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090

  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胜利,挥军继续南下,仅是饮马大江其实也就那样,偏偏晋军在楚国都城“郢”城下进行了阅兵。
  那可是以进犯姿态跑去楚国都城阅兵,别说楚国还一点拿晋军怎么样都没办法的表现,无不说明在“郜”这一战已经让楚国流血太多,短时间内无力继续再跟晋国争雄了。
  晋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不是说她作为一个军果主义国家,需要了解到晋国属于第一个不以公族为主要政治力量的诸侯国,另一个无比奇葩的地方在于每每没有了外敌必生内乱!
  “范氏与赵氏相争?”虞显有点懵了。
  天下间谁不知道范氏是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关于这点哪怕吕武为元戎,阴氏的城邑数量一天不超过范氏,范氏就还会是人们眼中那个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情况?以前的赵氏当然是晋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家族,然后被晋景公设计给灭了一次,重新复立后的赵氏之主赵武从母亲赵庄姬处获得了庞大的遗产,要说恢复赵氏鼎盛时期则是没有。
  如果说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轮到赵武成为赵氏大宗之主后,赵氏无论在晋国还是各个诸侯国,存在感真的没有多强。
  人们的印象中,赵武不但低调,好像因为幼年不幸的经历有点胆小,哪来的胆子跟当前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掰腕子?
  目前“虎牢”又变成了南方跟北方的贸易要道了。原因?晋国很强大,元戎吕武进行了表态,再有范氏的威胁明摆着,不想惹麻烦的列国贵族敢不走这条道路吗?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真能体现在各方各面,包括引导大局上的经济链。
  也就是现在用的不是纸钞,要不然信不信晋国高层就此过上印钱来抢劫全世界的幸福生活?
  范氏当然也进行了自我反省,他们将收取的税下调,幅度方面也就那样,算是一种很勉强的自我挽尊,实际上被人暗地里骂得更狠。
  虞显多方打听才知道范氏与赵氏的交恶是因为“温”地的归属,一下子心里有点谱了。
  这里面阴氏有戏份。
  吕武答应士匄会从中周旋,后面得知范氏想用“铎辰”换“温”,一阵无语之后表示这中间人着实没法当。
  那个“铎辰”在晋国的东部,晋国在公元前593年才灭掉当地的赤狄,确认了包括“铎辰”在内的一大片地盘归于晋国。
  晋国获得哪块地盘的时间长短会决定当地的开发程度,更多的是取决于获得封邑的家族有没有尽心尽力去进行开发。
  很显然的事情,范氏有多个成熟的产粮地,注定会对后面获得的“铎辰”重视程度只是一般般,也就导致“铎辰”的开发度真心不怎么样。
  “阴子可有言语?”虞显就想知道这事。
  可能是来自郑国的商贾很不快乐地说道:“晋元戎并未有所举动。”
  楚国衰弱之后,郑国还是很希望晋国越乱越好的。
  范氏和赵氏出现问题只是晋国内乱的其一。
  爆发矛盾的还包括魏氏与解氏,公族内部的多个封主爆发乱战,另外就是智氏跟韩氏打起来了。
  一圈看下来,阴氏看似没有被直接卷进去,然而解氏、智氏出了问题,明显阴氏下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智盈才几岁啊?满打满算也就十岁。
  这一次是智氏主动对韩氏发难,给的名义是韩氏刺杀智瑩,并且摆出谁的劝都不听,出兵韩氏封地就是干。
  十岁的孩子这么莽,尤其是当前的智氏比韩氏弱小,直接导致的是让人们相信智瑩死于韩氏的刺杀。
  韩起一开始也懵了,一方面家族内部进行征召,另一方面召集主要的家族成员,就想问问到底是不是韩氏的某个谁干的。
  韩氏内部当然没有人承认刺杀智瑩,要命的是没人能百分百肯定刺杀智瑩与韩氏无关,比如刺客使用的弓极可能是出自韩氏。
  因为无法洗清嫌疑的关系,韩起只能硬着头皮跟智氏私军交战,再派出韩无忌找吕武沟通。
  虞显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一乱就那么彻底,听到旁边的人交谈,侧耳倾听得知原本在开打的韩氏和智氏已经联合起来干魏氏,张大嘴巴有点失去思考能力。
  会玩,不愧是霸主国,真的太会玩了!
  上一刻还是生死仇敌,下一刻联合起来调转矛头,一开始是在演戏,还是魏氏太招人恨?
  吕武发誓,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手笔。
  过程是中行吴介入,他跟韩起和智盈讲了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韩氏和智氏掉头去干魏氏。
  “如此说来,操戈相攻仅是魏氏与韩氏、智氏?”虞显琢磨了一下下,霸主国看着挺乱,好像远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至少真正开战的家族也就魏氏对上韩氏、智氏,以及公族一帮脑子抽了的封主,其余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阶段。
  虞显非常不明白地想道:“阴子为何坐视?”
