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宠医妃(且把年华赠天下)(校对)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1012

  “难不成是我做了孽?大师要代表宇宙来收拾我?”
  道常笑着摇了摇头,半阖着脸,厚重的眼睑颤动着,情绪颇为复杂,“业障人人都有,非施主一人,何来收拾之说?今日老衲来,是有一言告之施主。紫微临照,星辰示警,九天帝星有二,国之大乱将起。此星相与施主业障有因,乱世之中,施主若想逢凶化吉,当听老衲之言,放下情孽……”
  不待他说完,夏初七“噗”一声,笑出声儿来。
  如若道常这位世外高人一直这么高远如鹤临青松,夏初七或许还会信他。可他在清岗时佛语禅言哄过东方青玄,又哄过洪泰帝,再又哄过赵绵泽,如今又来找她这样说,让她如何肯相信他的话?
  她眯了眯眼,“赵十九让你来说的?”
  道常微微一笑,高深莫测的摇了摇头,“老衲助晋王,并非己思,乃是天意。而施主你……”考虑一下,他眼睑微收,合掌当胸,一字一句清楚地道:“你原就并非常态而在,如今夹在这天道轮回之中,更是悖世。再且如今引发群煞干戈,虽由本意,恐也难合天道。除了放下情孽,恐不能保平安矣。”
  放下情孽?
  道常说得模棱两可,夏初七也一知半解,“大师在与我玩笑吧?当年在魏国公府里,说我是凤命之身,可以做一国之后的人,好像也是你吧?如今怎么没过多久,就变成了……因为我,导致九天帝王星有二,国将大乱,我不明白,怎的莫名其妙就变成了一个祸水?”
  道常并未看她,手指转动着佛珠,慈爱的眸子微微眯了一下,像是在看自己的孩儿,那神色柔和得夏初七以为自己看见了佛祖。
  “施主,世间一切的现象,包括天相都会变化。你三奇贵格所指之凤命,是彼凤命,而非此凤命。同样是凤名,可以人不同,这一点,也会有很大不同。”顿了一下,他目光微微一沉,“施主你并非当世之人,难不成不懂这个理?”
  “并非当世之人”几个字,骇了夏初七一身冷汗。
  在穿越到大晏王朝之前,夏初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尽管世间有太多无法用常理和科学来解释的事儿,但她从来不相信这些哄骗世人的玩意儿。不过,穿越时空都有可能,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如今这大和尚一句话点破了她的身份,若不是赵樽故意告诉他的,那就只是能说他确实“道行高深”了。
  可他不一直是帮忙赵樽,若非赵樽本意,他为什么要说?
  心脏沉下,她声音略缓,却也凝重。
  “大师之言,我不明白。”
  “你知。”道常瞄她一眼,温和的眸子半阖着,盯着她迟疑一瞬,又悠悠地补充了一句,“转世桃花,凤命难续——”
  如同当头一记闷棍,他的话敲得夏初七愣住了神,“依大师之言,赵十九若为皇帝,我便不能与他在一起?或者说,他做他的皇帝,只要不为后,不是凤命,就可化解?”
  “阿弥陀佛!施主,人命天定,人为之力,往往避无可避。但你……”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睨一眼夏初七高高隆起的小腹,又无奈地喊一声“阿弥陀佛”,目光空灵幽远的一叹,“剩下的,老衲不可说。施主自行了悟吧。”
  
  ☆、第240章
醒!!
  
  这个夜晚十分平静。
  天上挂着一轮柔柔的月色,像为京师城穿了一件薄如轻纱的衣裳,盛夏闷热的空气在一阵久违的雷雨之后清润了不少,带着一层薄薄的雨味儿,格外神清气爽。
  月下苍穹里,位于京师城南的一座旧式大宅子,黑幕冥冥,可书房里却灯火通明。
  书案上一个紫铜狻猊香炉上,冒着淡淡袅袅的轻烟,一个雕漆小几的边上,两个人相对而坐。一个身段儿颀长,一袭黑衣鸾带,眉目冷峻,雍容高远,俊美非凡,不似人间俗物。一个青袍在身,面容朴实,眉目瘦削,像一个久病之人刚刚好转,肤质蜡黄而憔悴。
  两个人的中间,摆放着一个棋局。
  黑衣鸾带的人正是赵樽,他紧紧抿唇,从棋盅里捻起一颗黑子,落到面前的棋局之上,沉声低低道:“连吃八个,撑死!”
