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779

  “那个时候曼彻斯特的那些纺织厂老板们做梦都笑醒了。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有四万万人口,只要中国每人每年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
  “于是,他们真的把好几船的睡帽运到了中国……”
  袁燕倏苦笑着道:“他们不知道我们中国人睡觉不戴帽子,也不用戴帽子。”
  “先生们,我必须指出这一点,在当前这个历史阶段,摩根财团就是曼彻斯特的那些工厂主。”
  “我要说的是,你们有很好的商品,但是不适合当今的中国!”
  现在、如今、眼下、此刻……我们的袁大师心中只有四个字。
  那就是……
第二百六十五章
数英雄
  本章副标题:若无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卅年劫。
  我们的袁大师心中这四个字便是……
  时、无、英、雄。
  英雄史观当然要不得。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英雄人物的带领,人民的自我觉醒又谈何容易。
  1921年的赛里斯,可谓是薪柴遍地,油膏满溢。当此时天下苍生,翘首期盼。
  他们等待着那位从天堂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盼望着他会点起一把大火烧出一个全新的赛里斯!
  然而,全天下唯有袁燕倏一个人知道这位普罗米修斯现在还不成气候。
  接下来这几年会出现几位煊赫一时,不可一世的大人物。不过袁大师自然晓得他们是旋起旋灭,连为王前驱都算不上。
  真正为王前驱的那一位还要等六年之后才上位呢。
  对了,这种只要经过九年义务制教育就知道的历史常识和袁大师不能加入摩根财团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关系。
  请问,摩根财团真正的生意是什么?
  两个字,借钱。
  当然啦,这不是脱了衣服、拿张身份证、拍个照片就能借到钱的校园贷,而是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美金的大借款。
  而且这种借款的还款期,最短十年起跳,二、三十年完全不稀奇,五、六十年也算正常,上百年的不是没有。
  对摩根财团来说,当前在赛里斯开展业务最大的阻碍居然是,他们想借给人钱都找不到人可以借。
  说实话,袁燕倏对此也是爱莫能助,因为他确实也想不出可以借钱给谁。
  北洋军阀的问题呢,就是他们明明就是藩镇,偏偏要当中央。
  这年头的中央是那么好当的吗?
  你当了中央就要担负起从我大清开始欠下的各种外债,而且此时海关还掌握在洋人的手里。
  凯撒·袁就是到死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德不配位,不管是叫民国大总统还是叫洪宪皇帝那都没用。
  皖系的屋大维·段不但没有现代金融概念,而且连“古代金融”概念都没有。
  还记得西原大借款吗,“北洋之狗”屋大维·段居然对“北洋之虎”马可·安东尼·冯说,老子根本就没有想过怎么还这笔借款。
  这种人就算在台上也不能借,何况他还下台了呢。
  直系号称有着英美站台,实际上根本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悲催角色。
  实际上,英美政府都不大喜欢直系,在直系当政的两年期间,他们借到的外债是历届北洋政府当中最少的。
  因为他们觉得直系节操太高,不肯听话。这几家帝国主义根本没有反省凡尔赛和会上对中国的出卖,把当时仇外的民间情绪全都算在了直系政府的头上。当然啦,能反省就不叫帝国主义了。
  另外,直系还老是想着增加关税,英美当然是死活不同意,一直拖到了第二次直奉战争,这就是夭折了的二-五加税方案。
  还比如,直系政府1923年开征烟草特别税,同一年美帝国务院就在英美联合烟草公司的要求之下,压迫直系取消了这个税种。
  再比如,1924年,中国总税务司英国人安格联在英美政府指使之下,扣留了“关余”和“盐余”高达几千万银元,马上要和奉系作战的直系急得跳脚,不得不乞求两国政府,但是被人家无情地拒绝了。
  读史至此,只能掩卷长叹,为“帝畿双璧”奥斯卡·冯·罗严塔尔·曹和沃尔夫冈·米达麦亚·吴这两位唏嘘一下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直系和皖系之中倒是出了一个牛逼哄哄的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香帅”——孙传芳……
  嗯,这一下子从太空歌剧转到中式武侠的风格,还真有点不习惯呢。
  不过他老人家毕竟不是楚留香,帅不过一年(1925年底到1926年中)就被北伐军给打崩了。
  至于奉系呢,根本就是日本人的禁脔。借钱给直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直接借钱给日本人呢。
  日本政府死掉一个首相没什么大不了的,下一任还会照样还钱。
  “学富五车张大帅”要是在车上被炸死了,“光大门楣张少帅”还能真的光大门楣?
