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779

  宋美龄这个时候才注意到坐在她们身边的袁燕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了一个空座位。
  不知怎么的,她也站了起来走出了放映厅,然后不出所料地在酒吧里面找到了一个人自斟自饮的袁大师。
  看到这条孤寂却又孤寂得那么帅气的身影,宋家三小姐忍不住走上前去道:“恭喜你,道可托袁。很不错的电影。”
  “奥利芙,谢谢你。”袁燕倏转头客气了一句,不过宋美龄还是见到他脸上那副百无聊赖的表情。
  所以她一挑秀眉,话里有刺地问道:“道可托袁,你怎么一个人跑过来喝酒了……是不是觉得这部电影票房不可能有三百万美金,所以心疼你的那些股份,跑到这里借酒浇愁了?”
  “呵呵呵……”我们的袁大师笑而不答,冲着酒保道:“给这位小姐来一杯玛格丽塔,算在我的账上(2)。”
  他之所以跑到这里喝闷酒,实在是因为觉得有点无聊。《小鬼当家》这类喜剧片对这年头的观众肯定是相当好玩,对他那就没啥吸引力了,何况还要再看一遍。
  “Cheers!”
  两个人轻轻地碰了碰杯……
  宋家三小姐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再次柔声问道:“那么道可托袁,你还没有告诉我为什么在这里一个人喝酒啊?”
  袁燕倏笑了一笑,随口说道:“奥利芙,因为我未婚妻很快就要到上海了啊,所以我来这里缅怀一下我最后的自由……”
  “哦,最后的自由……”
  他们沉默了下来,静静地让酒精发挥。
  “尼……”
  “奥……”
  这一男一女同时开口又同时住嘴,昏黄的灯光下气氛暧昧。
  “我……”
  “你……”
  他们对视着、对视着、对视着,在悠悠的爵士乐中对视着,似乎等待着冰块融化在酒杯。
  然而……
  历史,需要一点悬念的喂!
  注释:
  (1)笔者注:以上232字节选自……你们懂的。
  (2)玛格丽塔(Maglietta)是一种用龙舌兰酒配制的鸡尾酒,因加勒比海上的玛格丽塔岛得名。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成本三百小明星,妆奁千万大富婆(十二)
  民国十年八月十七日,星期二上午。
  魔都,黄浦江,十六铺码头。
  “大哥,上海到了。”
  “月波,你看码头上怎么如此多人啊?”
  这位“大哥”便是旧桂系(1)领袖,陆荣廷。
  作为历史名人,老陆的生平也不用多介绍了。只需要知道他的人生在1914年成了两广巡阅使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刚结束的第二次粤桂战争让他一路走到了越南,接着便上了这条开往上海的轮船(2)。
  而“月波”则是陆荣廷的老心腹兼小舅子,谭浩明。
  其实这位老谭倒也没啥值得好说道的,虽说他官至护国军总司令,可是他本身真的没有什么才具,纯粹是跟对了人,这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点足迹。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死得比较离奇。1925年的时候谭浩明开开森森地在上海做寓公,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他居然被一个跟了他二十年,疑似精神病患者的老仆人开枪打死了。
  生的废柴,死的离奇的谭浩明眺望了一下码头上的人群,不敢确认地说道:“大哥,他们应该是来欢迎你的吧……”
  “这么多人来欢迎我这个败军之将?”陆荣廷不可置信的摇了摇头。
  “呜!”
  他刚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汽笛声。他们两人转头一瞧,一艘造型优雅的邮轮就从他们身边缓缓驶过。
  在亚热带八月炙阳的照耀之下,这艘船看上去就像是刚出炉的硬币那样簇新闪亮。船上更是红旗招展,瞧着就很喜气洋洋。
  果然,在船头的位置写着一个汉字船名——喜洋洋。
  “呜!”
