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精校)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02

  方信哑然失笑,想了想,又说着:“我家丽色以你第一,不过,我家儿子,有几个也到了亲近女人的年纪了,这非你所近,知道吧?”
  “我哪敢妄近蛟龙之子呢?主上请放心!”胡绿蕊却是非常知趣,明白人皇更叠,万无有着异族变化亲近迷惑皇子的道理——莫不以之天诛。
  事实上,如非她早早就是李府的人,根本就靠近不了龙气所在,更不要奢谈住下来了,让她沾染龙气而得了许多好处了。
  方信微笑,于是就示意她可以退下了。
  
  第175章
学院
  
  鲁铭能被派来,自然不同一般。
  李睿是少年榜眼公,又著书立派,鲁铭这人,也是少年中举,显是投其所好。
  过了几日,方信就自召见。
  鲁铭这几日心思不定,时有几个俏丽的影子,但是一遇到召见,自然立刻就赶了上来,穿过一处后廊,来到了一间小小的厅子,门口有几个侍卫,都是垂手侍立。
  到了里面,见得方信正在读些文件,见他进来了,方信说着:“你且坐下。”
  鲁铭谢了,告了座,坐了。
  过一时,方信就放下文件,说着:“今日我观看东岩书院,你也随我去吧!”
  “愿跟随叔父前去。”鲁铭连忙站起来,说着。
  方信也就起身,片刻之后,一百五十骑跟着出行,鲁铭见了,暗自心服,所谓真龙不鱼服,以方信现在的情况,出行不带甲兵,才叫着脑子有问题。
  骑兵前行,没有多少时间,就来到城中一片空地,那里是城南,虽然在城中,但是实际上城中也有大片城墙的农田,此处,就是一片林子,多有果树。
  入得里面,就见得甲兵先站好了要害位置,而方信才下来,这时,里面的人已经获得通知,就见得一扇高大的门前,一行人就开始从里面涌了上来。
  “东岩书院!”鲁铭却注意到了上面的文字,说着:“这是叔父的笔迹吧,果是神形兼备,让小侄佩服。”
  方信也只是笑了笑,这时人就迎接上来,行礼:“拜见总督大人!”
  方信挥了挥手,说着:“罢了,何先生,您请起罢!”
  这何维,却真是天下有名的儒者,二十九岁中了进士,却一直在家治学,不出来为官,想不到方信却请到这里来了。
  眼前此人相貌清雅,言谈之间,那种得儒真味的风流就显示,鲁铭不敢怠慢,连忙上前一步:“拜见何老先生!”
  “哦,你是鲁侯的儿子吧,不敢当,起来吧!”何维一把扶将起来,仔细地打量,又富含意味地看了方信一眼,说着:“总督大人请进。”
  大门进去,两边院墙绵延极远,分成不知几个庭院,甚有清雅。
  方信首先举步而入,历代都知教育为兴国之本,都下诏建立学校,国子学、太学、郡县公学,都是开办的,私学也很鼎盛,以前安昌省处于战乱之中,自然顾不上这些,现在恢复了,建立也是理所当然。
  不过,建立这学,方信是培养自己心目中的人才,以恢复孔子六艺为借口,又公开传授自己的李氏六书,说白了,就是准备完全属于方信的政治集团——日后他们出官任职,自然有着影响力,团结在方信的周围,对新朝新学奠定基础。
  这些,当然隐瞒不过一些明智的人,但是何维却甚喜李氏六书,因此前来任教,在各种有意无意的因素影响下,一些有功名的士人陆续加入,使一开始具备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进了一门,就见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行贴,这也是抄袭的习惯了。
  到了里面,就见得一批批年轻的学生,一见之下,就知道是贫寒学子,鲁铭见了,心中大是惊讶,估计了一下,这里就看见的,就有二百人。
  这时,就听见方信问着:“这等人,清点出来了吗?”
