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779

  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稍加沉吟,便十分沉痛地说道:“首相,这起事件必定会对不列颠的外交声誉造成很坏、很坏、很坏的影响……”
  “这下我们真的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一听这话,在座的另外两位也是暗自咬了咬后槽牙。
  就像古罗马人说的,帝国不需要受人爱戴,只需要让人敬畏。
  作为全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帝国,残暴能让人敬畏,但是无能却只能引人发噱。
  所以这几位也不用看其他国家的报纸,就知道现在全世界都在对他们冷嘲热讽了。
  不得不说,牛牛的“国缘”真的很差呃。
  后世有本书名叫《我们侵略过的所有国家:还有一些我们来不及侵略的国家》。作者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他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发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两百多个国家的历史上,只有22个国家没有被他们英国人入侵过。
  不过这倒是造就了一个因吹斯听的后果,拿破仑把民族主义传播到了全欧洲,同样的,英国人也把民族主义传播到了全世界。
  寇松侯爵叹了一口气道:“不过这倒不算什么。唯一让我担忧的是日本人的反应,当然还有中国人的反应。”
  做人不能太玻璃心,何况是做世界头号帝国的外交大臣。被人笑那就被人笑吧,也不会掉一根汗毛。
  比如说有两位知名作家,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写作,最后在成年读者们的嘲笑声中功成名就了。
  只是现在英国外交界正在处理非常敏感的英日同盟,同时还要准备去参加华盛顿会议。
  众所周知,华盛顿会议的真正目的是确定凡尔赛体系未能包括的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
  这场国际会议是要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比的新格局。
  因此英日同盟和华盛顿会议实际上就是一码事情,偏偏自称是赛里斯人的“朱槿军团”搞了这个大新闻,又让远东的局势更加复杂了。
  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723大事件”就像一帮食客正在鱼缸前讨论里面的鱼该怎么烧比较好吃。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条鱼奋力跳出鱼缸,用自己的排泄物糊了食客们一脸。
  虽然真正的影响不会很大,毕竟外交结果还是要靠国家实力来说话,但是就是恶心人啊。
  劳合首相沉着脸点了点头道:“侯爵,外交方面你就多多费心吧。御前会议结束之后,请你去和松井公使和顾公使他们好好地谈一谈吧。”
  “当然,这是我的职责。”外交大臣立马答应了下来。
  首相大人转向了殖民地事务大臣道:“温斯顿,你是怎么想的?”
  “嗯……”这位老烟枪吸着雪茄,皱着眉头道:“两位,我在想两位殿下……对了还有那个中国人,他们会去哪儿哪?”
  听他这么说,劳合首相没好气地道:“我们的那位总监大人已经封锁了伦敦所有的华人聚居区,如今正在挨家挨户地搜查呢。”
  不出我们的袁大师所料,伦敦华人果然是遭殃了啊。
  这种“搜查”肯定不会那么文明礼貌那么平心静气,而且那些“形迹可疑”的华人注定要去伦敦各个警察局喝喝咖啡了。
  这年头的“咖啡”肯定要比后世的那些“咖啡”难喝得多得多啊。
  不过为了SCP基金会的正义事业,愚者大人对此也只好视而不见了。
  首相大人继续介绍道:“同时,他还管制了交通,调用了驻军检查出去的各种车辆和船舶……”
  “哎……”丘吉尔叹了一口气道:“恐怕我们已经是晚了。”
  “我估计那天晚上,两位殿下很早就被送了出去……”
  说到这里,他突然两眼一眯地道:“对了、对了、对了,那个中国人也不见了!”
  “这就奇怪了,他为什么不见了呢?”
  劳合首相好奇地问道:“温斯顿,你说的中国人是谁?”
  可是丘吉尔却好像没有听到他的话一样,自言自语地道:“他又去哪了呢?”
  “那帮人带走他是为了什么呢?”
  “他的女学生为什么成为了发言人呢?”
  “他的好朋友为什么被允许留在现场当记者了呢?”