  汽笛再一次响起,“喜洋洋”号慢慢地驶进了十六铺码头的泊位——好吧,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我们袁大师给起的。
  这条排水量四千多吨的高速邮轮实际上是袁燕倏送给魏明珠的聘礼之一。所以人家说他吃软饭还真的是一种污蔑来着。
  “喜洋洋”号的经历也颇为因吹斯听,她(3)于1910年诞生在德国四大造船厂之一的布莱梅A.G.威塞尔造船厂,原名为“Zephyrus(西风之神)”号。
  A.G.威塞尔造船厂在一战之前是建造客轮和货轮的民用船厂。战争爆发之后,改为建造轻巡洋舰和潜艇了。
  “西风之神”号原本是跑亚洲航线的邮轮,恰巧在青岛战役的时候停泊在了青岛。因此在此战之后就被日本海军当成敌产给没收了,也许是为了纪念青岛战役的关系,此船改名为“青鸟丸”。
  我们的袁大师一方面和日本海军搭上了线,一方面又成了地宫亲王殿下的好朋友,所以没花多少钱就从小日本那里买下了这条船。
  当然啦,没花多少钱也花了袁燕倏整整一百万美金,其中包括装修和整修费用。他之前呆在南洋而不是立马回国,就是在等这艘船的抵达。
  对尼奥·袁这种金融界里面到处是朋友的人来说,这一百万美金肯定是不用从自己口袋里面掏的,抵押给银行搞一笔贷款就行了。
  其实袁燕倏早就想搞一条自己的船来玩玩,现在是没钱只能买买二手货,等他有钱了那必定是要开造自己的船队。
  船名他都想好了,一条叫“亥伯龙(日式翻法休伯里安)”,一条叫“伯伦希尔(4)”。
  这两个名字听着就很有逼格,有木有啊?
  在码头之上,确实早就有一大群喜气洋洋的人在等候着“喜洋洋”号。
  只是为首的并不是我们的袁大师,而是他的弟弟袁燕图和他的妹妹袁淑英,外加他的两位外国朋友,贝全文和麦满分。
  按照东西方的婚俗,新婚夫妇在结婚之前是不能见面的,至少不能在公众场合见面。因此袁燕倏无法亲迎,而袁老爷子正在“养病”之中,也只能让他二弟、二妹和朋友们代劳了。
  除了准新郎的家人之外,还有一票商界中人和驻沪华侨。毕竟此次前来送亲的魏家和黄家都是南洋有数的豪门,就算他们本来没有交情,利用这次机会攀个交情那也是题中之义。
  另外就是记者啦。今天来的记者可真是不少,就算没有三位数,大几十肯定是有的。
  这是因为袁魏两家联姻的消息早就传遍沪上了。
  我们袁大师在前几天在上海刷了好几拨声望,以至于真的达到了“从爱尔兰到契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
  再者,他们一个是沂水县阆苑仙葩,一个是小狐山美玉无瑕……不好意思,《水浒传》和《红楼梦》串场了。
  应该说他们一个是花旗博士,一个是南洋明珠;一个是文学大师,一个是知名美人;一个是太湖名门,一个是华侨豪商……
  总之,他们两位结婚的这件事情是非常具有话题性的。
  可怜见的,在“歌日大案”之后上海滩也没有什么大新闻,所以上海各家报社就派来了这一大波记者……
  等一下,第二次粤桂战争不是刚刚打完吗?
  等一下,堂堂的耀武上将军陆荣廷不是也在这个时候抵达上海吗?
  等一下,这场战争可是决定着谁能主宰两广的啊?
  那又怎么会说没有什么大新闻呢?
  哎哟,那种乡下地方的新闻,阿拉上海人民完全不CARE!
  好吧,其实不单是优越感爆棚的上海人,人类都是这么一个德行。只要和自己没有切身关系,“远方”的炮火连天哪有“身边”的爱豆八卦重要啊。
  魏明珠这一行人下船之后的热烈场面不用多说了,幸好袁大师早就通知了公共租界的巡捕房和青帮的杜月生,这才有了巡捕和白相人一起维持秩序的奇妙场景,也挡下了蜂拥而至的“无冕之王”们。
  就这样两方面非常客气又不失礼貌地寒暄了一下,便一起走向了不远处停着的一排小汽车。
  下船众人里面唯有一位小洋妞被拉在了队伍最后,看她垂头丧气的样子说不定是自己不想加入前面的大部队。
  职业记者那都是些见缝插针的伶俐人物,其中有几位便偷偷绕过了巡捕和白相人所组成的封锁线,来到了她的身前。
  “这位小姐,请问……”
  这些会一点英语的记者操着一口洋泾浜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其中一位大声问道:“这位小姐,请问你知道魏家这次带来了多少Trousseau啊?”
  “嫁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