  这个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满心思猜测吕武到底想搞什么。
  他们这支来自宋国的使节团途经“虎牢”继续向北,路过“温”的时候看到了对峙状态的范氏私军和赵氏私军。
  仅是从数量来看,范氏的私军数量约是赵氏私军的三倍,一看就能看出两个家族在实力方面的差距。
  他们进入属于魏氏的封地,看见的是一副风风火火的备战姿态,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军快速行军越过。
  等待接近“新田”百里,首先看到的是来自阴氏的骑兵巡查队,道路上可算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各家私军。
  “无人敢于挑阴子虎须。”杨梁是副使,用着无比感概的语气那么猜测。
  他们这种歪果仁都习惯了晋国一无外患就内部相攻的局面,晋国内部的各家族就更麻木了。
  对于晋国的贵族来说,只要不是卿位家族对卿位家族实际动手,其它都只是算小场面。
  而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打魏氏,只要荀氏或阴氏没有下场,事态方面也算能没有彻底失控。
  现在晋国的贵族就等着范氏会不会对赵氏动手,又或者赵氏会不会对范氏认怂,一旦范氏和赵氏也动手的话,代表的是真正的大乱将会爆发。
  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
  人们猜测阴氏的注意力被范氏和赵氏的要打没打吸引住了,暂时不是介入韩氏、智氏对战魏氏的时机。
  他们的猜想中,范氏实际对赵氏动手,将会导致阴氏、荀氏、赵氏、韩氏和智氏,可能还要加上一个苦成氏,以及晋国超过六成的中小贵族,一块形成一个阵营;范氏则会跟魏氏、羊舌氏等公族,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晋国中小贵族,成为另一个阵营。
  宋国使节团来到“新田”的郊外,有人提醒后方来了大股队伍,一看旗号竟然是魏氏,眼尖的人又发现更远的地方陆陆续续出现新的队伍,从旗号分辨是荀氏、解氏、韩氏、智氏……等等家族的队伍。
  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宋国使节团的队伍当然要停下靠边,让那些晋国家族的队伍先过去呀。
  解武本来不想停下,看到停在路边的宋国队伍中有阴氏的旌旗,停住战车大声问道:“尔等来自宋国,为何持元戎旗号?”
  能说阴氏现在的旗号在所有列国都很有威慑力吗?当然不能那么说。
  虞显肯定要出面,说清楚自己来自哪里,队伍里面为什么会有阴氏的旗号。
  “噢?!原来是阴氏家宰当面。”解武当然听过虞显的名号。
  事实上,晋国的很多家族在研究阴氏,他们一般会从吕武处在微末开始研究,里面会有属于虞显的戏份。
  如果吕武不是“卿”的话,人们不会用“家宰”这个称呼,一般也就称呼为“家老”而已。
  这不,吕武早就今夕非比往日,虞显也跟着沾光了不是。
  “你以何身份请见元戎?”解武问道。
  虞显想了想,说道:“故阴氏家宰?”
  现在阴氏家宰的身份远比宋国正使管用,只是虞显才不会这时候去见吕武。
  毕竟,做人要有逼数,什么时候该去找大人物,又是什么时候别去给大人物添堵,要分得清。
  晋国现在的问题好像挺严重,虞显不管是作为宋国使者,还是曾经阴氏的家宰,帮不上吕武什么忙,不要这个时候去强加戏份了吧?
  “恰好元戎需使宋国一用,你且随我来。”解武说完不给虞显拒绝的机会,命令驭手驾驶战车跟上远去的队伍。
  这倒是让虞显愣在原地,没搞懂宋国现在能帮上晋国什么忙,又或者说能在什么私事上帮到吕武。
第711章
呵?谁能与我一战!
  吕武为什么能够稳得住?首先是没有任何家族跳出来以武力挑战阴氏,再来则是需要好好观察一下局势,看看态势怎么发展对阴氏有利。
  身为晋国的元戎,并不是国内一乱就会被追责,原因在于内乱是晋国的传统大戏。
  若是一乱就要对元戎进行追责,没有一任元戎能够当得长久。
  另外一点,之前楚国咄咄逼人,晋国内部有矛盾也都选择尽量克制。这个也是为什么晋国外部压力大,内部看上去会比较和谐,外部压力一旦没了就会立马乱起来的原因。
  士燮说得很对,晋国需要敌人,并且还是能够威胁到晋国的敌人,要不然一定会亡于内乱。
  然而,当时的诸“卿”或许明白,他们却很默契地无视了士燮的观点。
  必须将楚国打趴下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矛盾只能摁住一时,不可能永远将矛盾压着。
  事情都有两面性,早早将楚国打趴下,总比哪天内部矛盾摁不住,弄得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要好吧?
  所以是士燮想得美好却也过于一厢情愿了一些,世界的运转并不以某位个体为中心,谁也无法预料到久远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一切往美好的方向在设想,作为一个足够份量的政治人物会必然害人害己的。
  “智氏为何动手?”吕武询问的对象是中行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0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