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779

  嗨,有了这一千万美金,这三者还愁没有吗?
  只需要短短一年都不到的时间,自己就是赛里斯的摩根了啊!
  什么“身先士卒孙檀香”,什么“从不买票曹仲珊”,什么“学富五车张大帅”,什么穿林北腿,什么天魔传人,什么军道杀拳……都逃不过余之一握!
  “皮卡皮卡。”
  “哎……”
  这次袁燕倏连回嘴的兴致都没有了,只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老子本来能当站在世界之巅俯视众生的众神之王……至少也是王族一员吧。
  现在有了这个破系统,只能当个狗屁大师。居然还有人问为什么老子要带着这个破系统?!
  “BOSS,他们请您上去呢。”
  “我知道了。你们两个自己去吃午饭吧。”
  意兴阑珊的袁大师整理了一下衣服和心情,打发了自己的女秘书和男司机,跟着引路的办事员来到了顶楼。
  “笃、笃、笃。”
  “请进。”
  “摩根先生,袁博士来了。”
  办事员闪开身子,露出了一间宽大豪华却绝对不能说奢侈的办公室,还有办公室中坐着的几位绅士。
  其中自然有他认识的乔治·贝克先生,不是老的那位,而是乔治·贝克先生二世。
  有着一副运动员般的好身材的贝克先生利索地站起来迎接道:“尼奥,你来了?”
  袁燕倏快速地摘下礼帽,风度翩翩地躬身道:“是的,贝克先生。我们很久没见了。”
  “是啊,我们是很久没见了,上次还称呼你密斯陀,现在要称呼你道可托了。”
  小乔治·贝克先生开了一句玩笑,便道:“袁博士,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贝克先生二世指着身旁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年人道:“这位是托马斯·拉蒙特先生,现任摩根财团的副总裁。”
  原来就是那位把墨索里尼和罗斯福并排挂在一起,还有着“摩根财团史上最成功的总裁”的高级合伙人。
  “拉蒙特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袁博士,我也很高兴能认识你这样的家。对了,我听人说你还是一位非常有见地的经济学家。”
  “拉蒙特先生,这都是经济学界前辈们的鼓励,请不要当真。”
  贝克先生又一指一位身材敦厚留着络腮胡的绅士道:“这位是乔治·惠特尼先生,他马上就要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主席(英文简称,NYSE)。”
  没错,这位就是把倒吊男称为伟大的爱国者,还认为节制是挽救德国的大英雄的NYSE主席。
  “惠特尼先生,那我要恭喜你了。”
  “袁博士,我也要恭喜你获得Ph.D啊。你的《Socialism》我也拜读过了,写得相当不错。”
  “惠特尼先生,这是我的荣幸。”
  听听,老子跟着两位实在太有共同语言。
  “而这位便是……”贝克先生二世指着屋中最后一人。
  此君上唇留着一副一字胡,眉毛浓密,眼神深邃,鼻子高大,和他父亲倒是很有几分相似。他看上去六十左右,正是大人物们最为黄金的年龄。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们的袁大师一见之下就觉得人家贵气逼人。
  果然就听乔治·贝克二世介绍道:“杰克·皮尔庞特·摩根先生!”
第二百六十三章
小摩根(中)
  本章副标题:开往东方的列车……上不上呢?
