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779

  反过来说,西方人,他们的平民阶层,还有大部分精英分子就没有这个需要去了解东方。
  而这种西方中心主义加上舆论霸权,更加屏蔽了西方人了解东方的渠道。
  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二十一世纪,有些西方人仍然以为赛里斯人还拖着辫子裹着小脚呢。
  举个例子,大名鼎鼎的日本文化研究专著《菊与刀》,这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夫人(Ruth
Benedict)确实是一位人类学家,然而她从来没有去过日本甚至不懂日文。
  她只不过是透过当时日本发布的宣传电影、集中营中的日裔美国人和战俘的访谈纪录以及日本人的文学作品中收集资料,就这么“建构”出了日本文化的概貌。
  这位双性恋人类学家的结论就是,日本正太们被宠坏了,所以就使得他们长大之后性格出现了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照这么说,东方某大国的小太阳们,包括袁鸿渐同学长大之后都会成为霓虹金。
  对我们的袁大师来说,《菊与刀》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他打死也不会去抄的……嗯,抄了也要匿名。
  不过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轻易地引导西方舆论“抹黑”小日本。反正这年头连尼迪克特夫人都没有。
  袁燕倏苦口婆心地劝道:“植公,马基雅维利有一句名言,靠欺骗可以取胜之时,绝不要靠武力。另外还有一位贤人说过,不要让你的道德感阻止你做正确的决定。”
  嗯,这位大贤名叫艾萨克·阿西莫夫。
  “吾国之武力不说也罢,而这本书也不是什么欺骗,就是他们日本人自己写的……”
  嗨,十年之后的日本人也是日本人啊。
  “当然,我们要不信谣不传谣,可是我们还是能帮助西人认清日本人的真面目,让他们提高警惕。植公啊植公,这对我东亚乃至世界和平有百利而无一弊啊。”
  哎,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给小鬼子们添添堵,您老就从了吧!
第三十二章
名将兄
  本章副标题:煊赫之辈们开始出场了
  在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大义感召之下,施肇基公使终于是从了。
  他把我们的袁大师送到了电梯口,还不忘嘱咐道:“鸿渐,我们坐明天下午的火车去华盛顿,你可别忘了。”
  “植公,晚辈不敢忘。请留步……”
  “腻嗷,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
  “安,你说的就跟生离死别一样。我只不过先走一步,两三天的功夫我们又能见面了啊。”
  袁燕倏觉得带着个金丝猫上洛……嗯,去华府实在太招摇了,所以决定还是分开走比较好。
  “嗯……”艾纽卡小姐姐两手趴着汽车车窗,两眼泪汪汪地道:“可是,我们还是要分开两三天了啊。”
  袁大师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好像把这位无政府主义或者托洛斯基主义女战士给养废了,以后得给她找点事情做做。
  他伸出手宠溺地摸了摸小龙女的一头金毛,安慰道:“小傻瓜,没事的。我在华盛顿一安顿好了就打电话给你,到时候你马上就能过来了啊。好了,你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说着他提起皮箱,转身随着熙熙融融的人流走进了宾夕法尼亚车站。
  没错,1921年的纽约曼哈顿岛上有两座大型……嗯,超大型火车站。
  一座就是袁燕倏在万圣节晚上送别大明星的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
Station),这个“中央(Central)”不是指其位置在纽约中央,而是来自于这座火车站的建设者,纽约中央铁路公司。
  而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属于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范德比尔特家族(Vanderbilt)。从这个姓氏就可以看出他们是荷兰后裔。实际上,《绯闻女孩》里面的白富美女主角的范登伍德森家族就是影射这家人。
  而同时宾夕法尼亚车站也坐落在曼哈顿岛上。同样的,这个车站最初由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简称PPR)建造并使用。
  PPR在历史上可了不得,它是大大小小800多家公司合并成的巨无霸中的巨无霸。巨到它的年度预算一度比美国政府还要高,霸到十九世纪的美国人认为PPR的董事长比美国大统领还要有权势。
  宾夕法尼亚铁路网是美国二十世纪的铁路历史上最庞大的铁路网,在最高峰时其路网长达16,000公里。
  1968年,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就和PPR合并成了宾州中央铁路公司。不过两年后就被强制破产了。
  可以说这也代表了美国的铁路时代正式宣告终结。
  袁燕倏走进的这座地上车站大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建筑之一,面积达2.8公顷,接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中殿规模,同时还带有古罗马浴场的那种风格。不然美利坚怎么会被叫做新罗马呢,他们的审美情趣真的和古罗马人十分相似。
  可惜的是,这座豪华的车站大楼在1968年被纽约市政府拆除了。
  他今天要乘坐的这趟列车路线也大有名堂,叫做东北走廊铁路线(Northeast
Corridor
Railway
Line),起始于波士顿,向南连接普罗维登斯,纽黑文,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终于华盛顿,经过五个州全长730公里,是美国最繁忙的铁路线。其重要性相当于东方某大国的京沪线(1)。
  “鸿渐兄,这里,我们在这里!”
