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779

  这些人带着不明觉厉的神情,按照他说的翻到了规则篇,心中又是一声赞叹。原来袁燕倏为了便于西方人理解采用大量的图例,简直就成了一本看图说话。
  “先生们,我们今天先学习基础麻将……”
  “每人十三张牌,庄家有十四张……”
  “牌型有清一色混一色风一色和碰碰胡……”
  “来,跟我念。这叫吃……这叫碰……这叫杠……这叫胡……这叫自摸……这叫杠开……”
  “先生们,你们明白了吗?”袁燕倏看到哈丁总统高高地举起了手,便问道:“总统先生,什么问题?”
  老帅哥哈哈一笑道:“袁先生,我的问题就是能不能现在就开始啊?我都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当然可以!”袁大师莞尔一笑,点头道:“总统先生,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哗啦啦……”
  未来的“世界中心”里面就此响起了清脆悦耳的洗牌之声。
  正所谓:可怜椭圆办公室,不打扑克打麻将。
第八十五章
戴蒙德
  本章副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前传
  我出生于1937年的波士顿,那个时候大萧条的余波仍在全世界荡漾,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已经逐渐逼近。可以说,我们美国人正处于一个彷徨无措的十字路口。
  不过我的童年过的十分愉快。我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医生,所以他既不用上战场还让我们家过上足够优渥的生活。我的母亲开了一个小小的音乐学校还给学生补习拉丁语,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父母都是很爱孩子的人,但是他们白天都很忙。所以陪伴我的除了保姆之外,就是那台威斯汀牌的收音机。那个奇妙的大箱子里面不但有小人给我唱歌,教我识字,督促我刷牙吃饭睡午觉,还为我讲故事。
  所以我们这些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就成了“收音机一代”。尤其是二战开始之后,父亲们上了战场,母亲们去了工厂,孩子们全都是被保姆或者托儿所和收音机抚养大的。
  我特别喜爱的当然就是那些年正在连载的《哈利·波特》。这对孩子来说那当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虽然我那时候搞不懂为什么大反派“锐地魔(Redmort)”弗拉基米尔·维萨里奥诺维奇·拉斯普京那么坏,一定要破坏巫师界的千年传统,还要清洗掉所有反对他的巫师。但是那个故事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
  而我也知道了《哈利·波特》的作者是一位来自神秘东方的家。
  我的父母在周日上午会带我去教堂,那当然不怎么有趣。不过到了中午我们就会去看电影,那可是我一周最开心的时间,不但能吃到爆米花冰淇淋,还能看一部最新上映的片子。尤其片头出现一个坐在月亮上钓鱼的男孩子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
  一般来说,我的父母每周要进行几次社交活动。周日在看完电影之后会和他们的朋友们一起去Mahjong
Club。波士顿这边的Club很贴心地提供托儿服务,所以他们每周都带我去。
  他们在和朋友们打麻将的时候,我和其他孩子一起在玩麻将积木,那真的是非常愉快的经历。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给我的孙子们买麻将积木,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益智玩具。
  《哈利波特》、梦工厂和麻将有什么联系呢?当然是有的。
  我十岁就知道这三者都出自一个人的手笔,那就是袁燕倏先生。那个时候二战还未结束,就连袁先生也在中国为他的祖国战斗,但是他仍然在创作连载小说(1)。
  纵观二十世纪美国流行文化,很多地方都和一个中国人密不可分,甚至猫王和甲壳虫最早签约的公司都是梦工厂。
  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黄种人能这么深远地影响美国文化呢?
  这就像日后新几内亚的朋友耶利问我的问题一样,为什么你们白人制造了那么多的货物并将它运到新几内亚来,而我们黑人却几乎没有属于我们自己的货物呢?
  幸运的是,当我在1966年担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的教授一职的时候终于有了机会当面向袁先生问这个问题。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接到袁先生电话真的非常激动,而当听到他邀请我去袁氏庄园打麻将,我差点晕了过去。
  当时我不太明白他为什么会注意到我这样的生理学教授,难道他会关心我在新几内亚的鸟类生态与演化行为的研究吗?
