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0/779

  袁氏“金谷园”第一批成员GET!
  袁大师招募了这几位之后,便朝着一旁看好戏的“海上第一报人”拱手道:“量才先生,你这个当兄长的不会坐视小弟被人欺侮吧?”
  “哈哈哈……”
  史量才也挺干脆的,举了举手中的南洋雪茄,指了指桌上的加州红酒道:“只要鸿渐老弟送我一盒雪茄,再来一箱红酒。那我也来为你摇旗呐喊!”
  “这个么……”袁燕倏闻听此言就皱起眉头,很是为难地道:“老兄你这就是强人所难了,因为这实在是太便宜小弟了!”
  “量才先生喜欢的话,今后您的雪茄和红酒,小弟包圆了!”
  史量才笑着道:“鸿渐老弟,君子一言……”
  “量才先生,快马一鞭!”
  “金谷园主人”——所以袁大师第一个号叫做“金主”,他举起酒杯道:“诸位,让我们来干一杯。”
  “干杯!”
  等他们喝过这一杯酒,胡适有些好奇地问道:“鸿渐兄,素来知道你智记百出,那么余小姐这事,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哦,你问这事啊……”
  袁燕倏叹了一口气道:“哎,山人对此也无计可施,不过么……”
  我们袁大师冲着老胡神秘地一笑道:“山妻自告奋勇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新旧笔战震南北,袁郑镜破各西东(十四)
  民国十年八月十九日,星期五中午。
  魔都,黄浦江,太安号。
  这个时期有不少班轮往返上海和香港,经营这条航线的主要有中国的轮船招商局、英资的太古、怡和两大洋行,日本的邮船株式会社等等。
  “太安号”这个船名一听就知道是隶属于太古(Taikoo)洋行。而一听到太古,很多人最先想起的是这种东东……
  1882年,太古洋行投资20万英镑在香港设立太古糖厂,将爪哇生产的粗糖加工成砂糖和方糖,从此行销整个中国大陆。
  此时的太古洋行的“太安号”上正有一位糖做的甜人儿。
  盐值——那个颜值就是正义,这句话绝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赛里斯大一统王朝之中有三位出身草莽的开国皇帝,那就是汉高祖、明太祖和本朝太祖。这三位其实都长得挺帅的。
  刘邦这个老流氓“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不然吕公也不会女儿吕雉嫁给尚未发迹的他;朱八八这个小和尚绝对不是长着“哈布斯堡下巴”的地包天丑汉,相反是很符合当时审美的“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天生一副贵相;天魔传人这位“民国龙傲天”也不用多说了。
  也就是说,要不是这三位的长相要是差了一点,一个不好历史就要出现大变动。
  男子尚且如此,女子那就更吃颜值了。
  好比说唐代的四大女诗人,那都是艳名和诗名一样响亮。
  其中的李冶、薛涛和鱼玄机这三位都是“女冠(女道士)”,也被称为“女冠三杰”,其实就是我大唐的“交际花”,长得不漂亮还当什么交际花啊;另一位“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的刘采春则是当时著名的“流行乐手”。
  再好比说,民国四大才女当中“一代词媛吕碧城”和“帝都女史石评梅”绝对算是美女。
  “文学洛神张乃华(萧红本名)”和“小资女神张爱玲”的长相比较一般,但是这两位的情史很不一般。
  余美颜小姐姐能成为“民国第一欲女”,那首要因素也是她有着一张天生的美颜。
  这位尤物的身边自然也少不了臭男人,不过此时围着她的臭男人们并不是她的追求者,而是追着她从广东跑到上海的记者。
  余美颜如此高调地来找我们的袁大师“求睡”,这真的是走了一步妙棋。
  因为袁燕倏成名之地是在美利坚的新乡城,所以他收获的第一批华裔粉丝都是侨界人士,而且他还是货真价实的南洋女婿。换句话说,在他回上海之前,他在赛里斯的名声越往南方越是响亮。
  铁拳无敌能知道他的名字也正是这个原因。
  另外,从北到南的帝都、魔都和花都这三大城市的舆论界对袁大师的报导侧重点各有不同。
  作为北洋中央政府所在地,最为政治化的帝都看重的是他的白话文小说、政治影响力还有“525事件”。
  作为赛里斯第一经济城市同时还是袁大师家乡的魔都对他还是很偏爱的,就算他有一些花边新闻也不见于正经大报,何况他回上海之后还称得上“洁身自好”。
