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医(校对)第3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2/583

  “一定!”柯尧眼中噙着泪笑道。
  “好!就拿眼前这医案来说,老妇酷热之下,脱衣乘凉,随即头痛发热,恶寒身痛,虽然当时我没有诊脉望舌,不能确诊,但就后来演变情况来说,口中无气,唇口青紫,这就是方不对症的表现啊!”
  柯尧皱眉道:“哥,你越说越深奥了,我都听不懂了,能不能说明白一点。”
  “行啊,我告诉你,现在暑月厨房热极,想必这老妇受不了了,所以出到门口,说很是凉快。可惜,当风而立,很容易侵犯风邪的!本来很热,里外都是这样,是暑热,可是,当风而立,风邪性窜寒凉,入体为寒,封闭了体内的热量不能外泄,这时候,在外表来看,是寒症。实际上却是热证。”
  “那什么是寒症什么事热证啊?”
  “这个……,呵呵,就有些麻烦了,简单说吧,寒症是导致寒邪伤于肌表。这种情况下,叫做‘伤寒’,如果直中脏腑,就叫‘中寒’,当然,寒症不仅仅来源于风,还可与他邪合并致病为风寒、寒湿等,当然,最主要的病症,与寒症很是密切,比如外感寒邪,客于肌表,营卫运行不畅,腠理闭阻。可是,这老妇并不寒证……”
  “我知道,她是热证嘛。那就是与寒证相反的喽。”
  “却不能完全等同。初略可以这么理解吧。附子理中汤,是温中的药,而老妇本来就是热证,本应当热者凉之,疏表涤暑的,现在却成了火上浇油,开门揖盗,引邪入里,以致内陷了。清窍被闭,本来体内就热极,现在热被封闭,无法透出,自然热极昏厥了。”
  “那你刚才那一番装神弄鬼,又是喷水又是拍镜的,是在做什么?驱鬼邪吗?”
  “医者如何能信鬼邪?我这是外治之法,透热开闭,清热涤暑,内治外治并用,先后缓急适宜。才能转危为安!”
第331章
深山古寺
  杜文浩提笔写了方子,给赵三去村里药铺抓药。赵三千恩万谢,从怀里又摸出那包钱的钱袋,打开了,把那几块小碎银子和铜钱全都递到杜文浩面前:“御医大老爷,这是诊金,我就这么多了,请大老爷……”
  杜文浩推开他的手,笑道:“适才舍妹开句玩笑,本官诊病的原则是,大富人家多给,一般民众少给,穷苦人家不给,你们家看样子算是最后一种,所以不用给的。算是那些大户人家帮你们给了就是了。赶紧去抓药给令慈煎服吧。我们走了。”
  赵三夫妻连身感谢,将杜文浩他们一直送到村口。
  李浦道:“大人,适才我们问了,距离村子不远,有一座报国寺,就在峨眉山上山主道口,要不我们在那里等几位夫人她们吧?”
  杜文浩点头:“行啊。”
  马车上,柯尧还在琢磨刚才那医案,问道:“哥,你给我说的寒症、热证的道理,我想明白一些了,只是这用药,能不能给我讲讲?为什么先前那郎中用附子理中汤不对证?你后面又用的什么药?”
  杜文浩道:“附子理中汤是温里的名方,方中附子是大辛大热之品,辛甘温煦,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乃是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而方中的干姜也是辛热之品,辛热燥烈,老妇本来就暑热不堪,体内如火炉似的,再服用这两味大辛大热的药,那不成了投柴薪救火,火上浇油吗?热极之下,当然清窍闭塞,昏死过去了。”
  “哦,我明白了,那你那喷水呀啥的,是什么意思?”
