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帝(校对)第6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1751

  无论怎么样,这是位天命之子,自己是暗面天道的代言人之一,将其拒之门外不行。
  但说什么话,还要再看。
  叶青入得其中,就闻着梵唱:“花开见我,我见花开!”
  再一眼看去,却见不是大殿,而是一小片天地,入眼一片娑罗林,又有庙宇白塔林立。
  山顶上坐一尊圣人,俯瞰下来,全身金黄。
  叶青一皱眉,这展开的是洞天法域,就有些不友好了,当下并不上山,只是作了揖:“见过西方圣人。”
  圣人闭目默坐,并不回答。
  叶青这时反展开眉:“圣人,现在大劫来临,四圣都已协手,还请圣人出力,联合诛杀外域道人,驱逐星君舰,到时天庭必给赏赐。”
  西方圣人继续默坐,等了片刻,见着不回应,叶青又作一揖,不再语言,转身就离开,出了大殿。
  “狂妄!”出了殿,叶青眸子就是一寒。
  五圣中,女娲按照三国封神演义设定,本是汉家的福德社稷正神,这不用多说,现在更是越来越偏心向着自己。
  通天也好说话,而现在,原始和太上也都收了好处,答应下来,唯这西方圣人奇怪没有回应……
  “……情势已明郎,还在迟疑什么呢?”
  所谓的五圣,不过就是下土临时所化,并无稳定位格,还真把自己当成了高高在上的道君了。
  叶青正寻思着,霞光一闪,帝女出现了。
  “我送陛下出去。”帝女笑地说着,心情很愉快,三圣决定出手,胜算大增,她是和族人立约,利益一致,自是欢喜。
  “不知这西方圣人何故?”出了殿,叶青地位根本不需要躲藏,就直接问地说着。
  听了这话,帝女面色多了一层忧色,似喜似悲,看了一眼叶青:“抱歉,这我不能说,不过陛下不用强求,只要有四圣出手,就足以布四仙剑阵,配合地面要进行再次攻击,外域地仙孤掌难鸣,断是抵抗不住——就算星君舰也很难抵御四个受到天道加持,持着诛仙阵的地仙罢。”
  叶青听了,突一笑:“也对!”
  就不再追问圣人事情。
  “只需要自己再进入冀州外域腹地一次,但上一战灵石和龙气消耗很大,将士和术师也很疲倦,必须得修整一段时间,估计再战就是开春时节了。”
  算计了下,觉得一切都准备就绪,叶青回首看了一眼西方大殿,暗想:“希望不要再有什么变数。”
  “要不,天子之怒,谁能御之?”
  隆冬腊月,洛阳城下过几场小雪,春节将近,民间的事物渐少,热闹和喜庆的气氛渐渐蔓延开来。
  司隶离冀州只隔着一条黄河,洛阳这几个月来作为后勤中转枢纽,物资人力自四面控制区域汇集而来,在洛阳城的商铺、工坊、军营里转过,又通过黄河水运到前线,一切都纳入战争机制,无疑让军民忙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到这年关也该顺应人心适当休息。
  但官方则不然,整个白天,皇城里各个官署依然忙碌,进进出出都是官吏,看着眼睛血红的样子让人还以为是战场上刚下来。
  或者,年关对于文官来说就是一场战役,今年更是特殊大战役。
  入冬后虽少战事,向冀州方向调运物资和补充兵力都不再那么紧张,但信息的流转反更密集,自各郡太守、国相向朝廷呈报的年末统计、来年郡国开发计划,让内阁和六部的官员们都忙得焦头烂额,连吃饭时间都一再推迟,休假什么更不要提。
第0665章
惊梦(上)
  一座三楹相连的小殿,只见屏风隔离,四周都是镶了铜叶的大柜,案几上堆得高高的都是文卷,满是墨香,这就是内阁之地了。
  如此权重,却丝毫没有奢华,若不是金黄气息弥漫,真和普通世家书房差不多了。
  “我闻昔年秦制三十六郡,始皇帝每日阅读的竹简奏章都要以衡石量书,一石百二十斤按竹简重量,就有三十八字,就算是三十万字,始皇帝不可谓不勤政……现不用竹简了,纸册称重更达两百斤,这还仅仅文事。”贾诩起身捶着酸痛的腰背,很是叹息。
  丞相徐庶自文案中抬首,却笑说:“准确来说最巅峰时四十余郡……而后世与时进,至我朝一百零九个郡国,且今秋驿站讯盘网彻底完成,联系方便起来,又值今上登基的第一年,各地岂不有多多奏闻,以表忠心的道理?”
