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779

  他也不顾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和“恋人女士”来了一个缠绵至极的LONG
KISS。
  “咳、咳、咳……”
  这个KISS确实LONG是“浪”了一点,而且这两位看上去有点难解难分的意思,旁边就有人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话说也就袁大师能在保守的天主教当道的爱尔兰乡村如此放浪形骸了。
  他现在可不一样了,家本来就有浪的特权。
  而且在场之人都知道是这个赛里斯人从伦敦把两位重要人物带来这里的。
  这些人当时还以为在开玩笑,现在见到了真人,这心里面只有一个大写的“服”字。
  亲个嘴又如何?
  这对狗男女就是要开房,这还不得给他们腾房间阿。
  袁燕倏放开了他的姘头,坦然自若地向着老朋友张开了双臂道:“你好,我亲爱的朋友。”
  老肯尼迪也没介意他的味道,而是热情地抱住了他,由衷地赞道:“尼奥,你真是太了不起了!”
  袁大师知道这位也挺爱出风头,因此故意大声说道:“约瑟夫,你也是大功臣。没有你的牵线,我怎么才能把两位皇太子带到这里呢?”
  “哈哈哈……”听到他这么说,JFK他爹果然十分开森。
  “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便是埃蒙·德·瓦勒拉先生。对了,他刚成为爱尔兰的临时大总统。”
  前面提到过,这位和老肯尼迪同为美籍爱尔兰人的瓦勒拉先生是爱尔兰独立运动当中的重要角色。如今成了临时大总统兼国立大学校长。
  此君的本业是语言学家,专门研究爱尔兰盖尔语,也是这种古老语言复兴运动的热烈支持者之一。
  梳着小分头,带着圆框眼镜,长着一只大鹰钩鼻的中年男子十分热情地伸出手道:“袁博士,真的很荣幸认识你。我代表爱尔兰人民感谢你对我们事业的巨大支持。”
  袁燕倏自穿越以来跟不少杰出人物打过交道,早就历练出来了。一听这话就知道话里有话啊。
  如果这是“爱尔兰人的事业”,那跟他这个赛里斯人有什么关系呢?
  他微笑着和对方握了握手,滴水不漏地回道:“总统先生,请不要感谢我。因为这是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
  “呵呵……”对方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又介绍了几位同事给他。
  最后,这位临时大总统亲切地问道:“袁博士,你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我们的袁大师看了一眼十分期待的姘头,心中暗道,俗话说久别胜新婚,我这一“休息”还不得从太阳上山“休息”到太阳落山啊。
  他对丽莲抱歉地耸了耸肩,然后转过头道:“不用了,我在路上休息过了。我们还是先谈谈正事吧……”
  “……总之,两位皇太子在我们手里这对我们的独立事业有着莫大的好处。说来说去,还是要感谢袁博士你啊!”
  袁燕倏总算抽上了他心爱的古巴雪茄,不过听了瓦勒拉先生的这一番话,他就雪茄的味道不是那么好了。
  此君确实堪称爱尔兰政坛上的常青树和不倒翁。
  1921年,他开始当上了临时大总统。
  1932年,他成为了爱尔兰自由邦的首相。
  1937年爱尔兰共和国成立时,他担任第一任首相,并制定了爱尔兰的新宪法。
  1948年因为去德国大使馆吊唁希特勒而去职之后,1951到1954、1957到1959年再任总理。1959年起任总统。1966年连任。
  1973年他才隐退,此时他已经是91岁高龄了,并在两年后去世。这在西方民主国家极为罕见。
  但是这家伙少了那么一点政治敏感度,不然怎么会主动去哀悼“节制殿下”呢。
  你说这件事情跟在公众场所大啖瑞典鲱鱼罐头有什么区别?
  而且他的政治立场十分激进,很是“任性”来着。
  柯林斯和丘吉尔签订的《英爱条约》本来在爱尔兰临时议会里面以微弱多数通过了。而他却跳出来支持爱尔兰共和军的反抗,开启了比“爱尔兰独立战争”更加血腥的“爱尔兰内战”。
  现在他得到了两位皇太子,自然就更加“任性”了。
  按他的说法,爱尔兰人要用两位殿下的性命来要挟英国政府做出极为重大的让步。那就是既允许他们一步到位地成立爱尔兰共和国,又允许北爱回归,听他这话头甚至还打算脱离英联邦。
  这可就和袁燕倏的想法大相径庭了啊。
  我们的袁大师举起手道:“总统先生。我能说几句吗?”
