻扎。
  期间,包括鲁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强烈要求留下,他们要跟着混一个“立德、立功”的成就,然后被无情拒绝。
  还是那一句话,接下来的荣誉晋人要自己独享,他们历经数十年才打出当前局面,打从事实上也有这个独享的资格,其余人想要分享荣耀就是在想屁吃。
  春播结束后的第二十天,北方有大批的军队来到“新郑”。他们是去年晋国贵族征召的新力军,来替换服役了快一年的疲惫之师回乡。
  站在城头全程注视晋军轮换的子产扶着城墙的手时不时颤抖一下,能说明心里产生了极大的恐惧感。
  晋国强不强?那肯定是极强的!
  有一点晋国还完胜各个诸侯国,包括了南方霸主楚国。
  哪一点?还能是什么,是晋国表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和协调能力呀!
  哪一个国家能今年十来万大军出征,出征的大军没有返回,国内又过来十来万大军?当前只有晋国和楚国能出动二十万以上的军队,却只有晋国能玩一手协调到不行的轮换,楚国并没有这种行政能力。
  新抵达“新郑”的军队,阴氏、范氏分别来了两个“师”,其余的“卿”各自一个“师”,各“军”剩下的名额分配给了中小贵族或公族的封主。
  “此战过后,再有战事可不满编。”吕武刚看完家族的各种汇报。
  家大业大之下,吕武要是全心全意扑在内政,一天到晚光是看文牍,未必能在一天之内将文牍给看完。而这还是一再经过甄选,排除掉根本不用惊动家主的那些文牍。
  所以,始皇帝一天要阅览多少斤的竹简,看的只是高层次的东西,不可能掌握帝国的所有事。
  参加会议的贵族,他们肯定也通过文字了解家族的情况,能看到他们的神态存在差异。
  家里情况良好的贵族,看上去会显得轻松。
  看着就是一脸的魂游天外或是时不时皱一眉头,家里要么是出了事,不然就是面临什么危机。
  士匄问道:“元戎此言何意?”
  晋国的一个“军”一共由五百乘战车和三万七千五百步兵组成,也就是晋国一个“军”的步兵数量就是列国三个“军”的总合了。这个也是晋国能够成为中原霸主的因素之一。
  其他列国不是不想学或不能学,单纯就是他们足够的“士”和“徒”,想拉壮丁凑人头,基本的军官都无法安排。
  军队嘛,光是看人数有个屁用,讲究的是令行禁止。
  而高层下达的命令并不是士兵自行完成,看的是基层军官怎么带队执行。既是所谓的指挥链。就此也能明白拥有优秀的基层军官多么重要,随之明白多少期的士官为什么比尉官工资更高。
  吕武问道:“楚屈服,需我用兵多者已无。屡屡出兵过甚,有何益处?”
  士匄无言以对。
  众贵族一阵面面相觑,怀疑吕武就是单纯要他们多交税,才要削减出征名额。
  吕武说道:“我思量,各家亦不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可私自出兵开拓,上交收获亦算纳赋。”
  封地在边境的家族有喜有忧,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有能力单打独斗,也不是每一个贵族喜欢过刀头舔血的生活。
  只是吧,他们是晋国的贵族,八成以上的贵族还是很喜欢干干干的。
  最为高兴的当然是卿位家族,他们的理解是吕武在放权,鼓励贵族私下开疆辟土。
  吕武到底怎么想的?他只是将卿位家族在做的事情“合法化”和“政策化”而已,再近一步让中小贵族自行洗牌。
  还有另外一点,一旦这种“政策”通过并执行,君权将遭到最大的削弱。
  用一句话来概括“周天子失权旧事重演”罢了。
  羊舌肸敏锐地察觉到危险,想要反对又没有那个胆量,心想:“郤氏、韩氏可为化公为私,我家为何不能?”
  这个念头一出现,羊舌肸内心的野望就像杂草那般丛生。他的屁股换了个位置之后,跳出了旧有的牢笼,一下子觉得海阔天空了呀!
  一直在暗中观察的吕武看到羊舌肸脸色不断变化,慢慢从挣扎变成释然,嘴角勾起了幅度。
  “解决了担任卿位的羊舌氏就是拆掉晋国公族最后的盾牌,偏偏还不是武力消灭,又让羊舌氏泛起野心。我实在太睿智了。”吕武心想。
  不懂?吕武就是在为阴氏化家为国进行操盘,不然作为元戎该做的是收权,不能是放纵贵族瞎胡搞。
  可以想象各个家族在接下来的动作会很频繁,边境家族向外开拓过程中变强或是衰弱,周边没得扩张的家族跟邻居各种摩擦,不管怎么样吕武作为实际仲裁者都不会吃亏。
  阴氏向北开拓了十数年,以为到了太原就会止步吗?
