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79

  同年12月,威尔逊大统领“乔治·华盛顿”号轮船离开了纽约。码头上的人群为他欢呼,港口的船只为他鸣笛。军舰为他鸣响礼炮……BOOM!
  在英国他成为了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外国领导人,他在伦敦街道上受到的礼遇也只有国王的加冕礼可以相提并论。在罗马……在巴黎……此时他一定踌躇满志,和平女神在垂青他,整个世界在支持他,充满希望的光明未来已经露出了曙光。
  似乎他只要踮踮脚,一个永远和平的地球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那样唾手可得……
  不过他老人家马上就被历史给打脸了。事后他在日记里面写道,在有些方面这个条约真是糟糕透了,除非万不得已,我不该接受山东条款,也不该接受意大利边境条款,我应该确定好德国的赔款数额,也应该阻止法国掠夺大量的德国领土。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我所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嗨,这位名牌大学校长真要能对付老欧洲那帮老狐狸,还有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连五四运动也不一定会发生啊。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美利坚这个时候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
  然而作为一位政治人物,他在日记里面能这么写可以,不能这么对国内民众说啊。问题是美国人民确实有点天真,不过也不是真傻啊。就算他们真傻,写政治报道的记者可不傻,而且美国政治家尤其是共和党人也不会这么乖乖认账的啊。
  对于《凡尔赛和约》,协约国总司令福熙元帅都说了“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美国人就一点看不出来了?
  离开美国之前,伍德罗·威尔逊是全人类的良心;回来美国之后,实际上失败却始终不肯承认失败的他,却让美国人感到心塞。
  政治人物一旦失去了公众的信任,那就等于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
  为了给自己辩解并敦促国会加入自己倡导的《国际联盟盟约》,威尔逊总统回国之后就进行了一次全国巡回演讲。他需要在巨大而闷热还没有扩音器的礼堂之中一天进行一次甚至两次演讲,他需要乘坐汽车前往一座又一座城市,他需要面对大量的记者和闪亮的镁光灯;而夜晚,他只能在颠簸的火车上辗转难眠。
  而此时,美国人民对于战争,对于世界和平也感到厌倦了。
  1919年9月,他的身体崩溃了,一场中风让他左半身部分瘫痪,站也站不起来。而随着他的重病,民主党政府群龙无首,整个行政机关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除了外交政策上的惨败和行政系统的混乱之外,1919年——1921年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十分关键的经济转型。当然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副作用。
  从长期看,美国正在从初级重工业和加工业进化到高新技术行业,这是因为大量欧洲资本和企业逃离战火纷乱的老欧洲投奔到了安全无虞的新大陆,可以说这是夯实了美利坚全球霸权的基础。不过从短期看,美国本土企业失去了大量战争订单荣景不再,市场资金又投入到了新兴行业之中暂时没有得到回报,这就造成了经济发展的停滞。
  如果单看股市表现的话,这两年就是一个大熊市,道琼斯指数跌幅高达47%,要到明年才能起死回生。历史上称之为“一战后的大熊市”,在美国百年金融史上是排名第六的“股灾”。
  这自然就让美国人民更加不满了,《凡尔赛和约》那还可以说是“遥远”的老欧洲发生的故事,可是经济停滞对他们来说可就是切身感受了。
  所以,教室里面鸦雀无声。
  “咳咳咳……”克莱因教授咳嗽了几下,开口道:“既然如此,我就来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吧。”
  他两手环抱靠在讲台上,尖着嗓子说道:“威尔逊总统把这次选举称作‘伟大而严肃的公民投票’,人民大众会站出来维护他,维护这个国家,维护史无前例的国际联盟!可是现在看来他错了,而且错的离谱。”
  克莱因教授突然伸手一指窗外大声道:“我们可以把这次选举当成一次测试,对美国人民的测试!”
  “悲哀啊!”他长叹一声,黯然地摇了摇头,痛心疾首地道:“这一次美国人民没有通过测试,这一次他们放弃了勇敢和荣誉……”
  我们的袁大师本来蔫不拉几地坐在位子上想着自己的心事,反正美国大选和他关系不大。可是听讲台上的犹太教授说的这句话,他的精神不由得一振。
  哎呀,这些话的意思不就是“这届人民不行”吗?这位教授有点意思哈,我得听听他怎么说。
  只听得人家继续大声控诉道:“这一次他们选择了苟且和安逸!”
  哇喔,这家伙还真有点后世的白左风范,就爱胡说八道。1916年那场总统大选,威尔逊的口号就是“他让我们远离战争”,这才艰难地战胜了共和党候选人的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其实纽约州州长休斯也是一位进步主义者,老罗斯评价这两位道:他们之间唯一的差别就是刮不刮脸(休斯是一个大胡子)。
  要说美国选民真的“选择了苟且和安逸”,那在1916年就选择了啊,何必这么说人家呢。
  不过我们的袁大师就喜欢这种信口雌黄的调调,所以抖擞精神认真听了下去。
  “所以作为经济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知道,群众是不可信任的。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
  没错了,果然是《乌合之众》那一套说法。白左还真是有点意思,人家支持你那就是得道多助,人家不支持你那就“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1)”。
  注释:
  (1)《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1841-1941。他姓Le
Bon,和国民阵线的那位玛丽娜·勒庞Le
Pen不是一个姓)的代表作,由此开创了群体心理学。反正后世搞传销和传教,还有营销和政治的人,必须仔细研读一下这本书。
第一百零一章
开赌啦
  本章副标题:好吧,慕容也开赌啦!