  “我让你用烧酒喷胸,以铜镜扑入,用井水加蜜,用鸡翎入口引吐,都是透热开闭,清热涤暑的办法,把热透出来,人自然就醒了。”
  说话间,来到了报国寺。
  李浦本来要先派人去通知寺庙主持出来迎接的,被杜文浩阻拦了,称自己这一次是游山玩水,是香客,与职务无关,没必要兴师动众麻烦人家,也不准他们透漏自己的身份。
  在寺庙前停车下马,杜文浩当先迈步进了寺内。
  这报国寺很小,比起京城皇家寺院来说,那简直没办法比。和尚也就十几个人,不过毕竟是名山之下的寺庙,年代也很久远了,寺规还是很严格的,所以除了迎客僧之外,其余僧侣都在大殿里念经,并不像有的小庙那样,见来了有些身份地位的香客,便主动上前巴结,讨要香火钱。
  迎客僧见杜文浩带着仆从,显然是有身份地位的大户人家,不过,却没有因此显出格外的亲热,把杜文浩迎到大殿,礼拜了如来,杜文浩拿了一张十两银票放进了随缘箱里。
  那迎客僧眼尖,已经出清楚这是一张十两的银票,不禁动容。十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一万元人民币,如此大额的香油钱,对于他们这香客稀少的深山古寺来说,觉得是一笔巨资了。至少这迎客僧自己出家多年,就从来没有遇到过。
  尽管出家人视钱财如粪土,但是,出家人也毕竟要吃饭穿衣的,给菩萨上金粉修缮寺庙,这些都还是需要粪土一般的银钱的,忙把杜文浩请到厢房,奉上香茶,然后去请来了老方丈。
  这老方丈有点驼,尽管知道了杜文浩捐资十两白银,对他们小庙算得上一笔巨资,但脸上却还是淡淡的,陪着杜文浩饮茶聊天。
  柯尧最怕这种气闷的聊天了,也不陪着,自己到寺庙四周逛逛,看风景去了,李浦派了两个护卫跟着保护。
  禅房里,杜文浩和老方丈聊着一些佛教的话题,现代社会关于佛教的书籍影视很多,杜文浩尽管没有专门研究过佛学,但是还是有些兴趣的,闲暇时看看这方面的书,所以两人聊起来,杜文浩竟然还能说上几句,而且一些话语还显露出不少玄机禅意。
  老方丈自然不知道杜文浩这些都是看书学来的,还以为是他自己的领悟,顿时对这位出手阔绰的少爷刮目相看。脸上笑容也越发地多了起来,显得皱纹也更密了。
  一老一小说得正高兴,李浦进来,躬身道:“少爷,夫人她们有事情给耽误了,今天可能来不了。”
  杜文浩微微吃了一惊:“怎么了?”
  李浦凑到杜文浩耳边低声道:“我们刚离开不久,城外就送来一个临盆产妇,估计今天就要生产,所以两位夫人让赶紧把稳婆、女医都叫来,观摩解说接生新法。——要不,咱们先回城去吧?”
  杜文浩摇摇头,对老和尚道:“大师,我等想在贵寺借宿一宿,不知方便否?”
  老和尚道了声阿弥陀佛,微笑道:“没问题,鄙寺禅房有多的,尽可住得下施主一行。”
  “那太好了。”杜文浩对李浦道:“这风景优美,深山古寺,正好清静清静。回去她们忙着培训,咱们也帮不上忙,还不如就在这等好了。你再派两个人回去,告诉她们安心培训,完了再来,我们在这等她们。”
  李浦躬身答应,退了出去。
  杜文浩和老和尚聊了好半天。柯尧也逛累了,回到了禅房听他们两聊。到了中午,老和尚先领着他们去禅房看了住处,禅房很简单,一张硬板床一个大蒲团而已。不过被褥床榻都很干净。杜文浩很满意。
  一个小沙弥跑来禀报,说斋饭已经备好,老和尚陪着杜文浩和柯尧来到厨房饭厅。
  两排长长的木桌和长条木凳子,桌子上摆着青菜豆腐,粗瓷碗盛着糙米饭,还有几碟泡菜。
  十几个和尚一旁垂手而立,见到杜文浩和方丈进来,都欠身合十施礼。
  在窗边放着一张圆桌,等方丈招呼杜文浩和柯尧在圆桌边坐下,李浦和几个护卫在另一张长桌子边坐下,那些个僧侣这才在长桌边也坐下。
  柯尧早就饿了,尽管青菜豆腐没什么油星,她还是吃得很香。
  杜文浩端起饭碗正要吃,见一个老僧行动迟缓,面有痛楚之色,便留神看了看,这天气热,这老僧只穿了件背心,大腹便便,皮肤晄白,浮肿比较厉害。
  杜文浩问老方丈道:“这位师父是不是病了?”
  “是啊。”方丈道,“他叫明空,水肿已经好几个月了,吃了好些药都不见好。”
  明空和尚听见方丈和这位富家少爷在说自己,回过头来,勉力一笑。
  杜文浩道:“我倒懂一些医术,我给这师父瞧瞧吧。”
  方丈有些意外,上下打量了一下杜文浩:“施主……,施主懂医?”