  寇松侯爵替唠唠叨叨的丘吉尔解答道:“首相,温斯顿说的是尼奥·袁。就是那位爱因斯坦先生所推崇的中国小说家。”
  “哦,怪不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呢。他好像在美国有点名气。”
  不容易啊,真·日理万机的英国首相也知道了现在还没有日理万机的袁燕倏的名字。
  只听劳合首相用赞赏的语气说道:“我想起来了,这是一位用有正义感的中国绅士。据报纸上说他当场就严厉地批判了绑架者,还被凶残的匪徒给打伤了……”
  “打伤了?这就对了!”
  温斯顿·丘吉尔突然一拍大腿道:“他是故意的……不对,他们是故意的!”
  “什么故意的?”在座另外两位异口同声地问道。
  “我的意思是那个中国人和那帮匪徒是串通在一起的,他们在我们眼前演了一出戏!”
  丘吉尔怎么说都是日后的四巨头之一,绝对是一位聪明人,而且他又是真正的目击者。
  此时,他已经把整件事情想明白了。
  他“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连烟灰撒在了衣服上都没有注意到,而是背着手绕了好几圈。
  “我当时就觉得有点古怪,那些人为什么要把两位殿下单独关押呢?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啊。”
  “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明白了。他们是要瞒着我们这些人质送走两位殿下。”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把那个中国人也给送走呢?”
  丘吉尔转过身子,向两位同僚大声问道。
  “为什么?”在座两位再次异口同声地问道。
  “因为尼奥·袁就是这起事件主谋!”
  “嗯……”这两位对视一眼,都觉得自己这位同事好像有点走火入魔了。
  劳合首相自然是不了解丘吉尔和袁大师的宿怨,寇松侯爵倒是知道一点。
  不过正因为知道一点,外交大臣才觉得丘吉尔心胸未免狭窄了一点,想象力未免太大了一点,光凭这些迹象怎么能断定尼奥·袁就是主谋呢?
  “他和两位殿下一起消失就是为了下一步计划!!”
  首相大人忍不住问道:“温斯顿,这下一步计划是什么计划?”
  “这下一步计划就是、就是、就是……”
  饶是丘吉尔是在历史上的大人物,他现在是以管窥豹,自然是“估到开头,估唔到结局”啊。所以他也只能“就是、就是、就是……”了。
  幸好此时,有人给他解围了。
  那位汉弗莱大秘走进来禀报道:“首相大人,还有两位阁下,国王和王后陛下召见你们。”
  三位英国内阁高官闻听此言,自然是站起身来掇拾了一下衣服,走向了会议室……
  中午时分。
  爱尔兰都柏林,郊外农庄。
  “咔哒咔哒咔哒……”胶片已经全部走完了的放映机发出了空机的声音。
  “呜、呜、呜、呜、呜、呜……”
  作为临时放映室的一座仓房之内除了这个声音之外,只有被极力压抑的饮泣之声。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没有被扯蛋……不对,只因未到伤心时。
  对于这种场面,我们的袁大师,还有大明星和老肯尼迪那是一点都不意外。
  所以坐在一起的他们三位正在开小会。
  老肯尼迪很严肃地问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尼奥,这部电影在爱尔兰的票价该怎么定啊?”
  事关小钱钱这种严肃问题,这位大银行家能不严肃吗?
  袁燕倏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道:“约瑟夫,怎么你还打算问你的同胞收电影票钱?”
  “啊!难道这部电影要免费在爱尔兰放映吗?”丽莲·吉许吃了一惊,“这可是一大笔钱!”
  作为亲密爱人,她自然知道自己的中国情人表面看上去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做派,实际上还是挺看重小钱钱的。
  老肯尼迪也附和道:“是啊,我认为这部电影每个爱尔兰人都应该看一遍。我们爱尔兰人可整整有四百五十万人哪!”
  话说爱尔兰确实够悲催的,人口最高峰的时候正是大饥荒发生之前的1840年,有八百万。
  在此之后一路下跌,直到1940年才止跌回升,不过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也没有超过八百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