  他进了地下月台就见到了刚认识不久的驻美武官曹霖生少校:“庆芝兄,还有几位先生,你们好……”
  他们两人和其他几位随员一起上了这列名为“拱顶石之星号”的火车。当然啦,他们这些随员和施肇基夫妇地位不一样,公使夫妇坐的是头等包厢,他们坐的是普通硬座。
  “呜呜呜……”
  汽笛一响,火车开动。
  其实这趟旅程也不用花多少时间,五六个小时就能抵达华盛顿。只不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的袁大少爷这段时间享受惯了,坐在这么“狭小”的位置上总觉得全身不舒服。
  他招呼道:“庆芝兄,不如我们去餐车喝点东西。”
  曹霖生面露难色,有些艰难地说道:“鸿渐兄,恐怕我们进不了餐车啊。”
  袁燕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想了那么一想才明白问题出在他们两张黄色的FACE上面了。
  他冷笑一声,拿出皮夹抽出两张绿色的Portrait道:“他们不让我们进餐车,还不让他们的国父们进去吗?”
  说着他站了起来,戴上帽子拿起大衣道:“曹上校,请吧。”
  曹霖生没有办法,也只好站起来整了整身上的军服,跟着他走向餐车。
  “你们不能进餐车,里面满了!”
  听到列车员这么阴阳怪气的语调,甚至连个“sir”都没有,袁大师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探头透过玻璃门往餐车看了一看,里面明明还空了一大半。
  他现在确实是在纽约混得风生水起,不过袁燕倏也只能去那几个有限的认识他或者知道他是贝克家族好友的高级餐厅和高档场所。至于不认识他的地方么,那就和现在的遭遇一样。
  运气好还能用国父们开路,运气不好也只能摸摸鼻子灰溜溜地滚蛋了。
  算了,老子这种高等华人不跟你这种下等白皮置气。
  他二话不说就要掏出皮夹……
  “Train
Man(列车员),你不能这么对待一位军官!”
  就在这时,两个中国人的身后传来了一个温和却坚持的男声:“不管他们是什么人,军官还有他的绅士朋友是有资格进餐车的。”
  袁燕倏和曹霖生转头一看,就见到一位三十多岁,相貌英挺的陆军上尉站在他们身后。
  这位American
Captain见到曹少校转过身,马上立正敬了一个军礼。而曹霖生不敢怠慢,也端端正正地回了一礼。
  别看人家只是上尉,军官在美国可是非常值钱的,哪像北洋还有民国那样名爵泛滥得一塌糊涂。
  见到有军官帮这两个黄种人说话,那个狗眼看人低的列车员也只好悻悻地给他们三位让开了去路。
  一进餐车,我们的袁大师率先开口邀请道:“上尉先生,谢谢了。不知道我和这位少校有没有这个荣幸请你喝一杯。”
  美国军官十分愉快地点头道:“OK!”
  注释:
  (1)以上史料摘自《辉煌之路:美国铁路史》,慕容看了那么多参考书不用一下念头实在不通达。
第三十三章
阿诺德
  本章副标题:二等人他爹
  三人落座,各自点了一杯软饮料……没办法,现在美国禁酒,如果是在私人场合当然百无禁忌,可是他们是在列车上,所以喝不了好年份的拉菲,只能和今年份的可口可乐。
  这年头的可口可乐里面真的是含有微量可卡因(英文就是Coke)的,喝了特别提精神,当然也容易上瘾。所以才叫做Coke
Cola。
  而且这玩意如今还没有进入赛里斯市场,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一直要到1927年才出现在上海街头,译名是“蝌蚪啃蜡”……
  然而这玩意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销售情况自然很差。于是,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
  最终,当时江西九江县县长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它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易于传诵(1)。
  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当然在这条时间线上,就没有蒋县长什么事了,有我们的袁大师在就行了。
  袁燕倏和曹霖生还没有开口做自己介绍,那位“美国队长”就笑呵呵地向着袁大师问道:“请问一下,你就是Neo
Yuan先生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