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583

  舒蝶急忙迎上来,急声道:“杜先生,你得救救媚儿!”
  “媚儿怎么了?”
  “她……,她要出家!”
  “出家?为什么?”
  “来不及说了,您先去看看吧,说不定这会儿媚儿已经落发了!”
  “啊?在哪里?”
  “城外‘十里庵’”!
  杜文浩急声道:“好,等等,我去打个招呼。”急步跑回大厅,歉意地笑了笑:“各位,很是抱歉,我一个妹子出了点事,我必须立即赶回去看看,所以今天公开课就暂时到此为止,待明后天我有课,欢迎各位领导同仁和同学们批评指正。”
  这几句话说完,根本不等场中有多少热闹的反应,杜文浩甚至来不及拿桌上的讲义,一溜小跑出了大厅。
  不远处停着一辆大马车,舒蝶和梦寒两人为了赶时间,就在马车边上随时准备上车。
  杜文浩懒得自己骑毛驴,自然跟着二女坐驴车出了太医局。
  杜文浩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听他们两人的,不过,作为衙门官眷,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们没有理由在杜文浩在太医局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跑来找他的。
  所以,杜文浩根本不管正上着课,赶紧上了牛车,一路加鞭径直往城外行去。
  路上,杜文浩这才又问道:“两位姑娘,究竟怎么回事?”
  舒蝶道:“杜先生,媚儿无脉的事情您知道了吗?”
  杜文浩大吃一惊:“媚儿真的无脉?”
  “是啊,左手根本摸不到脉,阎妙手阎大夫、憨大夫、还有尊夫人他们都诊察过了,都找不到脉象!当然,是左手找不到,右手还有很微弱的波动。”
  杜文浩脑袋有些发昏,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这种事情呢?又问道:“她为何要出家呢?”
  “昨天我们去找杜先生您看病,可您不在,我们回去的路上,遇到一个老铃医,一句话说准了媚儿的病是胸口痛,媚儿也信了他,让他看了,花了一只价值五十两的手镯让他给瞧病,这老铃医说媚儿是危症,只有他能治疗,换做别人,必死无疑!”
  杜文浩淡淡一笑:“是吗?那这老铃医不是给媚儿看了病开了药了,病不是能治好吗?那媚儿还出家作甚?”
  “不是的,老铃医骗了我们!”舒蝶气呼呼道,“昨天我们在老铃医那看完病去圆润堂拣药,我们顺便问了圆润堂的坐堂的汤大夫,那大夫神情怪怪的,刚开始我们不觉的怎么样,可后来细细一琢磨,觉得有些不对劲,所以今儿个上午,我们又去找圆润堂的汤大夫去了,可汤大夫一早出诊了,我们便在堂里等。可汤大夫久等不来,那负责拣药的伙计倒说了一句实话,——说汤大夫说了,媚儿这病实际上是绝症,无药可治的,先前那药,只不过是汤先生宽慰我们才这么说的,真要说出来,就死定了。”
  杜文浩摇头道:“无脉要看情形,有的的确是危症不可治,有的,却还是能治的!”
  “是吗?”二女惊喜交加,“先生你能治吗?”
  “不好说,要诊察之后才知道。”杜文浩干笑两声,又问道:“她怎么想到要出家的?”
  “圆润堂那伙计说的,说如果愿意清心寡欲,尚可多维持几个月,否则,这绝症很快便会发作的。”
  “所以她才决定出家?”
  “嗯,是啊,媚儿一听这话,哭了好久,然后套车出城。我们劝不住,只能叫仆从跟随下去了。发现她进了十里庵,所以着急了,赶紧跑来找您!”
第164章
产后中风
  杜文浩他们一路来到城外一座小山前,这小山上有座尼姑庵,名叫“十里庵”,不通路,只能徒步上山。
  当三人气喘吁吁赶到庵里时,只见破旧的大殿之上,媚儿垂泪跪倒,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尼姑手里拿着一把剃刀,正要给她落发。
  “等等!”杜文浩叫道。
  媚儿转过身来,瞧见杜文浩,眼泪簌簌而下:“哥……”
  杜文浩喘了几口气,道:“你是为了无脉之症,以为不治,所以要出家?”
