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779

  “小康,这只不过是动物园系列的第一张,只要你好好办事,还有其他五张等着你呢。”
  DND法术体系当中的动物园系列除了“枭之洞察”之外,还有牛之力量(+4力量),猫之优雅(+4敏捷),狐之狡黠(+4智力),鹰之威仪(+4魅力)和熊之坚韧(+4体质)。
  这些只有二环的术法非常具有实用性,堪称是出门旅行居家必备,男女老少人妖咸宜的好东东啊。
  在他们所处的微魔世界,一个人如果固化了这六个术法,那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
  康多尔听到这话,表情又是开森又是痛苦,带着哭腔还捂着耳朵道:“龙头,太感谢了,小康我……”
  “对了,不好意思。您说话能不能小点声。”
  加了四点感知,那五感自然是大大加强了,说不定还有了第六感。
  所以他现在的听力太好了,一时半会还适应不了。
  “小康,你快适应一下,我还有事先走了。”
  我们的袁大师也是真的有点来不及了。
  他急匆匆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在佣人的服侍之下穿上了一件白衬衫,配上黑西裤、黑领带和黑皮鞋。
  他老人家再往镜中一瞧……简单却又得体,大方不失潇洒。
  虽说这么穿有点太保守了,还有点像保险推销员和房产经纪人,更有点像去参加葬礼。
  不过他接下来要去一个公众场合,还要做一个公开演讲,打扮也不能太过自我,太过夸张,太过非主流吧。
  袁燕倏也不让人陪,他又不是去龙潭虎穴,而是离他家没多远的哈同花园。
  再者说,他还要给张爱玲她妈“画画”呢……这次不能再重蹈上次覆辙,让人坏了自己的好事了。
  所以他一个人走出了袁公馆的大门,然后就在门口撞见了一位也穿着白衬衫,黑皮鞋、黑领带,不过下身是黑长裙的女子。
  还是那句话,这个女子的打扮也是简单却又得体,大方不失潇洒。
  果然是自己的嫡亲妹妹啊,连审美趣味和穿衣风格都很相似吗。
  我们的袁大师不由得开口招呼道:“阿英。侬格是要到哪里哒去啊?”
第四十九章
惟大英雌能本色,是真狂士自风流(一)
  “格倒是巧了,原来阿英侬也要去哈同花园啊……”
  “哦,原来倷上海美专的校长刘君海粟也要发表演讲……”
  “格么正好,阿拉一道走伐……黄包车!”
  于是袁家大少爷就和二小姐就一起登上了一辆黄包车,直奔他们两人共同的目的地。
  一路无话……
  这“一路无话”不是说这一路上没有发生值得一提的事情,而是字面意义上的“一路无话”,这对兄妹一路上都没有说什么话。
  更确切地说,袁燕倏倒是想乘着这个机会和自己妹妹好好聊一聊,可是袁淑英却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
  我们的袁大师心里头就有点纳闷了。根据他的“记忆”,在他五个弟弟妹妹里面,他原本和自己嫡亲妹妹关系最为亲近。
  他们这对兄妹不一定有艺术家的才华,不过都有那么一点艺术家的气质,因此他们很有共同语言。
  袁淑英能勇敢地走上艺术道路,也和他这位大哥的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
  不过这次回国之后,袁燕倏就觉得他们兄妹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生疏。这倒也不是说不过去,毕竟他们好几年没见面了,而且袁淑英也从女孩成了少女,总归会矜持一点。
  然而,他还发现袁淑英性情大变,本来挺活泼开朗的一个女孩纸如今却死气沉沉,看上去好像是得了抑郁症一般……
  “好像”这两个形容词都能去掉。因为袁家二小姐成了丁家少奶奶没出几年就郁郁而终了,搞不好都不是病逝而是……
  我们的袁大师也不是心理学专家,一时半会真还不知道如何处置袁淑英的问题,只好暗自叹了一口气。
  这时他发现黄包车已经来到了一条林荫大道之上,这便是上海公共租界的“第一条西式大马路”——静安寺路。
  说到了这条路,那就不得不介绍一下一个非常因吹斯听的“组织”,上海跑马总会(Shanghai
Race
Club)。
  从“Race
Club”这个名称上看这应该就是一个单纯赛马俱乐部,不过这家俱乐部其实是一家“空手套白狼”的房地产公司,同时还是租界当局“越界筑路”的急先锋。
