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779

  只见陆衍拉着袁大师迎了上去,他容颜一整就充当起了双方之间的介绍人。
  “这位便是陇西汤用彤,字锡予。”
  六指琴魔好歹也是个文化人,要称呼人家家乡也得用古称啊,其实这位汤先生来自甘肃省渭源县,附近还有一座首阳山。
  我们的袁大师立马伸出手去热情地道:“锡予兄,幸会啊幸会。”
  他心里面心说,这可真是幸会啊!老子后来为了在网上装逼还硬着头皮读了一遍你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那时候真没想到还能见到活蹦乱跳的你啊。
  以他现在的声望还能如此客气,人家也挺感动地握住他的手道:“鸿渐先生……”
  “锡予兄,先生什么的,兄弟我可不爱听啊!”
  “那好那好,今日我等叨扰鸿渐兄了。”
  “哪里哪里。”
  两人寒暄完毕,袁大师就看向了第二位君子,只听陆衍介绍道:“鸿渐,这位是咸阳吴……”
  说到咸阳那必定就是一位老秦人啦,民国时期陕西姓吴的哈佛学生,袁燕倏不用六指琴魔介绍,也不用大师球百度都知道是哪一位了。
  他直接开口问道:“敢问阁下可是泾阳吴雨僧?”
  长得还有点小帅的小吴闻言一愣,立马点头道:“在下正是吴宓。鸿渐兄知道我吗?”
  这里要说一下,吴宓的宓有三个发音,一则通“伏”,伏羲的伏古代也写作“宓”。
  一则念第四声的mi,这是现代汉语的读音,意思是安静。
  三则,吴宓的学生,比如钱钟书季羡林等人都念做第四声bi。所以他念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应该是发“币”这个音。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这年头没有汉语拼音也没有汉字标准化方案,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十分正常。
  而吴宓这个名字也是民国大师们的一件轶事。
  他本名吴玉衡,从小体弱多病,因此他的祖母决定为他改一个名字,于是请了他的姑丈,晚清著名诗人陈伯澜另取新名。陈大诗人当时喝醉了,随手在一张破纸片上写出“陀曼”二字,吴玉衡也就变成了吴陀曼。
  1911年他进了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些小洋奴的子弟同学趁吴陀曼课间外出,便在黑板上写下谐音的“糊涂men”,等他进了教室便哄堂大笑。这让他决定以后在发表言论的场合,用自己取的“吴宓”,而不用“吴陀曼”。
  袁燕倏又要心说了,废话,我太认识你了!
  那些“民国范儿”的爱好者,前面那个小汤说不定……基本上是不知道的,但是怎么会不认识你呢?
  当然啦,那些不学无术的家伙们其实也不知道你在学术上有什么成就,只晓得你跟徐志摩齐名,人称民国两大渣男就是了。
  哎呀呀,说到这件事情,其实现在这个时间点还来得及,倒是可以挽救一下你……就看老子等会子心情如何了啊。
  他莞尔一笑,曼声吟道:“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吴宓听到这一句出自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的名句,不由得大大地吃了一惊。因为这就是他表字“雨僧”的出处,可是他没有告诉过其他人……好吧,这是后世的推测。
  在他眼中,我们的袁大师顿时变得高深莫测了起来。
  袁大高人笑着伸出手道:“当然知道。泾阳吴家的公子,前清“护国夫人”的堂侄,兄弟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没错啦,吴宓还有一个身份便是陕西女首富,就是《那年花开正月圆》里面孙俪演的女主角周莹的堂侄。
  1900年庚子事变,慈禧太后逃到西安,周莹献上了十万两白银,因此被老佛爷收为义女。所以吴宓的堂姑母真的一位很有传奇性质的女子。
  吴宓又惊又敬地道:“鸿渐兄竟然博闻强记至此,雨僧佩服!”
  等他见过小汤和小吴之后,陆衍便又一次地开口介绍道:“这位是修水……”
  修水在后世可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市,不过如今么……
  “小陆,你不用介绍了。”
  我们的袁大师摆了摆手,似笑非笑地看向第三位君子,用带着一点揶揄的语气说道:“陈世兄,何来之晚也?老兄你要见小弟我还需要别人介绍吗?”
  年约三旬的陈世兄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地道:“鸿渐兄,你这是取笑我还是埋怨我呢?”
  “哈哈哈,我哪里敢呢?”袁燕倏也不想把对方弄得下不了台,因此自己转移话题道:“鹤寿兄,原翁一向可好?”
