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779

  只听沈主编冷笑一声道:“既然阁下不满意,那就请开个价吧。”
  “嗯!”
  我们的袁大师先是应了一声,再对空吐了一个大大的烟圈,这才说道:“雁冰主编,稿酬么……”
  他一指凝聚在半空而不散的“零”形烟圈,淡然而道:“就这个数吧!”
  沈雁冰抬头看了看这个“零”,皱起眉头很是疑惑地问道:“袁先生,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雁冰主编,这个意思还不明白吗?袁某这本一千万字的小说一分钱稿酬都不要!”
  “啊?!”
  沈主编这次仔细地端详了袁燕倏半天,这才开口问道:“袁……那个鸿渐先生,阁下不会又来消遣我吧?”
  “怎么会?”
  袁燕倏掐灭了雪茄,第一次正色说道:“雁冰主编,只要答应袁某一个条件,这本小说不用你花一分钱!”
第七十章
圣约翰里放厥词,小说报上刊宰执(完)
  真的不是针对谁,袁鸿渐同学觉得那些斤斤计较小钱钱的穿越者同行……都、是、垃、圾。
  当然啦,他说的是穿越到近现代的同行,而不是近古之前的倒霉蛋。
  反正他是搞不懂那些“崛起的文豪”、“回档的俗人”和“纯真的逆流”的思路,穿回去之后整天惦记的都是那些三瓜两枣、鸡毛蒜皮、儿女情长……
  一个人穿越到二十世纪或者二十一世纪之后站稳了脚跟,那还想着赚钱干嘛,应该认真考虑的是该怎么花钱!
  “雁冰主编,袁某晓得贵报现在一个月发行一次,每月十号发刊,每期定价二角,有论评、译从和创作这三大板块。”
  “只不过以我看来,这个创作板块实在太过贫乏了。当然啦,这也不能怪你这个主编,谁叫当今文坛就没有几个人懂得该如何创作白话文小说呢?”
  “有了袁某这本《宰执天下》,雁冰主编也就不用再担心这件事情了。因为袁某每个月至少向贵报提供五万字的稿件。”
  要不是怕显得太过“灵异”,他都能直接把700多万字的“非全本”一次性甩出来。
  如果历史不发生太大变动的话,再过11年到了1932年淞沪会战,《小说月报》就会被迫停刊。
  那么按照每月五万、每年六十万字的速度,到时差不多更新了七百多万字的《宰执天下》正好被迫“太监”。
  我们的袁大师也就能名正言顺地对广大读者宣(甩)布(锅),国事沦落至此,笔者无心写作,要怪就怪小怪兽……那个小日本好了。
  这个太监的理由要比什么做大保健被抓进去,什么女装去给人做大保健被抓进去“正义”了多得多了啊。
  “而袁某唯一一个要求么……”
  我们的袁大师从皮包里面拿出三本手写的小册子道:“便是贵报……没错,便是雁冰兄你主持的《小说月报》整张报纸接下来必须遵循袁某的范式!”
  “你的范式?”
  沈雁冰狐疑地从他手里接过这三本册子定睛一看,只见它们的封面上用标准的宋体字写着:
  《汉语拉丁化注音国际标准化方案——作者袁燕倏》
  《汉文格式、标点、符号国际标准化方案——作者袁燕倏》
  《汉字(常用字)国际标准化方案——作者袁燕倏》
  没错,比起袁氏国标汉语、袁氏国标汉文、袁氏国标汉字的推广,区区一本《宰执天下》的稿酬又算得了什么?!
  “沈主编,给我一本……”
  “沈先生,让我看看……”
  这时在座其他人也按捺不住好奇心,传看了起来。
  宋子文翻了翻那本《袁氏汉语拼音》,稍稍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尼奥,我好像在赵宣仲那里看到过类似的方案。以我拙见,你的这套方案比他还要完善一些,似乎……似乎还要浅显一点。”
  他所说的赵宣中自然就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了。
  别忘了,他们两人还是哈佛同学,而老赵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就开始捣鼓罗马拼音字了。所以宋家大公子见过也不意外。
  袁燕倏莞尔一笑道:“保罗斯,小弟在美利坚时候有幸和吴雨僧,汤锡予还有陈鹤寿见过一次面。你们哈佛大学的‘三杰’也跟我说起过这件事情。在小弟看来,赵宣仲选择罗马音太过繁琐,不利于在民众之中推广(1)……”
  罗马拼音,正式名字“国语罗马字”到底是什么东东,百度一下就能知道了。
  繁琐呢,确实繁琐了一点,比如宋的罗马注音是“soong”。
  实际上,后世大陆和部分海外地区比如新加坡和大马之外,全球其他地方所使用的汉语拼音仍然沿袭国语罗马字。
  我们的袁大师一点都不计较袁氏汉语拼音和国语罗马字这两者孰优孰劣,只要他老人家看得惯那就是最大的理由。
  看完了《袁氏汉文规范》的席韵芬开口问道:“鸿渐,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横版呢?”