  “袁博士,当然可以。”
  注释:
  (1)7月24日农历是二十日,月亮还是挺明的。
  (2)马恩岛是爱尔兰海的两大岛屿之一。
  (3)原诗词是毛主席所做《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三百三十五章
都柏林(中)
  本章副标题:什么下个月看电影,下周就能看了啊。
  “……以上是袁燕倏就是723大事件的最大嫌疑人的几条原因。那么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笔者认为,这个答案异常的简单,不过同时也显得异常的荒诞。
  他正是想让他的那部《饥荒孤女》得到在爱尔兰公映的机会。
  纵观袁燕倏的一生,他应该是患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症,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
  男性患者往往表现为具有暴力倾向的“反社会人格”。
  而袁先生的一句名言就是,世俗礼法岂是为吾辈所设。
  他不但视当时的社会习俗如无物,甚至蔑视法律规条。这从他这样的知识分子竟然以当洪门的大佬为荣就可以看得出来。
  别说这些外物,有的时候他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是很在乎。比如说,他在1927年清党时期的表现。
  所以,为了让他的电影达成最为轰动的效果,袁燕倏一手导演了‘723大事件’……”
  ——节选自丹布朗《天使与魔鬼》
  我们的袁大师环视众人,严肃地说道:“先生们,作为一个了解了那么一点历史的学者,我知道爱尔兰人民受尽了英国殖民者的欺辱压迫……”
  “而同时作为一个被英国殖民者踹开大门的中国人,我对爱尔兰人民历史上的遭遇感同身受……”
  只要上过初中的赛里斯人都知道赛里斯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而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正好两百年前即1640年爆发的英国内战,也叫做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袁燕倏的姘头路易斯·克伦威尔·布鲁克斯的女士的祖先奥利弗·克伦威尔统帅着他的“新模范军”战胜了保王党。
  公元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英国进入共和时代。克伦威尔成为了“护国公”。
  好吧,以上这些也是初中历史课内容。在教科书上,接下来应该就直接跳到了1688年的光荣革命了。
  教科书上没有教的事情,和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军事统帅一样,克伦威尔不但打赢了内战,还立即开始对外用兵。
  就是在他加冕为“护国公”这一年,英国版的拿破仑带兵征服了爱尔兰。
  在英军的铁蹄下,短短三年里,约150万人口的爱尔兰岛就由于屠杀、饥荒、疾病、移民而减少了41万,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克伦威尔为什么这么下得去手,很大的原因他是一位相当虔诚的清教徒,因此杀起天主教徒一点都不手软啊。
  英国人不但杀人还抢劫,1648年时,爱尔兰天主教徒还拥有全爱尔兰土地的59%,到了1751年,他们手中只剩下全爱尔兰土地的5%。
  当然啦,克伦威尔本人也没少从其中大发横财。不然他这种出身于破落骑士家庭的人怎么能让克伦威尔家族成为欧洲豪门呢?
  爱尔兰人也受到了歧视性待遇,他们还没有选举权,不能雇佣两名以上的学徒,不能出国留学,不能在大学申请学位和奖学金,不能担任公职、陪审员、律师和教师,不能出席议会,不准购买土地,甚至连个人财产价值都受到限制(譬如不能拥有价值超过5英镑的马匹)。
  实事求是地说,这待遇真还比不上蒙元和满清时代的汉人……
  爱尔兰被禁止向海外输出商品,工业基础(比如曾经发达的毛纺工业)被摧毁,完全沦为农业国。更糟的是,这种农业国地位甚至都是附属的。
  为了攫取利益,英国人甚至迫使爱尔兰人改变了饮食习惯。当时爱尔兰出产的绝大部分的大麦、小麦、燕麦等粮食都必须提供给英国,而爱尔兰农民只能依靠高产而又廉价的马铃薯果腹。
  某本走红的历史网文里面写了一个桥段,唐朝的古人吃到土豆烧牛肉的时候惊艳无比。这不是废话吗,因为里面有牛肉、牛肉、牛肉啊。
  清水煮土豆,最多弄点盐巴当调味料,这玩意能比面包好吃吗?
  1801年英爱合并后,英国政府强迫爱尔兰将因爱尔兰人举行起义而产生的一切费用,以及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期间“理应”由爱尔兰提供的军费,都作为单方面债务承担下来,爱尔兰的债务竟然从225万英镑飙升至1亿1千3百万英镑。
  而到了1843年,那就是《饥荒孤女》的历史背景——爱尔兰大饥荒爆发的日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