  吕武看着很是兴奋的贵族们,心想:“你们好好干,打下每一块土地都将成为诸夏的基本盘,我们老阴家有淳厚善良的基因,这个接盘侠当定了!”
  至于晋国贵族私下的军事太频繁,导致会增大对阴氏的军备采购?吕武早就对金钱没有概念了呀!
第704章
不再食晋禄
  晋国轮换的军队抵达,吕武让他们休息了三天,下令开拔南下。
  这一次晋军不会明晃晃地打着讨伐楚国的名义南下,借口其实是现成的,也就是去年沈国背刺晋国。
  中原的列国无法没有得到“听成”的指示,南方的陈国和蔡国这是有晋国的使节团先后过去。
  之前,吕武建议顿国集体搬家,搬家后的顿国原有城邑则是卖给了陈国。
  城邑买卖在当今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交易,主要是诸侯对疆域没有明晰的概念,再来是城邑归属变更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你情我愿的买卖或是赠送时常发生。
  晋军离开“新郑”进入“许田”撞到了楚国的使节团。
  楚国的正使是薳启强,求见之后没有多余的废话,邀请吕武率军前往“湛阪”会猎。
  “我正欲往‘聃’以报沈背叛之仇。如楚侯有会猎雅兴,可往也。”吕武才不惯着楚国。
  其实就是“湛阪”距离“新郑”有点近,开战不免会让郑国入局,不附合吕武的全局布置。
  那个“聃”并不是沈国的都城,一国之君经常会挪地方换着居住,导致沈国没有固定的都城。
  数十年前的沈国怎么样已经是过去式,现如今的沈国不过是一个人口不会超过八万的国家,没有吕武两年前的入侵,沈国打从实际上已经成为楚国的一个傀儡国。
  而顿国是跟沈国相同的情况,不一样的地方是顿国的人口更少。
  沈国对晋国的恨意太强烈,以至于明明在晋国的操作下得到解放,用背刺的方式来进行回报。
  有其历史纠葛就是这般,有仇恨会无视掉恩情,执拗一些宁愿遭到灭国的下场,不愿意接受来自仇人的善意。
  当然了,晋国清除控制沈国的楚国贵族未必是善意,可能是挖一个巨坑让沈国爬不起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哪怕吕武上一次没有挖坑,沈国早就已经跌进深坑,自个儿好像也没有想要爬起来的意思,反而嫌弃晋国多事呢。
  薳启强这一次的办事方式非常利索,代表楚君熊招接受吕武前往“聃”的会猎邀请,一点不拖泥带水的走人了。
  晋军渡过洧水先进入陈国的地界,包括吕武在内的一众晋国“卿”去了“陈(都城)”接受陈君妫弱的款待,一直等待楚君熊招率军八万北上的消息,才离开“陈”继续南下。
  离开“陈”不久,解朔找到吕武,说道:“陈将生乱。”
  吕武也看出来了。
  陈君妫弱有两个儿子,明显是比较喜欢小儿子留,不喜欢从郑国娶的那个女人的儿子偃。
  姬周(国家)是长子继承制,贵族还能不那么讲究,一国之君可不能任性,不然对国家来说就是取乱之道。
  “陈侯非为君者。”吕武给下了一个定性。
  说起来,晋国冒了很大的风险来接纳陈国,用意当然是利用陈国来不断吸引楚国出兵北上。
  这一个决定来自晋悼公,实行之后却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那一段时间吴国大动作不断,吸引了楚国的所有注意力,算是让陈国逃过一劫。
  等待楚国收拾完了吴国,隔年晋军却是南下了。
  如果晋军只是南下武装游行,作为棋子的陈国当然还有大用处,结果是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大胜,跑去楚国都城“郢”玩阅兵,还进行了饮马大江的壮举。
  以当前的形式来看,陈国对晋国当然还有用,只是用处已经不那么大,属于鸡肋性质了。
  他们抵达“顿①”进行驻扎。
  士匄、中行吴先后对吕武表达了跟解朔相同的猜测,前者好像挺有想法,后者则是一种觉得“世态炎凉”的感概。
  中行吴有那个感觉就对了!
  在原版的历史上,晋悼公在位和薨逝后的数十年之内,诸夏这边的列国一再生乱,很多国家爆发内乱的原因相当荒唐,基本是跟颜色扯得上关系,少部分则是君位继承方面出了差错。
  因为吕武的诸多操作,搞得列国的崩坏速度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根由却远比原版历史要正经得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9/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