  这是实在话,却引燃了官署中气氛,众人直到午休,在专用食厅用餐时还在议论政务繁忙,许多老人都感慨再不复昔日士大夫悠闲,单看表情都是压力很大,仔细听话音却都是得意……
  汉朝时本来是朴素的二餐制,就朝食、夕食,这是与早出晚归的农耕作息习惯对应,所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如此。
  但城市中用工量大,三餐制是更科学习惯,随这几年粮产渐复,上下资用充足,今上还是应王时就带头开始三餐制,上行下效,午餐也在洛阳城里渐渐流行起来。
  餐厅制却是叶青自唐宋学来。
  皇帝做了以下规定:“内阁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及午,内膳至。”
  事实上不仅仅是内阁,别的官员也在。
  餐厅建立皇城南面,离官署很近一座旧殿改建而成,宰相有单独雅室隔离,里面餐桌都是按品级和年资聚在一起,年轻官员听到关于政务繁忙的议论,再望见那些人,都面面相觑,有时暗笑。
  或对于男人来说,忙碌于权力本就是痛并快乐着的事情,比最好药物还能提振精力。
  丞相徐庶和几个内阁重臣眼下还不能去吃饭,先去面见太后,呈递了全国年末统计账簿,以及这个月后勤事宜的一些调整建议。
  “司隶北面的河东郡已出现雪情,需要调集库存衣物,防冻防灾……”
  在他们看去,只见珠帘后朦朦胧胧的一个窈窕人影,垂帘以示内外有别,议案是宦官用金盘呈递进去。
  何太后一身鸾服端坐,眉目端丽,眼神很专注每一行,她最近精熟了新的组织流程,看了一遍建议案觉得是小事,遂提朱笔在文首上批了已阅,就放回到金盘上,让宦官传回给外臣。
  “这份统计账簿哀家先留着,回头再细看看……”
  堂下的重臣们相视一眼,都心知肚明,太后秉政很是谨慎,基本上有点大事就会请示皇帝,这份肯定是转呈清河郡无疑。
  上月讯盘网在陈留郡的一个中继点出现问题,导致去清河郡的军情必须绕远路转递,前后仅仅差了一个时辰就被太后感觉出来,这个女人呵斥让人至今记忆犹新,当夜就连下三道命令彻查该地。
  自洛阳到清河郡的最短讯盘链路需通过十余个节点,陈留郡在兖州北境,这分明怀疑是曹操动了手脚,因曹家势力在兖州依然根深蒂固,朝廷在当地新任命的太守不敢动手,自许昌连夜增派过去一百术师团,第二日后查明是大风雪埋没了当地驿站。
  即便这样真相明了,曹操还是解除了几个月的闭门不出,上表中央,自请辞去兖州刺史一职。
  洛阳朝野对这件事都是耳闻,都暗赞何太后的手段厉害,门阀世家本来因皇帝长期远离中枢而生的小心思,却泼了凉水一样的熄灭。
  政治手段本身不算什么,何太后当年无兵无权,斗争了两年就差点被董卓毒杀,这黑历史洛阳人都知道。
  但门阀世家最清楚这个女人现在的权力来自于谁,没有哪个皇帝亲征不担心后方失控,这样严密的讯盘体系,配合军事调动体系,再有徐庶赵云等人坐镇洛阳,一心向着皇帝的太后居中主持,现在谁还敢翻出浪花?
  而对各地方英豪来说,曾今雄主曹孟德都在一个女人面前认栽,更让他们心有戚戚,再明确不过地意识到——只要应武帝存在一日,真龙的权威辐射都能镇压各地。
  凡属华夏之地,大势已经尽归于这新生的汉第三帝国。
  洛阳的几家民营报纸上,更是连篇累牍,深入报道驿站讯盘网升级意义:“……讯情和交通是帝国扩张的最大桎梏,原本驿站传讯自南方最远的交趾到洛阳需要一月,讯盘网十个时辰就至,天下自此太平矣……”
  何太后有自己的小厨,不与外臣同食,叶青登基后,规定一日3餐,只见她说一声“传膳!”
  这话就重重而出,不等回声消失,一行穿戴齐整的太监抬着膳桌而来。
  何太后见了,心里一动,突问:“三位太后都用了么?”
  现在汉家有四位太后,其中就有刘备的母亲,她很早就寡居,现在才算是苦尽甘来。
  “娘娘,三位娘娘都已用过了。”
  听了这个,何太后才点首用餐,皇家用餐要摆谱,就是盘碗有个签,上有菜名和厨师,这一是保证质量,追究方便。
  餐具更是有讲究,叶青吩咐“以银器为主”,皇家喜黄金,是为了高贵,而使用银器,有很多实际功能。
  最重要的是戒备下毒而设,过去常用毒药,往往含有硫化物,所以银器测毒很灵验。
  独自用过午餐,一般是她阅览报纸的时间,见着这段就是蹙眉:“天下太平?此书生之气,实有些夸张了……且不说皇帝亲征艰苦,长安都还未平呢。”
  服侍的女官见她心情还算不错,凑趣笑说:“娘娘,总归是前所未有便捷,长安伪帝怎能和陛下相提并论呢?”
  何太后一笑,只在心中低语:“他要的一个靶子……吸引逆贼呢。”
  这是她自己的暗中猜测,不好明说,只转开话题:“讯盘只是知晓敌情,交通上还远不方便,暂只能以术师来快速支援,军事上都不敷用,民事经济上更难交流……不过另外方案已在准备,秦时除夯土直道,还实验过一种石木轨道,并行凹槽和马车轮精准吻合,很是方便,可惜造价太高,皇帝准备转为铺设铁轨,据说十日可达幽州。”
  “啊……铁不是更贵?”
  “你这丫头是很久没出宫看过了,各地铁官坊改建高炉,铁价跌的厉害……”
  闲叙过后,又是下午政事,皇城的一天就这样飞快过去。
  到傍晚时间,北宫里灯火通明,显得有些寂寂,自皇帝走后,何太后就没举办过宴会,而显得冷清。
  玉辇在宫殿和游廊间穿行归来,一身鸾服的清丽女子端坐丝帐内,只借外面灯笼的光亮翻阅统计账簿,眉宇不展。
  道法战争的消耗非常大,灵石珍贵稀缺资源,叶火雷要用到,法阵要用到,几个月就打光了前面四年存量,简直触目惊心。
  直到路过织院时,深黑色的夜色里透出密集人气,少女欢笑隐隐传过来,打破了北宫几个月来的沉寂。
  何太后有些被打扰的不悦,按下后勤物资统计,掀起帐帘问:“那面又有何事?”
  随驾的宦官跑去打听了回来,说:“今年冬天冷,宫女都发了两套厚实的新衣裳,比往年多一套替换,有这样都很开心。”
  随行的女官瞧着,说:“都交口称赞太后您的仁德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1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