  鹤寿兄松了一口气道:“家父甚是康健,不过……”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一时没忍住露出了啼笑皆非的表情说道:“不过当然是比不了令尊的咯。鸿渐你也不因此写了那篇《妻妾成群》吗?”
  袁大师闻听此言,脸上笑容顿时就是一僵,心里面真的好气啊。老子的老子纳妾都传到这家人的耳里了,老子的老子还真是给老子长脸啊!
  一看气氛有点诡异,旁边的陆衍立马打了个圆场道:“哈哈哈,想不到鸿渐和鹤寿还是世交呢……”
  等一下哈,著名苏区的江西修水人怎么就和著名“甜”区的江苏无锡人成了世兄世弟了呢?
  这是因为他们两人的父亲是文友兼故人。
  1900年陈老先生移居南京,未几丧父,让他更加无心于仕途。因此于金陵青溪畔构屋十楹,号“散原精舍”。常与友人以诗、古文辞相遣,自谓“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
  对了,陈老先生是何许人也啊?
  他名叫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
  他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同光诗派的重要人物,还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那么,袁老爷子是何许人也啊?
  他是一心要为我大清尽忠,却始终科场不利的官迷……那个传统文人。
  这种传统文人看到著名诗人和风云人物的陈三立来到家乡左近,那还不立马上前巴结……那个结交啊。在袁老爷子的倾力结交之下,他倒是也成了“神州袖手人”之一。
  于是乎,他们老袁家就和老陈家成了世交!
  而陈三立那位来到哈佛留学的公子自然就是和汤用彤、吴宓并称为“哈佛三杰”的……
  陈寅恪(3)!
  注释:
(1)早在1892年就创刊,被称为最重要的时尚杂志品牌。
(2)即Vanity
Fair,1913年创刊,专门报导上流社会和时尚先锋的画报。
(3)还得说一下,陈寅恪的恪字在这年头不读第四声ke(克),而是读第四声que(却),理由和吴宓一样。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八骏宴(上)
  本章副标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大师。
  话要说说清楚,汤用彤、吴宓和陈寅恪今夜来此赴宴自然是为了见我们的主角——袁燕倏。
  不过我们的袁大师到目前为止的主角光环还没有强大到如此地步,能让不在美利坚的他们出现在这里。
  其实,在原本那条时间线上的1921年4月,哈佛三杰千真万确地都在哈佛大学。
  而过了这个时间点,吴宓马上就要回国成为渣男……那个成亲了,陈寅恪会转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东方古文字、中亚古文字和古代蒙古语。只有汤用彤还会留在美利坚,要到1922年获得哲学硕士之后才回国当国立东南大学的哲学系教授。
  袁大师再次打量了一下眼前三位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未来的三位民国大师,在心里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下就齐活了,集满了哈佛三杰,接下来就可以召唤……嗯,吃饭了。
  不过吃饭之前还得做一件事情,那就是……
  “诸位,我们难得一聚,怎么能不拍张照片以作纪念呢?”
  袁燕倏现在也要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名了,为了方便日后的“袁学家”们起见,他决定只要条件允许,那就要多多拍照。
  好吧,其实这是一百年后智能手机用户们的后遗症,见到名人就像和他们自拍一张。
  他招呼一声道:“来人呐……”
  外面就进来了一个手持照相机和镁光灯的男仆,等到众人坐定便“啪”地一声留下了一张后世被称为“八骏图”的著名合照。
  所以,这顿饭后来也叫做“八骏宴”。
  “诸位,请入席吧。”
  袁燕倏自然当仁不让地坐了主位,其余七位赛里斯人谦让一番之后各自落座。
  按照赛里斯人的习俗,年纪最大的陈寅恪坐了首席,1890年出生的他今年三十一周岁。其实按照出身来说,他也是现场众人最高的,人家祖父可是官至湖南巡抚的陈宝箴。
  其次是1893年出生的汤用彤,再次是1894年出生和袁燕倏同岁的吴宓,袁大师的三位牌搭子作为陪客坐了接下来的席次。黄宗诒不但年纪最小,而且算是袁燕倏的晚辈,因此坚决地敬陪末座。
  我们的袁大师自然觉得这样的流程是非常麻烦的,但是他知道自己回国之后就得经常面对这种场面,还是先习惯起来吧。
  只见主人家袁燕倏拿起一杯酒,站起来身来道:“袁某今日能结识锡予兄,雨僧兄这两位俊杰,真乃是一大幸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