  倒是风气最为开放的花都报界更为津津乐道的是袁燕倏的各种风流韵事,其中“南洋明珠”对他当众求婚很有新闻性和娱乐性,因此是哄传一时。
  余家小姐姐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心里面还真的有点羡慕嫉妒恨,想想她自己的初恋被父母悲催地关在闺房,结了婚却只能悲催地独守空房,去广州散心却悲催地进了班房,结果只能悲催地游荡在各个旅馆的客房。
  颜值比自己还差了些许(人类尤其是女人都会对自己的颜值产生一点错觉)的魏明珠凭什么能找到这样的如意郎君。
  有钱——那个有情人终成眷属还罢了,魏家小姐姐还因为这件事情被吹捧成什么“二十世纪新女性”,什么“南洋奇女子”,什么“陈璧君第二”……
  当然啦,我们袁大师对最后一个称号极为不满。
  这里要解释一下,老魏家那有的是票子,袁大师有的是法子,他们自然能用钱买到舆论界的“正面评价”来着。
  而她却只能当一个名声败坏的坏女人,这可真是同人不同命来着。
  而等到她听说袁燕倏回国的时候,灵机就是一动……
  对余美颜来说,这件事情成功了固然好,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关系。反正她都已经这样了,还能坏到哪里去。
  相反,不管成功或者失败,她又让自己的名声上了一层楼,这对她这样的交际花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眼看着“太安号”就要抵达十六铺码头,来自广东的“无冕之王”们正在她的舱房门口进行着抵沪之前的最后一次采访。
  “余小姐,你觉得袁先生会见你吗?”
  余美颜一撩长发,娇媚地一笑道:“会不会见是袁先生他的选择,来不来见袁先生是我的选择。”
  “余小姐,你这么做不会对袁先生和魏小姐的婚事带来困扰吗?”
  余美颜轻轻地咬了一下下唇道:“所以本小姐才赶着在他们结婚之前来上海啊,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还没有结婚不是,袁先生现在还是自由之身。”
  “余小姐,你觉得袁先生会睡——那个接受你吗?”
  余美颜听到这个问题,用手掩住嘴咯咯一笑正要答话……
  “呜、呜、呜!”
  汽笛响起,她眼珠一转也下起了逐客令道:“先生们,我想码头上肯定有你们的同行正在等着本小姐。所以我必须准备一下,待会再见了。”
  说着余家小姐姐就转身走进了船舱,“咔哒”一声关上了舱门。
  “余小姐……”
  吃了一个闭门羹的记者们也只好散去了。
  就在这时,其中有人转身往码头方向一看……
  “那是什么?!”
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旧笔战震南北,袁郑镜破各西东(十五)
  作为一位著名的交际花,化妆打扮那是余美颜的基本功。
  因为我们袁大师的横空出世,东亚四大邪术之一的化妆术也开始流传了开来。
  得益于此,赛里斯民国时期的女孩纸们平均颜值都提高了整整一筹。这也算他做的那么一点“微小的贡献”吧。
  她花了一番心思掇拾好了脸蛋之后,便打开了衣柜,拿出一套香港买的巴黎最新款时装。
  一个因吹斯听的问题,1921年的巴黎最流行的是什么Style呢?
  巧了,这一年有旅欧人士在《申报》上介绍过,巴黎今年的时尚女性那是从头到脚一片绿油油。
  绿色的镶边长裙——绿色的软帽——绿色的高跟鞋——绿色的小凉伞——绿色的包包——还有她们丈夫头上的颜色……咳咳咳。
  所以么,余家小姐姐穿上这一身之后那是青翠欲滴,生机盎然,果然跟上海这个目的地很搭。
  这么说是因为,以工业特产品闻名的上海有一样以上海为名的农业特产品——上海青(1)。
  好吧,这是玩笑。
  从头GREEN到脚的余美颜在后世看来有点可笑,不过在此时那是绝对的MODERN。
  前文提到过,在这个时间点上现代旗袍都不是方兴未艾,而是根本还没有影子。要到1925年之后,才成为民国女子的流行服饰。
  在此之前,一般女性仍然延续着上衫下裙的“两截式”传统。无非上衫紧了一点,下裙短了一点,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文明新装”。这种服饰直到二十年代末才算是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0/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