  他说的撑死,不是人,而是棋。那面色蜡黄的青袍之人,正是一直“养病”的秦王赵构。他咳嗽着,抬头瞥一眼赵樽漫不经心的表情,手指微微曲起,指尖在棋面上敲了敲,笑道,“关公不睁眼,睁眼必杀人。老十九还是这般善于以退为进,御敌千里也一气呵成。”
  赵樽放下棋,拿桌边茶盏。
  “雕虫小技,二哥过赞。”
  赵构笑着摆手呵呵一笑,眉目略过一抹阴霾,“看上去只是一局棋,可为兄知晓,非一日之功啊。看似深入陷阱,却于顷刻间扭转乾坤,这般的老谋深算,世间除去你老十九,恐无他人也。”
  “二哥是个明白人,只可惜……”拖曳着声音,赵樽似笑非笑地弯了弯唇,放下茶盏,一只修长的手伸到盘上,像是无意地摆弄着棋桌上的黑子,嘴里小声笑笑,“有时太过优柔寡断。要知道,以德报怨虽好,但轻仇者寡恩,轻义者寡情。被逼至今若不反抗,岂非无念人偶?”
  在赵绵泽继承大统之初,作为嫡二皇子的秦王赵构,有一阵子是与他唱过对台的。那时候,人人都以为他才是一只“黄雀”,深藏于人后,只待反攻时的致命一击。可谁知道,几次三番地明争暗斗下来,在赵绵泽的有心横戈之下,他屡次败北,竟是毫无斗志,再一次称病龟缩于秦王府中不复外出,恢复了以前的赋闲之态,令人唏嘘不已。
  可赵樽从不这么看。
  十年磨一剑,一剑必穿心。
  在无十足把握的时候,没有比修养生息更合适的保护状态了。他这位二皇兄,除了比益德太子晚出生一年,没法子成为嫡长子之外,论智慧,比之宽厚的益德太子,不知高出多少。
  座中沉寂,赵构安稳如泰山。
  沉默好一会儿,他方才捋着胡须笑道,“为兄出自太皇太后,与当今陛下血缘亲厚,即使叔侄间有些嫌隙,也是自己人。”顿一下,他一叹,“新君继位,为固国本,难免防范得多一些。为兄病重,又无二心,他断断不会为难我。他即不动,不损,我又无能,无力,何不作壁上观?倒是十九弟,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必屈于人下,做俯低状。”
  听完他长长的一番话,赵樽笑了。
  赵构这席话里,看似无意,其实有意,看似有意,其实却是“不得不无意”。说白了,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他有那贼心和贼胆,却欠缺一点贼力而已。
  “二哥是最懂我的。”
  在聪明人面前,无须多言。
  赵樽一句话,赵构便了解地点了点头,“不错。你我兄弟亲缘,相交数载,如何会不懂?若非逼得走投无路,谁又愿意放下清闲富贵,歃血磨刀,以身涉险?”
  瞄一眼赵樽沉沉的眸,他叹一下,又道,“当初父皇突然罹难,乾清宫里崔英达手捧圣旨扶新君上位,老十九你‘身死’阴山,为兄的孤立无援,即便明知圣旨之事或有疑点,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形势发展不可逆。如今事已至此,即便新君不仁,为兄也不能不义。天下大势所趋,若无十足把握,十九弟还是稳健一些好。”
  “二哥多虑了。”赵樽知晓他还在试探自己心思,笑了笑,不轻不重的徐徐道,“益德太子殁后,二哥你原本是嫡位正统,老十九我即便有心,也是为二哥,不是为我。”
  略顿,他黑眸深深睨向赵构,手却指向黑子在棋盘上摆放的字,声音凝重道,“不仅我,旁的兄弟也对二哥推崇万分,愿与为弟一道,唯二哥马首是瞻。”
  赵构微微一愣,看着他微曲的手指。
  “老六?”