  等我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真的十分关注生理学的最新发展,而且对于这个学科有着非常深入且精辟的见解。他还鼓励我往人类学方向发展,这确实让我确定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我原本以为爱因斯坦先生说的没错,袁先生的才智足以让他成为任何一个学科大师的天才。但是接触过袁先生,我才发现爱因斯坦说错了,袁先生本来就是人类最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在很多学科上面都有着常人难以达到的成就。
  当我在麻将桌上向他提了这个问题。他很平静地告诉我,不是他刻意要影响美国文化,而是美国文化正等着他来影响。
  比如说麻将。实际上,二十年代的美国人正在等待着一种类似的娱乐方式,而袁先生和他的麻友们只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
  禁酒令的实行,城市化的深入,中产阶级的崛起让美国人需要一种兼具社交性、娱乐性和仪式性的室内娱乐方式,而麻将正迎合了这种需求。
  如果早十年或者晚十年,麻将是不可能很快地在全美国流行开来的。
  当然,名人的示范效应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早一批的麻将爱好者几乎都是纽约名流和华尔街的金融从业人员,这给麻将打上了高智商的标签。
  而哈丁总统夫妇对于麻将的爱好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也变得家喻户晓,华盛顿的贵妇们都以到白宫陪第一夫人打麻将为荣,这也让麻将成了上流社会的标志。
  麻将是这样,袁先生写的小说拍的电影也是这样。
  就像袁燕倏先生说的,就是一头猪站在风头上也能飞起来,何况是他的作品都相当因吹斯听。
  其实,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优秀的娱乐产品都是一种相当稀缺的资源。这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人类社会产生了这些娱乐产品,反过来这些娱乐产品形塑了人类社会。
  我希望使读者相信,历史并不“就是一个又一个讨厌的事实”,就像一个愤世嫉俗者说的那样。的确存在着适用于历史的广泛模式,而寻找对这些模式的解释不但令人陶醉,也是大有裨益的。
  今年也就是1994年是袁燕倏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把这本书献给这位深刻地影响二十世纪人类历史的伟大人物。
  ——节选自贾雷德·戴蒙德(Jared
Diamon)的《小说、电影与麻将》前言
注释:
(1)笔者注:这条时间线上的二战肯定要打到1947年之后的。
第八十六章
三八节
  本章副标题:钱德勒一家人
  1921年3月8日,星期二下午,国务卿办公室。
  “笃、笃、笃。”
  “进来。”正在伏案工作的国务卿先生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秘书问道:“有什么事情?”
  秘书先生面带难色地道:“休斯先生,你让我安排袁先生明天和你会面,可是……可是他说他有要事要回纽约。”
  “回纽约了?”美利坚现任国务卿有些不高兴地问道:“那个中国人说什么时候再来华盛顿了吗?”
  “他在电话里面没有说,不过……”秘书先生道:“他为你送来了三本书。”
  休斯先生好奇地问道:“三本书?什么书?”
  秘书先生走上前来道:“就是这三本书。”
  国务卿先生拿过来一看,这三本书就是《社会主义》、《144张牌的艺术》和《日本可以说不》……
  我们的袁大师此时都抵达纽约了。他这一次来华盛顿连美利坚大统领都见过了,那么见不见美利坚国务卿那就不那么重要了。
  反正有没有他的建议,华盛顿会议一样是要开,而赛里斯的处境不会因为他的建言好到那里去,当然也坏不到哪里去。所以是不是要和休斯先生会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最关键的是,美国人要开华盛顿会议是为了体面的埋葬英日同盟,而袁燕倏一心想要让这个过程不那么体面,如此这般才能挑拨美英日这三个国家的关系,为自己的“宏大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袁大师已经想通了,就算要见面,那也要等到那部《饥荒孤女》上映了再说。
  再加上他确实是有要事需要回纽约一趟,因此就自行离开了华盛顿。而且人家玫瑰木酒店还十分热情地为他保留了那间客房。
  看看,这就是大师应该得到的待遇。
  “咦,今天为什么这么堵?”
  他同其他那些小伙伴们在车站告别,就和两位大美人一起上了出租车。只是他们居然被堵在了路上。这在1921年的纽约可是十分难得的经历。
  艾纽卡小姐姐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尼奥,今天可是妇女节啊。应该是有人在游行吧。”
  对哦,三八妇女节和五一劳动节可都是美国人捣鼓出来的,可是一百年后,这两个节日却成了赛里斯人的固定节日,历史还真有点意思。
  谁说USA就成不了USAS,要知道三八和五一都发源于芝加哥,当时美利坚工人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吗。
  五一劳动节可是恩叔金口玉言亲自制定的。而三八妇女节是号称“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克拉克·蔡特金发起的。这位德国龙骑兵在国际共运史上那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她是德国社民党,德国共产党,第二国际的发起人之一。
  蔡特金女士还和列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为苏联辩护的欧洲左派知识分子中的重要一员,后来就得了一枚“红旗勋章”,算得上最早的三八红旗手吧。
  想到红旗手,袁燕倏心中就是一动,也不知道那位红旗大五哥想通了没有,愿不愿意回国博一把来着。
  而他这次匆匆赶回纽约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觐见一位洪门中的煊赫人物,这位老人家现在飘在大西洋上,几天的功夫就能到了。
  此君可是袁大师计划中的重要一块拼图啊。
  另一个原因么,“愚者大人”主要是来给“正义阁下”送行的。至于那个美籍华裔的托派间谍,前几天就搭上去欧洲的邮船了。
  然而,袁燕倏没有料到他随手打发去巴黎的庄昆仑这一去那真的就如鱼得水,成了巴黎那帮人的老大哥。等到他再次见到小庄之时,人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