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583

  “废话,当然不是。你先前说的治理国家,截流不如开源,还有设什么国营公司从事外贸经商,开办什么工厂之类的,虽然匪夷所思,但朕甚觉新奇,所以让你写来再仔细琢磨一下,看看是否有可行之处,兼听则明嘛。”
  杜文浩有些发傻,一时不明白宋神宗这话的真实意思。
  宋神宗又道:“你不用写国家这么大,就写一个州县如何治理好了。也不要夸夸其谈,就一二三列举具体举措。包括对变法的改良。治国与给人治病差不多,有若干相通之处的,你是给人治病的良医,先前的评价也看得出你还是有一些治国思路的,朕想听听你这治病良医,有何治国良策。”
  杜文浩不知道宋神宗这是怎么了,刚才还狠狠尅了自己一顿,现在却又要自己写下来,心有疑惑,却不敢多问,心中揣揣。躬身答应。
  宋神宗又道:“太皇太后她们不知道真相,所以让你留在朕身边照料,朕现在身体没事,不过太皇太后说的话还是要听的,司马光刚动了手术,他那里也离不开你,这样吧,你白天在这里侍医,晚上可以回去。”
  杜文浩忙答应了,退了出来,这才感到后脊梁整个都凉透了,适才自己一番胆大包天的说辞,想不到竟然帮宋神宗下了决定暂停部分变法的实施,只是,自己关于倡导商贾的话,惹恼了皇上,还好皇上已经言明恕自己无罪,饶是如此,也吓得够呛。
  宁公公给杜文浩安排了一个套间,就在皇上寝宫旁边,里面物件一应俱全,还有几个太监和宫女伺候着。
  杜文浩回到屋里,全身跟抽了筋一般,无力地仰面躺在大床上,心里一阵阵的后怕,真是伴君如伴虎,言多必失啊。
  躺了好一会,这才起身,坐在书案前,提笔先画了虫草图,然后开始写施政构想和变法改良办法。
  这些想法早在他脑海里翻腾了很多次了,可真要提笔写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构想很多地方其实是不如意的,这样写写改改,一直到天黑下来,也才起了个头。
  天快黑的时候,一个小宫女进来掌灯,杜文浩问:“皇上呢?”
  “皇上还在上书房批阅奏折呢。”
  刚说到这里,就听外面轰隆隆一个炸雷,吓得那小宫女啊的惊叫了一声,手一哆嗦,手中的红烛咣当掉在了地上。
  紧接着,一道雪白的闪电,将整间屋照得惨白一片,小宫女脸上惊恐万状,看上去有点像恐怖片里的女鬼,把杜文浩也吓了一哆嗦。
  一阵风吹来,将两扇门吹得咣当直响,杜文浩迈步走到门边,正要关门,就听到轰隆隆一连串的响雷滚过头顶,震得门上窗棂哗啷啷直响。
  难道要下雨了吗?
  杜文浩心头一喜,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地都干涸了,这时候来场雨,那才印了那句久旱逢甘雨了,他欣喜之下,索性甩开大门,撩衣袍迈步走到院子里,站着仰脸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突然,吧嗒一声,一颗黄豆大的雨点落在了自己的脸上,真的下雨了?没等他伸手去抹,吧嗒吧嗒,又是几颗雨点落在了他的脸上,紧接着,落下来的雨点越来越多,很快成了哗啦啦的了。
  “下雨了!真的他妈的下雨了!”
  杜文浩在院子里张开双臂,哈哈大笑,那画《流民图》的守城小官曾经发誓,只要停止变法,十天之内若不下雨,愿砍头谢罪,下午皇上刚刚下旨宣布暂停大部分变法,晚上就下起了暴雨,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天意吗?
  一个小太监赶紧打了一把油纸伞,跑到院子里给杜文浩挡雨:“杜大人,回屋吧,当心受凉!”