  简单地说一下,从1848年开始,他们从租界以外的中国地主手中用低价“永租”下土地作为西方人士的跑马场。
  跑马场和租界之间总要有“跑马道”来沟通吧,西人便以此为理由“越界筑路”造成既成事实。
  实际上,现代汉语中的“马路”一词正来源于西人的“跑马道”。
  等到时局一变,他们就违背《上海租地章程》不得转租牟利的规定,把跑马场高价转让了出去。
  从那时起上海跑马总会干了好几回,公共租界也向西延伸了一大片。
  1862年,他们又故技重施,在静安寺这座千年名刹旁边修筑了一条名为“Bubbling
Well
Road(涌泉路)”的跑马道,赛里斯人称之为“静安寺路”,后世命名为“延安西路”。
  作为赛里斯人,也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当时的西方人在城市管理上要比东方人整整领先一个时代。
  静安寺路在工部局的管理之下,两旁种上了梧桐树,架起了路灯,还造了人行道和下水道,路面也是柏油和碎石浇筑而成(1927年改成了混凝土)。
  以至于铁拳无敌都说:“上海的大马路,静安寺路,徐家汇路都是很广阔和很平正,不妨就把这些路,当成今后筑路的模范”。
  而这条大马路两边更是名苑荟萃,英式乡村俱乐部的“斜桥总会”,清末上海道台邵友濂的“道台花园”,盛宣怀的“盛家公馆”等等一大票著名建筑和园林。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晚清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张园。不过张园在民国八年(1919年)歇业了。
  取张园而代之的便是袁家兄妹此行的目的地——爱俪园,俗称哈同花园。
  爱俪园这个名字来源于爱欧司·哈同和他中国籍妻子罗迦陵(原名俪蕤),他们两个的名字当中各取了一个字。
  号称“地产之王”的爱欧司·哈同和他太太也没有什么好多介绍的,看百度就是了。
  “先生,太太,哈同花园到了。”
  我们的袁大师随意从皮夹子抽了一张钞票,看也不看面额就塞在了黄包车夫的手里(1)。
  而这位面色黝黑的车夫一看这张五元“大钞”,为难地说道:“先生,不好意思。这么大的钞票我找不开……”
  “找不开那就覅找了。”
  “啊?!这、这、这……”
  “哐!”
  不知道该如何感谢的黄包车夫居然直接跪下来给袁燕倏磕了一个头!
  话说人家为什么这么感激涕零呢?
  因为此时黄包车夫当中混得最好就是在大户人家拉包车,月薪差不多是十块银元。这已经是车夫界中的顶级薪水了。
  而袁燕倏一出手就是半个月的月薪,别说拉黄包车的车夫了,就连他妹妹都吃了一惊。
  袁淑英张开小嘴想要说什么,却看见自己的大哥根本没有注意到人家向他磕头谢恩,而是正出神地打量着这座“海上大花园”。
  她走上前去问道:“大阿哥,侬格是第一趟来这里吗?”
  “哎……”袁大师轻叹一声,转头道:“大哥我也算来过的吧。”
  原版的袁燕倏确实来过,但是新版的袁燕倏倒是第一次见到这座大花园。
  因为哈同花园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毁于日本人之手,解放后在这里建起了纯毛子味的中苏友好大厦,后来又成了上海展览馆。
  想到小日本未来在赛里斯的胡作非为,哪怕已经下定了决心不去干涉太多,袁大师的心情还是不大好。
  他甩了甩头甩掉那些胡思乱想,习惯性地抬起胳膊道:“阿英,我们进去吧。”
  袁家二妹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挽起了他的胳膊。
  于是穿着“情侣装”的兄妹二人走进了这座迷宫一般的大花园。
  他们走啊走啊……还别说哈同花园真的挺大的,方圆20公顷,而且道路又特意设计得非常曲折。所以他们走了半天,终于来到了一座和风满满的建筑物之前。
  这是哈同花园著名景点之一,侯秋吟馆。
  “学姐,你总算来了啊!”
  “英子,我可是等你半天了。”
  他们还没有进侯秋吟馆,两个年轻女子便从路旁的一座小亭中走了出来,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急匆匆迎向二人。
  袁燕倏打眼这么一瞧,心情顿时便好了起来,暗道一声,有个妹妹还是有好处的吗。
  只见这两位双十年华的女子长得都挺水灵,还都穿着此时最流行的两截式文明新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