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天堂(精校)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402

  五阶为什么可以肉体转移?实际上全部靠着领域。
  在领域之下,法则发生变化,才能保护着肉体进行时空转移。
  但是有着世界珠,等于某种程度上作弊器,方信也勉强可以带着四阶顶端的萧冰进行时空转移,直达到那个狐仙曾经去的世界。
  “这我就放心了,一转眼,萧铃也要四岁了!”萧红琴有些感慨。
  一直以来,萧红琴抚养着萧铃,当然方信作为父亲也在她的身边,还有方父方母也经常带着,唯一欠缺的就是经常不见母亲萧冰了。
  为了和方信一起,萧冰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点方信也明白。
  想了想,萧红琴又问着:“那个世界是什么世界?”
  “很奇怪的事情,推翻了我一直以来的想法的世界,本来我以为,按照人道进程,而决定着我们主世界时空轨道的远近,但是我曾短暂去过一次,那个世界,充满了灵气,人的寿命本身就可达到150岁左右,而世界内,充满了各种各样超自然的力量——恩,很像是古代传说时存在的那个修仙的世界,但是和我们主世界的时间比例却在30比1!”方信甚有些迷惑地说着:“但是那个世界,有着直属可见的天庭,神和人的距离,并不像许多世界那样遥远,也许所有世界的早期都有这个神话罢!”
  某种程度上,很类似于方信在地球上,看到的小说里的地仙世界,但是当然本质有所不同,这仅仅是一个位面而已,并非宇宙的中心——而且虽然只是短暂的探测,却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巫妖争霸之类的气息。
  只是规则比一般位面更加宽松了许多。
  而且,其他文明,也都有神人混居的时代,比如当年的奥林匹克山的世界,这倒并非是仙道世界所独有。
  “哦,你已经探索到了那个层次了!”萧红琴显然知道一些事情,不由眸子发光,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方信。
  方信走了几步,到了窗口,观望着外面,许久,露出一丝冷笑。
  他感觉到了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很是细微,大概就是贝卡迪尔掌握的一些命运力量了。
  “妈妈你既然坚持要去,那就去罢,我想,应该没有什么事,除非他们愿意迎接毁灭的命运。”
  时到今日,离六阶圆满,都只是时间的问题,六个月后,方信投影离世,人皇道果就得了七分,而等到突破位面发展限制时,又会真正获得数倍于人皇道果的开道功德。
  龙气来自于百姓,又在“民智已开”的时代,回流于百姓。
  到了那时,人人各养自气,不求于帝王,自然大地无真龙,这就彻证最后三分的人皇道果——方信可以亲自出手推进这个过程,也可以把龙气赐予某人,只要某人能在这个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也算是彻底完成了。
  一旦人皇道果圆满,了断与亿万百姓的因果,六阶大成的同时,就可能同时踏步于七阶,方信毕竟是自我开道的大宗师,对前途并无丝毫迷惑。
  有着这样强大的力量,无论是谁敢于对他不利,自然也没有什么话说,直接轰杀就是,给予十倍百倍的报复。
  如果现在方信同去,说不定落到陷阱中,一起完蛋,但是现在不去,就留着坐镇,这才给予了萧红琴保障——任何存在都不得不掂量一下,结死仇于这个十八岁升五阶,二十岁就已经半只脚踏入六阶的天才的后果。
  “父皇!”第二任皇帝李凝文哭着。
  一床龙被,梓宫之中,安息香插在灵柩前,细如游丝的青烟直上殿高,代表着太祖已经驾崩了。
  文武百官都已经换上了孝服,三十四岁的皇太子李玄成,也跪在其下,听着父皇的哭声,又见得了他那种老态龙钟,白发苍苍,心中也不知道什么滋味。
  本来,皇帝驾崩,是要太子在灵柩前即位,但是现在太祖早已经退位,这礼就用不上了。
  皇帝哭哀,顿时,所有皇子皇孙,连同公主附马,以及四品以上的百官,都齐声哭嚎起来,以示送灵奉安。
  “圣上,还请保重龙体!”
  见李凝文过于悲恸,宰相张琢不得不跪上前说着。
  这时,太皇太后早已去,皇太后却在,因此下了旨意,也要求皇帝保全身体,切太过悲伤,李凝文这才入内安息,躺在了榻上。
  他本有五十七岁,在这个时代自然已是年老了,这时更觉得身虚神弱。
  当下,他说着:“召宰相和太子入内。”
  张琢和太子,都片刻入内,二人都拜了。
  “不必多礼,都起来罢!”李凝文疲倦地说着。
  六年来,太上皇基本上不设一词,不批一折,但是他巨大的威望和实力在那里,整个国家整个天下都没有人敢于动弹,现在太上皇一去,他就感觉空荡荡的,勉强问着:“太祖驾崩,按照礼制,又当如何?”
  “圣上,太祖驾崩,是国家之大不幸,圣上悲痛固是人子之心,但圣上是一国之主,望圣上善自珍重,节哀顺变。”宰相张琢先行礼说着:“至于居丧守制,天子居丧与寻常百姓不同,取三九之数,就是二十七个月,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二十七个月?自是以日代。”
  李凝文想了想,缓缓说着:“古礼如此,朕安敢违得历代礼制?你这言,朕许了。”
  “圣上英明!”
  还没有等两人谢恩,就又听见皇帝说着:“朕已五十有七,时感疲倦,太祖驾崩,更使朕觉心力交悴,朕有意让太子监国,如何?”