  赵樽只是笑,不答。
  赵构眉心一敛,似是恍惚想起般,咦了一声,“不对啊,老十九,你可别入了老六的套。他可是赵绵泽的贴心之人,且他为人阴狡,性猜忌,怎肯轻易与你我为伍?”
  “不为伍,也已经为伍了。若不然,二哥以为,晋王府里那么多禁军暗卫,为弟如何能来此与二哥弈棋品茗?”说罢见赵构不吭声,似乎还有犹豫,赵樽瞄一眼棋局,端过茶盏来,眼波一扫,荡出一圈冷鸷的光芒来。
  “为弟心知二哥的顾及。但二哥信不过旁人,一定该信得过我。当然,旁的事二哥不必操心太多,到时只需登高一呼便成。”
  大晏朝立长立嫡,赵构自然知道,想要登上那个至高之位而不会被人诟病,他比赵樽更为合适。赵樽只是一个庶出子,即使他有治国之才,也名不正言不顺,夺得天下,也得遗臭万世。
  只是,自古成王败寇,左右性质都一样。他既然铁了心要做,为何不先为他自己谋划,反倒要来找他?迟疑一下,赵构略略定神,目光睨向赵樽云淡风轻的脸。
  “老十九,你到底图甚?”
  赵樽轻轻一笑。
  “一个女人。”
  这样的回答,赵构不意外。
  甚至于,他极为满意这样的答案。
  看似无奈地笑了笑,他端过茶盏来,轻轻喝一口,又摇了摇头,“美人在怀忘江山,英雄难过美人关!唉,这么多年了,老十九你还是没变。为兄看在眼里,也替你伤怀不已。”
  赵樽笑而不语。
  瞄着他,赵构考虑一下,目中光芒微闪,突地又道,“只是无功有受禄,十九弟如此厚待二哥,二哥又岂能袖手旁观?十九弟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便是。”
  “多谢二哥体谅。”赵樽淡淡回答,眸中似有一抹流光掠过。“眼下时不待我,形势二哥也知晓,不仅朝中权贵需要打点的地方多,即便是江湖上,也保不齐需要周转,二哥若有心,可以予我一些东西。”
  说罢,他又指了指棋盘。
  赵构低头一看,只见在赵樽看似无意的摆弄间,棋盘中间已经多出一个用黑子摆出来的字——兵。
  “我手底下,只五万人……”
  见他托了底,赵樽轻轻一笑,“足够。”
  赵构迟疑一下,“好。”
  赵樽拱手微揖后,又突地伸出手。
  “还有一样东西有劳二哥。”
  赵构微微一怔,“是甚?”
  赵樽唇角微抿,慢条斯理的一笑,“银子。”
  要了兵还要钱,还要得有理数,这样的做派,很符合赵樽一惯的性子,只是赵构看到他狮子大开口比划出来的数值,脸有些黑。
  “这么多?”
  赵樽笑,“比起江山来,只是小钱。”
  半盏茶的工夫之后,赵构把志得意满的赵樽送去后门出府。幽静的后院里,有赵构这些日子宅家养病种下的瓜果蔬菜,昏黄的灯火下,仍可看见一片郁郁葱葱,染了夜露更添娇嫩,令人垂涎欲滴。
  “十九弟。”赵构想到不翼而飞的家产,笑了笑,突地道,“为兄近日无聊,在院中种了不少瓜果,看到那里没有?爬架的黄瓜可以吃了,你带点回去。”
  赵樽微微眯眸,“谢二哥。”
  ~
  自打道常大和尚离开,夏初七一直心神不宁。他留下的那些“哲理禅言”,外加那什么让她自己了悟的话,让她一头雾水之余,也心生不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10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