  “是,已经清点出来,如贫寒无以交学费者,可与印刷作坊工作,若经过考核,还可检点书籍,分类处册。”
  贫寒学子,没有钱,就打工代资,就一般的也可勉强补上学费,如果能有一些功夫,学院安排的工作更可以多余下来养家糊口,这等难得的机会,自然使附近的贫寒学士蜂拥而上,工作废寝忘食。
  其实,就区区这几百学子,自然可以免费以收人心,但是方信并不觉得如此,他要的,是贴近自己的人才,是认可自己学说的人才,是可以干事的人才,养士也不是这样养——他可以提高着工资,却不会免费赐予。
  拿了工资干活的人,才会更积极地理解李氏六书的要意。
  见得鲁铭惊讶的表情,有人就解释地说着:“安昌大乱,国家典藏,于战火中损坏甚多,是以大募贫寒士重新修撰抄录,并且付之印刷,这是千秋万载的大计,也使他们得以进学、养家,人都称善!”
  再走过一段,就见得一个穿着九品服的小吏在一处讲读,一行人上前,才听了几句,鲁铭就满是惊讶的神色,因为传授的,并非是四书五经,而是切实的下吏管理之术。
  方信见此,一笑,说着:“安昌省战久,十数年不开科举了,而且学院早废,学子就算有些家学,也难以登堂入室,上等黄榜,就算日日苦读,也非数年可成,但是本省废后立新,也需要大量人才,考虑到这些士子家境,因此本官就令下吏直接传授为吏之学,先从不入流开始,分成数级,考核成功者就可上任。”
  此时,正经过一个水潭,颇见清幽,从世家出来的鲁铭,却是心中一凛。
  不经科举,全入幕府,私授下吏,这个总督大人,里面的含义就很难说了,古人也不会不明白这点。
  非常之人,多行非常之事,鲁铭眉宇微动,立刻恢复常态。
  方信略有含义地望了他一眼,却也不说什么。
  这学院,就是以李氏六书为纲,李氏六书以仁礼为体,以利为用,道理是非常新,但是写时就偏向浅白,所以学起来不难,是个学子,花上半年功夫就成了。
  关键是“仁者,礼之本,礼者,仁之序”,以及“利者,仁之大也”,怎么样在现实生活中体现。
  学子先必学熟,然后对着现实中吏治用这个概念来考核文章,然后才批准,一一授吏,管理着下民,这样一来,不消多少时日,全省八郡重建起来,上下都是他的人。
  至于科举?方信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本事科举的人,请你自费跨过战乱区,上京赶考吧,至于考取了回来当官?抱歉,本省重建之中,不以常礼授官。
  “三年之后,骨干都有,不但形成了李氏军事集团,也会形成李氏政治集团,从上到下,从文到武,这万许骨干的能量可不低了,以后自然由他们本能地维护李氏集团的利益和学说了。”方信默默地如此想。
  再到了后园,湖泊清榭,波光满目,这里的学子就富贵多了,他们各拿着书,引经据典,于亭台之上,轻声讨论着,交换着思想,不时争论着,方信见了,微笑不语。
  一门学说,不是一个人完成的,最好是创立者提出骨干要旨,而大批士子参与,丰富润色,使之丰满,形成体系,减少漏洞。
  有着一年年改善,如是立新朝时,这门李氏六书,就不是现在简单的几册了,必是包容万有,首尾完备的学说,如此才可定以国本,加以推行,定以官方课本。
  朱元璋都能定八股,自己又何不能定此六书为国本呢?方信如此想着,心中就浮现出喜悦来。
  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点并没有错,但是能一开始定为国本的话,如真的再能在实践中行之,那就差不多了。
  几百年后,就算他建立的朝廷灭亡,这数十万士民实践和推行的学说,也万无就此消亡的道理,当然,按照方信的观点,现在的朝廷,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地球明朝时的水平,如果能在某些方面突破,未必就不能突破工业革命这关。
  一切都必须是自然而然,必须等着政治、经济、体制、科技的自然突破,可以未雨绸缪,却不能凭空降临。
  想到这里,方信含笑地说着:“贤侄,你已经中了举人,可愿为我学院,临时担任教喻这职,也可精进学业,向诸多大儒讨教。”
  这实际上,在方信心中,已经是大大栽培他了,这学院,一开始就决定了是以后新朝的摇篮,能参与者都会留下重重一页,更加不要说大批学生出身于此,产生的影响力了。
  可以说,担任此职,虽然现在看来位低职轻,但是日后是贵不可言,自然有着为大臣重臣的资本了——也才有资格为公主附马。
  鲁铭是老鲁侯家出身,又已经考了举人,如此人才,也是恰遇其分,才有这一语,如是对方拒绝,那也罢了,就从此失去这个机会,至于附马之想,那就根本是难上加难了。
  鲁铭到底年轻,却还没有体察这个意思,教喻不过是从九品,以举人身份,以老鲁侯家出身,就单薄了些,不过想了想,犹豫了片刻,还是说着:“是,叔父,小侄愿去。”
  方信哑然失笑,一看就知道此人不知他的用意,但是无论怎么样,竟然答应了,也算他的鸿福了,当下也就不说什么,继续向前观看。
  走了几步,方信也有一种沧桑满怀的感触感,眸中空空如也!
