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779

第四十章
安清帮里十姐妹,任天堂中二大爷(中)
  “鸿渐兄,仲谋兄。那边本来是狮子大开口,要这个数!”
  陈果夫竖先起了两根手指,再一指张静江道:“多亏静公出面通融,现在只要这个数就能把这件事情给了断了。包管是再无后患!”
  袁燕图看到他如今张开的五根手指,心中还是感到有点肉痛。
  毕竟这是整整五千大洋啊,就算不考虑此时物价因素,那都相当于七十五万软妹币。
  七十五万软妹币啊,可以买一打五菱宏光,一会排成个二字,一会排成个B字……
  说到底了,他们老袁家的钞票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都是一笔笔佃租收来的,一张张股票赚来的。
  他不由得看向了自己的大哥……却只见袁燕倏英俊的脸庞上一副神游物外的神情,似乎完全没有听到陈果夫的这番话,只顾着在抽他的雪茄烟。
  “……”
  他们两兄弟都不说话,旁人也不便插口,桌上自然就安静了下来。
  就在座上众人有点尴尬的时候,穿林北腿突然清咳一声打破了寂静:“咳咳咳……”
  他转头向张静江沉声说道:“静公,再怎么说这件事情过不在遯翁,他也没有亏待过那个什么玲珑姑娘。依蒋某看,这五千大洋还是过分了!”
  张静江苦笑道:“结石,你以为这五千大洋是看在李宝英这个拉三(沪语,女流氓)面子上的吗?还不是看在小张面子上……”
  “小张?”袁燕图不解地问道:“伊是啥人?”
  “呵呵……”
  还没等其他人回答,他大哥就冷笑一声,开口替他解惑了:“老二,静公说的小张是扬州会馆的坐馆张继贵……”
  在民国上海滩,张继贵也是一个因吹斯听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妥妥就是网文黑道流的男主角。
  他出身于扬州官宦世家,他老爹还是一位家财万贯的实业家。他本人1893年生人,只比袁燕倏大一岁,还曾经去欧洲留过学。
  不过张继贵回国之后既没有回扬州继承家业,也没有去大学当教授,而是来到上海成了黑道太子爷。
  他长得也是英俊不凡,还是脂粉堆里面长大的,在国外镀了层金之后那在女性之中更是吃得开了。因此他就在上海滩吃上软饭了……
  据说,只是据说啊,穿林北腿日后的“达令”就和他有过一腿。要不是张继贵名声实在太臭,这两位倒是挺般配的。
  如果说青帮十姐妹的李宝英是沪上拆白党的女党魁,那么这位又帅气又年轻的留洋学生是拆白党的总司令。
  后来张总司令还成了四一二事变当中和蒋总司令沆瀣一气,出了不少力气。
  好吧,如果我们袁大师也走黑道路线的话,估计就是张继贵的翻版了。
  “呵呵……”
  袁燕倏再次冷笑一声,瞟了一眼张静江,淡淡地道:“静公,恐怕小张的面子还没有那么大,你是看在张老太爷的面子上的吧?”
  此言一出,张静江只好打了一个哈哈道:“鸿渐老弟,原来你也知道张老太爷啊?”
  废话,就算没有大师球系统,袁大师都知道这位张仁奎张老太爷。
  他用古怪的眼光看着张静江,语气也有点古怪的道:“静公说笑了,小弟怎会不知道张锦湖(张仁奎的字)呢?他可是吝庵公(张謇)的得意门生,徐宝山的得力部下,春宝山的坐堂大爷……”
  被他这么一看,听他这么一说,张静江的脸色也变得十分精彩。
  这是因为徐宝山就是张静江干掉,还是用炸弹给BOOOOM掉的。
  正所谓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还真是金玉良言来着。
  徐大龙头本来是纵横江淮的大盐枭。不过他是关心时事,也有着政治嗅觉和眼光的大盐枭。
  在戊戌变法之后,他自封为两江两湖兵马大元帅,声称奉光绪帝的衣带诏,要他“剪除奸党,以救朕躬”,号召豪杰速速遵诏行动起来。
  还别说,徐大元帅和同为盐枭出身的黄大将军(黄巢自号“冲天大将军”)真有点相似来着。
  这下把了解历史掌故的江淮士绅们吓得够呛。于是就连张謇都亲自出面帮徐宝山到北京奔走,最后这位大盐枭被我大清招安,掌管两淮缉私营……
  没错,这相当滴黑色幽默。
  早在辛亥之前,他就很有眼色地投靠了袁世凯,成了北洋在江淮地区的“中流砥柱”。
  于是在1913年,陈其美下令让张静江,还有杜月笙等人设计把他给炸死了。
  其后,徐宝山的部下张仁奎成了冯巩他爷爷麾下第七十六混成旅的旅长,同时担任驻防南通的通海镇守使。
  只听袁燕倏用讽刺的语调说道:“张老太爷还是青帮里面德高望重的大字辈老头子。”
  这里必须要解释一下了。
  某些文艺作品里面把洪门和青帮描述成两个势不两立、水火不容的宿敌冤家,洪门自然是要反清复明的了;而青帮对我大清忠心耿耿,所以又名安清帮。
  实际上这只适用于我大清的早期,洪门之中确实有叛徒投向了青帮,两帮之间也确实经常发生仇杀。
  所以洪门之中才有一条谚语: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
  不过等到了圣祖爷康熙晚年统治安稳下来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青帮原本是吃漕粮这碗饭的,活动区域是在大运河沿岸。这里可是我大清的财赋重地外加还是天子脚下。
  我大清能容得下“安清之帮”难不成还能容得下“复明之会”吗?