  “嗯……,既然无治了,我想临死之前去得平静一些……”
  “好,我替你诊脉看看,若当真无治,我也不阻拦你,若能治,你得跟我回去治病,好吗?”
  媚儿点了点头,跪爬起来,对那老尼姑歉意一笑,在旁边的硬木椅子上坐下,杜文浩在旁边也坐下,拿过她的手腕,交换两手,凝神诊脉。
  良久,杜文浩问道:“先前那铃医给你开的药方呢?”
  “在这。”媚儿从怀里取出药方递了过去。
  杜文浩接过细看,微微点头,又问:“那老铃医说什么了?”
  媚儿记性甚好,复述了一边老铃医的话。
  杜文浩听这老铃医说这病天下只有他能治,不仅笑了:“他这话大了些,我原以为你这病是心痹,那就很麻烦,现在的医疗条件只怕无法治愈,刚才诊脉之后断定,你这病的确只是脉痹,这老铃医说得倒也没错,他开的这方子温经、活血、通脉,倒也对症,但是太过平和了,起不到什么效果。该去掉麻黄,另用红花、赤芍、丹参,增加化瘀活血,兼通脉络的作用,如此微调,便可事半功倍!”
  媚儿一双美目挂着眼泪,破涕为笑:“哥,小妹这病当真能治?你不是哄我开心吧?”
  “当真能治,不仅能治,而且你这是发病之初,病尚在表,三剂之内,我敢保证,你的症状会有明显改观!不过,这种病要彻底根治,必须长期服药,大概要服个五六十剂,才能断根。还要随证调整药方——昨日你们该等我回来,若是如此,又怎么会惹出这么多事情来呢?”
  媚儿有些不好意思,低头不语。其实,若不是阎妙手和雪霏儿两人冷嘲热讽,媚儿也会执意等杜文浩回来的。
  “行了,咱们回去吧。”
  与那一脸失望的老尼姑辞行之后,众人徒步下山,乘车回到了五味堂。
  杜文浩重新开方下药,当堂煎药。
  然后,杜文浩将庞雨琴叫到内堂,沉声问:“琴儿,昨日你为何对我隐瞒媚儿病情?你是不是怕我对她动心思?”
  庞雨琴垂泪道:“夫君小看琴儿了,三从四德琴儿从不敢违,如何是那等善妒的悍妇?琴儿只是听夫君说了无脉者死,这病无药可治,既然不治,又何必劳神呢,夫君昨日心情不好,琴儿不想再给夫君添堵,所以没有告诉夫君。”
  杜文浩恍然,将庞雨琴搂在怀里,低声道:“对不起,琴儿,是我错怪了你,昨日我心情不好,没有细说,其实无脉并非都是绝症,要看无脉的原因。象媚儿这种无脉,只是桡动脉有炎症,导致血流堵塞所致,及时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庞雨琴跟随杜文浩学医多日,知道了很多现代人体解剖知识,所以对杜文浩所说的现代医学术语并不感到奇怪了。听说媚儿的病能治,这才轻舒一口气,含泪道:“夫君,琴儿错了,以后再不敢隐瞒病人病情。”
  “这样就好!咱们出去吧。”
  两人来到前堂,阎妙手和憨头迎了上来,低声问道:“师祖,无脉之症果真能治?”
  “无脉只是证象,是相关疾病在脉象上的反应,能否治愈,关键看导致无脉的疾病本身是否能治,正所谓‘治病必求于本’。媚儿乃阴证、虚证,与阳气不足有关,温阳通经,益气养血。对症下药,便可治愈。”
  正说话间,忽听门口有人叫道:“杜先生!”
  杜文浩回头瞧去,却是太医局的潘判局,杜文浩急忙迎上去拱手道:“判局大人来了,快快请进!”将潘判局引到厢房客厅坐下,英子奉上香茶。
  潘判局阴着脸,也不寒暄,直截了当来了一句:“杜先生今日所为,很是不妥吧!”