  天下风起云变,大楚二百年的基业,顷刻土崩瓦解,现在的高相数十万大军,而各亲王也是兵强马壮,但是对他来说,这些,不过数年,当全数散若烟。
  能兴者,寥寥几人,但是毫无疑问,自己就在其中。
  方信下午回来,入得府中,升为总督后,幕府又有改制。
  大楚国政,三司分立,一省行政主官是布政使,而巡抚,顾名思义,就是代表皇帝巡查安抚地方,是以集三司大权于一身,在本朝并非常设,是针对性职官,半钦差的性质。
  至于总督,实际上性质和巡抚一样,只是把巡抚临时使藩钦差外遣官固定下来,实际上就是地球上的持节藩镇节度使。
  总督总揽全省军政,幕府长吏实际上就是幕府签押房的主官,所谓的签押,即签名画押盖章的简称,县、郡、省各级处理公文的地方。
  因此幕府长吏的品级,也自正六品晋升到了正五品,与太守同级,终于解决了管理下面太守的问题,实是幕府中属官第一人。
  沈轩跟随着方信为政二十年,所到之处,一切政务都井井有条地运行着,因此这幕府长吏,自然就是他来担任。
  其下,就有所改制了,按照总督的级别,幕府又建法司、仓司、户司、兵司、士司、田司等六司法司对应着刑部,仓司是管理仓库和财政收入,田司是管理田地图册,至于户司,管理管辖下的民册,而兵司对应着兵部。
  士司具备着吏部部分职司。
  各司主事,称为辅政司,也是正六品职,位在县令之上,其姜清柏卸任代理郡丞,而担任仓司辅政司。
  张琢任户司辅政司,而本来不知名的张弘,也任法司副辅政司,风适任兵司副辅政司,士司副辅政司却由纪度担任,而袁程正式担任田司副辅政司。
  副辅政司,是指有些人资历还浅,但是为了必要,还是要提拔了上去,为副六品,仅仅是表示新旧资历,实际上还是主官,至于下面的各级官员,却也一一任命。
  总督下面的八郡五十三县,虽名义上还需上报朝廷批准。实都是方信一人裁决,地方财政收入也全部归幕府,并无上供。
  而商务司,改成商务厅,虽然方信想提拔到与六司六部并列,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而幕府亲兵,本来按照子爵编制,只有三十甲士,按照太子太保作宰相衔来看,也不过三百亲兵,但是现在,方信正式建虎贲营,编制却有一千二百,以李氏族人为将。
  回到了签押房,才推门进去,就见得房里只有沈轩和张琢二人,两人都穿着半新不旧的丝绸袍子,正在工作,见方信突然进来,忙微笑着起身行礼。
  方信摆了摆手,也是一笑,自己坐了下来,说着:“最近政报,送过来没有?”
  此政报不是报纸,是指郡县送上来的文件,或者说邸报也可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