  比起摩根财团的创始者约翰·P·摩根,他的儿子杰克·P·摩根的名气要小了不少,在历史上的评价也低了不少。
  所以也有人说老摩根之后,“华尔街再无王者”。
  平心而论,倒不是这位二代目真的比不上一代目,只不过守成者总比不上开创者那么传奇。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美利坚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于摩根财团这样的超巨型托拉斯都非常警惕,而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全世界人民那是越来越警惕。
  十九世纪末,美利坚就兴起一场反托拉斯运动。在这个背景之下,189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顾名思义,这个法案就是为了反垄断。第1条就规定,以托拉斯或任何类似形式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违者处以5千美元以下罚金,或1年以下监禁,或二者兼科。
  这个法案让洛克菲勒家族不得不在1911年把自己的“标准(美孚)石油帝国”拆分成37个独立的地区性石油公司。
  1914年又通过了补充《谢尔曼法案》不足的《克莱顿法案》,这个法案比前者更进一步,预防垄断某行业的托拉斯成型。比如其中的第七条,严格规范企业获得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股票,防止恶意并购。
  但是这两个法案对于金融界的垄断行为几乎没有怎么着力。
  而到了三十年代,大萧条中损失惨重美国人民把矛头指向了华尔街,树大招风的摩根财团自然是首当其冲。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针对华尔街的调查最初是由摩根财团还有我们袁大师的亲密朋友胡佛总统发动的。其最初的靶标并非华尔街的银行家们,而是他心目中破坏股市稳定的“大量抛空”者。
  胡佛认定这些空头投机家身后有着民主党的恶毒势力,而民主党操纵股市的目的,是为了羞辱他复兴经济的努力和谋求连任的企图。
  1932年初,胡佛要求参议院银行和货币委员会对当时的卖空行为做调查。这个调查在寻找“民主党阴谋”上失败了,但是非常成功地把三十年代的公众视线拉回到了二十年代。
  关于1929年的惨痛回忆重被勾起,随着听证会的深入,公众的情绪犹如愤怒的葡萄一样在一天天膨胀。
  为了响应美国人民的呼声,1933年上任伊始的罗斯福敦促参院银行委员会进行一个更为全面的调查,以查清“恶劣银行行为的所有影响”。
  黑幕终于被揭开了,摩根和他的合伙人们各式各样的丑恶行径曝露在公众眼前。
  汹涌的舆情和及时撇清与摩根干系的需求促使FDR尽快痛下杀手,将摩根财团加以肢解,以示对其丑行的惩罚。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由罗斯福签字生效。这个法案严格区分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界限。此后,银行要么从事存贷款业务,要么只能从事证券买卖。前者只能购买美联储发行的债券。
  1935年,摩根财团不得不另行成立了一家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也就是未来财经界的“大摩”。
  顺便说一句,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个法案被取消了。花旗集团和高盛集团这样的商业银行集团卷土重来……
  于是,就有了2008年的那场次贷危机。
  不管怎么说,老摩根建立的金融帝国在小摩根手上被拆分。虎父犬子这个说法就变得实至名归了。
  “很荣幸见到你,摩根先生。”
  我们的袁大师脸上保持了热情却不失矜持的笑容,身体姿态看上去很是恭敬却没有到谄媚的地步。
  总的而言就是八个字,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而当他在打量“华尔街之王”的同时,人家也在打量着他。
  杰克·P·摩根……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卡大爷故意的,泰坦尼克是他老爹造的,后世的电影男主角恰巧也叫杰克。
  他早就听说过尼奥·袁的大名,就是1920年11月1日,袁燕倏豪赌五十万美金压“250”张选举人票的“NYU豪赌之夜”。
  小摩根还因此把NYPR的股票输给了老贝克先生(1)。
  不过那场赌局的标的只有区区十几万美金,对摩根财团掌门人来说根本无所谓,反倒是让他对这个中国人产生了那么一点好奇之心。
  至于我们的袁大师后来写出的那些小说和搞出的那些大新闻,同处于纽约的小摩根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好奇之心就变得更大了。
  当然啦,这点子好奇之心还不足以让“华尔街之王”一定要见“NY的NY”一面。
  真正促成这次会面的原因是,摩根财团急于拓展东亚业务。
  因此,摩根财团真的急需一位东亚事务专家。
  而老乔治·贝克先生对小摩根说,如果要在东亚找合伙人,尼奥·袁是最佳人选。
  所以这次会面其实真的就是一场面试!
  而作为一个面试对象,魅力值高达17点的袁博士光从卖相上来说,就赢得了“华尔街之王”的好感。
  “我也很高兴见到你,袁博士。我很喜欢你的《狄公案》。”
  “谢谢,摩根先生。”
  摩根财团的二代目和袁氏金融帝国的东宫太子殿下握了握手。
  “摩根先生,既然说到了我的《狄公案》……”袁燕倏从随身的皮包里面拿出一本装潢精美的书册,双手递了过去道:“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