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779

  据说这些鱼卖了八万块大洋,全都进了冯大总统的私囊。
  等到老冯去世之后,有人作了副对联:“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无。”。
  如今此地已经换了主人,不过也算是北洋的人。
  当大总统府家的正是不怎么当中华民国家的徐世昌,徐大总统。
  他是1855年生人,今年也有六十六岁了。老人家早上都容易醒,何况如今正是夜短日长的夏季。
  徐世昌今天也起了一个早,就在他老人家在金水河边遛弯的时候,外交总长颜惠庆急匆匆地带着顾维钧的电报来到了MIDDLE
EAST
SEA。
  然后,中华民国大总统就看到这份“迥电”……
  这里要解释一下,我大清开通电报之初,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非常重要。
  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这种方法在电报领域一直延用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
  在其他领域也有使用,甚至有些人日记都是以韵目代日。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事件也是以此命名的,如:马日事变、灰日暴动、文夕大火、艳电、皓电等。
  那么24日的韵母是什么呢?没错,就是“迥”字。
  而“723大事件”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晚上八点半,那个时候东八区的赛里斯已经是24日凌晨了,加上北洋政府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24日上午。
  于是这起事件在赛里斯被称为“迥日事件”,也有人叫做“迥日义举(2)”。
  这份“迥电”顿时就让堂堂的中华民国大总统囧囧有神啊。
  本来就长得十分精神的徐世昌瞪大了双眼,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两撇胡子道:“骏人(颜惠庆的字),这是真的吗?顾少川这不会是跟我们开玩笑吧?”
  圆头圆脑还带着一副圆框眼镜的圆滚滚的颜总长抬了抬眼镜,苦笑道:“大总统,这怎么可能是假的呢?顾公使也不是那种爱开玩笑的人啊。下官已经和他再三确认过了……”
  这位外交总长也真是不容易,大半夜就被外交部值班人员叫醒。
  当时他也觉得不可思议且不敢置信,所以亲自到了外交部的电报室,和英国那边再三确认了之后才亲自送到了大总统府。
  “……”
  徐世昌再次带上了老花眼镜看了一遍“迥电”。
  “哎……”他突然长叹一声,背着手面向金水河,曼声吟道:“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哎……”
  这次轮到颜惠庆叹气了。
  像他这样的赛里斯高级知识分子当然是道徐世昌背诵的是《史记——刺客列传》当中,太史公对于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这五位著名刺客的赞叹。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从老曹到老荆,他们五位的侠义之举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不是为了私利,也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
  是啊,站在赛里斯人的角度来看“朱槿军团”,这些人不就是和这五位一样的大侠客吗。
  人家有可能“此其义或成或不成”,但是确实“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这样的人“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实话实说,像徐菊人,颜骏人这样经历了“三千年大变局”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官僚,统治阶级的一员难道不想收复山东,不想重振国势,不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吗?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时人评价徐世昌““圆滑机变,过于长乐老”,长乐老就是五朝宰相,号称“不倒翁”冯道。这可不是什么好评价啊。
  晚清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他是袁大总统的表侄子,河南总督张镇芳的侄子兼继子,写了一首诗道,利国无能但利身,虚名开济两朝臣。笑他药性如甘草,却负黄花号菊人。
  可是话说回来了,徐世昌政治品德上算不上完美,但也承袭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良精神风貌。既非一般的无聊政客可经,更非那些拥兵自重利欲董心、祸国殃民的旧军阀可比。
  虽说外蒙古是在他执政期间丢掉的,但是他好歹尝试过。
  1919年,徐世昌政府正式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
  后来1920年直奉战争爆发,段祺瑞召回他的小扇子,这也让北洋政府对外蒙的经营戛然而止。
  一年后也就是今年,外蒙古在苏俄的支持下独立建国。
  外交总长抬了抬眼镜问道:“大总统,我们该怎么办?”
