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美国当大师(精校)第6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2/779

  作为教育家的梁启超还真的是教子有方,这九个孩子都挺出色的,其中当然是他的长子梁思成最为有名,原因你们懂的……
  但是,但是,但是,这条时间线上的梁思成就不大有名了。
  原因你们也懂的……还是解释一下吧:
  前面提到过,林徽音之所以嫁给梁思成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报恩和“饭辙”。毕竟林长民死后,是梁启超关照了她们孤儿寡母。
  只是小林子现在有了一个牛逼哄哄兼财大气粗的老师,因此等到她父亲在1925年去世之后,她那位老师就主动给她汇了一笔款子,并且邀请她去加州继续留学深造。大喜过望的林徽音自然是欣然应允。
  我们袁大师这么一搅和,那么这段姻缘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怜”的梁思成现年二十岁,正在清华学校高等科读书(眼下清华还不是大学)。现在是暑假,他也就回到了父亲身边。
  他当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被袁燕倏挖了墙角,失去了“因妻和情敌成名天下知”的机会,还在父亲面前为自己偶像唱赞歌呢。
  “鸿渐先生真是胸怀宽广!父亲你看,他对余美颜就应对得十分得体,非但不鄙视这位交际花,还在报上宣称欢迎人家参加自己的婚礼,要请她当伴娘呢。”
  “胸怀宽广袁燕倏”能成为梁思成的偶像那也是正常之事,他老人家本来就是走偶像路线的吗。
  而根据梁家四小姐梁思宁的记述,父亲好像总是在写东西,不停地写,边写还边“呵呵”地喘。写完以后就自己大声地念,有时也让已经成人的大哥、二哥一起看阅。
  所以书房里面还有现年十六岁的梁家二公子,未来的考古学家梁思永。根据她妹妹梁思宁的说法,大家都开玩笑地喊三哥叫“盗墓贼”,因为他是学考古的。
  他如今和大哥一样也在清华念书,同样也是袁大师的粉丝。
  梁思永在一旁突然插口问道:“父亲,说起来鸿渐先生和槱森大哥是朋友。那你不是也能去上海参加他的婚礼,顺便带我们一起去啊?”
  还记得吗,“我的朋友徐志摩”可是梁启超的弟子,而且小梁要真的去上海参加这场婚礼,我们袁大师会不接待吗?
  “这个么……”被他儿子这么一说,梁启超真的沉吟了起来。
  巧了,他这段时间真的没啥事情。看他的年表就知道了,他今年唯一一件值得一讲的事情,是秋天的时候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史。
  梁任公真的有点静极思动,再者说他也想要结识一下我们的袁大师。
  他倒不是因为那些白话文小说而看重袁燕倏,他最欣赏的还是尼奥·袁当年在病榻上“呕血”写下的《九评民主党》。
  小梁写过一本《新大陆游记》,其中对美利坚政体的认识也非常深刻,他认为——“美国自建国以来,于专制政体,深恶痛绝。此等脑识,传数百年,如人最深。其所惧者,若克伦威尔、拿破仑等人物滥用其权力,驯便为僭主专制政体也。”
  美国人太害怕雄主的出现,所以才把权力分割的那么细碎,不但是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三权分立,连州、县、市、乃至鸡毛小镇都有自治权利。
  反观赛里斯人,他们太期待雄主的出现,最终必将导致“民主专制”。
  再一想到,人家马上要当中国公学的经济学教授,梁启超觉得真的有必要和这位“后起之秀”谈一谈啊。
  讲真,他要是能收下袁燕倏这样的学生,那也算是足慰平生啊!
  “阿成,阿永,说到这件事情么……”
  “老爷,两位少爷。今天的报纸。”
第一百五十章
新旧笔战震南北,袁郑镜破各西东(二十五)
  民国十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四下午。
  魔都外滩,新袁公馆。
  “东荪兄,任公要来上海参加公学的开学仪式,还准备顺便参加小弟的婚礼……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鸿渐兄,这自然是真的啦。你不欢迎吗?”
  “哈哈哈……”
  真的有点喜出望外的袁大师笑着说道:“东荪兄,你这是在开什么玩笑?任公是我想请都不敢打扰的贵客,他老人家能来小弟自当是倒履相迎。怎么会不欢迎呢?”