  杜文浩忙陪笑道:“真对不起,我妹子自以为患了绝症,闹着要出家,所以急急赶去,还好赶上了,要不然,落了发可就麻烦了。耽误了教学,真的很抱歉,我愿意检讨。”
  潘判局摇摇头:“老朽所说的不是这件事,这一点杜先生已经作了介绍了,我们能理解。也给学员们解释了。老朽说的是先生课上所讲内容。”
  杜文浩愣了一下:“我讲课的内容不妥吗?”
  “嗯!”潘判局点点头:“先生所说产后中风,不是外感风邪而是沾染邪毒,此论断大谬,先生可曾读过《金匮要略》?”
  杜文浩微笑道:“十岁便能诵读了。”
  “既然如此,先生可知《金匮要略》对产后中风的病因,是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
  “外感六淫中的风邪。”
  “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课上说成邪毒导致产后中风呢?先生如此信口开河,不觉误人子弟吗?”
  产后中风,即产后痉病,即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抽搐、项背强直、口噤及角弓反张等产后疾病,类似中风,所以叫产后中风,西医称为产后破伤风、产后感染性高热抽搐。现在中医学研究发现,产后中风病因并不是外感风邪,而是各种感染引起血虚、阴虚所致。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古法接生,缺乏消毒等无菌操作知识,加上分娩所造成的生殖道损伤,很容易导致产妇感染病菌而发生中风。
  产褥感染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褥期发热可由非生殖道原因引起,如乳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但绝大多数系产褥感染。产后中风属产科急重症,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可导致败血症,中毒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但是,宋朝时对产后中风病因的认识,是将其归于外感风邪。最有代表性的论述是《圣济总录》关于产后中风的论述:“产后血气未完,风邪中之,入于经络。”而致中风。
  所以古人对产妇要求都是严格防风,把产房弄得密不透风,连门窗缝隙都堵住,即使是大热天也是如此,这反倒增加了病菌的繁殖,使得产后中风的概率反倒增加了。
  不过,杜文浩知道,自己的理论涉及现代医学知识,无法跟潘判局说清楚,杜文浩也有跟钱不收论战的经历,知道要想靠理论来说服这些宋朝老学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杜文浩最后征服钱不收,也是靠的具体医案上实实在在的疗效。
  所以,杜文浩没有跟他辩论,只说到:“潘大人,这么说吧,我可以打保票,用我的办法给产妇接生,产后中风率至少可以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
  “什么?”潘判局瞪大了眼睛,产后中风在宋朝是个高发病,一般都在百分之七八十,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杜文浩居然可以说能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潘判局惊讶得眼睛都瞪出来了。
  杜文浩道:“为了证明我的论点的正确,我们可以在太医院的实习中做个对比测试,随机选两组产妇,一组按照你们的办法接生,一组按照我的办法接生,看看哪一组产后中风比率高,便知道我的观点是否正确了。如何?”
  和现代医科大学一样,太医局教学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也安排有实习教学,实习对象是太学、律学、武学的学生、京城各营将士,以及“安济坊”的病人。当然,产科实习对象主要是“安济坊”的孕产妇。
  安济坊是朝廷设立的一种收容因贫穷、灾荒而流离失所来到京城,无钱看病的病人,不仅给予医药照顾,还有厨舍调制汤药饮食,治好之后再给钱米送其还乡。这些收容的病人中其中不乏孕产妇。便由这些太医局的学生帮忙接生治病。
  潘判局见杜文浩一付胸有成竹的样子,禁不住有些忐忑,心想难道他这观点真的是对的吗?要是换做旁人,潘判局只当是哗众取宠的疯话,根本不予理睬,可眼前这年轻人,号称擅长华佗剖腹疗伤神技,而且是太医院太医丞钱乙的师父,又是吏部考功司郎中詹题亲自隆重举荐的,称其母就是这年轻大夫施展剖腹疗伤术救活的,另有两人也是,他的确不敢小视。但是,要他相信中风不是外感风邪而是邪毒,这与他数十年所学完全不同,无论如何还接受不了。
  他转念又一想,如果对比测试证明杜文浩是对的,能把产后中风发生比率降低到十之一二,这可是造福万千百姓的大事,看在钱不收和詹题的份上,就让他试试看。
  所以,潘判局点头道:“行!就按先生意见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