  这一言一出,太子顿时大喜,却忍着不露出喜色,磕头说着:“不可啊,父皇春秋正盛,虽忧太祖驾崩之事,一时神倦,稍修养时日,就可恢复,儿臣鄙薄,尚多赖父皇,安敢如此?”
  皇帝摇手,止之,说着:“人贵自在,太子勿再推脱做态!”
  宰相张琢见皇帝的确筋疲力尽,也就说着:“太子切推辞,父有事,子效之,既是圣上有命,太子当为圣上分忧!”
  如此,太子才跪谢:“臣领命!”
  皇帝见他受了,露出一丝笑意,又对着宰相说着:“朕有五子,此时当效太祖祖制,传我旨意,封兰陵王为兰陵郡王,世袭不替,祭拜太祖后十日之内出京就藩!”
  太祖定下祖制,每代皇帝儿子中,一人为太子继承大统,一人为王世袭不替,其他诸王,都是受宗人府俸禄,世袭减等,唯许经商罢了。
  兰陵王是次子,也是对太子威胁最大的皇子,这时皇帝下旨出京就藩,显是彻底向天下表示继承人是谁!
  “圣上英明,臣受命!”宰相张琢拜受。
  太子虽然名义上是国家储君,但是君权神圣帝制,太子及其东宫办事机构也不是行政系统中的法定机关,朝廷的正常运作体系中,没有太子参与的途径。
  所以,太子虽尊贵,一般情况下,没有根基可言,不能干涉朝政的发展。
  但是,太子加上“监国”二个字,就完全不一样了,表明太子可以正式参加朝廷核心层,并且具备相当大的权力。
  张琢当宰相也已经十五年,学贯古今,知道历来太子监国,其意义就是明确国之储君,和其余皇子之间,形成君臣关系,绝对不容其他皇子干政,也是等于直接允许太子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还有,四子进位楼阁郡王,五子进位云河郡王,你等觉得如何?”皇帝又问着。
  四子五子,一个十一岁,一个才七岁,本不应该封王,因为封王也需等到十五岁才是,但是这时,两人却丝毫没有意见,太子立刻说着:“父皇英明,儿臣赞同。”
  李凝文见此,摆了摆手,说着:“那你等就立刻拟旨,发行天下罢!”
  “(儿)臣奉旨!”
  这总共五道圣旨,很快,就经过了内阁,发文于天下。
  兰陵郡王当然不肯在这时就藩,一旦出京,那就再难回来了,可是在圣旨,以及内阁和太子的压力下,时日一到,不得不就藩离京。
  其他二个王爷,虽然年幼,却也不得不迁移出宫,在京都的百子千孙坊安家开府。
  所谓的百子千孙坊,就是从帝都专门划出来的三个坊,专门安置着皇子皇孙,各府邸都有规格,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自家有的,一旦减等世袭,就会迁移到别的规格的府邸上去。
  所以,王爷都参与田宅买卖,并且经商,获得了钱财,就在别的地方买得田宅,这才是不经过宗人府的自家的田宅。
  这一番格局调整后,太子的地位就越发不可动摇了。
  循得旧例,天子居丧以日代月,二十七天后期满,皇帝虽然名义上除服理事,但是皇帝体弱,却是太子监国,开始实际上处置国事。
  这与太祖提前退位,传位于李凝文,是一个意思,就是在最后一程,扶上一把,以确定新君或者太子的权威和根基。
  这日,在宫中议事完毕,太子回归东宫。
  太子出行,有二百五十八人为规格,骑士、弩射、青衣、戟士、刀卫、盾卫,个个具备,可以说,已经组成了一个严密的保护圈子,就算是高手上来,也绝对讨不了好。
  回到了宫中,落马下车,就见水色曲廊环榭的幽园,帝都是几十代的古都了,帝宫之内也多有百年老树,广袤竹廊。
  太子妃出来迎接,太子就笑着:“免了!”
  这十五年太孙太子生涯,已经使他收敛至淡然,清癯俊朗,又透出几分英姿颖发,自是仪表非常。
  只是偶尔露出的眸子中,才能觉察那生杀予夺的威严。
  这时,天已初冬寒了,入得内殿,才觉得热气传出,当下解了衣服。
  小炉之上,紫泥小壶,蒸腾出奶味,这是太祖时传下来的,奶和茶混合,是以奶茶,最是收益于冬寒之时。
  茶性凉,冬日不宜,是以混然。
  太子之处,当然品质不凡,色拙沉香,他也冷了,喝了一口奶茶,才见太子妃有些沉重的神色,他不由笑着:“怎么了,何事如此动容?”
  不得不说,自太祖开始,三代父子都算是相当尊重妻子的人,到目前来还没有废后的事情发生,什么事情时日一长,也变成了规矩和习惯了,这事上也不例外。
  现在太子监国,大权渐渐入手,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太子的地位自然已经不可动摇,所以在他想来,并没有什么事值得动容了。
  “殿下,宗人府刚才急报,一式三份,二份送给皇太后与皇后,一份送到我这里来。”太子妃又给他倒满了奶茶,说着。
  “宗人府?送到你这里的,又是哪位贵夫人,或者外妃去了?”太子一时还没有回过意来,只是说着。
  宗人府管辖皇族和贵族,但是一般男人的事情才报给皇帝直接知道,而女人的事,报给皇后知道,如果有太后的话,也会报上一份,现在太子监国,也有一份了。
  “是云梦郡主。”
  “啊!”这一声入耳,太子手中的杯子不由扑哧落在地上,奶茶倾在地上。
  听见了声音,外面侍女喊了一声:“殿下,娘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4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