  比起老康,他对小梁的印象好多了。
  梁启超在历史上有“梁多变”之称,先是和他老师一起搞维新改良,在遇到铁拳无敌之后开始支持革命,到美利坚走了一遭之后却反对共和支持君主立宪,辛亥之后再次成了共和派,宋教仁被刺杀的时候反对二次革命,真·袁大总统复辟帝制之时他支持武力讨伐……
  其实在1927年国共联手北伐的时候,他是极度不乐见国共那种“平民主义”政策的,还希望能重新出山替北洋政府挽回大局呢。
  “幸好”他此时已经身染重病,不然很有可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要比他那位老师可敬还可爱。
  小梁甚至自己也觉得自己萌萌哒,所以他提出了“趣味主义”,他本人也自诩为一个“趣味主义者”,他说“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我的人生观拿趣味做根基。”。
  这和我们信奉“因吹斯听主义”的袁大师可谓是不谋而合啊。
  当然啦,他们两人提倡“因吹斯听”的出发点不同。
  梁启超是从当时国凋民蔽的现实出发,以生命活力之激发和人生趣味之实现,直指社会的腐朽、人性的浑噩,鼓励民众以炽热的情感投入生活,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生命。
  这其实是一种结合了西方启蒙主义和东方儒家思想的审美理念。
  袁燕倏的“因吹斯听主义”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他当不了“不那么因吹斯听”的革命者,那么只好来当“非常因吹斯听”的愉悦兼装逼犯了。
  就是这么简单。
  张东荪也是哈哈一笑道:“鸿渐兄,任公在给我的信里对你那是大加褒扬,说你是年轻一辈之中的顶尖人物。”
  他顿了一顿,语重心长地道:“他老人家从不轻易许人,照我看他对你那是极为激赏啊。所以呢……”
  所以呢……什么啊?
  我们袁大师心想,老张你这话说到半截又是怎么个意思呢?
  明白了!
  他是个多么灵省的人,一看张东荪笑而不语还有点期待的样子就猜出来了,小梁这是要收我为徒么?
  能当上梁启超的弟子那无疑是极有面子和逼格的事情。
  就说“我的朋友徐志摩”,他是在张君劢的极力推荐之下,还有他父亲送上一千大洋拜师礼的面子之上,小梁才点头把他收入门中。
  而这一次,梁启超是“主动”让袁燕倏“主动”拜师。和槱森兄相比,面子大了,逼格也高了。
  只不过他对此心中只是一哂,真是的,当今活着的人之中谁特么有这个资格当我的师尊……
  等一下、等一下、等一下,袁燕倏突然想起自己还真有个正儿八经的师尊。
  这个“师尊”不同于普通的教师,而是所谓“天地君亲师”当中的“师”。乃至于“鸿渐”这个字也是这位“师尊”帮他取的。
  说的丧气一点,这位“师尊”如果过世的话,我们袁大师还需要去披麻戴孝当半个孝子呢。
  话又说回来了,袁老爷子为了自己长子拜入人家门下那是花了不少心血的,不然我们袁大师真还当不了人家的徒儿。
  当然啦,这是穿越之前发生的事情,他如今也不好不认。
  不过梁启超这种老师,他是绝对不会去拜的。
  “这个么……”袁大师正在想辙要婉拒此事的时候,有佣人走进了客厅。
  “大少爷,印书馆送来的报纸。”
  这位佣人送上了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还记得吗,每月二十五日正是《小说月报》的发刊日。
  要说到目前为止,“湖海之争”最大的得益者居然是沈雁冰。
  随着南边和北边的大人物加入战局,这场论争那自然更加热闹了。就连文化界之外的普通人都知道袁大师和康圣人正在互相攻讦呢。
  小沈乘着这个机会就为最新一期《小说月报》大打特打广告,他还经由张元济总监理的同意,印刷了整整五万份,而且是在上海周边地区同步发行。
  要知道《小说月报》在此之前的最高发行量也不过一万份而已,沈大主编一口气翻了五倍……不过在袁大师看来这还有点小家子气,要是他能做主,那就一口气翻十倍。
  同一时间。
  南京青溪,散元精舍。
  青溪是三国时期吴国开凿的人工河,我大萌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填前湖筑明故宫,青溪之水内外俱绝,就此成了地名。
  这条河流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名气,唯一沾点边的历史名人是北宋时期的方腊方大教主。
  而在晚清,又有一位历史名人定居在此。
  “父亲,你今日精神大好,可见这病快要痊愈了啊。”
  “师曾,我这病眼看是快好了,不过为父看你脸色就不太好。你也不要到处跑了,在家里好好养一养……”
  这对同时在家养病的父子可都是大名士,父亲正是“维新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儿子名叫陈衡恪,字师曾。他们家还出了一个和袁大师见过面的陈寅恪。
  没错啦,陈三立便是袁大师差一点都想不起来的那位“师尊”啊啊啊!!!
  前文提到过,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陈三立移居南京。没过多久,他父亲晚清名臣陈宝箴去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2/77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