  颜总长和徐总统一样,有“不倒”之称,可见待人处事为官颇有一套。他在日后为国贡献良多,是中国外交界的重要人士。
  “我们还能怎么办?”徐世昌悠悠地说道:“只有按照英国人说的办,发声明谴责那个朱槿军团咯。”
  “大总统,不和总理阁下商量一下吗?”颜惠庆迟疑地问道。
  此时的内阁总理就是靳云鹏。
  “不商量了,商量了又有什么用呢?你通知他一下就好了。”徐大总统叹了一口气道。
  外交总长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那下官先去拟稿了。”
  “骏人且慢。”徐世昌转过头来,也压低了声音道:“你想办法把消息透露出去。”
  颜惠庆迟疑地道:“大总统,这么做好吗?消息一旦走漏,政府的压力岂不是就很大?”
  徐大总统摇头道:“骏人啊骏人,消息肯定是会传出去的,压力肯定也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光我们这一方有压力,万一英国还要得寸进尺,压力大一点未必不好。”
  “我明白了,大总统。”
  “去吧,骏人。”
  迥日的赛里斯人,即将囧囧有神!
  注释:
  (1)笔者注:由于慕容不像某些书友对麻醉药剂那么有研究……话说你们为毛这么有研究啊?所以前面提到的乙醚味道有误。谢谢提醒。
  (2)什么?!有人说,这是慕容故意要把事件放在24日好叫做“迥日事件”的。
天地良心,你们可以查查23日的韵母,那是一个“梗”字。
慕容觉得“梗日”还是留给魔都那十三位吧。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事件(七)
  本章副标题:本章没有副标题。
  北京时间,早上九点。
  北京,丞相胡同。
  这条丞相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西街。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大清自称的祖宗——我大金。
  到了我大萌的时候,京师编制绳子的匠人们聚居在此,因此被称为“绳匠胡同”。
  为了讨口彩,大家以讹传讹就叫做了“丞相胡同”,民国时期将错就错成了正式的地名。
  和鸿渐先生齐名的鲁迅先生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反对从名称上判断是凶是吉。他曾批评有关方面把绳匠胡同改为丞相胡同是属无聊。
  还别说,这里还真住过不少大名人。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大钊、秋瑾、龚自珍、蔡元培等等。
  新中国当然不能用“封建主义”的丞相胡同,就改名为菜市口胡同。到了二十世纪末,这里成了菜市口大街。
  没错,这条胡同就靠近处决犯人的菜市口。
  现如今丞相胡同有一家报社,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晨报》。
  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1916年创办了《晨钟报》。1918年9月,因刊载政府向日本借款,就是“西原大借款”消息被封闭。同年12月,报章改名为《晨报》后重新出版。
  这份报纸是以梁思成他爹梁启超为主导的政治派系“研究系”的官方报刊之一,也是梁任公创建的进步党的机关报。
  《晨报副刊》更是大大滴有名,是当时“四大副刊”之一。
  顺便一提,“研究系”在北京有《晨报》和《国民公报》,在上海有《时事新报》和《改造》这几份杂志。
  《晨报》不但对新文化运动贡献甚大,对五四运动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19年5月2日,林徽音他爹林长民在《晨报》发表了揭示中国外交危机的重要文章,两天后五四运动就爆发了。
  所以说,赛里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运动和《晨报》对于山东问题的追踪报道不无关系。
  怎么说呢,我们的袁大师既然接受了张东荪的邀请,成为了中国公学的经济学系教授。那么他现在就带有那么一点研究系的色彩了。
  当然啦,他能不能成为研究系的政治成员,那就要看研究系容不容得下他这尊大佛了。
  一位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急匆匆地踏进了《晨报》报社,冲到了主编办公室的门口就急不可耐地用拳头砸起门来了。
  “哐、哐、哐!”
  “在君先生,你在吗?”
  “哐、哐、哐!”
  只听里面有人用一口南方味道的官话不高兴地问道:“谁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