  历史证明,小六子根本就是百斤面蒸寿桃——废物点心。
  那么广州政府呢,拿着金卢布和水连珠(俄制莫辛纳甘步枪),一心要当共产国际支部的真·国民党还想找摩根财团借钱……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笑话。
  至于其他什么晋系、桂系、川系、滇系、西域一杨(杨增新)、西北二马,还比不上前面那几位。
我们的袁大师拍遍墙街栏杆,数遍天下英雄,真找不到有一位借了钱还能还得出的英雄人物。
  看到了吗,当一个1921年的赛里斯人有多憋屈。
  他心中又有了四个字,那就是……
  卖、国、无、门!
  袁燕倏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偏过头向着“摩根财团史上最成功的总裁”问道:“拉蒙特先生,听说你去年到东亚转了一圈。”
  “嗯……”高瘦的中年男子吃了一惊,不过他点头道:“袁博士,你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我确实以中国银团主席的身份去了你的祖国,还有日本。”
  1910年,花旗、汇丰、德华、东方汇理这四家银行组成了四国银行团,然后我大清就来了一个“铁路国有”,闹出了保路运动,接着就是辛亥革命……
  1913年,花旗银行退出了。不过到了1920年,美、英、法、日又组成新四国银行团。
  其中美国的银行团就称为“中国银团”,第一任主席便是前面提到过的哈里·戴维森。
  不过他身体不行,所以托马斯·拉蒙特接任了中国银团的主席,在去年去了一趟中国和日本。
  经过这趟旅行他对前者毫无好感,对于后者却兴趣很高。
  确切地说,托马斯·拉蒙特还是蛮喜欢中国的,但是作为一位银行团主席,他觉得摩根财团不适合投资这个巨大的国家。
  老拉也是一位妙人,他到了中国之后完全地入乡随俗,出入不坐汽车而是八台大轿。赛里斯古董那是只要瞧着喜欢就买下来,搞得当时潘家园的真古董和假古董都涨价了。
  但是因为凡尔赛和会对于山东问题的处置,赛里斯社会上下都弥漫着一种仇外的情绪,不管是官方和民间,拉蒙特都碰了一鼻子灰,甚至还有得到消息的学生去他住的六国饭店抗议。
  除了动荡的时局和不谐的气氛之外,日本人还来捣乱。
  不得不说,小日本比当时的赛里斯人更加知道摩根财团的重要性。老拉在中国的时候,日本人是如影随形,他到哪里日本情报人员就跟到哪里。
  日本人还在他隔壁开了一个房间,特工就趴在墙上偷听隔壁的对话。
  有一次,老拉在火车上看一份电报,发现身后有个日本人猛盯着自己手上的电报,他索性把这份电报交给了这个敬业的日本特务。
第二百六十六章
算怪物
  本章副标题:没有大地震,哪有哥斯拉?
  相比中国之行,托马斯·拉蒙特的日本之行始终是一派祥和愉悦的气氛。
  1921年的日本还处于“大正德谟克拉西”的时代,此时,自由主义占据政坛主流,军国主义还未成气候,社会总体氛围对西方人相当友好。
  而且日本华族和财阀的眼界比中国军阀高多了,老拉的到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追捧。
  三井和三菱等富商巨贾争相与他见面,老拉特意拜访了三井财团的总书记……那个最高领导人——团琢磨(1858年-1932年)。
  从双方实力来说,虽然三井财团也很牛逼,控制了日本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不过比起摩根那完全不能看的。
  但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角度,三井比摩根还要更加“先进”。
  摩根财团只不过是控制国家……其实因为有其他财团的制衡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应该说是影响国家。而三井财团压根就是国家。
  不管怎么说,这两家大财团有了第一次接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