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779

  “雁冰兄,要说这难处吗……”
  袁燕倏吐了一个烟圈道:“一则,袁某接下来俗务缠身冗事繁多,只怕是……”
  “有(江)心(郎)无(才)力(尽)。”
  宋家三小姐感情生活是“丰富”了一点,不过她的智商和情商都不低,更有着打小培养出来的Lady
Style。可是她一看到这可恶的家伙在自己眼眉前装模作样,就按捺不住心头的火气啊。
  所以她就在袁燕倏说话的时候比了一个“江郎才尽”的口型。
  没想到这一幕正好落在袁大师的眼中。
  他向着三小姐洒然一笑,接着说道:“二则,江某……那个袁某此一次有心想要一部前所未有的全新之作,也不知道国内的杂志肯不肯登……”
  一听这话,沈大主编亟不可待地插口道:“鸿渐先生,只要是你的作品,鄙报绝对愿意……”
  “雁冰兄,别着急。听袁某把话说完吗。三则……”
  袁燕倏弹了一下烟灰道:“这三则呢,并不是针对贵报啊。袁某是担心这些杂志社的财力不济啊……”
  “哈哈哈……”沈雁冰情不自禁地失笑道:“鸿渐先生真是太humorous。鄙报虽也不算什么大报,不过乃是商务印书馆所办,哪里会拖欠你的润笔呢?”
  前文提到过,《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都是商务印书馆所办。
  商务印书馆也不用多介绍了。一句话,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
  其实,沈雁冰本来有机会在今年年初兼任这两家杂志的主编,不过他慎重考虑一番之后,只接受了《小说月报》主编这个位置。
  那么商务印书馆监理张元济,编译所所长高梦旦这两个出版界的老手,为什么会属意沈雁冰这么一个年方二十四岁(1896年生人)的毛头小伙子出任旗下报纸的主编呢?
  次要原因是小沈有才。
  虽然如今的沈雁冰还没有成为茅盾,不过他在这一时期便写出了很多文学理论方面的论文,比如《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创作的前途》、《社会背景与创作》、《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春季创作坛漫评》、《评四五六月的创作》、《鲁迅论》等等。
  他在这方面的才华已经得到周遭同人们的肯定。
  茅盾之所以只排在鲁迅、郭沫若这二位大佬……现在还要加个鸿渐这三位大佬之后,而力压巴金、老舍和曹禺一头,并不是他的小说就真的比后三位写的好。而在于他是赛里斯白话文文学理论和其后左派革命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所以持平而言,他这个老三……现在是老四还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天时有变!
  1915年创办的《妇女杂志》一开始提倡的是“贤妻良母主义”;1910年开始发行的《小说月报》最早是一份以鸳鸯蝴蝶派小说为主的消闲刊物。
  然而到了1921年,“贤妻良母”已然不太吃香了,而“鸳鸯蝴蝶”的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
  还有五四之后的新一代读者的口味也在悄然……其实并没有那么悄然地转变。
  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和高梦旦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那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几点,因此破格提拔了沈雁冰这位年轻编辑。
  小沈这种既有才华又有冲劲的年轻人乍然受到重用,自然一门心思地想要把《小说月报》给办好。
  实际上,在没有鸿渐先生的那条时间线上,他就搞得有声有色,只花了一两年的功夫,就让《小说月报》成为了“二十年代文学第一刊”。
  不过如今隐隐有着“白话文小说第一人”名义的鸿渐先生不是“咣当”一下出现在他的面前了吗,沈雁冰肯定是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因此他慨然而道:“鸿渐先生如若还是担心,鄙报可以先预支稿酬。只要说定篇幅和交稿时间,润笔立马奉上,在下绝无二话。”
  “至于鸿渐先生你的稿酬标准么……”沈大主编早就有了腹案,沉声道:“千字八元好了!”
  “鸿渐先生若是委托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那提成(版税)就算三成!”