  杜文浩这才回到廊下,却不肯进屋,站在廊下,依着栏杆望着院子里的雨变成瓢泼一般,不时闪过的雷电,欣喜过后,便呆呆的出神。
  真是看人挑担不费劲,自己挑担累断腰,评价别人的政策如何如何,很是轻松,真要自己来起草一个施政方案,才知道其中的难处太多了。几个时辰的辛苦,只开了个头,而且还不怎么满意。唉,真不知道该如何交差了。
  好在皇上没有限定时间,慢慢想呗,再不能乱说商品经济如何如何了,先看些古代的人是怎么说国家治理的,宋朝是小农经济,得按照小农经济那一套来构想治国方略,先学习,在理顺思想,再落笔,再交卷,这样至少不会让宋神宗看了笑话。
  有了这个思路之后,杜文浩便开始想古代谈论治国方略的书来,想着想着,不仅眼睛一亮,对啊,怎么不找司马光讨论一下呢,这老头不是写了一部《资治通鉴》吗,这可是总结前朝治国方略的大部头,听他说上一通,也就有了思路了。不用自己翻书看。
  想到了交卷应付差事的办法,心里也就放松了,待到天黑宫门将关闭之时,杜文浩这才冒雨乘轿离开皇宫,回到了五味堂。
  司马光已经苏醒了,庞雨琴和雪霏儿正在照料他。通过胃管慢慢给药抗菌消炎。司马光的老婆、儿子和女儿都在。
  杜文浩检查了引流物,问了尿量,又替司马光诊脉之后,没有发现危症,微觉放心,司马光毕竟年迈体衰,经历这次大手术之后,身体极度虚弱,听到杜文浩进来,也只是微微睁开眼,勉力一笑,又闭眼昏睡。
  杜文浩见他这样,鼻子还插着胃管,说话不方便,看样子是没办法讨教治国之策的了,只能等第二天再说。
  雨足足下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才停了。杜文浩进宫侍医,把画的虫草图交了上去。宋神宗上朝议政,朝野上下都在说暂停变法就降雨的事情。
  宋神宗空闲时也没询问他治国之策写得如何了,仿佛知道他一时半会交不了卷似。
  晚上回家的时候,又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
  司马光的病情还算稳定,没有出现担心的并发症,这让杜文浩很是欣慰,尽管条件简陋,但严格执行的无菌消毒制度还是起到了作用。胃管已经取了,可司马光昏昏沉沉的还是躺在床上昏睡,杜文浩还是不好询问。
  第二天又是一整天的雨,待到杜文浩回家的时候,院子到处都是水洼了。
  就司马光的手术而言,天气炎热对伤口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天一热就容易出汗,而在古代这么大的手术一旦感染就有大麻烦了,所以下雨还算不错的,虽然潮了点,但感染的可能性就小一些了,老天还是眷顾好人的。
  杜文浩来到司马光的特护病房,司马光已经下床在长子的搀扶下慢慢行走了。司马光的老婆正在缝衣服,司马光虽然身居高官,但为人清廉,多年为官却没什么钱,他老婆比他小了将近十岁,杜文浩第一次见到司马夫人的时候还觉得精神矍铄,这几天辛苦下来,头发竟白了许多,精神也大不如从前了。
  杜文浩拱手道:“夫人,您还是要好好的休息,这样女工很费眼神的,您直接吩咐下人丫鬟做就是了,您天天要照顾大人,自己累到可不行啊。”
  吴氏将手中的女工放在床上,微笑着点了点头,道:“不碍事,倒是麻烦杜大人了,都是你医术如神,我们家老爷的病才有了希望。”
  说话的功夫,门外传来一个女孩的声音:“娘,我说我来的,怎么到厨房去看了一次药,出来你就自己个缝上了。”随即,从房间外探进一个扎着一条麻花辫子的头来,一脸灿烂的笑脸望着杜文浩和吴氏,正是蕙儿。
第302章
医道医国
  杜文浩很是诧异,前些日子见到蕙儿,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怎么现在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了。见蕙儿走出门,腿脚微微有些瘸,杜文浩道:“你的腿看样子好多了嘛,走路还是要慢些,恰逢这两天总是阴雨天气,你的脚千万不能着凉了。”
  “好的,杜大人。”蕙儿瞟了一眼杜文浩,听他如此关切的话语,不禁俏脸微红,轻轻扭过脸去。
  司马光精神好些了,艰难地在屋里走了几步,有些气喘,在儿子的搀扶下,回到床前凳子上慢慢坐下,这是雪霏儿护理的要求,尽早下床,多活动。
  杜文浩替司马光提腕诊脉后,微笑道:“司马大人身体康复很快,没有出现担心的并发症,得益于司马大人素来身体强健,绝少生病,本身正气充盈啊。”
  司马光有些得意,捋着胡须道:“呵呵,多亏杜老弟妙手回春,这才让老朽枯树发芽啊。”
  两人相视而笑,杜文浩又道:“大人这病,不是一次手术就能彻底治愈的,后面还需严格按照卑职的医嘱服药调养,有一味药产于吐蕃,名叫冬虫夏草,对大人的病有莫大帮助,只是这味药在我大宋并无出售,所以卑职已经禀报皇上,画了图画,拟派人前往吐蕃边境寻购。若有可能,会派员进入吐蕃寻购。”
  司马光听罢,不觉老泪纵横,挣扎着跪倒,面相皇宫方向,涕零叩首:“皇上对老臣之恩,真让老臣粉身碎骨,也无以图报啊……”
  他儿子司马庸和女儿蕙儿也跟着跪倒,两人磕了几个头之后,这才把父亲搀扶起来。
  司马光擦了眼泪,对杜文浩拱手道:“多谢杜老弟尽心竭力为老朽诊病,再造之恩,老朽铭刻在心!”