  柯尧扑哧一笑,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瞅着老方丈道:“大师,我哥岂止是懂医这么简单,我哥他是……”
  杜文浩的脚在桌下面踩了她一下,柯尧赶紧闭嘴,低头吃饭。
  杜文浩微笑道:“只是略通一二而已,——明空师父,你过来这边坐,我给你瞧瞧病。”
  明空没有急着起身,望向老方丈。老方丈也一直很担忧明空的病情,找过几个郎中瞧过,却都没能治愈,现在这少爷说他会医术,在老方丈看来,这么年轻,就算学过医,也高明不到哪里去。那些老郎中都没看好,这位少爷这么年轻,只怕就更没指望了。不过,人家一片好心,也不好拒绝,便招呼明空过来坐在圆桌边。
  杜文浩让他抬起脚,在他小腿前侧用拇指按了按,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好一会都不能恢复。杜文浩又诊脉望舌,查问了一些情况之后,想了想,问道:“大师,你这水肿先前都用了什么药?”
  这老僧欠身道:“八正散、琥珀散,还有五子五皮啥的。”
  “有效果吗?”
  “没有,依然浮肿,小便淋漓,难受得很。”
  杜文浩摇摇头:“方不对证,自然不能取得疗效了。”
  明空奇道:“施主,老僧这病,难道不是水肿吗?”
  “是水肿,但是,水肿原因很多,病证不同,下方也就各不相同。你这水肿,乃是‘皮水’!”
  “皮水?”明空和尚弄不懂这个词是啥意思。
  “嗯,《金匮要略》有云:‘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跟你这病症完全一样,所以是皮水。”
  柯尧嘴里嚼着一口饭,问道:“哥,啥是皮水啊?”
  “《诸病源候论》有云:‘肾虚则水妄行,流溢于皮肤,故令身体面目悉肿,按之没指而无汗也。腹如故而不满,亦不渴,四支重而不恶风是也。脉浮者,名曰皮水也。’简单地说,就是肺、脾、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以致水气泛溢皮肤,而出现的水肿。”
  杜文浩这番话让老方丈和明空和尚都瞪大了眼,其余僧众也都停下筷子听他解说。
  杜文浩续道:“明空大师这皮水之证,是肺气壅塞失于通降,脾气虚弱失于运化,所以水液停留,泛滥为害,这是本虚标实之证。水不行则肿不消,肿不消则正气不复。所以要先理上焦壅塞以治其标,然后益中焦之虚以复其本,如此标本同治,才能有效!”
  中医理论认为,肺、脾、肾都具有运行水液的功能,其中,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一旦肺、脾、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甚至导致水肿。
  肺气运行水液输布障碍主要是因外邪侵袭而致肺气的宣发作用失常,故临床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这叫“开鬼门”,也比喻为“提壶揭盖”;而对脾气运化水液障碍,一般采用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如果两者同时出现障碍,治疗上必须有先后顺序之分,要先宣肺行水,疏通出口,水液有了出路,水肿才有可能消停,然后再调理脾气,重新启动其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恢复肌体运化水液的功能。
  杜文浩道:“前医用了八正散等清热利水药,忽视了本证属于本虚标实,在治其实时却妄伐其虚,水气自然不能运化,反而使脏腑更加衰弱,病也就好不了。”
  杜文浩当下提笔写了两付方子,柯尧放下碗,凑过来问道:“你开的什么药啊?”
  杜文浩拿起第一张方子:“苏叶、防风、杏子。本来《金匮要略》说了,皮水之证,要发汗。发汗最好的当然是麻黄。但现在是酷夏,本来就汗出不止,再用麻黄,只怕会脱阳,苏叶等这三味药,只会微微出汗,主要作用就是宣肺行水。——明空大师,你服了这三味药之后,小便会通畅,身体会出微汗,这是在把体内停滞的水液散布出去。不必惊慌。”
  明空接过,连声称谢。
  杜文浩又拿起第二张方子:“这是六君子方加减,去了甘草,加了苍术、厚朴、炮姜和熟附子,等第一方的药吃完之后,就吃第二方的药,后面这药,要浓煎温服,另外,用上述这几位药制成丸剂,每天未时服用。吃完再照方拣药接着吃,一直到完全痊愈为止。记清楚了吗?”
  明空连连点头,接过方子。交给要好的僧侣吃完午饭后进城买药。
  老方丈也连声感谢。只是不知道疗效如何,所以也只是礼节性的。
  下午,杜文浩带着柯尧、李浦,在一个小沙弥带领下,在寺庙附近转了转。
  小溪潺潺,密林幽幽,让他记起了小时候在学校的礼堂里看《少林寺》电影的画面,还有电影中的优美的插曲,当时很是在学校流行了一段时间,“月出青山坳,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那古刹的钟声,雄伟险峻的山势,深幽的隘谷,葱茏的森林,还有那肃穆的庙堂都给他极深的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2/5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