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鼎(精校)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668

  因为这里很安静,将别的桌子上的客人说话的内容听了个真切。
  议论恩科一事的客人,现在换了话题,依旧三句话离不开金陵发生的大小事宜,能在二楼用饭,都算是有些小有身份。
  于是哪家老爷刻薄,哪家老爷慷慨,哪家仆人偷了东西打断了腿赶了出去,那家又升了官换了宅子。
  听着这些人对朝中大臣的议论,卢高沉默着,听的很仔细。
  听了一会,卢高就听闻不少消息,甚至说到了法会案一事。
  这事牵连颇广,前后有上万人被诛。
  但说到对待以前的从龙旧臣和朋友,都各有法度。
  卢高心里隐隐的有了些谱,这王弘毅谈不上暴虐,但也谈不上宽宏,这里面就有一条线,这条线划分着朋友、亲人、待下,在这个自定规则面前,一切都井井有条。
  不过这实际上是好事,皇帝要是喜怒无常纤过必究,大家就只得天天如履薄冰,动辄获咎之中过日子了。
  又过了一会,一阵歌声从窗外传了进来。
  女子的声音很动听,所唱的曲子婉转之极,这春光下的嫩绿之芽一样,在让人心里一阵阵的发软。
  顺着窗口望出去,只见一艘华美的画舫,正在湖面上缓缓而行,这阵歌声便是从画舫里传出来。
  本来还在议论着朝中事宜的客人,注意力仿佛皆被那些歌声吸引过去,好一会,都安静了下来。
  “不愧是月桂姑娘啊……”片刻之后,有人赞叹出声。旁边还有人应和着,下面议论的都是事关春季踏青的事。
  到了春光明媚的时节,不少子弟会携妓在湖上游船,或登山踏谷,而普通人家的男男女女,也会出来游逛,在一些庙会、街市上散散心。
  这满是春意气息的话题,让卢高的手微微一顿,不想再看了,他的意兴阑珊,两个亲兵自是察觉到了。
  互相使了个眼色,吃的速度再次加快,直到二个亲兵也很快吃罢,卢高淡淡的说着:“走吧。”
  看起来似乎神情并无变化,可熟识他的人,却能从他略显紧绷的嘴唇弧度,看出他此时心情并不愉悦。
  亲兵付了账,簇拥着卢高走出酒楼。
  直到上了马车,随着晃动的马车一同离开,卢高的心情,慢慢的平复下来,只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在心间,慢慢弥漫开来。
  “咦?”一辆马车和卢府的马车正好面对面行过,在两辆马车交叉而过时,马车里坐着的人,正好掀起车帘一角向外看,眼神很好的瞥到了从对面行过来的那辆马车的标志,不禁轻咦出声。
  凡是身有品级的官员,出入的马车有着一定的显现,而世家大族在这方面的讲究,显然是深入骨髓了。
  “幽州卢氏么?”马车里的人低喃说着,显然卢高所乘马车上的标志,此人正好看到。
  “大人,出何事了?”前面赶车的随从听见马车里的大人说了句,一时没听清,于是出声询问。
  “只是随口感慨了一句,你继续驾车便是。”马车内传来男子的声音。
  “诺。”随从不再问,继续驾车赶路。
  这辆马车行过几条街道,在临近内城的一座府邸前停了下来。四个跟在马车后面的亲随也翻身下马。
  这座府邸看起来占地不小,能在这地有这样一座府邸的人家,绝不会是小门小户。
  这座府邸的门前却很是清静,许是因这里临近内城,并无杂人的缘故。
  掀开车帘,一个穿着官服的男子,从马车里走了出来。
  从马车上缓步下来,赖同玉和往常一样,抬头看看门上的匾额,一撩袍子上了台阶。
  “大人,让小的来。”一个随从说着。
  赖同玉点点头,随从走上前在门上扣了几下。
  不一会,一阵脚步声从门里传来,听脚步声,是由远及近,一直来到了靠门的地方。
  随后,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响起来:“谁啊?”
  “老伯,是大人回来了。”扣门的随从立刻回着。
  “原来是大人回来了!”
  门里的人一听,声音里带出喜悦来,连忙将门打开,一个五十出头,看起来很康健利索的老者笑容满面的走出来,向着赖同玉一拱手:“大人,外面天冷,速速进去吧!老夫人才派人催问了一回,小的也觉得,大人您怕是要回来了……”
  “母亲催问了一回?”向里走,赖同玉问着。
  老者回答:“是啊,你下去试查了,但根据你的信,估摸着时辰,大人也要交旨回来了,不过到了这时,还没有大人,有些担心了。”
  “让母亲担心,实是我不孝,我这就过去拜见母亲。”赖同玉说着,向后面走着,思索着回来时看到的这辆马车。
  奉旨而下去,还真是巧合,在路上遇到了卢大将军?