  杜文浩笑了:“大人客气了,说到这里,卑职还当真有一事相求,还请大人不吝赐教。”
  司马光乐了:“老弟,要是看得起老哥我,以后就别再那么见外,叫什么大人小人的了,就叫老哥,咱们忘年之交,如何啊?”
  “这可不敢当啊。”杜文浩微笑拱手。
  “什么敢不敢当的,你救了老朽的命,还想方设法为老朽寻访良药,老朽感激不尽,而且,老朽早就听说杜老弟你宅心仁厚,以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无论贫富贵贱,如此悬壶济世的仁医,老朽一直很是佩服的。若是看得起老朽,就叫一声老哥,看不起,那就还叫大人好了!”说吧装模作样气呼呼吹着胡须。
  杜文浩笑了,站起身一拱到地:“既然如此,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司马老哥!”
  “哈哈哈,这就对了,杜老弟有个垂询,但说无妨,老哥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好,是这样的,皇上已经下旨暂停大部分变法的实施了……”
  “什么?你说什么?”司马光又惊又喜,猛地站起身来,扯动腹部伤口,哎哟叫了一声,蕙儿急忙上前搀扶他慢慢坐下。司马光顾不得伤口,急声问道:“老弟所言当真?”
  “呵呵,小弟可不敢拿这种事寻开心啊。”
  “哈哈,哈哈哈……”司马光捂着肚子仰天长笑,老泪又充盈了眼眶。“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啊……!哈哈哈”
  蕙儿也很替父亲高兴,瞧了一眼杜文浩,低声对司马光道:“父亲,先别高兴了,人家杜大人还在等你请你指教问题呢。”
  “对对!”司马光止住了笑,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捋着花白胡须道:“杜老弟,请原谅老哥太过兴奋,有些失态了。”
  “呵呵,老哥忧国忧民,情深之处,所以忘形。小弟十分敬佩。”
  “得得,你别胡夸老哥了,说罢,你想问什么?”
  “治国之道。”杜文浩微笑道。
  “什么?你一个御医,问这做什么?莫非你治病治腻味了,想改行仕途?”
  “呵呵,我可没这奢望,只是听说司马老哥正在撰写一部旷世巨著,名叫《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下到五代,评断历史功过,所以特来请教。”
  司马光呆了一下,乐呵呵道:“没错,老哥我是在写这样一部书,不过名字还没想好呢。老弟你竟然夸奖老哥这部书为‘资治通鉴’,真是过奖了。这名字老哥可不敢当啊。”
  杜文浩这才想起来,《资治通鉴》的书名是司马光在成书之后,宋神宗赞赏之余为之命名的。现在这部书还没写完,所以这名字自然也就不存在。当下拱手笑道:“听说老哥这部书纵览历史一千多年,评判治国之道,小弟我虽是个郎中,却也想了解一二,不知老哥肯赐教否?”
  司马光很是高兴,捋着胡须,开始谈论自己这部书来,对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得与失精要评点,他伤口还没好,说话有些费劲,所以说的很简要,饶是如此,点评完历代君王,也费了两个来时辰。
  杜文浩听得津津有味,可是听完之后,还是茫然不知该如何落笔,如果照搬司马光这一套,宋神宗可不是好蒙的,立刻便会察觉,因为司马光写入书里的观点,只怕早就向宋神宗汇报过了。抄袭可行不通。
  他又开始有针对性地询问一些如何理财,如何具体管理行政。司马光也是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这下让杜文浩当真获益匪浅。两人这一聊足足聊了到夜半三更。
  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个不停,门帘一挑,庞雨琴进来了:“相公,夜深了,让司马大人早点歇息吧。”
  杜文浩这才站起来拱手道:“多谢司马老哥,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呵呵,想不到杜老弟竟然还有兴趣探讨治国之策,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杜文浩告辞出来,跟庞雨琴回到屋里。
  英子帮杜文浩宽衣解带,端来洗脚水。帮杜文浩洗脚的时候,见他表情傻傻的不知在想什么,吃吃笑道:“少爷,你咋了?怎么跟司马大人说了一夜话,便成了呆子了?”
  杜文浩只是嗯了一声,却还没从思绪中清醒过来。
  庞雨琴嘘了一声,低声道:“别打乱你们少爷的思路,他在想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