  袁燕倏再次一笑道:“密斯徐,这个问题我也向哈佛那三位解释过,西人数理化公式都是横写的。既然我们要迎接德先生和赛先生,那么做出这么一点小小的改变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和国语罗马字一样,他就是看不惯、看不惯、看不惯,所以一定要改、改、改。
  袁燕倏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推广自己这套来自后世的“袁氏国标”呢?
  其实最大的一个理由便是……他、习、惯、了!
  什么国语罗马字和汉语拉丁化拼音孰优孰劣,什么横版比竖版更加符合科学公式,什么简繁字之争……其实我们的袁大师全然不关心!
  他看不惯此时的竖版书,他也不想学国语罗马字或者四角号码,更觉得日后那个简繁体之争无聊的要死:13亿人普遍使用的标准不是“正朔”,难道那些边边角角之地抱残守缺下来的就成了“正朔”?
  一句话:他穿越就是来改变世界,而不是来让世界改变他!
  沈雁冰放下那本最厚的那本《袁氏汉字标准》,既有些激动又有些敬佩地说道:“鸿渐先生,雁冰终于明白了,阁下不但是要来推动文学革命,原来此一次还要举起文字革命的旗帜啊!”
  “哈哈哈……”
  我们的袁大师大笑道:“果然还是雁冰主编知我……”
  “你算是说对了,袁某就是要来搞一个THE
GREAT文字REVOLUTION!”
  他老人家穿的晚了一点,没赶上新文化和白话文运动的第一波,所以比起南陈北李胡适鲁迅他们这些人,资历浅了一点。
  不过现在也不算太迟,他可以抢先为后世的汉文、汉语和汉字定下“自己”的袁氏标准!
  “雁冰主编,袁某之所以愿意把《宰执天下》这笔稿酬拱手相让,就是帮你来承担贵报改变样式的成本。”
  不管是把竖版改成横版,还是铸造新的简体字模等等诸如此类的事项,这些更动肯定会有成本的。而且这笔成本恐怕还真的不少呢。
  “兹事体大,恐怕雁冰主编一个人还做不了主……”
  袁燕倏从包里掏出了最后一本册子道:“这是《宰执天下》的开头十万字,请雁冰主编带回去征询一下贵社同人们的意见,再做决定也不迟……”
  沈雁冰也不能一手遮天,真要做出这种重大决定,最后还是要张元济和高梦旦这些高层拍板定案。
  他看到人家想要说话,立马抬手道:“如果扣除这些成本之后还有盈余,那么这笔款项就当对贵社的资助好了……”
  “哦,对了。袁某说的贵社不是商务印书馆,而是阁下与高朋在今年年初成立的那个文学研究会!”
  这就是袁大师第二个目的:收小弟——那么小弟这种东东,不肯砸钱怎么会有呢?
  况且他如今想要收的小弟全都不是一般人。而是后世语文教材里面经常出现的那些大作家……要知道是哪些大作家百度就行了,也不多赘述了。
  不过正因为文学研究会里面是一帮全都很有想法的文人,所以袁燕倏砸钱的方式就要有些讲究了。
  他总不见得直接拿出一笔钱硬塞给文学研究会,然后就要求其中的成员们给自己摇旗呐喊、冲锋陷阵、鞠躬尽瘁。
  其他人暂且不说,文学研究会里面可是有朱自清这样宁愿饿死(严重胃溃疡导致胃穿孔)也不吃花旗国面粉的“古之义士”。
  对于这种人,总要保持那么一点敬意的吧。
  我们袁大师现在兜了一个不算大的圈子,就把“收买”这件事情搞得清新脱俗了起来。
  文学研究会十二位发起人之一的沈雁冰闻听此言,那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立马站起身来接过最后一本小册子,接着便恭恭敬敬地向着袁大师鞠了一躬……
  “说到‘我的朋友袁燕倏’在二十年代搞的那场文字革命,韵芬和我都是薄有微劳。
  尤其是我的妻子韵芬,正是在她的极力劝说之下,《妇女杂志》主编章雪村和编辑周乔峰也成了这场文字革命的重要支持者(2)……
  ——节选自《一生煎熬有谁知:杨经邦回忆录》
  “西安事变能顺利解决正是靠了袁燕倏先生在国共双方之间的努力斡旋。
  当时,和双方关系都匪浅的他恰好在西安附近的终南山旅游度假。
  一方面,他不但是天魔传人的老朋友,还是军道杀拳的老上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