  对这位从幽州而来的卢大将军有些想法,不过现在陛下到底是怎么样想,还让人摸不清头绪,身份过于敏感的人,他还是莫要往前凑比较妥当。
  这样想着,赖同玉心下已是有了些主意。
  和往日一样,赖同玉一回府,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前去后宅,向母亲问安。
  今日听闻母亲催问过了一回,心下内疚,越发是加快了速度。
  不过刚走到第二道门里,有一名仆人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追上来。
  “出了何事,这样慌里慌张?”赖同玉站住身,微微皱眉的看着来人。
  “大人!是圣旨到了!传旨的是钱公公,说是让赖府家眷一同接旨!”仆人喘着气回的说着。
  “圣旨?”赖同玉面上不禁带出一丝愕然,才交了旨,皇帝也没有说什么,怎么转眼又有旨意下来了?
  以前也不是没接过旨意,多是口喻,晋升官职的圣旨也接过,都不像今日毫无预兆,到底会是好事还是坏事?
  赖同玉微微一怔,很快恢复了镇定,淡淡的说着:“还不速去准备香案还有,请老夫人及夫人同来接旨!”
  “诺!”家人很快醒过神来,立刻跑去后面,去请老夫人和夫人过来。
  赖府一时忙成了一团。
  不一会,赖府的家眷到齐了,男女老幼皆有,已经摆好了香案,前来传旨钱公公,已一脸严肃的走了过来。
  钱公公进了院子,就站于香案面,面无表情,一字一句宣读圣旨上的内容。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朝赖颐忠诚体国,为时人所倾慕,又与蜀地造福一方,素为朕所深知嘉许,巷野父老共知,朕思国家制度,与人臣惟忠惟德耳,赖颐能忠诚体国,就是有忠,能安治一方,就是有德,朕岂能不加之?今着宣旨,追授赖颐礼部尚书,去恶赏善,赐谥文正,钦此!”
  赖同玉伏地静听圣旨,开始时不解,后来听了几句,只觉得五内俱沸。
  想起垂正十三年,皇帝初请赖同玉,就在甲板上说了这话。
  皇帝说:“赖公的事,我早就听说了,小时候就听着,哎,慷慨上书,贬职千里,赖公忠精爱国,正气凛然,却落得这个份上,朝廷还以恶谥加之,使其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你身为嫡孙,却要为之努力,早日去掉恶谥,加以美谥。”
  又说着:“你不要这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话说祭祀不过五代,只要赖家五代之内,能去掉这事,也就可以了。朝廷不许,也有方法。”
  这是七年前的事了,现在皇帝登基后,没有忘记,授下旨意,去掉恶谥,加以美谥。
  赖同玉想到这里,浑身颤抖,种种委屈无奈……都在这一道旨意中融化消散。
  听完圣旨,赖同玉跪都跪不起来,伏在了地上,哭得泪流满面:“臣……臣惶恐,我赖家受此圣眷,能解祖上委屈,臣无以为报,惟有粉身碎骨……忠勤侍君……”
  说到这里,哽咽不能成语,只听“啪啪”的巨响,却是拼命向地上磕头,顿时青砖上染红了一片。
第二百八十四章
冥土诏(上)
  “赖大人,旨意已宣读了,快快请起。”钱公公负责宣旨,宣旨的反应多了,有的痛哭,有的失态,但没有想到这道旨意会引得赖同玉这样。
  本来还微笑着,见赖同玉“噼啪”磕头,自觉宣旨完了,自己这个九品太监,实在受不起,连忙下来扶起了赖同玉,说:“这是皇上恩典,大喜事嘛,哎,世人都要羡你,有你这个孙子,赖老大人在九泉下,就能安息哀荣了……”
  见此,有二个侍从,连忙上前扶起赖同玉,而赖同玉还是一时站不起来,至于老夫人,也眼泪泼洒而下。
  赖家会有这表现,实是这道圣旨非常关键。
  赖颐,字季真,圣林元年进士,生性旷达豪放,风流潇洒,忠诚体国,为时人所倾慕,历经县令、太常博士、礼部侍郎、秘书监等职。
  后上书皇帝言弊,皇帝大怒,贬于蜀地,到了蜀地治政一方,为蜀人所敬重。
  不过赖颐得罪皇帝和权贵,不得善终,死后,更以恶谥加之。
  本来还算是大族赖氏一族,因获罪天子渐渐衰败,虽有着有财势的分支,却渐渐疏远四分五裂。
  赖同玉作为赖家嫡系的嫡孙,出生后,家境就过的相当艰难,后来不得不当个文书,惨淡过日。
  后来遇到了王弘毅,请着出山,受到重用,后来虽因命格的问题,一直在四品左右徘徊,但也是一方大员了。
  可纵后来受到重用,一路升官得享富贵,赖同玉时刻不敢忘九泉之下还受着苦楚祖父,苦于有心无力,每每只能暗自垂泪。
  自皇帝登基,赖同玉一直欲向皇帝讨要一份旨意,请皇帝下旨替亡父平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66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