  这位犹太教授还挺能说的,一口气说了一节课,直到下面全体同学都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其中有人不停地抬手看表,还有人大声咳嗽。我们的袁大师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琢磨着以后怎么骂那群愚民来着。
  直到有人忍不住站起来抗议,克莱因教授这才止住了话头,气哼哼地抱着竞选广告走了出去。
  等他离开之后,在座的学生们也陆陆续续地起身去教室外面放松一下。
  袁燕倏站起来扭动了一下脖子,然后拍了拍身边好朋友的肩膀道:“路易,课上完了。我们出去透透气。”
  全神贯注看了一节课的《狄公案》的贝克先生惊讶地抬起头道:“啊,完了?没完啊,我还没看完呢!”
  我们的袁大师有些无奈地说道:“书都给你了,可以慢慢看的吗。走了,我们一起出去抽根烟。”
  “那好吧。”这位侦探小说狂热爱好者恋恋不舍地放下了这本中国唐朝的侦探小说,转过头来向着“作者”竖了一个大拇指道:“尼奥,你这书写得实在太棒了!”
  “呵呵,过奖过奖。”袁燕倏勉强做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神情,随即问道:“对了,你在《大西洋月刊》那里有门路吗?我想把这本小说投到那里去。”
  我们的袁大师也是考察过一番1920年美国出版市场的,当然知道现在最受人尊敬的杂志就是这本1857年创刊的《Atanlatic》。
  这本杂志的创始人是一群保守派学者,他们对当时美国文化落后于欧洲的状况耿耿于怀,因此就创办了这份杂志,并称其为“一本有关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
  到了二十世纪初,《大西洋月刊》已经成为精英人士必读的刊物之一,伍德罗·威尔逊与西奥多·罗斯福都选择这份杂志发表自己的重要政治论文,可见其影响之大了。
  《狄公案》要是能登上这份杂志,我们的袁大师那就可抄上了,他相信这本书至少能吸引一些对中国具有好奇心的精英分子。所以虽然明知道希望不是很大,可他还是问了这么一句。
  “《大西洋月刊》啊,那可是在波士顿,而且你这小说也不太适合那里。不过我倒是认识《世界报》的普利策先生,他们应该也有文学期刊。这本小说发表在那里的话,我看希望很大。”
  “《世界报》……小普利策先生……我确实听说过啊……”
  对二十一世纪的袁鸿渐来说,美国的《世界报》绝对没有法国的那份同名报纸出名,实际上,再过十几年这份报纸就倒闭了。
  不过普利策,确切地说是约瑟夫·普利策这个名字那就如雷贯耳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策奖在新闻界和文化圈的地位绝对不亚于奥斯卡在电影界的地位。只是他老人家在1911年去世了,现在《世界报》就由他的儿子赫伯特·普利策当家。
  我们的袁大师目前还算初出茅庐的新嫩作家。所以对他来说,《世界报》好歹也是一份著名大报……好吧,它的文学副刊总比《世界妇女》强多了。
  所以他非常高兴地说道:“那太好了!我就指望你了。路易你放心,只要能在那里上发表,我还要再写几部来着。”
  侦探小说爱好者一听这话也兴奋地说道:“尼奥,你说的是真的?好吧,就为你这个承诺,我都得好好和地和赫伯特叔叔说一下。你不会撒谎吧?”
  “我们赛里斯人发的誓言可以换一千盎司的黄金!”
  他们两人说说笑笑就来到了教室外的门廊之上,斯特恩学院的硕士在读生们正在这里聊天呢。
  “这次大选,民主党肯定要输一百票以上。”
  “不会那么多吧,1916年的大选都那么接近,这次估计胜负也就在五十票之内吧。”
  “五十票?!你还真是天真,我估计一百五十票都不止!”
  “一百五十票那也太夸张了,要我说也就一百票左右。”
  “你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啊。”
  “赌就赌,你说个数吧……”
  好吧,只要对美国大选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们说的就是“选举人票”。
  和一般印象不同,美国总统大选理论上并非直接选举,而是间接选举。按照竞选规则,每一个州都有一个选举人团,初始每个州的选举人人数同该州在国会的参众议员总人数相等,人口小州阿拉斯加、特拉华和怀俄明等州至少也有3张。
  根据该州注册选民投票票数哪一个党获胜,那么该党就会获得组织该州选举人团的权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选举人团不是象征性的,他们的投票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是可以和选民投票意向相左的。
  其实这套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防范“凯撒”和“拿破仑”,更确切地说,是针对把这种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政治领袖送上总统宝座的愚民们。
  万一要是出了一位全民拥戴却不符合精英利益的总统候选人,那么美国政治精英们就可以用这套制度把这个家伙“过滤”掉。所以,选举团里面是有可能出现“不忠选举人”,就是不投票给本党的选举人存在的。
  所以说选举人团制度不是把暴君关进笼子,而是让暴君根本上不了台。
  “选举人团”制度的一个副作用就是超过半数选民支持的总统竞选人有可能在选举人票上输掉。2016年那场选举,我皇川普陛下就比希拉里少了150万票,不过还是靠着选举人票的优势当选了总统。
  不过比起2016年538张选举人票,1920年少了7票,只有531张。
  他们到的时候,这二十几位经济系学生之间的气氛已经极为热烈了。
  就听有人说道:“好了好了,既然要赌那就正式一点,谁来做庄?”
  “我看不如……就路易斯·贝克先生吧。”
  “对啊对啊,路易,不如你来做这个庄吧。”
  其他人看到这两位走过来,不由得眼前一亮,当然是为了贝克家族中人而亮的。
  和他祖父一样,这位侦探小说迷也是一位性格脾气不错的好好先生。他一听这话,呵呵一笑道:“既然大家这么有兴致,那我就来做个庄家。先说好啊,就150票,赌注不得超过……嗯,一百美金,我就不抽成了。”
  “赞成!”
  “同意!”
  “那我也来投一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