  洪门在这个区域的势力被挤了出去,只好跑到湖广川贵甘陕甚至海外发展了;而青帮不在赛里斯东部沿海这片精华地区呆着,跑到那种穷乡僻壤去干吗呢?
  因此在仁宗爷嘉庆之前,这两家算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大时代终于拉开了序幕。
  1796年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爆发了。这是我大清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也是晚清开始的标志。
  这次农民起义的结果不但削弱了我大清在长江中游的统治力量,也打击了白莲教在这一带的地下势力。
  借着这个大好形势,当地另一个地下组织乘势崛起,那就是哥老会。
  那么“袍哥”们是不是像他们自称的一样是天地会分支的“汉留”呢?
  其实这在史学界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争议性课题,反正他们自己说是就是了吧。
  和所有成功的组织一样,崛起之后的哥老会也开始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看看地图就知道,要发财的话只有沿着长江往东方的精华地带前进才是。
  而到了1853年,黄河连续三年大决口,造成了大运河的严重淤塞。同一年,太平军杀进江南,完全截断了大运河。我大清不得不废漕改海。
  被裁撤的漕丁自然大多是青帮中人。他们之中有的去当了盐枭,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青皮党;有的成了太湖上的枪船帮会,比如“强盗锦绣”出身的巢湖帮;有的加入了我大清的长江水军,跟着“千古完人”一起镇压太平军。
  还有的就进入了大运河沿岸的“旱码头”讨生活,到最后这些“旱码头进帮”反倒是成了青帮主流。
  在十九世纪后半叶,洪门这条过江龙和青帮这头坐地虎就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次碰头了。
  反清还是安清不是问题,银子和盘子(地盘)才是问题。于是这两家下面大大小小的堂口顿时就打得不可开交。
  俗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
  他们打着打着就发现了,原来洪门从长江中游往下运的是鸦片,青帮从长江下游往上贩的是私盐……
  这特么的还打个什么劲啊,大家伙一起合伙发财才是啊!
  这个时候有志于反清的革命志士们又来插了一脚,同时联络这两家之中的忠义之士“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如此一来,这两家又找到了共同的“政治理想”,顿时就从下三滥不入流的黑道帮派变成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革命组织。
  所以到了清末,本来把青帮视若寇仇的洪门,开始和青帮交起了朋友;而本来不是出自洪门的青帮,居然也自称是洪门的分支了。
  就这样奇妙滴……青红合流了!
  顺理成章地,洪家弟子能拜入青帮老头子的门下,青帮中人也能自开山堂当龙头老大,到最后就有了一个杂交出来的“青红帮”。
  要注意了,所谓的“青红帮”里面的红帮不是整个洪门,而是哥老会在江淮地区的分支。
  总之,青红合流比国共合作还要一团和气,也没有像国共那样相爱相杀过。
  徐宝山就是以青帮老头子的身份自开洪门山堂,春宝山可以看做是“青红合流”的典范。
  春宝山的龙头在徐宝山死后由他弟弟继承,不过张仁奎仍然是坐堂大爷之一。
  而有着正式师承的张老太爷在青帮里面地位极高,声望极大。上海三大亨里面黄金荣是他的弟子,杜月笙是他的徒孙,张啸林是他的师侄。
  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们也千方百计地想要入他的门下。其中知名的有著名军阀韩复榘和蒋鼎文、上海银行公会会长陈光甫、交通银行总经理钱新之、中央造币厂厂长韦敬周、汪伪政权外交部长夏奇峰、宣传部长林柏生等等。
  张继贵不但拜入张仁奎门下,而且两人还联了宗。小张对外宣称是张老太爷的侄子,这下他在十里洋场那是横行无忌,真的没人敢惹。
  不过么,现如今的上海滩来了一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皮卡皮卡”的任天堂二爷(1)!
  “哦,想不到鸿渐兄这样的留美博士居然如此了解江湖上的掌故,实在是见闻广博。蒋某佩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