  他还补充了一句道:“这两者可是鄙报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最优标准。”
  实际上,从五四之后到三十年代中期,赛里斯出版界的稿酬标准都没有什么变化。
  由于帝都的报刊杂志多由官办或者学办的,因此稿酬较高,可达每千字4~5元;而魔都这边大都是民办的,标准相对低一点,一般稿酬只有1~3元。
  但也并非没有特例。
  前面提到过,梁启超乃是民国稿酬之王,他每千字能拿到20块银元。以他的江湖地位,倒也值得起这个价钱。
  还有一个异数便是后来的张恨水,他与世界书局签约,以每千字8元的价格创作了整整四部长篇小说,其中包括了近一百万字的《金粉世家》。
  除了稿酬之外,还有单行本的版税,当时叫做提成或者版价。
  从二十世纪初以来,上海出版界拟订的版税标准一般在10%~25%之间。
  例如,1921年泰东图书局答应郭沫若的版税是10%;胡适在新月社自订的版税标准是初版15%,再版20%;北新书局支付鲁迅著作的版税一般是20%,甚至达到25%。
  而梁启超的版价又是最高,达到40%,甚至提出“自印包售,六折算账”。
  这么一比较的话,沈雁冰给袁燕倏的待遇也就比梁任公差了些许,不可说不高啊。
  当然啦,以袁大师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倒也值得起这个价钱。
  不过我们的道可托袁是何许人也?
  他不但从不计较小钱钱,也一向是与人为善来着。
  “雁冰兄,单行本的提成以后再说。不过千字八元实在太高了,袁某真的受不起。”
  袁燕倏十分诚恳地看着沈大主编道:“要依袁某说,拙作的润笔那就千字三元吧。”
  “哦……”
  他这样的“高风亮节”自然就让在座众人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这、这、这怎么行?!”
  沈雁冰一听这个价格真的“生气”了,把头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地道:“不行不行,起码也要千字七元!”
  “雁冰兄,这个价格袁某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千字四元好了。”
  “鸿渐先生,你这是看不起在下也看不起鄙报,千字六元说什么不能再少了!”
  “雁冰兄,你这人……让袁某说你什么好呢?”
  我们的袁大师十分无奈地指着沈雁冰道:“好好好……那我们两人就再各退一步,一口价:千字五元。再要不行的话,袁某就换一家!”
  “鸿渐先生,君子一言……”
  “雁冰主编,快马一鞭!”
  “鸿渐先生,敬你一杯!”
  “雁冰主编,好说好说。”
  “……”
  就连很想吐槽袁燕倏的宋美龄这次也吐槽不能了。她现在终于确认,这家伙Face长得挺帅,只不过Brain肯定进水。
  等到敲定了这件事情,沈大主编喜得那是坐立不安,差点就抓耳挠腮了。
  他强自镇定地举起酒杯喝了一口香槟润了润喉咙,定了定心神,这才又想起一事。
  “对了,鸿渐先生。敢问你的新作准备写多少字啊?”
  “雁冰主编,真不多。按照大纲,也就一千来万字吧……”
  “哦,只有一千万字……”沈雁冰还是觉得口有点渴,于是又喝了一口香槟……
  “噗!”
  “噗!”
  同一时间,礼查饭店,六楼餐厅阳台。
  一个三十左右的美国军官都顾不上用餐巾擦嘴,而是睁大眼睛不肯置信地喊道:“麦考尔先生,你的这位黄种朋友是不是在开玩笑啊?”
  1901年,八国联军逼迫我大清签署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这些国家有在华驻军的权力。于是二十世纪初美军迅速在北京、天津、秦皇岛和上海驻扎了人数不菲的海军陆战队,人数仅次于菲律宾的驻军。另外在南京,美国还有一个长江巡逻舰队。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驻扎在天津的第15步兵团。1926年-1929年之间,马歇尔担任过该团的副团长和代理团长,而史迪威则是该团的营长、代理参谋长,他们就是在那里结识的。
  马歇尔倒也罢了,不过史迪威正因为这个资历而倒了大霉,没去成欧洲却来了中国。
  幸运的是,在这条时间线上,他身边有一位能让他避免原本厄运的重要幕僚……
  而在上海的马润只有一个连队的规模,一直要到1927年,陆战4团才奉命开进上海保护侨民……当然啦,这段经历对“力量阁下”海因切·尤里安特别重要(1)。
  约翰·麦考尔看了一眼旁边神情淡定的康多尔,也很平静地微微一笑道:“中尉先生,就算这是个不那么好笑的玩笑。可是你欠的那些赌债,在外面养的那个日本娘们……还有你这个军需官在账上做的手脚,这可都不是玩笑啊。”
  “你们、你们、你们想要拿那个‘玩意儿’做什么?”
  这位美军军需官也不是笨蛋,一听到对方这么说就知道人家有备而来,今天不答应看来是不行的了。
  只是这两个家伙要的“玩意儿”不是什么M1911,不是什么春田步枪,甚至也不是芝加哥打字机,而是……反正是很要命的“玩意儿”,他不得不硬着头皮问上一句。
  小康板着一张扑克脸,硬硬地回道:“中尉先生,I‘m
kind
of
trigger
happy.”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